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雪薇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 835000
浅析新疆公立医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永雪薇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 835000
公立医院 基本药物
“基本药物”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概念,是最重要的、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满足人民所必需的药品。目前全球已有160多个国家制定了本国的《基本药物目录》,其中105个国家制定和颁布了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在我国,基本药物是指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当前,我国已确定了307个(其中西药205个,中药102个)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公立医院探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是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五项改革任务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1.1 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目标的要求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提出,要“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卫生部《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中提出,“促进公立医院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
1.2 推进医药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的要求 在《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规范各级各类公立医院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的比例,建立健全基本药物采购供应管理制度,促进公立医院优先配备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医院要在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中积极开展适应基本医疗需求的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范围,大力推进以电子病历等为切入点、以基本药物制度等为重点的信息化建设。由于公立医院(尤其是大型公立医院)对患者的用药具有权威性、被依从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对下级医院用药具有指导性并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在遵循安全有效、价格合理、方便可及的用药原则下,使用适宜的基本药物更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作用。与此同时,使用基本药物,对探索和完善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方式的医疗保障支付制度改革更具有可操作性。
1.3 破除药品生产、流通、使用“三重垄断”的要求 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药品所具备的信息不对称性和“委托-代理”性质,使市场机制对药品价格的调节存在着先天缺陷。由于生产企业的信息垄断、定价机构的行政垄断、医务人员的技术垄断,造成了价格的虚高和高价药品热销的非正常市场现象。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是破除“三重垄断”的一剂良方。事实上,对存在技术垄断和信息不对称特征的商品实施严格的价格管制基本都不会成功。由于社会分工的精细化,庞杂且分散的信息只有在完善的市场中才能有效汇集和反映。管制越严格,层级越高,信息传递的渠道就越有限,效率就越低下,这些已被20多次药价“空降”、越招越高的药价所证实。何况管制的实质是少数人管多数人,企业不可能一一收买“更多数人”的消费者,但对少数管制者却有“寻租”成功的机会。特别是管制体系自我封闭、权力不透明运行时,附带租金的管制权力越大,管制者设租的冲动就越强烈。而管制的失灵往往会成为强化管制的理由,最终进入“管制-失灵-强化管制”的怪圈。大医院药品使用量多,患者依从性强,又有加成政策,三个垄断方都有使用高价药品从中获益的动机,药企也容易形成“公关”的规模效应。但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可以更有力地掌握网上药品集中采购,促进医保和药监的进入和监管,抑制虚假的媒体广告收益,减缓“以药养医”的弊端,严控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正确引导患者的个人用药习惯,可以促进和保证国家“初步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目标的实现。
1.4 逐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贵问题的要求 看病贵涉及看病就医的价格、费用以及医疗费用对家庭个人的经济影响等方面,有个人主观感受的看病贵,也有家庭无力支付费用的看病贵。患者就医费用中药费约占40%左右,对总费用的高低影响较大。由于药品定价合理性的扭曲,医生与患者“委托-代理”关系所形成的被“消费”,医生过度服务,医务人员服务道德的偏离,客观上医药界科技进步的作用等原因,均会不同程度地造成医药费用的居高不下,与人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矛盾,已成为一个社会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而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可使药品的生产、流通、使用的各个环节规范有序运行,将会使医疗费用有所下降、患者经济负担有所减轻。
1.5 实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防安全的要求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疆,与蒙古等8个国家接壤,全区2 130.8万人口由55个民族组成。地域辽阔,自然环境较差,居民住地面广、点散和线长,各地条件差异较大。在全国新疆是经济欠发达地区,2010年全区GDP5 418.81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持收入13 64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 643元,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收入均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经济亟待发展,民生亟待改善,加之反恐、反分裂形势严峻,就更加凸显了发展的重要性。随着新一轮全国对口援疆工作的推进,在民生工程建设中,加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各族群众“病有所医”,对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加强国防安全意义重大。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深化新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任务,公立医院探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对于促进和改善各族群众民生,体现社会正义公平,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防安全,坚持医疗卫生公益性,统一公平与效率,降低各族群众医药负担,增强个人健康,增进家庭幸福,提高全民族素质,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意义深远。
2.1 各级各类公立医院要遵守文件要求,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优先选择”就是要体现政府的责任和关怀,要坚持以人为本,按照防治所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的原则,结合本地特点,保证人民群众公平、及时获得安全、必需、有效、价廉的基本药物。按照《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和《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及医疗机构药品使用管理有关规定,在医院认真参与规范的基本药物招标采购的基础上,规范医师处方行为,确保基本药物的优先合理使用。“合理使用”就是要因病施医、因病用药,坚持实事求是,以为人民群众治好病为根本目的,依据病情该用什么药时,就用什么药。现在,基本药物已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品报销目录,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要了解日常医保药品报销规定,不要受个人利益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轻人民群众用药负担。在药物管理中要求能用简单的药就不用复杂的;能用便宜的就不用贵的;能用国产耗材就不用进口的。要确定基本药物在总费用的比例,抗生素费用占全院药物费用比例,并确定每位医生所管患者的药品费用上限等。
2.2 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更要强调安全用药 在医疗服务过程中,超范围用药、滥用抗生素药物、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十分严重。据有关数据显示,由于不合理用药引发的医疗差错和医疗缺陷在医疗纠纷中占一定的比例。从分析来看有受到利益驱动、用药习惯以及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作为公立医院,要教育医务人员正确处理好合理用药和安全用药的正确关系。既要让患者看病吃药,还要努力把费用控制在医保政策支付范围之内;既要保证合理用药、安全用药,还要保证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不能走因药费和医疗服务水平下降而使医疗质量下降的道路。
2.3 积极参加与使用基本药物相关的医改任务改革 在国家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广使用基本药物的同时,公立医院也正在逐步推进基本药物制度改革。为了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要认真参与医药分开、改革以药补医机制的工作,努力发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的功能;要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要加大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范围和电子病历管理力度,执行疾病诊断规范和临床药物应用指南;要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和社会监督。在参与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中,医院要积极探索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结算方式的实现方法;要严格遵守城市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新农合、补充医疗保险(公务员医疗保险补助,大额医疗费用补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等)、商业健康保险、医疗救助等有关制度和规定;积极配合医保机构的管理,接受其监管并改进自身工作。
2.4 大力宣传基本药物制度,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基本药物制度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全社会都在关注它,全社会都在评论它,全体人民也都在期盼它。越是在认识、看法不统一、有争议的时候,越是在新制度的初始实施阶段,社会关注最敏感的时期,越要注重舆论导向的把握。要正面宣传和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准确了解、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义,其核心是体现了政府的责任,体现了国家关注民生、维护了公民获得健康的权益。保障是政府出资帮助困难人群渡过难关的救助措施,保险是公民通过资金购买维护身体健康的个人权利。现阶段还是以建立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障为主,最终要达到健全医疗保险体系这个目标。新医改的实施不是看病吃药不花钱,个人还是自付一部分的,只是国家给予补偿比例大。医务人员要积极宣传医改方案的精神,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正确引导患者合理用药、安全用药,防止药品的浪费和流失,把好的政策转化为好的结果,把好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R954
B
1001-7585(2011)10-1236-02
2011-03-30
(编辑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