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疼痛中的应用

2011-12-09 23:13:58欧阳慧英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423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1期
关键词:患肢栓塞肢体

欧阳慧英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管外科 423000

急性动脉栓塞是指栓子自心脏或近心脏大血管脱落,被血流冲向远侧,停留在直径小于栓子的动脉内,导致肢体和(或)内脏器官急性缺血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1]。此病起病急、发展快,疼痛是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剧痛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运用综合措施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5月-2009年5月间共65例下肢急性动脉栓塞患者住院。其中男性56例,女性9例,年龄42~86岁,平均年龄68岁。10例患者伴有糖尿病,38例患者伴有高血压,8例患者血脂指标超标,52例患者有吸烟史。

栓塞病变为髂总动脉、股腘动脉、胫后动脉。患者表现肢体乏力、麻木、剧痛。体查患肢感觉减弱或消失;病变处和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皮肤发冷发绀;活动障碍。

1.2 转归 62例患者均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术,术后1周行多普勒彩色B超显示血管通畅,2周后患者治愈出院。3例患者因伴随并发症而放弃治疗。

2 护理干预方法

2.1 心理干预 本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同时缺乏相关知识,并担心治疗效果。这些因素和患肢剧痛成为重大的负性心理,这种心理状态会降低机体痛阈,减轻心理负担,提高痛阈。进行心理干预时,热诚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和角色转换。通过关心、倾听、安慰、鼓励、耐心讲解手术的经过及注意事项,提高患者依从性和信赖感,激发患者高涨的治疗情绪,使患者都能在平稳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

2.2 术前准备 患者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做好常规备皮,并对患肢足背动脉搏动位置进行标识,以便术中、术后观察触摸,进行比较,观察疗效。

2.3 音乐干预 音乐有刺激和分散注意力的作用,还有镇痛和松弛功能。指导鼓励患者听一些舒适优美的音乐,可“忽视”疼痛的感觉[2],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

2.4 环境干预 保持住院环境安静舒适,可使患者感到舒适及得到充足的睡眠,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痛阈。

2.5 知识干预 护士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及词语描述法正确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针对原因,对症治疗护理。笔者通过多种方法(发放知识宣教卡、床旁现场讲述、专科知识讲座)向患者介绍急性动脉栓塞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治疗过程、愈后效果,用身边榜样的力量鼓励病人,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信任度。65例患者均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治疗护理。

2.6 局部干预 患肢放置应低于心脏水平15°,可抬高床头15°~20°,有利于动脉血流入患肢。在搬运中放低患肢并适当制动,以防止体位性缺血和疼痛。禁止热敷和冷敷,热敷可增加组织代谢,加重患肢缺血、缺氧,又因患肢感觉障碍,对热的敏感性降低,易造成烫伤;冷敷可使血管收缩,不利于解除痉挛和侧支循环的建立[3]。避免患肢受压及皮肤破损,肢体栓塞后血循环差,皮肤破损不易愈合,可引起坏死。采用患肢垫软枕、足跟部垫棉圈可有效保护皮肤。

2.7 氧气疗法 通过给患者吸氧或高压氧治疗,提高血氧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增加患肢血氧供应,减轻疼痛。

2.8 饮食干预 根据各患者的血糖及肾功能情况,适当调整饮食。供给患者低脂、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少食含维生素K的食物,以免影响抗凝剂药效。禁烟酒,防止由于烟酒刺激导致的外周肢体动脉收缩和痉挛造成的患肢缺血疼痛。

2.9 药物干预 (1)疼痛治疗。轻度疼痛首选阿司匹林、达宁;中度疼痛首选曲马多片,每 12h服用1片,按时服用;重度疼痛首选杜冷丁、吗啡肌肉注射或微电脑控制微量泵入,按设定的速度,于24h内持续均匀泵入。护士随时评估止痛的效果。(2)溶栓治疗。取栓术中给予尿激酶20万U血管腔内注射,术后给予尿激酶40万U/d,连续5~7d,防止血栓进一步发展,溶解侧支微血管内新鲜的血栓。(3)抗凝治疗。术后按时适量应用抗凝药物:术后常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1支,后每12h适量,每天口服华法林,防治微血栓,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病死率。用药期间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皮肤有无出血点、淤斑;定时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发现出血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调整用药剂量。(4)抗感染治疗。患者手术取栓术后,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维持血液中的有效浓度,防止伤口感染。

3 结果

本组65例患者中,经综合治疗和护理干预,62例患者术后1d患肢疼痛减轻,肢端动脉搏动恢复,肢端皮温正常。2例患者术后并发左下肢骨筋膜室综合征自动出院,1例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及急性肺动脉栓塞而放弃治疗。

4 小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社会老龄化,动脉栓塞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急性肢体动脉栓塞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容易导致肢体坏死,甚至危及生命。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对疼痛及疼痛控制的认知度[4],对提高动脉栓塞疼痛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病人康复有着重要意义。

1 江忠镐,张福先.血管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464.

2 赵志军.疼痛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321.

3 胡德英,田蔚.血管外科护理学者〔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84.

4 蔡芙蓉.疼痛教育对患者疼痛感受影响〔J〕.护理与康复,2007,6(9):581-583.

猜你喜欢
患肢栓塞肢体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肢体语言
第一财经(2019年6期)2019-06-25 19:26:10
肢体写作漫谈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34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39:59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