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媛,毛道维
(四川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成都 610064)
后金融危机时代银行卡双边市场研究
董 媛,毛道维
(四川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成都 610064)
文章通过研究银行卡双边市场的特点,分析外部环境变化,建立收入-支出模型,详细分析了外部性对于银行卡双边市场产生的作用以及需要进行的模型修正思路。
双边市场;银行卡模型;外部性作用
银行卡市场是典型的双边市场,一边是发卡市场,由发卡机构与持卡人构成;另一边是收单市场,由收单机构与商户组成。卡组织是提供发卡和收单业务转接的平台企业。商户受理银行卡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光顾商场的持卡人的规模。同理,持卡人刷卡的需求(或者发卡机构发行卡片的需求)主要取决于受理卡片的商户的数量。
双边市场的特征决定了银行卡双边市场具有外部性作用,通俗的理解是,一边市场中参与者越多,越能吸引更多的另一边市场的参与者进入这个市场平台。在银行卡市场中,商户和持卡人分别是双边市场—发卡市场和收单市场中的两类客户。银行卡的外部性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网络外部性不同于网络效应。网络效应是指使用者从网络中获得的额外福利变化,当没有其他使用者时,消费者仅从消费的产品中获得价值,当存在其他的使用者时,就构成了网络,消费者可以从网络其他使用者身上获得的价值,就是网络效应。网络外部性的存在,是指当消费者不能把网络效应内化,即网络效应不能通过价格机制进入成本或收入函数的时候,就存在网络外部性。网络外部性有互依性和非补偿性两个主要特征。互依性是指经济个体之间决策是互动的。非补偿性则是某个个体产生的成本(或收益)无法要求其他个体支付。
网络外部性产生的原因在于网络自身的系统性和网络内部组成成分之间的互补性(或者说网络内部信息交流的互补性)。从网络自身系统性角度分析,网络规模越大,外部性越明显。从信息交流角度分析,信息流速越快,外部性越大。此外,市场多样性和转移成本的高低,也是影响外部性大小的另外两个因素。市场多样性强,网络规模相对较小,外部性不明显;转移成本越高,消费者相对稳定,外部性作用则越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网络外部性的存在,决定了银行卡双边市场的提供者的价格结构的基本特征。(2)由于网络外部性的存在,其作用的复杂性使得对不同市场之间利益的冲突与平衡措施的研究层出不穷、持续不断。(3)银行卡的网络外部性呈现复杂性的特征,是一个变量多,机制复杂,不确定因素作用显著的系统,并具有自组织的特性。
银行卡双边市场上按照产品分类可以划分为:信用卡和借记卡,按照两类产品分别进行发卡市场和收单市场的收入和支出测算,可以建立双边市场的总体收支模型。
(1)借记卡吸收的资金的用途为:信用卡透支垫款和发放贷款,拆借资金部分忽略不计。
(2)信用卡发卡量是逐年增加的。
(3)借记卡和信用卡收入均为全口径。
以某银行为例,通过对五年的银行卡发卡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从而建立银行卡基本盈利的模型,分析其业务特征。信用卡的年发卡量分别为:10万、30万、60万、100万、120万。累计发卡量达到:10万,40万,100万,200万,320万。如果活跃卡率按照前2年为65%,第3年起为60%测算,累计活卡量将达到:6.5万,26万,60万,120万,132万。年透支消费循环额度的使用比率为:18%,25%,35%,50%,55%。(随着信用环境和居民信用消费意识的提高,使用循环额度的比例在不断增加。)预计第四年开始盈利,第五年实现盈亏平衡。
表1 收入支出情况汇总表 (单位:百万元)
信用卡的在发卡和收单两边市场的收入主要包括:利息收入、交易手续费收入、取现手续费收入、年费收入等。具体见表2。
表2 收入情况预测表 (单位:百万元)
表3 费用支出预测表 (单位:百万元)
从表2中的数据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一是,信用卡利息收入占比会逐渐增大。随着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效果的不断显现,信用卡的利息收入在银行卡总收入的占比会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二是,手续费收入,是一种结算业务收入,由于金融电子化的进程加快,各类资金的收付通过现金的方式会越来越少,通过卡基渠道的方式会越来越多,借助银行卡跨行交换网络,通过公共支付平台与行业合作客户系统和第三方平台进行连接,整合传统POS、MIS系统、互联网支付网关、手机、电话终端、数字电视机顶盒以及银行柜面和自助存取机具等多种银行卡受理渠道的应用功能不断丰富,手续费收入也会日益增长。三是,信用卡年费的收入将随着产品的种类增加和功能扩展有所提升。我国银行卡双边市场发展初期,减免年费是比较普遍的营销手段,发卡银行基本收不到年费,但是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对客户细分基础上的精准营销,使得区分客户群体的年费收入将呈增加的态势。
信用卡的费用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固定成本费用,基本的费用涉及办公地点的租金、系统建设费用、人力成本等。由于信用卡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人工费用在固定费用中的占比比较高。变动成本费用主要涉及资金成本、市场营销、外包费用及信用及欺诈损失等方面。具体情况如表3。
借记卡可以吸收存款,是低成本资金渠道的主要来源,因此它吸收的资金用于信贷业务,创造的利差收入是相当可观的。对于卡内存款的预测,可以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来分析,以某卡中心10年的存款余额数据为样本,预测第十一年的情况,如表4。
由于时间序列的对数一次差近似于一个常数,因此,可以选择使用指数曲线趋势表达为:,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将转化为对数直线趋势表达式为:lg Yt=lga+tlgb。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可得出:
由此推导出指数表达式为:
若t=11,可以计算出卡内的存款余额为:
同时,如果发卡量300万张,卡内存款达到117.94亿元,粗略匡算可带来的利差收入为2.85亿元左右。具体测算如下:
支付的活期利息成本支出:117.94亿*0.36%=4245.84万元/年(活期利息率0.36%)
缴存准备金:117.94亿*(1-20%)=94.35亿元(准备金率按照20%测算)
计提呆帐准备:94.35亿 *(1-1%)=93.4亿元(呆帐准备金率1%)
发放贷款利息收入:93.4亿*5.31%=4.95亿元 (一年期贷款利率5.31%)
表4
如果按照风险可调整的收益测算,贷款利息收入为:93.4亿*3.06%=2.85亿元(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25%,5.31%-2.25%=3.06%)
(1)发卡市场卡片吸收的存款,应用在其他业务领域,存在资金运用的收入外溢。在前面两个模型中,银行卡吸收的存款或者溢缴款,在银行的资产运用中往往是统筹使用,也就是说不仅运用在信用卡的透支额度发放、透支消费垫款、跨行资金清算交易的备用金等方面,还会应用在对公客户贷款,如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金贷款等方面,这样吸收存款的资金发放贷款获得的贷款利息,体现在发卡市场以外,并没有体现在发卡市场中,也就是说存在着银行卡资金运用的收入外溢,是直接网络外部性作用的表现。
(2)发卡市场产品的支付结算功能,带动其他业务的客户的发展,存在拉动作用的业务外生。由于银行卡具有支付结算的功能,在多行业的应用可以起到资金收付的到帐时间快,防止假币风险,以及减少财务人员库存资金等作用,因此,此功能的应用不仅符合持卡人的需求,还能够解决企业甚至行业的相关业务需求。
(3)发卡市场新产品新项目投入成本,由其他业务领域承担。由于银行卡的外部性作用的存在,在某些收益外溢显著的领域,对于银行卡产品或项目的需求往往产生反向作用,从而使产品研发和上线的成本也外溢,带来联动效应。
(1)发卡机构对持卡人提供服务中,由于利益不平衡而引发的服务问题。银行卡的支付结算功能中,有一项代理业务功能是应用在代发工资方面,银行为代发工资的单位员工发放银行卡,每月将工资按照单位提供的资金和数据转入个人卡中,个人可以使用银行卡在柜台和自助机具取款。由于正的外部性的存在,这种业务模式也成为银行吸收对公存款的一个渠道。通常,对公存款只开立在一家银行的分支机构,而它的银行卡可以在本行的不同网点取款,就造成其他网点为这个分支机构发放的银行卡提供服务,而没有回报的可能,这就存在着负的直接外部性。
(2)不确定性增强,信用卡业务业务风险加大。外部性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不确定性,由于外部性带来的银行卡,特别是信用卡经营市场环境不稳定,持卡人信用状况获得的难度加大,对于恶意透支的控制和管理难度加大,给发卡机构资信审核、信用额度的审批等都不断带来新的课题和挑战。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发卡市场中大量的收益并未体现在银行卡发卡市场内部,而是在发卡系统之外,产生了投入与回报不均衡的可能,如果大量投入却没有产生相应的回报,或者按照边际经济学的基本原理,边际成本与边际产出不相等的情况下,发卡市场的均衡不能维持,就难免产生对发卡业务的投入不足,发展的后劲和重视不够的问题,甚至停止投入转向其他业务。因此,需要对发卡市场产生的这些外部性进行综合分析,将正负外部性进行加总轧差,对外部性综合作用下的成本—收益模型进行修正。
[1]黄民礼.双边市场与市场与市场形态演进[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3).
[2]刘廷焕,许罗德.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3]陈玲.市场平台的界说:概念界定,结构及功能[J].经济问题探索,2009,(3).
[4]程贵孙.双边市场视角下的平台企业行为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9).
[5]陈宏民,胥莉.双边市场—企业竞争环境的新视角[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F832
A
1002-6487(2011)10-0154-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08AJY045)
(责任编辑/易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