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治疗艾滋病的研究及其进展

2011-12-09 19:06:30黄忠禧张培东
亚太传统医药 2011年9期
关键词:艾滋病病机研究进展

黄忠禧,张培东

(1.防城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防城港 538021;2.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医院,广西 防城港 538021)

艾滋病正在全世界迅速播散蔓延,我国的感染人数也在逐年增加,预防与治疗成为当今医学界科学研究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同时也成为了危害社会的严重问题。为了降低艾滋病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全世界各国大力支持对艾滋病的科学研究,探索治疗和预防艾滋病的最佳手段和方法。我国感染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其传播范围也在扩大,性途径已成为主要传播途经,已向一般人群扩散,已经成为全球发病增长最快的地区。我国加大艾滋病治疗的力度,每个地市基本上有一家以上的艾滋病抗病毒定点医院。针对我国现阶段艾滋病的治疗与研究情况,本文将对我国在艾滋病治疗及其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分析[1]。

1 艾滋病研究现状

1.1 西医研究的新进展

艾滋病是由于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严重传染性疾病,其人免疫缺陷病毒引起免疫系统功能的部分或者全部的瘫痪,引发肿瘤、严重感染、免疫疾病等。对于人免疫缺陷病毒的检测现在主要是抗体和病毒检测两种途径,目前临床多采用双抗原夹心法,这种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随着越来越多的检测技术的出现,为人免疫缺陷病毒的诊断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比如:病毒培养,这种方法是最为准确的检测手段;核酸检测可用于病毒的早期诊断;抗原检测,因为人免疫缺陷病毒p24抗原是血清中最早出现的标志性物[2]。画伟等[3]通过对Treg细胞的研究发现人免疫缺陷病毒-1感染者CD4+、CD25+的Treg细胞与艾滋病的发展有密切相关,在人免疫系统与免疫缺陷病毒的相互作用时扮演重要的角色,以此推断Treg细胞数量的降低可能是疾病病程进一步发展的一种原因。在此基础上,焦艳梅等[4]研究发现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中,Treg细胞随着疾病病程的发展而减少,而升高的CD8+T细胞活化程度也可能是促进病程的原因之一。研究针对艾滋病病毒疫苗的研究一直以来主要采用了中和抗体为主和细胞免疫为主的两种重要的方式。高瑛瑛等[5]强调的是加强免疫反应的方式,以期得到更佳的治疗效果。其中,腺病毒载体疫苗是艾滋病疫苗研究开发的重点之一,它可能在防治艾滋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6]。此外还有靶向制剂的开发,对人免疫缺陷病毒个别具有针对性的治疗,随着研究的深入有望成为新的治疗手段[7]。综上所述,我国对于艾滋病病毒在诊断技术、疾病认识和免疫疫苗的研究都取得了很多成绩,但是面对着艾滋病这一高度恶性的疾病仍然还有很多基础领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2 中医研究进展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面对艾滋病这一新病种时,也充分发挥着自身的优势[8]。在对艾滋病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中,有的研究者认为艾滋病病因是湿热疫疠[9],有的研究者认为是伏疫致病[10],有的研究者认为是艾毒,毒邪侵袭[11],还有研究者认为是内外因杂合为病等等[12]。对艾滋病病机的探究发现,多数研究者认为艾滋病的病机为元气亏损[13],有的研究者认为是湿热之邪客于三焦,阻抑气机和气化,还有的学者认为是虚实共存,虚实夹杂为病机特点。中医辨证论治,主要还是遵循整体观,扶正与祛邪并用的原则。有的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外感为经、以杂病为纬的思想[14],有的学者提出艾滋病有不同程度的血瘀致病特点[15],还有学者提出了养阴补气和解毒除湿的治则[16]。

2 艾滋病治疗现状

2.1 西医治疗

现在对于艾滋病治疗药物主要三大类,包括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和融合抑制剂,另外还有辅助受体拮抗剂和整合酶抑制剂[17]。我国自行研发生产的多肽类膜融合抑制剂西夫韦肽,可降低病毒毒性,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抗病毒药物使用方面,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用药中,常使用包括蛋白酶抑制剂为主的药物联合疗法。另外还有基因治疗途径,基因治疗是可以缩短化疗时间的,是临床有前途的治疗方法,它是利用不间断地干扰病毒的复制,以达到抑制人免疫缺陷病毒进一步感染,比如T细胞的基因治疗[18]。此外还有报道称利用基因沉默技术对艾滋病进行治疗[19]。

2.2 中医治疗

我国许多研究者对许多中草药进行了抗艾滋病药效的药理研究分析,已经证实了如紫花地丁、夏枯草、灵芝、雷公藤 、三七 、当归 、冬虫夏草 、穿心连 、金银花 、紫草 、甘草 、桑白皮 、黄连 、黄芪 、虎杖 、柴胡 、丹参 、马兜铃 、白术 、杜仲 、大青叶、女贞子等一大批药物在体外具有抗人免疫缺陷病毒活性的作用[20]。按照中医传统理论分析,认为中草药能够拮抗艾滋病病毒的原因,主要是这些药物的功效均有清热解毒、补脾益气等作用,都能调节和提升人体免疫功能,抑制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作用。中药复方在治疗艾滋病中疗效明显,比如传统经典药方[21],如: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四物汤、当归活血汤等补益方剂,龙胆泻肝汤、竹叶石膏汤、清瘟败毒饮、白虎汤等清热解毒方剂,这些方剂在改善艾滋病相关体征症状中效果明显[22-23]。研究人员也发现复方对艾滋病病毒的拮抗作用明显,其中开发出不少中药抗艾滋病病毒制剂,比如公明抗-HIV注射液、唐草片、祛毒增宁胶囊、三黄散胶囊等,这些都有促进免疫细胞功能的提高,延缓病情发展延长寿命的作用[24]。

综上所述,由于艾滋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为了控制艾滋病在我国的蔓延趋势,在国家的大力支助下,广大科研学者经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为临床提供了大量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在临床上已有部分广泛应用。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肯定,将会有很好的前景[25]。但是,与艾滋病的斗争任务艰巨,还需各界人士继续奋斗和努力探索研究。

[1]徐永芳,林新勤,农全兴.艾滋病治疗研究现状[J].中国热带医学,2009,9(11)1:2185-2187.

[2]韦雪芳.艾滋病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应用预防医学,2010,16(增刊):23-26.

[3]画伟,焦艳梅,田亚坤,等.调节性CD4+T细胞及非调节性CD4+T细胞与HIV/AIDS患者疾病进展关系的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31(6):706-710.

[4]焦艳梅,画伟,田亚坤,等.HAART早期 AIDS患者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与免疫活化关系的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31(6):701-705.

[5]高瑛瑛,阮力.人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细胞免疫疫苗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10(3).

[6]刘强,王佑春.Merck Ad5艾滋病疫苗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1,24(1):112-116.

[7]谢向阳,韩亮,陈晨,等.抗艾滋病药物靶向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1,38(1):38-41.

[8]闫利源,张毅.艾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研究[J].中医学报,2011,26(152):3-6.

[9]随志化,潘亚敏.曹克强.从湿治疗艾滋病[J].中外健康文摘,2008,5(4):514.

[10]艾军,戴铭.从伏疫学说探讨艾滋病的病因病机[J].新中医,2009,41(1):3-4.

[11]何琦,李华伟,郭会军,等.浅析“艾毒伤元”与艾滋病发病机制的关系[J].云南中医杂志,2009,30(6):3-4.

[12]周立华,彭银花,张军军,等.艾滋病探讨[J].中医学报,2009,24(6):11-13.

[13]郭敬志,周立华.元气亏虚是艾滋病发病的关键因素[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3):216-217.

[14]张苗苗,孙世辉.以外感为经,杂病为纬辨证论治艾滋病[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5(5):385-388.

[15]胡研萍,王建.艾滋病从瘀论治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7,34(4):417-419.

[16]王小平.运用三焦辨证论治艾滋病的探讨[J].山东中医杂志,2007,2(26):80-82.

[17]张峣,马烨,张福杰.艾滋病治疗最新进展——第18届国际艾滋病大会报道[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5):536-537.

[18]田慧,张奇.T细胞基因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1,22(6):552-554.

[19]张红霞,黄荣清,杨建云,等.艾滋病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9(23):7081-7087.

[20]刘瑞,彭勃.中药治疗艾滋病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09,4(3)::175-178.

[21]王阶.中医药干预艾滋病免疫重建的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0,16(6):567.

[22]王文川,杨志云,毛羽,等.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2):3258-3259.

[23]郭晓辉,谢世平,彭勃,等.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0,25(3):534-535.

[24]曹廷智,聂广.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09,31(7):61-63.

[25]邓鑫,苏齐鉴,韦斌,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促进AIDS病人免疫功能重建的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0,16(6):599-600.

猜你喜欢
艾滋病病机研究进展
《 世界艾滋病日》
MiRNA-145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离子束抛光研究进展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独脚金的研究进展
中成药(2017年9期)2017-12-19 13:34:44
EGFR核转位与DNA损伤修复研究进展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35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中医研究(2014年4期)2014-03-11 20: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