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业均衡条件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2011-12-14 07:26胡春晖
统计与决策 2011年10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业结构

刘 涛,胡春晖

(1.四川大学 经济学院,成都 610064;2.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基于产业均衡条件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

刘 涛1,胡春晖2

(1.四川大学 经济学院,成都 610064;2.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0)

经济理论显示,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当拥有与之相适应的就业结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与要素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然后转向第三产业,最终合意的结果为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都达到均衡。三次产业结构均衡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性产业均衡条件要求三次产业的边际产出和劳动力的工资水平都相等。实证通过推导产业均衡条件得出产业偏离度的概念,找出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产业结构均衡;产业偏离度;经济增长

0 引言

我国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产业的转移起着重要作用。周毅和明君对我国改革开放后25年的数据研究后认为,产业转型速度对经济增长速度有明显的影响,即产业转型的速度加快,则GDP增长率上升,产业转型的速度减缓,则GDP增长率下降[1]。凌文昌和邓伟根的研究表明,目前生产要素在第一次产业中的边际贡献显著低于第二次和第三次产业,因而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和第三次产业转型可以明显地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2]。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大量的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出,对国民收入结构起到重要的影响,刘秀兰等在研究了西部民族地区1991年到2007年的数据后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越快,农村居民收入越高,反之,农村居民收入就越低[3]。周阳在研究了我国建国以来的经济发展轨迹后认为,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过程具有非平衡增长的基本特征,这导致经济发展中存在结构转变性质[4]。我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东西部之间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人口依然占我国总人口的大多数。广大农村地区长期以来第一产业占主要地位,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产业结构有所变化,第二、三产业快速增长,但是人均劳动生产率仍然较低,因此产业转移对吸收第一产业过剩劳动力,提高二三产业增长速度,增加人民收入有重要的作用。从经济发展的长远看来,第一产业的发展将会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产值增长的幅度较小,所以我国要想在未来取得长久的稳定发展,必须要实现优化产业结构的战略目标,提高要素使用效率,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提高资源分配效率,通过合理的产业结构配置促进地区就业,使经济获得长期稳定增长。产业转移能否成功取决于产业结构是否达到均衡,产业偏离度是衡量产业结构均衡的指标。本文在产业均衡模型的基础上,对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进行实证研究,并针对数据分析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1 一般性产业均衡条件

根据经济学理论,产业结构的调整应当拥有与之相适应的就业结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与要素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然后转向第三产业,最终合意的结果为三次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都达到均衡。假定某产业由很多同质的企业构成,产业内所有的企业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为了简单起见,产业的成本只有劳动力成本,工资率为w,产业的收益是吸收劳动力L的函数为R(L),产业的利润为:

对L求一阶导数并使其等于0,则得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假定有三个产业h、i和j时,劳动力在三个产业中流动,劳动力能够自由流动,劳动力流动的方向为由工资低的产业向工资高的产业流动,可知当三个产业的工资率相等时停止相互流动,达到均衡,均衡时:

此时三个产业的边际收益相等为:

假定资本的流动方向由单位收益低的产业向单位收益高的产业流动,可知此时产业的边际收益相等,也达到均衡。均衡时,三个产业的就业量分别为:Lh、Li和Lj,总就业量:

因此在均衡时:

以上3个式子就是三个产业均衡时的条件。此时产值比和就业比相等,说明在均衡时,产业的边际产出和劳动力的工资水平都相等,当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这是一个帕累托最优的结果。我们可以以此为标准,研究西藏自治区的产业发展情况。如果达到均衡说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是比较健康和稳定,如果出现偏离表明目前的产业结构调整还没有到位,我们将分析偏离的原因并提出纠正的措施和建议。

2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2.1 产业结构偏离度

要想在不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条件保护资源和环境,可行的出路在于实施产业转型[7]。根据前面的产业均衡条件,研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均衡时,需要对产业就业结构偏离程度进行分析,以确定该地区的产业发展均衡程度,从而找出产业调整的方向。产业就业结构偏离程度(以下简称偏离度)通过结构偏差系数E确定[6],E=A/a-1,A等于某次产业产值所占GDP的比重,a等于某次产业吸纳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口的比重,当E=0时表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为均衡状态,的数值距离0越远表明偏差越大。本文实证以西餐经济数据为考察对象。对西藏过去30年的偏离度进行了计算,表1为计算结果,E1、E2、E3分别代表三次产业偏离度。

从表1的数据来看,第一产业的偏离度历年都是负值,从 1980年开始,-0.35表明在当时劳动人口已经产生了从第一产业向其他产业转出的趋势,第一产业劳动人口增加要快于产值增长速度,所以偏离程度越来越大;第二产业偏离度始终为正值说明该产业在不断的吸收就业,偏离度较大说明产值增长速度要快于就业增量,1980年的数值为3.33,随后开始上升,到1983年达到峰值5,随后开始回归,2009年的数值为1.88,第二产业的偏离说明该产业的资本密集程度提高较大,产值的增量主要由资本的增量增加造成,近年有回归趋势表明第二产业发展逐渐走上正轨;第三产业的偏离度1980年为0.77,近年来一直处于下降趋势中,逐渐回归均衡,说明第三产业不仅吸纳了较多的第一产业转出劳动人口,而且很好的吸纳了增加劳动人口。

表1 产业偏离度

从图1可以看出,西藏自治区三大产业的偏离趋势为第一产业缓慢向下偏离,第二产业以前波动较大,今年来较为平稳,但始终维持在偏离度接近2的水平,第三产业处于较为均衡状态。造成第一产业的偏离首先是第一产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该地区第一产业以传统的农牧业生产方式为主,生产效率较低,分布较为分散。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新技术和较为先进的管理方式的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转变,效率有所提高。但是效率的提高对第一产业就业产生的挤出效应比较缓慢,总体来说比较平稳,这可能和国家的西藏农牧政策有关。由于西藏地区的教育水平偏低,缺乏从事第二、三产业生产的技能,所以在劳动人口转移时,只能从事较为低级的工作,这也限制了劳动人口的转移速度。尽管如此,人口从第一产业转出的趋势还是存在的。第二产业的早期的剧烈波动与该产业的同期资本投入程度有关。从经济发展的轨迹来看,工业等第二产业的发展,技术创新至关重要,但是西藏自治区早期都是资源型产业,缺乏技术密集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受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较大,近年随着国家对西藏的稳定投入,以及本身工业规模的扩大,第二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目前的偏离度数值说明该产业需要继续吸纳就业人口,然而总体看第二产业在西藏的规模仍然太小。第三产业是偏离度最小的产业,近年来基本达到均衡,是目前三大产业中吸纳就业能力最强的,说明西藏自治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比较健康有序的。以上分析说明该地区第三产业是发展速度最快、结构最均衡的产业,继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符合西藏的实际情况,但是第二产业也存在很大潜力,不应忽视。

2.2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西藏自治区自然环境比较脆弱,因此盲目的产业转移有可能对环境破坏严重,在第一产业增长潜力不大的情况下,有序的发展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该地区今后的目标与方向。通过前面的数据分析结论,也支持了这一结论。下面通过对二、三产业和经济发展关系的具体情况进行计量分析,更加深入的研究本区域1980年至2009年连续30年的数据(本文数据来源为历年中国统计年鉴,限于篇幅没有列出),从而可以更好的对该地区产业转移的长远目标进行规划。

由于长期以来西藏投资的增量主要来自固定资产投资,首先研究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产值之间的关系。假定工业总产值为,固定资产投资为,为了消除异方差,分别对变量取对数,建立如下模型:

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检验序列在一阶差分后平稳。为了避免伪回归,需要在估计模型前进行协整检验。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显示在5%显著水平下,两个序列为协整的,表明西藏地区的工业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虽然这种关系在短期内会被破坏,但其偏离长期的偏差是平稳的。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t-1为误差修正项,回归结果如下:

上式的t值均显著,统计量显示其残差不存在自相关。误差项反映了长期均衡对短期波动的影响,系数大小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说明长期均衡对短期波动影响不大。

根据上述模型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从1980年到2009年期间,随着国家计划内地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和西藏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各种影响经济增长因素的作用,西藏自治区的工业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两者呈共同增长的趋势。根据模型参数系数,在上一期工业产值不变的情况下,本期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个单位,将使本期工业产值增加0.295932个单位;当本期固定资产投资不变的情况,上一期工业产值每增加1个单位,本期的工业产值增加0.690226个单位,由此可见,本期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动要比上一期工业产值的变动对本期工业产值的影响要小的多。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0.880424,符合反向修正机制,说明上一期的非均衡误差以0.880424%的速度对本期的因变量进行反向修正,工业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不会过分偏离均衡。两者的长期均衡对短期均衡有较强的调整作用,西藏的工业水平起点较低,规模较小,生产率不高,很难在短期内取得质的飞跃,只能在自身基础上逐步发展。国家虽然对西藏的一些重点工业项目进行了扶植,但是这些措施只能短期内引起一些波动,这些波动总是会在后来得到纠正。这也就是为什么国家在西藏的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但是西藏工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并没有明显提高的原因。

接下来我们分析经济增长对第三产业的影响。用y代表第三产业产值,用x代表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取两组数据的对数1ny和1nx。建立模型如下:

对两组变量分别进行ADF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1ny和1nx两个序列是非平稳的,但是其一阶差分序列Δ1ny和1nx是平稳的,为了避免伪回归,需要在估计模型前进行协整检验。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显示在5%显著水平下,两个序列为协整的,表明西藏自治区的第三产业产值和地区生产总值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因此模型回归结果如下:

根据上述模型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从1980年到2009年期间,西藏自治区的第三产业产值和地区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随着国家投入的增加和该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其他影响经济增长因素的作用,该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两者呈共同增长的趋势。根据模型数据,地区生产总值每增加1%,将使第三产业产值增加1.205199%,由此可见该地区的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强劲,因此在西藏发展第三产业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3 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对三次产业调整的典型性研究,我们大体可以管中窥豹的了解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状况。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固定投资所占GDP的比重过大。从效果来看,虽然一些短期的刺激措施令经济有所增长,长期来看效果不明显,这主要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不到位所致。在第一产业增长潜力有限,如何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为第二和第三产业提供更有广阔的前景空间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调整产业结构,使取得更大的发展,还要做好几个方面:

第一,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长期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主要在基础建设方面,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应逐步强化发展第一、二、三产业专项发展的投资比例,内容要更加细化和有针对性,结构更加合理,从而给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打下更加良好的基础。首先,在第一有关的投资中应该加强农田水利、造林和生态方面的投资,改善第一产业的生产环境,提高生产效率;其次,在第二产业中加强能源、电力、高技术行业和节能减排方面的投资比例,改变过去制造业投资比例过高的状况,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工业结构升级;最后,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等投资以及趋于饱和,接下来要着重加大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福利等方面的投资,促进社会公平。要加强房地产业保障住房建设,不仅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也能为第二产业吸纳由第一产业转出的劳动力提供根本保障。

第二,完善产业结构,加强高科技产业链建设。目前虽然我国在制造业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由于我国的制造业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在位置上处于产业链的较低位置,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老龄化趋势,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优势将越来越小。要使我国的经济保持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大高科技行业的发展,增强全球竞争力。现在我国的高科技行业发展水平还较低,一些项目常常处于“孤立”状态发展,在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建材和环保技术等方面并没有形成完整的高科技产业链,这给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带来较大阻力。

第三,加强人才培养。在我国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其他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人员素质的差距导致很大一部分人只能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或者低端的服务业生产,这在客观上也制约了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但是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体系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基础教育改革失败,居民教育成本高昂,导致一些低收入阶层人群通过教育改变生活状况的途径困难,造成了社会的分化,客观上不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二是职业培训缺乏。产业转移需要有大量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才,多年来我国在这方面不够重视,尤其是农村职业培训更是空白。如果将来城市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的话,那么很多第一产业转出人群由于没有技能将阻碍他们在其他产业的就业,给社会整体造成负担。

[1]周毅,明君.中国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J].学术研究,2006,(8).

[2]凌文昌,邓伟根.产业转型与中国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4,(12).

[3]刘秀兰,胡文君,付勇.西部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7).

[4]周阳.我国经济结构动态变动后的下一步[J].改革,2009,(11).

[5]何德旭,姚战琪.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优化升级目标和政策措施[J].中国工业经济,2008,(5).

F061.5

A

1002-6487(2011)10-0083-03

刘 涛(1975-),男,山东青岛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组织经济学。

胡春晖(1982-),男,安徽黄山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会计、人本会计与价值创造管理。

(责任编辑/易永生)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业结构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江苏省县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空间统计分析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