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蓉 艾瑞财 崔海
摘要:如何加强工程实践教学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保证工程训练教学的正常进行的必要前提。本文围绕特种设备在工程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工程实践;特种设备;管理;措施
一、概述
所谓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承压、载人和吊运设备及设施,包括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8个种类设备。
二、特种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一些特种设备无使用证,没有登记、注册就进行使用。比如,特种设备在使用前及使用后30日内应到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登记注册。
2.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
3.特种设备档案管理不规范,无特种设备技术档案或技术档案资料不完整。
4.一些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未经培训、考核、无上岗资格证书,应尽快提高其素质。
5.部分管理人员对特种设备的管理程序不明确,须尽快提高特种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三、特种设备的管理措施
1.强化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
在购入新的特种设备时,应由工程训练中心相关人员及学校组成的专家组进行仔细的验收,对所有资料和实物进行详细核对,在仪器设备验收合格后,将产品合格证书、质量证明书、安装和使用说明书、设备全套图样、检验报告等所有资料交到校档案馆进行归档工作。特种设备档案是以“购置、验收、使用、定期和不定期检验、维修、报废”等方面为基本内容整理和建档的。通常情况,设备档案一般分为,特种设备台购置台账、特种设备质量监督部门定期检验记录、设备维修记录。
2.加强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
设备管理人员应认真编写操作规程。设备使用人员及时将操作规程挂于墙上,注意特种设备的运行环境,每天的使用、故障现象及维修情况,做好详细的记录,并将情况记录到《设备使用记录》上。设备使用人员应按设备管理制度的要求,对特种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当特种设备出现故障,不能处理时,应及时与厂家联系,进行排除或维修。
3.加強特种设备及附件的定期检验
我校工程训练中心共有特种设备十几台,包括压力容器(气泵)、起重设备、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三大类。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按照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压力容器的检验分为外部检验和内外部检验。外部检验每年进行一次,内外部检验根据安全状况等级来定。一和二级每六年至少一次。三级每三年至少一次。每两次内外部检验周期内,至少进行一次耐压试验。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上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表、液位计、安全阀等安全附件,都必须按国家规定进行定期校验。安全阀每年至少校验一次,压力表每人个月一次至少校验一次。起重设备的检验按要求每2年进行检验。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的检验按要求每1年进行检验。
4.制定完善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设备管理制度是实践教学、科研工作正常高效运转的有力保障。特种设备管理工作首先要从制度建设人手,制定一整套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其中包括:
(1)制定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反应预案,以应对突发的安全事件。为了保证工程训练中心在重大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迅速、有序地做好应急抢险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应从工程训练中心实际出发,制定重大安全事故应急反应预案。在预案中应规定预案启动条件及启动程序,规定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与职责。
(2)制定并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各训练单元墙上都要粘贴有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学生、科研生产人员严格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实践训练和科研生产。
(3)制定并完善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管理办法。明确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要求,使每台机床设备都贴有安全状态标识(完好、禁用、停用),使有安全隐患的设备处于禁用状态,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5.加强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
按照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对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包括安装、维修保养、操作等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方能从事相应的工作。至今,中心已有5人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书。只有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提高了,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才会有保证。
四、结束语
总之,工程实践教学中的特种设备管理工作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研究和不断改进完善的课题。所以,应当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明确职责、综合治理”的方针,在相关单位的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遵循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有力措施,完善各项安全管理文件,加大安全教育的宣传力度,把特种设备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到人头,加强硬件建设,不断的总结经验,就一定能够把实践教学的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做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思考》.《管理与创新》.2008年10月.
[2]《特种设备安全问题与对策》.《科教创新》.200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