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瑶族旅游业发展状况评析——以老街省沙巴县大坪乡红瑶旅游为例

2011-12-13 07:23:00王柏中
东南亚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沙巴大坪瑶族

王柏中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南宁 530006)

越南瑶族旅游业发展状况评析
——以老街省沙巴县大坪乡红瑶旅游为例

王柏中

(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南宁 530006)

民族旅游;越南瑶族;红瑶;文化变迁

民族旅游是现代化背景下保护民族文化传统、展示民族文化魅力、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繁荣的新兴产业,也是少数民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越南老街省沙巴县的红瑶依托越北高原度假圣地沙巴的旅游优势,发展瑶族村寨风情旅游,使之成为当地瑶族的生计方式。当地旅游开发不仅改善了瑶族村民的经济收入状况,也增强了当地民众的商品观念、扩大了他们的交际范围,当地村寨的族群结构与族际关系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尽管旅游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旅游所带来的影响却是广泛的,无论是从旅游业发展,还是从传统文化保护的角度,都值得关注与思考。

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化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渗透于世界各个角落,成为加速人类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催化剂,没有哪个地区、哪个民族能够独立于现代化进程之外而不受其影响。瑶族作为一个闻名于世的亚洲山地民族,千百年来一直靠山吃山,保留着以游耕田猎为主要的生计方式。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各地的瑶族不同程度地融入到现代化进程中来,瑶族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都发生了极大改变,现代产业——如旅游业也开始成为中、越等国瑶族的生计方式之一。

旅游业是以现代工业社会为背景发展起来的朝阳产业。自冷战结束后特别是20世纪初以来,旅游业日益成为国际化的产业,在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尤为迅猛。越南革新开放以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旅游业也取得长足进步,成为越南四大创汇支柱产业之一[1]。2010年,越南旅游业收入约68-70万亿越盾 (约合37-38亿美元),同比增长10%;国际游客量380万人次,同比减少11.5%;内地游客量2500万人次,增长19%。该领域共吸收资金88亿美元,约占外商对越直接投资总额的44.7%[2],这是在全球性经济危机阴云笼罩下,越南国内增长最快的产业。对于越南的旅游业,当前国内学者罕有从民族旅游视角进行瑶族旅游研究的具体成果①目前,国内从事越南旅游业研究的学术力量,主要是与越南接壤的云南与广西两省区的学者,探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中越双方的旅游合作、越南旅游业的宏观状况等方面。代表性的成果,前者有赵和曼的《中越旅游合作的现状与前景》(《东南亚》2002年第2期)、唐上君的《“一廊”和“一圈”框架内广西和越南旅游资源的整合》(《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3期)及赵明龙的《中越边境地区民族旅游合作研究》(《创新》2009年第3期),后者如曹丽的《试析新世纪初的越南旅游业》(《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越南学虽有学者论及②如范氏梦华与林氏梅兰的《旅游与沙巴少数民族》(2008年第二届“红河流域社会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阮雄孟的《沙巴红瑶区的村寨旅游——实际情况和解决办法》(2008年第二届“红河流域社会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以及阮雄孟的《越南老街沙巴瑶族发展旅游——积极和消极的因素》(2009年“中越跨境瑶族经济与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但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有鉴于此,本文根据在越南老街省沙巴县大坪乡调查所获资料,拟就越南瑶族旅游业发展状况略作评析,以祈教于方家③2008年12月至2009年1月,广西民族大学瑶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玉时阶教授带领广西民族大学“中越跨国瑶族研究”课题组赴越南老街省做田野调查,在越南老街省文化厅的协助配合下,对老街省沙巴县大坪乡的红瑶支系进行了具体考察。笔者作为成员之一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并重点考察了当地红瑶的旅游业。本文调查立意过程当中,得到玉时阶教授的悉心指导,论文撰写也参考了一起赴越南调研的玉时阶、胡牧君、滕成达和盘美花等同行同事的调研成果,由于本文为同一个课题的一部分,故没有一一注明,在此对上述诸君特表谢意。。

一 大坪乡情及旅游资源

1.大坪乡情

大坪乡隶属沙巴县,全乡辖6个村,分为13个队,根据2008年的人口统计,共有479户居民,3667人。其民族成分构成是:苗族264户、1912人,瑶族190户、1679人,京族20户、79人,岱族 (壮族)1户、2人,苗族与瑶族是这里的土著,分别占总人口数的52%和46%,其中一队全是瑶族,三队、六队全是苗族,二队、四队、五队苗瑶两族混居。大坪开展瑶族风情旅游的所在地是撒祥村,这里有一队和四队,也是乡政府驻地。京族和岱族居民在这里是绝对少数,而且都是最近几十年特别是当地开展旅游后迁居来的。

大坪位于老街到沙巴的二级路上,距沙巴12多公里,行车到沙巴约半个小时的路程。由于地处越南北部山区,属于温带气候,当地夏季平均气温摄氏13-20度,冬季0-8度。大坪全乡土地总面积3718公顷,其中177.8公顷水田,125公顷旱地,粮食 (稻谷)平均产量为340公斤/公顷。据村民介绍,当地主要的农产品是稻谷、玉米和草果。大坪乡的经济以农业为主,近年来当地政府致力于旅游业的发展,所打造的瑶族风情旅游项目已经成为沙巴旅游业的新亮点。

图1 大坪乡地理示意图 (据笔者2008年12月13日黎德成访谈所制)

2.富有瑶族特色的旅游资源

诚如学者所言,在现代旅游中,民族旅游越来越成为一种特别有价值的项目和形式,因为它不仅可以满足一般旅游活动和项目的需求,比如生态旅游、自然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等,又能同时了解“异文化”的风情与风采,体验不同民族文化的风俗与风情[3]。因此,形态各异的民族民俗文化景观,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和富有魅力的旅游品牌,是旅游业深化产业发展的标志和方向。

大坪的瑶族属于瑶族的红瑶支系,该民族语言是勉语的瑶话,那些与外界交流少或未上过学的瑶族妇女有很多人不会讲越南的官方语言京语;由于其祖先历史是上从中国境内迁居到此的,当地的老人还听得懂汉语方言—— “西南官话”。

在服饰方面,当地瑶族特别是妇女日常还穿民族服饰。女装有头巾、上衣、裙裤,男装有头巾与衣裤,其中女装的头巾是红色的,男女衣装的袖口、大襟、后背和女人的裙带、男人的头巾都装饰有刺绣,都是瑶族妇女自己手工制作的。瑶族的服饰有常服和盛装之分,妇女的常服就是民族服装,节日和集会所穿的盛装和常服区别不大,只是配饰稍多而已。男人为了劳动方便,日常主要穿普通服装,当地叫“京服”;男子平日也穿民族服装,不过很多人不戴头巾。无论男女,劳动和日常穿的鞋靴是买的大众货。

当地瑶民的饮食,和其他地方的瑶族大致相同,都是以杂粮蔬食为主。虽然当地是越南的贫困地区,但是温饱问题已经解决。除了自己生产的粮食、蔬菜外,当地瑶族群众还可以通过去沙巴赶圩或在本村的街店购买食品。据我们观察,在撒祥村有多家食杂店,猪肉、食油、大米、蔬菜、小食品、调料和烟酒等各种食品均有出售。商品经济的影响已经深入到包括瑶族饮食在内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啤酒、小食品和香烟也是当地瑶族日常喜欢消费的商品。当地已经通电,一些家庭有电饭煲,但是燃柴炊煮依然是最普遍的。

在居住与交通方面,除了乡政府、小学和工厂,当地几乎看不到水泥建筑。民居依然是传统的木结构房屋,且以单层的居多。临街新建的商铺客舍有的是两层结构,个别的还修有庭院。京侬两族临街而居,苗瑶都是聚居,其中苗族的居住区更靠近山顶,相对街市道路较为偏僻。撒祥村是个山区村寨,由于旅游开发修了较好的道路,既方便村民出行,同时也改善了卫生环境。外来的游客,主要是乘汽车到这里;而这里村民的出行,或是步行,或是骑摩托车。以前去沙巴步行走小路要三个小时,现在乘摩托车仅需20分钟左右。越南是众所周知的摩托车王国,不仅城市里的摩托车多得令人称奇,农村的摩托车也非常普及。在撒祥村大多数村民家庭都有摩托车,村子里的摩修店就有三四家。村民不仅把摩托车用作自己的交通工具,而且也用来搭客。我们在街上看到很多妇女搭乘别人的摩托车去沙巴赶圩,据了解,这大概需要支付车主2万越盾的费用。

撒祥村保存的传统习俗较多。瑶族传统上信仰道教、尊崇祖先,一般瑶族家庭都有供奉神灵的祖龛神台,在年节、办大事或家人有病恙的时候都会供奉祈祷。如李福金家的祖龛神台就是因家人有病,请师公帮助立的,每逢过年、清明、七月十五和十二月三十等节日都有祭拜。另外,在清明和春节的时候,家族和师公还要去祭扫先人的墓。至于婚俗,当地瑶族习惯早婚,女孩子十五六岁结婚的较常见,甚至有的十四岁就成家了。在婚姻缔结过程中,在“问年”、请卜、送彩礼陪嫁妆以及择时拜堂等环节,基本上还遵从老规矩。笔者调查期间,曾在撒祥二队现场参观了一场婚礼,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送亲过程中一直有鼓乐相随,不到拜堂的时辰,新娘子不许入门,只能在门外棚子里休息等待吉时拜堂。另一户成亲,送亲是在半夜,我们在睡梦之中都被清亮高亢的唢呐声惊醒。

文娱生活方面,撒祥村民家庭中,一部分已经有了电视机,但是这里的电视只有三个频道 (越南中央1-3台,即综合台、科技台和文娱台)。相对而言,在沙巴和老街等地能收到的电视频道就很多,不仅有老街本地的、越南国内的,甚至包括中国的央视国际、日本、英国等外国节目都能看到。在撒祥村还有一家游戏厅,里面有台球,很多青年经常去那里玩。儿童的游戏活动比较多样,既有在田间河畔捉鱼、打弹弓射鸟和建屋搭舍、制作手工等传统游戏,也有跳绳、弹玻璃球、吹泡泡糖和坐滑板车等现代游戏。不过越南全国禁止焰火,所以过年过节的时候,小孩子们不可以放鞭炮。

图2 大坪旅游功能分区示意图

总的来说,大坪当地开展旅游业的资源,主要是当地有特色的瑶寨风情。如传统的木结构民居、村民日常生活穿用的民族服饰、自然宁谧的村寨生活场景。除此而外,大坪还有可作为旅游资源的自然景观——青龙洞和历史遗迹——天主教堂遗址。当地有特色的旅游商品,主要是妇女织卖的瑶族土锦,有服饰、手袋和工艺品;不仅如此,瑶族传统的木桶药浴,也被打造成为一个可供游客体验的旅游项目,并已开发生产具有专利的药用浴液。

二 大坪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大坪瑶族风情旅游是依托沙巴旅游而开发的,是沙巴旅游的附属项目。沙巴位于老街西部,距老街西南30多公里,是越南海拔最高的县城和著名的避暑胜地。县城附近的黄莲峰海拔3134米,所属的番西拜山脉被誉为“印度支那屋脊”。这里高山深谷风景秀丽,特别是高海拔所形成的凉爽气候非常宜人。早在19世纪末,法国殖民者就将越南北方纳入殖民统治,随着滇越铁路的开通,法国人在老街设口岸、屯兵驻防。由于法国人受不了越南的湿热气候,便把这里开辟为避暑纳凉的休憩地。1903年法国人在这里设立了兵站,陆续修建了教堂和一些别墅,使这里形成了类似欧洲阿尔卑斯风格的欧化氛围。沙巴从20世纪90年代初重开旅游,并以“亚洲中南半岛上最凉快的欧洲城”享誉于世,现在是越南与下龙湾齐名的旅游胜地,每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游客,而尤其以法国、美国、英国、丹麦等欧美游客为多。

据沙巴县旅游中心副主任阮文孟先生介绍说,对每年到沙巴旅游的游客数量没有做过统计,但估计,经由旅游部门登记的团队游旅客大约占2/3,自助旅游的大约有1/3。他们在2004年请法国专家做过一个统计,游客从河内到这里旅游,整个行程一般需要2天多 (2-3天)。如果没有两天以上的时间,游客就不来沙巴,只能留在老街游玩;老街本省的游客1天就可以游沙巴,外省人游沙巴也要2-3天。沙巴县从2001年开始重视旅游业,投资旅游景点的开发和建设,开办旅游培训班。到2006年沙巴旅游收入占国民收入的65%,也是从2006年开始,沙巴县旅游收入投入旅游点的建设,旅游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鉴于沙巴主要的旅游项目是依托宜人的气候和欧式建筑风情的休闲游,当地民俗风情是以苗族(Hmong)为主,所以沙巴旅游管理部门看中了大坪瑶族的特色文化,并对其进行民族旅游项目开发。据当地村民介绍,2004年村里开始有人搞旅游,2005年村里修水泥路,之后县里又修通了大坪通往沙巴的公路。本地的旅游开始是自发的,后来才成为沙巴旅游部门经营项目,游客都由旅游公司从沙巴带来。据了解,游客到沙巴旅游,行程在3天以上的,几乎都会到大坪观光半天。2008年12月底笔者在撒祥调研期间,每天都有多个旅游团到此,其中以法国、挪威等欧美的游客为多,此外也见到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的旅游团,不过没有见到中国大陆的游客。为了方便游客到此驻留,大坪乡政府在撒祥村广场设立了简易停车场所,在村寨的主要路段铺建了水泥路面,并通过招商在临街开设了家庭旅馆、工艺品店、酒吧等服务设施,停车、餐饮、购物与住宿等旅游接待的硬件建设已初具规模。

大坪旅游业的发展,是由乡村政府、县市旅游部门、村民、游客、科研及公益机构等诸多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大坪是越北山区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为了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当地民众增收脱贫,政府鼓励科研机构和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对当地群众进行指导与培训。越南农业大学、挪威与英国的公益性基金会都在此开展了有效的工作。

三 发展旅游对瑶族生活的影响

旅游业的发展,对大坪当地瑶族群众的生活有着明显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了瑶族的产业结构及生活状况

种田、养牛和经营山林等农林畜牧,是大坪当地瑶族所从事的传统产业形式。自从当地开展旅游以来,和旅游业相关的服务业、手工业和工业也相继成为产业结构的组成形式。就服务业而言,大坪瑶族的许多妇女上街从事土锦销售,还有女孩在旅游公司做导游,也有家庭在村里开家庭旅馆、工艺品商店;手工业主要是土锦制作,既有分散的个体形式,也有织锦协会的集体合作;在工业方面,乡妇女主任赵四妹发掘传统瑶药开办的药液厂成为该乡的唯一工厂。

大坪瑶族风情旅游的开展,对当地瑶族群众产生直接影响的,是通过增加收入改善了村民的经济状况。当地旅游收益的分配也是多元的,如到大坪旅游的游客,是沙巴旅游部门带来的,旅游费用由旅游部门收取;当地村民得益的途径,主要源自为游客在当地观光、餐饮、购物提供服务所获的报酬,其中出售土锦是主项,同时也是当地村民最普遍的一种家庭创收活动。当地瑶族妇女一般是在农闲或空余时间搞刺绣,大多数家庭并不以此为主业;不过在一些家庭中,卖刺绣土锦却是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如赵满妹说,她的家庭经济收入由种地、妇女卖土锦和丈夫外出去沙巴等地的建筑工地打工几部分收入构成。其中他们刚刚分家,父母给的土地很少,仅仅分给他们五公斤种子的田地,他们种些桃子、玉米、水稻、芋头、红薯等作物。在各项收入中,卖土锦的收入最多,打工第二,种地的收成只够自己用。在家庭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妇女从事这方面活动的收入情况,如李福银的媳妇 (30岁,有两个孩子)每年有300-400万盾(约1500元人民币)的收入,赵文银的妻子李大妹每年卖工艺品收入100万盾 (约400多元人民币),赵满妹一年最多能卖80万盾 (约300元人民币)。可见个体收入是存在差距的,这与个人的刺绣技术、交际能力、销售经验和文化水平都有直接关系。据李大妹说:她卖工艺品3年了,是看见别人挣钱后才做的,平常没有事时才去卖,家里事多就不去;刚开始时不会说京话,有人想买自己的东西时,都靠邻居帮忙,现在会说很多京话了。赵满妹也说:由于她文化程度不高,又不会说英语,所以相比而言,她卖的东西往往不如别人多,如果导游对她好一点,就能卖多点。我们了解到,在当地卖一套刺绣男装将近1000万越盾,而女装价钱更高。不难猜想,上述这些妇女所讲的收入额或许有所保留。尽管不能确切统计每个家庭在这方面具体有多少收入,但是大部分家庭都能从中获益则是确定无疑的。

2.开启了瑶族商品经济的意识

瑶族传统上是靠山吃山,以耕作、采集和狩猎等为主要营生手段,经商并不是他们所擅长的。他们参与商品经济活动,更常见的是通过赶圩销售自己的劳动所得以换取生活用品。不过,在现代商品经济大潮的影响下以及与外界的接触交往中,瑶族的商品经济意识也在不同程度地增强。大坪在发展旅游之后,瑶族不仅从事传统产业,而且男女老少都参与到旅游行业中来,通过开旅馆、制售土锦、销售山货、提供旅游服务等各种方式与游客交流,在获得经济收入的同时,商品经济观念也深深根植到村民的头脑之中。

例如:我们在当地村民家访谈时遇到当地的瑶族妇女,她们一般都会主动兜售土锦产品,甚至我们请老太太 (村长盘朝光的母亲盘阿姑,77岁)穿上传统服饰给她拍照片,老人家也要收相应的费用,可见村民知道风俗的展示是具有商业价值的。再比如,青龙洞是撒祥村的一个旅游景点,由于洞内还没有进行开发,需要游客自带光源。如果游客没有随身带有照明工具,可以向村民租用。当地的小孩子们就向游客兜租手电筒,租用一个手电筒一次大概要4元人民币。小孩子的这种创收行为无疑是在大人的支持下进行的,它对少年儿童的商品经济意识起到了开启和促进的作用。

3.加强了族际交往,开阔了瑶族群众的眼界

大坪撒祥瑶族旅游的开展,不仅使瑶族群众增加了收入,而且也加强了瑶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以旅游产品销售为例:由于当地旅游开发定位是瑶族风情旅游,因此同样作为土著居民的苗族的刺绣土锦一般不在当地销售,而是销往沙巴;当地卖刺绣产品的,也主要是瑶族妇女。不过苗族妇女也并不是与当地旅游业发展完全隔离的,她们也通过和瑶族妇女的合作交流,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其中。既有个别苗族妇女像瑶族妇女一样直接参与街头销售,也有将自己的产品转手批发给瑶族妇女,再由她们到街上售卖。这就使得两者之间除了传统交际之外,还形成了新型的经济交往关系。

撒祥村共有家庭旅馆、食杂店、摩修店、酒吧、服装店和工艺品店等40多家,绝大多数都是由外来的京族人经营的。最早来这里经商的京族人开的店铺,是俊英饮品店,店主在此定居经营已有20多年了。这个店从事多种经营,很有实力。可以接待客人住宿和提供木桶浴,也有酒吧经营酒水、饮品、土特产,还兼卖胶卷、电池等旅游商品。店里除了上述商品外,还出售花卉,其中价值数十万盾的贵重的兰花就有多盆。在俊英店对面是一家名为大坪竹馆的饭店,店主武德军是原籍福寿省的京族,在此经营也有10年了。他最初是经营日杂店,只经营日用品和食品,后来有了积蓄,就开了这家店,同时还兼营土产、药材和土锦等,不过主要的收入来源还是餐饮。

表1 撒祥村外来民族经商情况简表 (不完全统计)

如表1所示,除了上述两家在撒祥旅游开发前就在此开店的之外,其余的都是近些年随着旅游的兴起才陆续开起来的。在此经商的京族、岱族带动了当地商业的开展。京族在当地开店从事商业营销活动,既服务游客、满足当地居民的消费需要,也承担了信息传递工作,一定程度上是当地苗瑶居民与外界交往的中介者。

通过开展旅游,当地不少瑶族群众参加了外语、刺绣和旅游服务等多种内容的培训班,如2007年至2008年,沙巴旅游公司在当地开设培训班,培训由加拿大政府机构资助,但干部培训是河内一个旅游服务公司投资的。笔者采访的时候,当地正办有一个培训班,地点在村办公室,一次2个小时。参加培训的瑶族,有的开了家庭旅馆 (如李福银)。还有旅游服务公司向外推介瑶族文化,如选派瑶族妇女中的刺绣能手到河内去做手工表演等①大坪妇女会组织的刺绣协会 (妇女刺绣会)成立于1998年,约有300人。协会的发起人是瑶族妇女李美占。1996年她去泰国,在那里学了很多刺绣的工艺方法,回来后就开始组织妇女成立协会,并作为副会长负责组织工作。由于苗绣和瑶绣风格不同,刺绣协会中杨阿周和赵四妹分别作为苗族妇女和瑶族妇女刺绣工作的具体召集人。协会成立后,一个非政府项目为她们投资盖了一个房子供成员活动使用。刺绣协会每个月都召开会议,她们所绣的土锦在河内有专卖店,如有订单,就召集协会成员做手工,也可以按照提供的图案加工。协会除了刺绣加工交流场所外,还有培训成员的教室和一个临街的刺绣品商店,在沙巴当导游的当地瑶族,会把一些客人带到店里来。

协会成立后举办过多次培训活动,这些培训受到了瑞典等两个国外非政府组织项目的资助。协会购买了一些缝纫设备,其中有蝴蝶牌缝纫机5台、电动缝纫机2台,国外的非政府资助组织专门派河内的老师到这里教她们使用电动缝纫机。2008年协会培训了32人,主要是协会成员的女儿。以前协会每年有3亿越盾的收入可发给会员,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仅有2亿越盾收入了。刺绣协会有持久发展的规划,如设有一个5.3亿越盾的基金,无偿贷给会员;如果其他村民需要,可以按贫困户的利息计算。。

除了政府组织的培训外,撒祥当地瑶族也有自己到外地学手艺的。如在当地经营工艺品店的瑶族赵文镇 (47岁),就把初中毕业的儿子赵老四 (18岁)送到沙巴达湾乡跟壮族学石雕手艺。他的店不仅经营石雕工艺品,还投客人所好,营销热依族人的竹编工艺品。可见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当地瑶族扩大了交际范围,广泛接触和了解了外界文化,开阔了自身视野。

为了开发大坪旅游资源,沙巴县投资改善了大坪到沙巴的交通道路,也给寨子主要的观赏线路铺上了水泥路面,2003年还实现了通电,这不仅方便了游客观光,更便利了村民的生活,也使村寨生活环境有了改善。足见大坪发展民俗旅游,对瑶族生活影响是多方面的。

四 小结

总体来看,大坪瑶族旅游服务与景观建设还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如村民销售土锦缺乏组织,蜂拥而上的围销方式也很不得当;由于在当地留宿的客人少,很少有人来体验木桶浴;路边随处可见废弃的食品包装等塑料垃圾;水泥道路和现代风格的家庭旅馆建筑与装饰破坏了村寨的可观性和风貌的整体性等等,这些都是旅游发展处于起步阶段难以避免却可以逐步改善的。另外,当前中越边境旅游方兴未艾,大坪在吸引中国跨境游客这方面有很大的挖掘潜力。一般来讲,开发民俗节日和生活场景,打造游客可参与的互动项目,延长当地驻留时间等相关措施,都是有助于提升民俗旅游品质与效益的有效方式。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旅游的开展已经使当地瑶族生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经济收入增加与交通、通讯条件改善的同时,人们同外界的接触越来越多,语言与交际能力提高了,商品意识增强了,年轻人更时尚了,族际关系更复杂了,现代化的因素已经逐渐融入到瑶族社会生活当中。在功利性日益增强的社会环境中,红瑶传统文化“不失本真”的延续和传承确实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当地的发展要达到人类学家所希望的“地方社会和民族在现代旅游活动中最大限度地获得利益,同时又不至于使传统的民族文化在变迁过程中失去其赖以为本的族性或演变成畸形”[4]的和谐状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注 释】

[1] 曹丽:《试析新世纪初的越南旅游业》,《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2] 驻越使馆经商处:《2009年越南旅游业收入增长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jyjl/j/200912/20091206712070.html,2009年12月30日。

[3] 彭兆荣:《旅游人类学》,民族出版社,2004年,第261页。

[4] 同 [3],第267页。

Analysis on the Yao’s Tourism Development in Vietnam—Taking the Hung-Yao Tourism in Daping of Sabah County,Lao Ca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Wang Bozhong
(College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nning 530006,China)

Ethnic Tourism;Yao in Vietnam;Hung-Yao;Cultural Changes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ization,tourism in national regions is an emerging industry to protect national cultural traditions,display cultural charms,and promote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It is also an important way of modernizing national minorities.Vietnam’s Hung-Yao in Sabah County,Lao Cai Province has developed the local tourism by taking advantage of Sabah highland resorts in North Vietnam,which makes local Yao’s way of life.Local tourism not only has improved the income of the Yao villagers,but also enhanced local people’s business awareness and expanded the scope of their communication.The ethnic structures and inter-ethnic relations in the local villages have undergone corresponding changes,too.Despite the initial stage of its development,the Hung-Yao tourism is a valuable concer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F593.337

A

1008-6099(2011)01-0072-07

2010-07-14

王柏中,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王 宣】

猜你喜欢
沙巴大坪瑶族
瑶族织锦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4:52
瑶族舞曲
陶珊珊作品
古朴壮观的西大坪军堡
沙巴大会魅力分享 森工健维盛装起航
日本大猩猩“沙巴尼”获得注册商标
大坪水库坝基、坝肩渗漏与稳定评价及处理
大坪水库坝体防渗技术措施分析
沙巴:探索一切乐趣
旅游世界(2016年2期)2016-03-01 02:5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