如何体现语文教学中的民主精神

2011-12-15 01:24王敦稳
新校园·中旬刊 2011年10期
关键词:民主心灵精神

王敦稳

新课改理念中,要求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感受体验,尊重学生的自由心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创新精神,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无一不体现对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体的尊重,体现对学生的民主教育。语文民主教育就是给学生的心灵自由的语文教育,就是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语文教育。可如今,语文教学中不少语文教师却有意无意的泯灭着语文教学中的人性,压抑学生的主体情感和意思,束缚学生个性的张扬,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磨灭学生的思想锋芒。因此,语文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处处要体现语文民主教学的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平等、自由、宽容的民主素养,使学生成为个性鲜明,并且有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的现代公民。

一、语文民主教育首先应该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

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教师自己必须是一个心灵自由的人,应该拥有一种追求真理、崇尚民主、尊重科学、独立思考的人,一个迷信教材,迷信教参,迷信权威,迷信中考题的教师不会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教师的心灵自由取决于教师宽广的人文视野、平等的社会观念。我们应该博览群书站在人类文化成果的高峰俯瞰我们的每一节课,心灵自由的教师必然具备海纳百川的胸襟,包容学生的一切,要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充满信任和尊重,特别要善待学生的精神个性。只有教师民主的阳光,才能照亮学生心灵的原野,并在这自由的原野之上,再能盛开自由民主之花。

尊重学生心灵自由,就要让学生课堂上无所压抑畅所欲言,特别是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言论的平台,面对课文,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教师学生和作者之间,应该平等自由对话,在平等自由的基础上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展开思想碰撞。我教《我的叔叔于勒》时,就社会金钱观展开平等自由讨论对话,当多次听到学生“惊人之语”时,我也常常不由发出这样的感慨:没有太多世故的心灵往往对课文有着比老师更独特、更深刻更没有城府的见解。

尊重学生心灵的自由就应允许学生写他们自己想写的文章,只要真实、健康,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且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总之,只要让他们自由想象,属于他们的年龄的诗句便流出他们自由的的心灵。

二、语文民主教育应充满平等的精神

语文教育教学中离不开交流对话,而对话是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虽然就一般情况来说,教师的阅历深,知识面广,专业水平高,但就人格而言,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是没有界限和代沟的,老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朋友与同志的关系。探讨问题,就应尊重学生发表不同看法的权利,当然允许学生犯错。并且大力提倡学生与教师开展观点讨论。学生的认识也许比较肤浅,他们的看法也许比较片面甚至有错之处,但在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上,和教师是平等的。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当我讲到“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毒害”这一主题时,有学生就和我产生分歧,说当今的应试教育不也是对儿童身心的毒害吗?当今的教育资源也不公平啊?我当时认为学生的观点确实合理之处,但更可贵的是他们当面勇于和我平等争论,确实难能可贵。因此,每当这时我都会对学生报以掌声以资鼓励。

三、语文民主教育应充满宽容精神

民主就意味着宽容:宽容他人的个性,宽容他人的歧视,宽容他人的错误,宽容他人的与众不同……语文教师的宽容,说到地仍然是尊重学生思考的权利,并给学生提供一个个发表见解的机会。不要怕学生说错,不跌跟头的人永远长不大,不经风雨怎见彩红。如果不许学生说错,无异于剥夺了他们的思考和创造。在充满宽容的语文课堂上,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应只是教师的声音,教师更不应该以自己的观点高屋建瓴唯我其尊,而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不同看法,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倡学生展开思想碰撞,鼓励学生发表富有创造性的观点或看法。努力使整个阅读教学课堂具有一种开放性的学术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共同的提高也有不同的提高。

四、语文民主教育应充满妥协精神

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如果说“宽容”是善待他人的不同观点,那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妥协”则是双方彼此相长,共同提高的因素。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向老师妥协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但教师向学生妥协,不见其多。大多的情况是,教师明明错了,而学生都知道老师错了又不敢提出,老师那也放不下架子,承认自己错误,不向学生妥协。我们所提倡的语文民主教育尤其注重教师向学生妥协。其实妥协,也不是简单地向对方“认输”,而是服从真理,尊重科学以完善自己的认识。对教师来说,这本身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民主精神的传教示范。

五、语文民主教育应充满创造精神

學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有赖于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气氛中,充分展开认识活动。所以说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和谐的关系,让学生从“客体”变为“主体”,乐观而自信,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质疑,敢于向书本、向老师、向家长向一切“权威”说不!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这样学生才会变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蓬勃的创造力。

总之,语文教育就是充满民住精神的教育,就是尊重学生各种精神权利的语文教育,就是给学生以心灵自由的语文教育,就是师生平等、和谐、共同发展的语文教育。民主精神教育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所赋予语文教育面向未来的使命,通过民主的语文教育,培养学生的平等、自由、宽容等民主素养,使学生成为个性鲜明并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精神的现代公民。

【参考文献】

[1]《魏书生与民主教育》.

[2]《高万华与人文教育》.

猜你喜欢
民主心灵精神
中国式民主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拿出精神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尼日利亚 民主日
唤醒心灵
心灵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