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国家 杨春宁 黎体发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研究院,北京市朝阳区,100029;2.中国煤炭学会,北京市朝阳区,100013)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技术在我国煤矿生产实际中的理论方法研究
何国家1,2杨春宁1黎体发1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研究院,北京市朝阳区,100029;2.中国煤炭学会,北京市朝阳区,100013)
系统研究了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技术在我国煤矿生产实际应用中的有效理论方法,建立了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框架,涉及风险预控的组织与策划(预控目标)、安全风险日常监测与识别(预控要素)、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预控方法)、安全风险处理与控制(预控方案)4个方面。重点研究了安全风险预控技术,提出了系统追问式煤矿安全风险预控分析方法、监控系统式煤矿安全风险预控评估方法、煤矿安全风险预控方案和处置方法等理论方法。
煤矿安全 风险预控 系统追问 动态管理
2010年我国煤矿发生事故1403起、死亡2433人,同比上年分别下降了13.2%和7.5%,但重特大事故起数上升,全国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起数24起,死亡532人,同比上升20.0%和4.0%,煤矿安全生产仍然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想有效遏制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把安全管理工作关口前移,把煤矿安全工作的重点真正放到预防事故上,进一步完善事故防范制度和机制,建立煤矿安全风险预控和安全动态监控体系,完善事故隐患防范机制,使隐患排查治理、事故防范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这对进一步有效消除事故隐患,减少煤矿安全事故,改善煤矿安全状况,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风险预控管理技术是全面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煤矿企业应建立并保持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技术工作体系。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是一种过程管理,通过对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所有隐患辨识,并根据隐患产生风险大小,对隐患进行分类和确定相应预控措施和信息监测方法,依据隐患信息的评价确定隐患产生风险动态预警和预控方法,最后确立隐患治理措施,杜绝煤矿事故发生。
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基本内涵是在煤矿设计、建设、生产、改扩建等安全生命周期中,特别是在日常生产管理中对煤矿生产系统中的事故隐患进行预先辨识和评价分析,继而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事故隐患,控制安全风险,并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通过使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的最佳匹配,达到一定的煤矿安全保障水平。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理论的框架结构见图1。
图1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理论框架
(1)预控目标。煤矿通过设立风险管理部门,明确部门的职责与权限,配备合理的工作人员,收集相关信息,确定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的目标,实现风险预控的组织与策划。
(2)预控要素。通过日常监测,确定煤矿事故隐患,这是风险预控管理的基础,只有辨识了隐患之后,才能进行风险评估,才能实现安全风险日常监测与识别。
(3)预控方法。危险因素辨识之后,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风险分析,评估风险等级和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确定危害的严重性或优先控制顺序,为确定风险是否需要处理、合理有效的处理方式和所需投入成本等提供依据,实现安全风险分析与评估。
(4)预控方案。根据以上安全风险分析和评价结果,按照企业可承受的风险程度,建立不同等级的预控方案,明确各自方案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流程,确保安全预控管理措施到位,达到安全风险处理与控制的目的。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遵循PDCA(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基本模式,运用PDCA持续改进管理方法,对导致事故的各类不安全隐患不断进行排查,使事故隐患及时消除,循序渐进地完善煤矿生产系统安全,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动态管理。
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中安全风险辨识是关键,其可以按照煤矿日常生产系统来辨识,也可以按照煤矿事故发生机理来辨识,但辨识必须全面,这样才能杜绝潜在安全隐患事故的发生。因此,实施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时要求做到:全过程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全系统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全方位的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全面有效的风险预控组织措施。
安全系统论中一个重要的观点是系统追问观点。系统追问,就是立足于系统进行完全的追问。“系统”强调的是横向上的覆盖面,即所有涉及的因素都要考虑到;“追问”强调的是纵向上的延伸度,即透过表面现象,层层剖析到相关联的具体细节,找出深层次原因。
通过对系统中的安全问题和缺陷进行层层分析,找出并制定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和消除缺陷的措施,实现系统功能的最优化。系统追问要达到的目标是消除系统的缺陷,即:消除作业环境的缺陷、设备的缺陷、制度的缺陷、管理的缺陷和员工行为的缺陷,以提升矿井安全保障水平。概括起来讲,系统追问,就是针对不安全的状态、存在的隐患问题、发生的事故和“三违”行为以及其他不安全事件,从人员、设备、材料、制度措施、环境(人、机、料、法、环)五大方面,按照关联递进的方式,层层剖析和反思,揭示出形成不安全状态、隐患问题、各类事故以及“三违”行为在细节上和本质上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
在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中,实施系统追问技术方法的作用在于如下4个方面:
(1)细化安全管理。系统追问强调要立足于系统,以联系的、整体的和细节的思维方式去认识和解决安全问题,并把视野拓展到人、物、环境和制度等安全管理的诸要素及其相互联系之中,使安全分析更加透彻,安全管理更加细化。
(2)揭示问题本因。系统追问的根本点在于透过表面现象,层层刨根问底,从而抓住问题的症结,从根源上找出诱发不安全状态、隐患问题、各类事故及“三违”行为的诸多因素,尽量做到安全分析趋近于问题的本质。
(3)做到超前预防。系统追问不是就事论事,而是系统把握,关联求证,层级类推,并做到举一反三。尤其是在人、机、物、环实时监控系统软件运行的基础上,利用系统追问再反过来探求造成危害安全工作趋势背后的成因以及原因为何存在,从而采取措施,实现超前预防。
(4)强化责任落实。系统追问的结果是找出影响安全工作的诸多原因,其中既有根源的,也有表象的;既有可控的,也可能是暂时不可控的。对此都需要追问原因为何存在,今后如何避免,谁去避免,怎样避免。由于原因分析是细化的,工作措施是具体的,进一步强化了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
系统追问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安全风险预控分析手段,对于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学建模,构建煤矿安全动态监控模型,确定安全监控要素,并利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MIS)技术研发出煤矿安全动态监控系统。监控系统能够对煤矿安全生产信息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特别是对上报的煤矿安全隐患信息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通过对煤矿安全监控要素的动态监控,实现对煤矿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动态监控。
运用监控系统对煤矿生产过程进行风险评估,采用数理统计的统计推断方法和回归分析法,根据煤矿安全管理实践中得到的大量安全生产信息数据,研究煤矿安全的统计规律性,通过寻求数据变化规律来评估和判断安全管理状况,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性作出合理的评估和判断。
煤矿安全动态监控系统,一方面能够对煤矿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动态监控,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能够对煤矿各个层面的安全风险进行定量化评估,涉及整个矿井、基层单位、作业点和职工个人等的安全风险评估。通过监控系统的风险评估,可以判断出风险程度的大小,为安全管理决策作出辅助支持,从风险评估方法和管理手段上为安全生产提供保证。一旦出现超过风险承受程度的状况,及时发出风险预警,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及时进行风险预控,从而实现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的目的。
煤矿生产过程中,事故隐患安全风险应得到有效分析和评估,并建立相应的煤矿事故隐患风险预控方案和处置方法。一旦发生异常状况,立即进行隐患风险评估与预警,分级响应,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按照标准化的风险控制工序进行处置,避免因人员、环境、装备的差异性导致隐患风险处理不及时或不当的情况,防止事故发生。
根据事故模型及事故危险辨识理论,提出煤矿事故风险“绿”、“蓝”、“黄”、“红”四级预警反馈控制方法,风险等级与预警颜色对应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煤矿安全风险等级表
预警界限是危险隶属度的数值,用来确定“绿”、“蓝”、“黄”、“红”信号,当危险隶属度指标超过某一值时,就亮出相应的信号。
风险预控标准化工序处置,要求对风险预控的工作内容与方法规定详尽,无论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如果工作相似,则方式也相同,效果也相同。在实践中推行风险预控标准化工序,需要制定标准化工序网络图和技术文档,明确隐患治理所需的人员素质、工具材料、技术要点、安全事项和预控工序等方面的要求,按照标准化工序进行风险控制,实现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
风险分级的目的是为了使已辨识出的风险减少到可接受的水平而客观地排列所需行动的先后顺序,从最高等级风险开始,得出一个有层次的控制措施的顺序。煤矿风险控制措施主要采用排除、代替、隔离、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6种方法来控制风险。
(1)研究并提出了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理论框架,其中涉及预控目标、预控要素、预控方法和预控方案,以及信息沟通和效果评估。
(2)提出了“系统追问”式煤矿安全风险预控分析方法,对涉及煤矿安全的追问主体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原因进行横向全方面、纵向深层次的精细化系统追问分析,遏制产生隐患的源头因素。
(3)提出了“监控系统”式煤矿安全风险预控评估方法,研究建立了煤矿安全动态监控管理模型,动态地对煤矿各个层面的安全状况进行风险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控矿井安全风险程度。
(4)建立了煤矿安全风险预控方案和处置方法。矿井安全风险评估一旦发生异常状况,立即进行风险预警,分级响应,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按照标准化工序进行风险控制,避免因人员、环境和装备的差异性导致风险处理不及时或不得当,防止事故的发生。
[1] 梅安统.2010年煤矿安全统计简析[J].中国安全生产,2010(3)
[2] 李媛,魏晓平.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分析[J].煤矿安全,2007(6)
[3] 石红红.基于PDCA循环的煤矿生产管理模式[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s1)
[4] 牟善军,施红勋.安全认知观念的研究与决策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1(2)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risk pre-control technology to coal mines of China
He Guojia1,2,Yang Chunning1,Li Tifa1
(1.National Institute of Occupational Safety,Chaoyang,Beijing 100029,China;2.China Coal Society,Chaoyang,Beijing 100013,China)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risk pre-control technology to coal mines of China was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The framework of risk pre-control management in coal mines was constructed,including the organization and planning of risk pre-control,the routine supervis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risks,the analysis and assessment of risks,the disposal and control of risks.The risk pre-control technology was investigated with emphasis.Some methods were put forward to be applied to coal mines,such as the system inquiry-style risk pre-control analysis,the monitoring-style risk pre-control evaluation method,and risk pre-control and disposal measures,and so on.
coal mine safety,risk pre-control,system inquiry,dynamic management
TD7
A
何国家(1963-),男,硕士研究生,研究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煤炭学会资深人员,研究方向为安全管理、煤炭经济。
(责任编辑 梁子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