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红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州友谊医院 835000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好发于颅内动脉分叉和主干的分支处,破裂后可产生剧烈的头疼以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凡某种因素引起的全身血压急剧升高都可造成原有颅内动脉破裂出血,其病死率很高,做好及时有效的护理对降低病死率极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我院于2007年10月-2009年12月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对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动脉夹闭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30~68岁之间,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其时间不等。
2.1 心理护理 由于瘤体破裂所引起的头痛,个别患者易产生焦虑、恐惧、绝望等不良情绪,据统计,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后,死亡率高达30%~40%,其中半数在发病后48h内死亡,存活病例的1/3可发生再次出血,再出血死亡率可达50%~75%,由于患者的情绪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所以容易引起血压升高,因此给患者和家属说明手术是在全麻和显微镜下进行,动作细致,对组织损害少,可减轻患者和家属的恐惧心理;介绍手术成功例子,使患者增强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使患者心理达到良好效果。
2.2 术前护理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2)将血压控制在稳定阶段。一般降低基础压原有水平10%~20%,高血压患者则降低收缩压原有水平的30%~35%,发现血压升高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降压药并通过心电监护仪观察用药效果。(3)密切观察患者瞳孔、意识及有无头痛加剧、恶心、呕吐;有无眼睑下垂、复视、眼球偏斜、偏瘫、失语和精神症状。给降压药,并观察用药后效果。(4)保持大小便畅通,切忌用力挤压充盈的膀胱及用力过度排便,避免再次发生出血。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等,保持大便畅通。可长期口服缓泻剂果导片,如发生便秘,予开塞露1~2支塞肛,仍未排便者,可给予甘油、盐水低压灌肠。(5)发热的护理。由于出血或脑血管痉挛可影响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临床上可出现体温升高,当T>38℃时要给予温水擦浴、冰敷;超过39℃,给予冰毯全身降温。(6)住院环境。一定要保持病房安静,根据病情安排单人单间。病室内空气新鲜,光线宜稍暗,白天挂窗帘,晚上灯光采用地灯。严格控制探视、陪住,减少因医疗护理操作所产生的噪音。(7)有癫痫发作者,派专人看护并使用有防护栏设备的床单位,以防发生坠床,同时保证抗癫痫药物按时、按量服用,预防控制癫痫发作,防止患者咬伤舌头,绝对卧床休息4~6周,禁止洗头。
2.3 术后护理 (1)患者返回病房,全麻未清醒前应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止误吸。(2)立即给患者安装心电监护仪,进行24h心电监护,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变化,尤其血压要控制在稳定阶段,如果血压不稳定可24h专人监护。(3)严密观察瞳孔、意识、脉搏及血压的变化,将血压控制在16/10k Pa,发现血压升高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降压药,并观察用药后效果。(4)保持呼吸畅通,定时翻身叩背,及时将口腔中及呼吸道痰液吸尽,预防吸入性肺炎,气管切开患者严格执行气管切开护理。(5)保持大小便通畅,切忌用力过度发生破裂出血。(6)患者头部的引流装置一定要保持无菌,防止感染,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引流管扭曲,同时还应观察引流液的量及颜色,以防患者自行拔出引流管。记录24h出入量,保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7)为了有效地防止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将血压控制在稳定阶段,一般患者在术后均使用尼莫地平扩张血管,该药物可引起血压降低,因此护理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安装静脉输液泵,控制滴速,严密观察血压变化;②保证两条静脉通道畅通,一条专用滴注尼莫地平药物,另一条用来输入术后常规用药;③尼莫地平药物持续在24h内,根据血压的变化滴注完毕;④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脑组织缺氧。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之一,动脉瘤夹闭术是目前较积极的治疗方法,做好手术期的护理保证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认真做好患者健康教育、基础护理、DSA的护理,也应高度重视用药及营养知识方面的问题,尤其重视术后并发症高发期的观察及护理,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同时,做好出院指导,嘱患者注意劳逸结合,不宜过度疲劳;多做身心舒缓运动,调节情绪;加强自我护理保健意识及肢体功能锻炼,做好脑血管痉挛的预防和护理。经积极有效的护理,临床效果满意,提高了动脉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1] 李海霞.颅内动脉瘤围手术期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1):1396-1397.
[2] 邱然,罗巧.脑出血患者的心理护理〔J〕.华夏医学,200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