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辉,张中军
(周口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河南周口466001)
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是一门结合信息系统、Window s程序设计、Web程序设计、数据库应用技术等多种技术的综合应用型课程,是目前各高校计算机类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也是软件学院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理论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宽,对学生的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要求均较高。本课程以培养信息系统设计人员、软件开发程序员为目标,在短时期内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理解信息系统开发思想,掌握一般软件开发流程和多种软件开发技术,使得学生毕业后能顺利地从事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等行业。
目前周口师范学院开设的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上机实验”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模式一般分为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复习三个阶段,教材大多采用现行的软件设计开发教材。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了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和内容落后,考核方式单一,学生动手能力差,独立思考、创新能力较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陈旧
目前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采用传统“4+2”模式,即“4节理论课+2节上机课”,上机课时严重不足,造成了教师教授理论内容超前,而相应的上机内容滞后的情况。课程结束后,学生仍不能独立设计开发一个中小型的信息系统软件,这与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相去甚远。学生的学习也大多通过教师“满堂灌”、上机练习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较少,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教师无法掌握学生的个人情况和学习动态。
1.2 教学内容体系落后
目前出版的众多教材中存在诸多问题:1)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动手能力的培养;2)课程体系混乱,教学目标不突出,把握不住重点;3)章节编排不合理;4)实验部分内容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很难找到适合本课程实际情况的理论教材和配套的实验教材。
1.3 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因为目前该课程考核方式仍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试”的方式,考核方式单一,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课程量化考核模式,所以并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缺乏适用性。
1.4 对学生的要求一致,忽视了能力培养的层次性
软件学院期末项目实训时,设置了一个或多个难度相当的实训项目,这些项目对于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能够顺利完成实训项目,达到了考核的目的,但是激发不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对于实践能力差的学生根本无法完成项目,达不到基本的考核要求。
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改革从多方位教学相结合、项目驱动式教学、综合量化考核、教材资源整合等多方面入手,对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索研究。
2.1 构建在线辅助学习平台,多方位教学相结合
采用信息技术来进行辅助教学已成为现今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式之一。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构建一个在线辅助学习平台,该平台由7大子系统(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学生很少或基本不与其他同学或教师交流,通过在线答疑和师生互动子系统,学生可以将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或对教学活动的一些建议通过在线互动的形式向教师反馈,使得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动态。
图1 在线辅助学习平台设计架构
2.2 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实行项目驱动、案例教学
因为信息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等行业,所以本课程的定位目标就是以职业活动为导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首先选择业务逻辑较为简单、学生熟悉的项目作为实例,实施项目驱动、案例型教学。如将“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小型的项目实例,每个小实例之间存在先后制约关系,通过每个小项目的讲授和练习,使得学生都能准确把握每个小知识点。一个大型项目讲解完成后,可复习回顾整个项目技术要点和结构,使学生从总体上对整个项目的知识体系进行一次复习和巩固。
2.3 重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实施综合量化考核
对该课程的成绩考核方面,摒弃传统的期末笔试闭卷考试模式,采用新的综合量化考核方式:即“平时成绩+小组作品设计、答辩成绩+期末上机考试成绩”。新的综合量化考核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综合量化考核结构
平时成绩由考勤成绩、课堂提问成绩、平时上机作业成绩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时上机作业可从教材习题集或实验教材中抽取5~10题,每一题作为单独的一个实验作业上交。小组作品设计可在临近期末前一周进行,采取随堂考核的方式,把班级按人数平均分为10个小组(由学生按兴趣自由结合或班长分组,并认定一个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在规定的时间内(2小时),根据小组自身兴趣,自拟课题项目,要求该项目使用技术须涵盖本课程所学习到的主要技术要点,采取当堂验收、当堂打分的形式,打消了学生的依赖、侥幸心理。期末上机考试由学院统一组织,采取上机考试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考核目的。
两年来的实践证明,通过这种综合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客观、公正地评价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中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4 整合教材资源,突出目标
由长期从事一线教学有经验的教师组成教材编写小组,根据学校和学生自身情况,吸取目前众多教材精华,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整合,编写出有特色、符合自身条件的自用教材(包括教学教材和实验教材)。同目前出版教材相比,增加或重视了以下内容:
1 )在项目和案例中学习基础知识。基础知识单独列出讲解虽然可以达到学习的目的,但是讲解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基础知识穿插于项目和案例教学过程中,以实际的应用来讲解基础知识,既能达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多样化的目的,又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实行项目小结(技术总结)。每完成一个项目之后,列出此项目使用到的关键技术和重要步骤,使得学生能及时复习和总结已有的知识,夯实知识基础,以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
3 )体现最新技术。软件行业处在不断变化之中,日新月异,教材应吸取当前最新的编程思想和技术,如Linq、MVC、AJAX、数据库通用访问类、数据工厂设计模式等前沿技术,使得教学内容与当前社会不脱节,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另外,及时修订教材,保证教材内容不落伍。
4 )深度与广度相结合。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是一门综合应用型课程,以计算机基础、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等课程为先行课,综合性较强,知识涉及面较广。该课程侧重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数据库系统两门课相结合,在这两方面应有一定的深度。
经过近两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有效地保证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的教学质量,很好地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在课堂和实验室教学中活跃度有了一定的提高,积极与教师交流沟通,对本课程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教师的评价也较高。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下一步打算将现有的“4+2”教学模式,改为“4+4”教学模式,这样上机实践时间可得到有效保障,使得每位学生在本课程结束之后,都能够综合应用所学技术,独立地设计开发一套完整的M IS或OA系统,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1]冷淑君.以项目为中心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8(7):76-79.
[2]李红霞.项目驱动式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3):60-62.
[3]纪贤标,邵哲平.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08(1):83-86.
[4]王竹云.信息系统设计与课程实践[J].中国教育导刊, 2007(10):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