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楞措 汪春莲
青海省海晏县三角城镇兽医站,青海海晏812200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推进,西部地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面对有利的形势和良好的历史机遇,海晏县在青海省及海北州政府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紧紧围绕加快实施现代高科技畜牧业这个主题,进一步发展畜牧产业。本文结合海晏实际,分析海晏县畜牧业现状,探讨新的发展思路,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弊益。
海晏县地处祁连山地,因受地形影响,境内气候有底暖和高寒之分,导致草场放牧时表现出极为明显的季节性。夏秋草场北部和东北部及高山、亚高山地带,主要分布在茶那、包忽图、夏拉和哈勒景等地区;冬春草场分布在海晏县西南和东部的茶那滩、甘子河滩、托勒滩、温都滩、永丰滩、塔塔滩、大水塘及地山丘陵、湖滨沙丘等地区,其中沼泽类草场占10.6%、山地草甸类草场占50.0%、山地草原类草场占2.1%、灌丛类草场占29.7%、荒漠草场占7.6%。
自1997年以来,海晏县以项目为龙头,先后围绕“围栏、饮水、畜棚”3个草原基本建设,自始至终把牧业设施建设和科技开发相结合,积极推广畜疫防治、牛羊育肥、绵羊经济杂交改良、牦牛品种提纯复壮、草场围栏、高产牧草种植、生物毒素灭鼠等十几项适用科技项目,夯实了畜牧业发展基础,有利于推动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
1)制定方案与明确目标相结合,全面掌握了县情乡情,编制完成了县、乡、村《关于加快高科技畜牧业的实施方案》,落实了具体发展目标和经济指标,明确了全县“十一五”期间发展现代高效畜牧业的年度实施计划和预测目标。另外,海晏县在此基础上,还编制了《海晏县“十一五”牧民产业化发展规划》,使现代高效畜牧业示范区、发展区得到局部实施。通过上述工作,明确了一个时期全县农牧区和农牧业的工作目标、任务和举措。
2)广泛宣传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实行县领导班子联系点制度,适时组成工作组,结合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分别到各乡镇、行政村,实行分片包干,因地制宜、积极主动地发现新情况,研究解决新问题,督查落实新措施。
3)将重点突破与注重建设相结合,以提高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以暖棚、水源、草场等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对畜牧业发展建设的投入。抓好产业机构调整、种子工程、草地生态保护与建设、产业化经营,通过示范引导项目拉动、科技兴牧等有效途径,积极为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首先,抓畜种。先抓畜群结构调整,重点抓母畜比例,并带动仔畜繁活率、总增率、出栏率的提高,实现“一高带三高”的良性发展局面。再抓畜牧业生产的局部调整,大力发展牦牛和绵羊。在牧区5乡1镇发展了以甘子河、托勒、青海湖乡和三角城镇为典型的优质绵羊和商品牛,建成了牛羊肉加工企业7家、肉蛋加工企业2家,形成了产业化生产经营的雏形。其次,坚持把“水、草、棚”建设作为畜牧业基础设施重点,全面推进综合配套设施的建设。2009-2011年共实施农牧项目7项,建成畜用暖棚450幢5.4万m2,使牧区82.3%的绵羊进入暖棚饲养,极大地提高了绵羊个体生产性能和群体生产能力;累计建成了围栏草场274.3万hm2,53.9%的冬春草地实现了高标准围墙化的建设目标;修建人畜饮水管道186.0 km,提高了草场第一生产力。最后,草地生态保护治理的各项工程也有了新的重大进展。在鼠虫害防治上,广泛采用生物毒素灭鼠、生化灭虫,3年累计防治草地17.4万hm2;在重度退化、沙化草地上,采取大面积封育、封禁和补播改良等综合治理措施,种植饲草1 333.3hm2,扭转了草地年均退化5 846.7 hm2的逆差,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了初步的遏制。
1)牲畜的数量与草场载畜面积比例严重失调,草场退化严重,在退化的草地上,棘豆面积广,狼毒、鼠虫害发生率高,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牧业基础设施仍很薄弱,畜牧业尚未摆脱“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全县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及草地生态保护治理任务繁重,对于经济不发达的海晏来讲,面临着建设任务艰巨和建设资金巨大的双重压力。
3)海晏县产业化程度低,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牧民收入增加缓慢,养殖规模小、效益低。
1)强化草地生态保护治理和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
2)推进畜牧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质的突破。
3)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含量。
4)深化改革,创造现代高科技畜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