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

2011-12-14 07:26孙道军
统计与决策 2011年10期
关键词:经费支出高技术高新技术

孙道军,王 栋

(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北京 100024)

中国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

孙道军,王 栋

(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北京 100024)

文章建立了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研究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要可以分为四类发展水平,同时表现出不同的区域性特点。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我国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均衡的区域发展水平,归纳总结各区域高新产业发展状况,为相关部门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和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高新技术产业;主成分分析;产业集群;区域发展

0 引言

知识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时代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崭新阶段,基于对知识的有效积累和利用,具有知识密集性的特征[1]。作为实体经济的载体,企业将知识和研发能力作为直接的生产力和资源,其所具有的不可模仿性、增值性等属性将使其逐步代替传统的自然资源,从而影响和改变传统产业结构,对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繁荣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与促进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2]。以知识为主要资源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提升我国国家核心竞争力水平重要支柱产业。

鉴于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1988年8月,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明确列入火炬计划的重要内容。高新技术产业包括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新材料研发等多元化行业。自火炬计划实施20多年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进一步增强。到2006年,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企业数已经达到19161个,从业人员达到740多万,总产值达到41996亿元,完成增加值10056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实现利税2611亿元,出口交货值23476亿元。

然而,由于我国各地理区域所处的区位、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政策等的存在差异,这造成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区域不均衡,并且抑制了我国国家创新能力提升和创新体系的完善[3]。因而,如何科学合理的评价我国各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对国家制定合理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发展规划和国家创新体系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管理实践意义。鉴于此,本文将通过实证方法,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和现状,为强化具有区域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更加科学、准确、合理及客观地衡量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本文选取反映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12个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份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为有关地区和部门了解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具体的指标有:(1)X1: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万元);(2)X2: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交货值(万元);(3)X3:科技活动人员数(万人);(4)X4: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万元);(5)X5:高新技术产业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万元);(6)X6:高新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万元);(7)X7: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引进经费支出(万元);(8)X8:高新技术产业专利申请数;(9)X9: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万元);(10)X10:高新技术产业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万元);(11)X11: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万元);(12)X12: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数(个)。31个省市的各个评价指标的相应数据如表1所示。

2 评价方法

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分析了中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主成分分析法是考虑将数据中原有的p个变量作线性组合得到k个新变量。为了达到数据简化的目的,通常k比p小很多。除了可以简化变量间的关系外,还可以缩减某一组欲进行多变量分析的变量的数目。其优点是经过数据分析后得到的综合指标(主成分)之间彼此独立,相关系数为0,极大的减少了信息的交叉,保证了统计分析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表1 2007年中国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数据

3 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3.1 置换缺失值

当某变量存在较多的缺失值时,因SPSS分析程序无法对缺失值的数据加以分析,而损失了较多可用的样本,且同一组资料,若发生在不同的变量中有各自不同的样本发生缺失值,也会对结果造成很大的扭曲,产生不可测的结果。本文指标数据中存在一定的缺失值,因此进行Replace Missing Values操作来置换缺失值。

3.2 指标的标准化

评价指标体系由不同的多个指标构成,指标之间的度量差异很大。为了避免量纲、数量级等的影响,故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转化为无量纲数据。采用标准差标准化方法进行处理,公式为:

Zi为指标标准化值;Xi为指标初始值;为指标初始值的平均值;S为指标初始值的标准值;n为样本量。

数据进行缺失值置换和标准化变化后,进一步提高了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处理后的数据如表2所示。

3.3 主成分分析

KMO 值为 0.757,同时Bartlett球体检验的结果说明适合对指标数据做主成分分析。由于前三个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4.572%,再结合碎石图,判断萃取出三个主成分比较合适。计算出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如表3所示。

根据各指标变量旋转后的主成分矩阵(表4)可以看出,指标 X4:高技术产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X7:高技术产业技术 引 进 经 费 支 出 ,X8: 高技术产业专利申请数,X9: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X11:高技术产业总产值,X12:高技术产业企业数在第一主成分上载荷系数的绝对值最大,因此构成第一主成分,这些指标反映了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和产业增值盈利能力;同理,X5:高技术产业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X6: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X10:高技术产业消化吸收经费支出构成第二主成分,反映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与产业升级的潜力;X1:高技术产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X2:高技术产业出口交货值,X3:科技活动人员数组成第三主成分,这反映了高新技术产业融资能力与科技水平。

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构造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函数为:Z=Z1+Z2+Z3,各主成分得分的表达式为:

各主成分得分、综合得分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排名如表5所示。

表2 处理后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数据

4 结论及政策性建议

根据综合得分可以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划分为四类,分类结果如表6所示。

前两类基本上都为东部沿海省市,科技水平基础较好,同时外向型经济进一步推动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依托良好的资源和区位优势,东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较好的规模效应。第一类省份中,江苏省作为东部沿海省份,在强大的科研水平的支持下,大力发展外向型和高新技术产业。苏南经济圈的建立和发展实现了良好规模效应和资源整合,有效的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和全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广东省在第一主成分得分排名31,原因在于其新产品研发的投入与盈利能力较弱,新产品研发经费支出、收入和产业总产值分别仅为江苏省的2.2%、2.9%和 1.5%,但其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交货值远远超过其他省份,说明其外向型经济特别明显。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地处中部的内蒙古自治区的高新技术产业综合得分竟然较高,属于第一类。这与我们通常对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认知大相径庭。但是内蒙古的综合得分名列前茅具有其自身的特殊原因。通过回顾统计数据我们发现,其第二主成分在31个地区排名第一。究其根本原因是在于内蒙古高技术产业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高技术产业消化吸收经费支出三项指标均居全国各省区之首,说明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模巨大,而且非常注重技术引进和吸收,这为内蒙古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基于丰富的稀土矿等自然资源,近年来,内蒙古大力发展基于矿产资源的高新技术产业,自治区政府也放宽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了金融贷款力度,连续多年,内蒙古企业贷款总额和增量均居全国首位,这些措施极大的推动了全区经济的飞速发展。

表3 特征值、方差贡献和累计贡献分析结果

第二类省份多为中东部的省份,其依托良好的经济基础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但产业规模效应较差,且重复建设较为明显,东部沿海省份的出口比重较大,外向型经济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后两类地区多为中西部省份,具有相对较少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模效应较差,同时由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制造业等产业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为落后。

表4 主成分载荷系数和因子得分表

表5 31个地区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及排名

表6 中国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划分

本文的实证研究分析了我国各省市区域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和现状。研究结果对指导我国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管理启示和实践意义。

首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明显,形成了不同特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这表明了政府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时,应当注重各省市的资源禀赋特征,结合自身区域产业特征,发展符合地理范围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例如,内蒙古通过发展稀有金属资源,加快其特有的以稀有资源为基础的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

其次,以第二类为主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在于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外向经济特点,但又受到盈利能力的限制。这重点在政府等相关机构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强化这些区域提升研发水平,并协助这些区域的企业将高新技术新产品进行商业化运作。通过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强化该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外向型经济模式。同时,为该区域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培训,并为这些企业的外向型经济贸易牵线搭桥。

最后,人才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根基,只有提高各地区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科技水平,才能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注入源源的动力。尤其针对后两类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府应当投入必要的资金引导企业技术开发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方向[4],同时政府和金融部门应对高新技术产业实行必要的倾斜和保护,在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基础上,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8],促进科研与产业结合,形成官产学联手合作[5],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扶持体系。

当前以科技竞争为主的全球化环境中,只有各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发挥其资源和人才优势,减少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才能确保区域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更强的规模效应,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效率[9]。除此之外,各区域间应当形成资源互补,合理组建一批联合企业集团,并重点培育有望成为新增长点的中小科技型企业,形成跨区域性的产业集群,实现更大区域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6][10],从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完善和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

[1]崔学兰,王春芳.知识经济与财政政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22).

[2]孙科,张永安.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体系的运行机制与效力分析[J].科研管理,2002,(3).

[3]潘光辉.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视角看高新区的发展[J].企业研究,2006,(7).

[4]谢德禄,吴安.用高新技术推进制造业的改造提升——以重庆市为例[J].改革,2003(5).

[5]李京文.国外高新技术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学家,2000,(3).

[6]匡致远,陈杰.高新技术开发区内产业聚群的发展策略[J].经济管理,2001,(5).

[7]林震岩.多变量分析——SPSS的操作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8]Pearce,R,D.Decentralised R&D and Strategic Competitiveness:Globalised Approaches to Generation and Use of Technology in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MNEs)[J].Research Policy,1999,28.

[9]Wesley,M,Cohen,Steven,Klepper.The Anatomy of Industry R&D Intensity Distribution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2,(9).

[10]C.K.Prhaalda,G.Hma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proration[J].Havrdar Business Review,1990,(6).

F061.5

A

1002-6487(2011)10-0123-04

孙道军(1966-),男,湖北宜昌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创新管理。

王 栋(1973-),男,山东济宁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创新管理,战略管理,区域经济。

(责任编辑/浩 天)

猜你喜欢
经费支出高技术高新技术
中国基础教育生均经费支出的公平性研究
——基于Gini 系数和Theil 指数的测算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地方高校经费支出结构与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
中央“三公”经费5年减35.9亿
航天项目管理——高技术复杂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