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县河西镇畜牧兽医站 652701 苗发平
2010年,通海县河西镇全镇年末生猪存栏27 685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 169头,比2005年分别增1 292头和721头,增4.7%和20.9%;全年出栏肥猪55 244头,出栏率达203.6%,同比分别增15%和26.6%。出栏肉牛3 725头,肉羊9 147只,同比分别增154.6%和18.9%;家禽出栏98.2万羽,禽蛋产量达589.5万kg,同比分别增226.3%和291.3%;牛奶产量170.5万kg,肉蛋奶总产达1 537.89万kg,同比增866.57万kg,增129.1%;现价畜牧业产值达14 564万元,比2005年的5 266万元增9 298万元,增176.6%。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达43.9%,比2005年提高了11.5个百分点。
规模养殖逐年发展,2010年出栏肥猪50头以上户达48户,出栏肥猪14 457头,占全镇总出栏数的26.2%,其中,出栏500头以上户达13户,出栏7 415头;饲养蛋鸡1 000羽以上户达80户,其中,上万羽的达9户,千羽以上规模养鸡户年末存栏蛋鸡58.4万羽,占全镇年末家禽存栏数的95.9%;饲养肉牛10头以上规模户达43户,年末存栏数达1 408头,占全镇年末存栏数的44.4%;奶牛规模养殖户达29户,年末存栏1 482头;羊年末存栏50只以上户达21户,存栏2 927只,占全镇年末羊存栏数6 903只的42.4%。
2010年全镇组织猪瘟免疫86 650头次,猪口蹄疫免疫73 230头次,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52 680头次;牛口蹄疫免疫8 960头次;羊口蹄疫免疫5 460只次,山羊痘免疫8 455只;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157万羽次,鸡新城疫免疫308万羽次。生猪屠宰检疫10 806头,家禽禽蛋交易市场监管114次,检查饲料兽药经营户51户次。年内无大的动物疫情发生,各种畜禽死亡率均控制在上级要求以内,无畜禽产品的安全事故发生。
规模养殖是畜禽养殖发展的方向,规模养殖需要一定量的土地和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保障。河西镇虽有188km2的国土面积,但大部分为林地、山地,耕地总面积仅2 843.8hm2。由于大部分村没有进行养殖用地规划,想发展规模养殖的农户很难找到适宜的养殖场地,导致胆大的一些农户在村庄内、村庄周围、水源点附近,甚至在基本农田内乱建乱盖养殖场房,不但违法占地,还污染环境。胆小的、本分的不敢违法占地,也就没有养殖场地。还有一部分想在适宜养殖的山地、果园、荒地上建养殖场,但水电路又不通。投了水电路的钱,就无盖场房的钱,不划算,只能想想而无能力付诸行动。
同时,规模养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保障。以饲养100头育肥猪为例,按现行价格计算,建盖简易猪舍约需资金7万元,猪本约8万元,饲料投入约8万元,三个大项投资约23万元,其他投入约2万元,共需投入资金约25万元,对于农村一般家庭来说,这个投资已不是一个小数,况且百十头育肥猪的规模也不算多大规模。
近几年来,由于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产品安全工作任务不断加大,而业务部门的人力有限,对养殖户养殖技术的培训工作有些削弱。养殖户的养殖技术与产业发展和形势变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2.1 饲养管理不够精细。精细化管理是提高规模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河西镇的畜禽养殖已逐渐由千家万户的散养型发展到规模养殖、小规模养殖,散养户在逐渐减少,新的规模养殖户在逐步增加。但很多养殖户在精细化管理方面都做得不是很到位。以能繁母猪的饲料营养和饲喂量为例,很多养殖户都不太重视,当然也有一部分是不懂。在能繁母猪整个怀孕期,甚至连哺乳期的饲料营养都一样。饲料投喂量不分配种期、怀孕前期、怀孕中期、怀孕后期、临产期、产仔期、哺乳期,都让母猪吃饱。相反,有的在整个饲养周期都克扣喂量,结果造成母猪不发情、难受孕、胚胎早期死亡、流产、临产母猪胎死腹中、难产、弱仔、产后疾病等各式各样的问题,影响了母猪的养殖效益。
2.2.2 免疫消毒防疫措施不全面不科学。各种畜禽疫病多达几十种,甚至上百种,既不可能每种畜禽疫病都用疫(菌)苗来免疫预防,更不能缺漏必须进行免疫的疫病种类和次数。小规模养殖户、散养户和部分新上的规模养殖场,由于没有制定科学的、结合本场(户)实际的免疫程序,在实际免疫工作中常有缺漏,等出现问题才去查找原因,已经造成了损失。以生猪为例,伪狂犬、链球菌、圆环病毒Ⅱ型等疫病的免疫欠缺比例较大。口蹄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疫病的免疫次数普遍不足。消毒制度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常规消毒。有的养殖户没有制定《消毒制度》,有的虽有《消毒制度》也没有认真落实,等到周围有疫情了才去抓消毒工作,有时已经晚了。
以2010年为例,全镇出栏肥猪55 244头、肉牛3 725头、肉羊9 147只,家禽98.2万羽、禽蛋589.5万kg,除去本地鲜活畜禽产品市场销售和农户自食外,剩余肥猪约4万头、肉牛约2 000头、肉羊约6 000只,家禽约60万羽、禽蛋约400万kg都是外销。本镇乃至本县没有一家畜禽产品加工企业(生猪定点屠宰场除外)。畜禽产品价格不但受市场价格影响,还直接受到外部环境、流通环节、甚至畜禽产品经销商有时人为的控制,以鲜鸡蛋、淘汰蛋鸡受到的潜在影响较大。畜禽产品主要靠外销,一旦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打击产业的发展。
畜禽产品作为人的重要食品,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河西镇与其他乡镇一样,现阶段开展的畜禽产品安全检测工作主要有生猪定点屠宰的宰前检疫、宰后检验、家禽及禽蛋市场的监管。这些工作主要靠检疫员对动物的临床检查和解剖检查,检查的主要目标是动物疫病,而对于畜禽产品内部是否存在潜在病菌、药物残留等安全问题,就现在的人员编制和检测手段是无法保障的。“放心”畜禽产品仍处于低层次阶段。
以镇政府牵头,以村组为主体,畜牧、土地、林业、水利等部门参与,科学合理规划畜禽养殖用地。由畜牧部门负责场间布局、场内设计规划(含粪污处理设施)。以优惠政策为养殖户办理临时用地手续并实行合同制管理。积极争取上级支持,解决养殖区公共水电路“三通”问题。对养殖户给予2~3年期限的中期贴息贷款扶持,解决周转资金短缺的困难。
3.2.1 加强饲养管理技术培训和指导,倡导精细化管理。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对规模养殖户进行饲养管理技术的推广普及。从各种畜禽各阶段的营养需要、饲料配比、喂法喂量、注意事项等方面加强培训,每年不少于2次集中培训,个别指导区别对待,使养殖户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使投入与产出达到最佳比例,获取最大限度效益。
3.2.2 科学合理,切实实施免疫消毒等防疫措施。业务部门要加强对规模养殖户免疫、消毒、保健、无害化处理等工作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各场(户)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消毒制度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做到免疫程序科学化、消毒措施制度化、病死畜禽处理无害化。同时还要经常检查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纠正偏差和缺漏。有条件的,应经常检测畜禽各种疫病的抗体水平,及时补免和加强。倡导自繁自养和封闭式饲养,最大限度防止畜禽疫病的发生。
要在全县范围内鼓励扶持新建畜禽产品加工企业,改变畜禽产品仅靠鲜活市场销售的现状,拉动畜禽生产的持续发展。以通海县为例,目前应该新建鸡蛋和淘汰蛋鸡的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稳定或增加养殖户的效益,同时为增加财税收入作贡献。
各级政府要自上而下为业务部门配备专职的畜禽产品安全检测工作人员;配备先进、快速、准确检测设施设备和仪器;预算开展工作必须的经费。业务部门要对检测人员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安全规范标准、检测技术操作的培训,最大限度开展并保持检测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对畜禽养殖户、饲料兽药生产经营户、畜禽及其产品经营户、流通环节从业人员等,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加大各环节的检查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给予严肃惩处和打击,实现畜禽产品从“圈舍”到“餐桌”的全程监管,确保畜禽产品真正安全和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