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超声诊断价值探讨

2011-12-09 23:13:58张宗庆天津市蓟县邦均医院301901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1期
关键词:肿瘤性单发胆囊癌

张宗庆 天津市蓟县邦均医院 301901

胆囊息肉样病变(PLG)是来源于胆囊壁并向腔内突出或隆起的局限性病变,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感到上腹部不适。随着超声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PLG检出数目日渐增多,少数胆囊息肉可产生恶性病变,因而对胆囊息肉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天津市蓟县邦均医院近5年来60例经超声诊断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部分患者合并胆囊结石及肝功能异常。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1~71岁,平均年龄45.5岁。

仪器选用飞利浦非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 z。患者空腹 8~12h,取仰卧位及左侧卧位进行胆囊常规检查,以能清晰显示胆囊轮廓及内部回声为准,重点观察其内部病变部位、大小、形态、数目及回声特性。

2 结果

60 例经手术证实的胆囊息肉患者,超声表现:胆囊壁上均可见大小不等的赘生物,呈强回声或等回声,不伴声影,不随体位移动,少数带有蒂的息肉可有小范围移动。病理与超声诊断结果显示:胆固醇性息肉41例,约占本组的68.3%(41/60),超声表现为息肉形态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mm,无声影,可伴有结石;炎性息肉11例占18.3%(11/60),超声表现为息肉回声较强,单发或多发,多数伴有慢性胆囊炎的病理改变(10例),少数伴有结石;胆囊腺瘤(又称管状腺瘤)8例约占13.3%(8/60),此型超声表现均为单发,不伴结石,生长部位不定,病灶的平均直径明显大于胆固醇性息肉,其中有2例病理诊断为腺癌。

3 讨论

胆囊息肉是一种常见病,是来源于胆囊壁并向腔内突出或隆起的局限性病变,由于患者常无症状,诊断上主要依靠超声检查发现。胆囊息肉可分为非肿瘤性和肿瘤性两大类,本组病例中胆固醇性息肉及炎性息肉属非肿瘤性息肉占86.7%,而胆囊腺瘤属于肿瘤性息肉占13.3%,说明大多数胆囊息肉表现为非肿瘤性息肉,且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文献报道非肿瘤性息肉无恶变倾向,而肿瘤性息肉有恶变可能[1]。因此对胆囊息肉的肿瘤性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胆固醇息肉与炎性息肉声像图特点类似,可发生在胆囊任何部位,可单发或多发,息肉体积较小。本组患者息肉大小在(3±1.85)mm以内,常伴有结石。而腺瘤均为单发,底部较多见,且息肉大小范围为(7±4.10)mm。所以胆囊息肉大小可以初步判断其病变性质[2]。胆囊息肉以非肿瘤性息肉多见,提示该类患者可以临床观察,并不一定手术治疗。文献报道胆囊腺瘤的恶变率为1.5%,胆囊腺瘤与胆囊癌密切相关[3]。本文11例腺瘤性息肉有2例恶变,因此,对于息肉单发的较大病变,应考虑肿瘤息肉并尽早手术切除。胆囊腺瘤和癌的发生,研究认为[4]与结石及慢性炎性反应对胆囊黏膜长期刺激和损伤,致上皮细胞异型增生有关,当患者免疫力低下,胆酸等致癌物使黏膜发生息肉或乳头状瘤,继而发生癌变。所以对胆囊息肉直径较大合并结石的患者应尽早手术。

超声检查和随访,给胆囊息肉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方法。大多数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均在体检和其他疾病检查中无意发现,因此,有必要强调检出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意义,确保早期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对超声诊断为非肿瘤性息肉病变的可动态观察病灶数量、大小及回声变化。对生长速度快、直径较大且单发息肉,可建议外科尽早手术切除。

1 黄承孝.超声医学影像诊断〔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09.

2 吴金生,何显力,高德明,等.胆囊息肉样病变109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20(2):104-106.

3 邹绍泉,张林.3922例胆囊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1):805-808.

4 周连锁,石景森,王作人,等.胆囊结石对胆囊黏膜的病理损害及其与胆囊癌的关系〔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1,18(1):31-32.

猜你喜欢
肿瘤性单发胆囊癌
miR-142-5p通过CCND1调控胆囊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胆囊肿瘤性息肉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特征
脑部CT平扫图像直方图分析鉴别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脑出血
保护措施
一种单发直升机直流供电系统构型
电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5:44
1HMRS在鉴别脑内单发环形强化病变中的应用
癌症进展(2016年10期)2016-03-20 13:15:47
自噬蛋白Beclin-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胆囊癌的治疗现状
益气定眩饮联合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单发性气虚血瘀型眩晕30例
中医研究(2014年12期)2014-03-11 20:29:57
介入治疗髂静脉肿瘤性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