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秀颖 广西都安县人民医院外二科 530700
腹胀是胸腰椎骨折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常导致患者食欲不振、腹痛,甚至烦躁、焦虑等,严重者可使膈肌上升,导致呼吸困难,也可使下腔静脉受压,影响血液回流,诱发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并可直接影响到创伤的治疗及恢复[1]。我科2007年1月-2009年12月针对3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腹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减轻腹胀程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本组患者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8岁。胸椎骨折21例,腰椎骨折15例。单纯压缩性骨折19例,粉碎性骨折17例,合并脱位3例。本组患者均在不同时间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
2.1 病理生理因素 正常情况下,腹腔内大部分气体经肠壁血管吸收后由肺部呼吸排出体外。胸腰椎骨折后,由于腹后壁血肿刺激肠系膜交感神经使血循环发生障碍,影响肠壁气体吸收,从而引起腹胀。
2.2 心理因素 胸腰椎骨折多为突发事件,瞬间意外改变了患者的生活状态,加之疼痛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同时由于受伤的患者角色的过度强化,刺激高级活动中枢,导致机体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加重了腹胀。
2.3 生活习惯的改变 胸腰椎骨折由于疼痛及医疗限制,要求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在床上使用便器等,这就需要一段时间的训练与适应过程。生活习惯改变,排便反射抑制从而导致便秘、腹胀。
2.4 知识缺乏 由于科学的医疗信息来源有限,部分患者错误地认为翻身甚至四肢的活动均可导致骨折发生移位,影响骨折的愈合,因此视活动为禁忌。
2.5 进食少 有些患者为了减少大小便次数而少食、禁饮,因进食量少,食物残渣相对也减少。肠内容物对肠道的刺激减少,肠管蠕动减慢可导致便秘进而加重腹胀。
3.1 及时应用药物 及时给予消炎和活血化淤药物静脉输液,能有效消除腹腔后血肿对神经的刺激、压迫,改善内环境,为神经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3.2 心理护理 护士应具有同情心,体贴、理解患者,充分重视患者焦虑、抑郁的程度,提供信息支持,讲解疾病性质、治疗护理及转归,消除其消极情绪。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增加患者对康复指导的依从性。
3.3 生活护理 室内保持安静,定时通风,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指导并训练患者在床上使用便器,每天按时给予便器。排便时减少病房探视人员,使患者身心放松,有利于排便反射的建立。睡前给患者用温水足浴,可使双足底的小肠、结肠、肛门等反射区血液循环活跃,从而加强了这些器官的功能,促进肠蠕动,排出肠内气体[2]。
3.4 加强健康教育 通过多种形式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轴线翻身法,早期在床上进行扩胸运动及四肢的屈伸活动,使其认识到绝对卧床并非静卧不动,正确、恰当的活动不但不会影响骨折愈合,而且可改善患者情绪,还可使肠内容物对胃肠的刺激增加,从而促进肠蠕动[3]。
3.5 饮食指导 进食易消化、富含营养、高纤维素、粗纤维的食物。多食蔬菜和水果,包括芥菜、香蕉等。饮食不宜过饱,要少量多餐,既减轻胃肠负担,又可促进肠蠕动。多饮水,特别是晨间空腹饮1杯温开水,可刺激结肠反射而促进排便,减少肠胀气[4]。禁食易引起胃肠道胀气的食物,如豆浆、豆腐等。
3.6 预防和解除便秘 指导患者腹部按摩,每天以脐部为中心顺时针环形按摩3~4次,每次15~30min,以促进肠蠕动,注意按摩力度要深达肠壁。患者2~3d未解大便者,按医嘱给予开塞露20~40ml或石蜡油200ml灌肠。本组13例发生便秘,使用开塞露10例,给予石蜡油灌肠3例,均能有效解除便秘,减轻腹胀。
3.7 胃肠减压 本组1例出现顽固性腹胀伴呃逆,给予禁食、行胃肠减压术,减轻胃肠胀气,逐步恢复胃肠功能。
胸腰椎骨折初期1~5d腹胀发生率最高,并可发生在整个住院期间。引起腹胀的相关因素,常常是多方面的,护士应仔细观察并加以分析[5],注重患者的心理因素,加强健康教育,早期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腹胀,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林梓凌,辛少方,全小明,等.临床创伤骨折便秘发病原因调查〔J〕.中国骨伤,2002,15(3):157-158.
2 徐亚香,吴晓玲.腹部手术后腹胀的循证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11(12):31-32.
3 刘宪荣.精神分裂症病人便秘的相关因素及护理〔J〕.护理研究,2004,18(2):284.
4 陈敏,李爱霞,桑秀艳.对便秘患者的护理援助〔J〕.齐鲁护理杂志,2002,8(6):409-410.
5 杜广平,苏道元.消胀饮治疗胸腰椎骨折后腹胀〔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1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