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国娟 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血透室 226001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按照国际公认的60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10%,65岁以上人口超过总人口7%的标准衡量,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1]。由于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和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维持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也越来越多[2]。20世纪80年代,60岁以上是血液透析的禁忌证,但是目前各大血液净化中心老年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达到50%~65%[3]。老年患者由于各系统衰老及多种疾病并存,常有血流动力学和代谢方面的改变,同时存在着血管脆性增强、反应能力差,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容易发生并发症。本文对进行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观察病例为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进行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共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69岁;慢性肾盂肾炎32例,糖尿病肾病16例,高血压肾病10例,多囊肾2例。
用碳酸盐透析液,透析液流量500ml/min、血流量≤210ml/min、透析器面积<1.5m2、透析时间8~12h/周,采用A-V内瘘。临时血管通路常采用股静脉、颈外静脉及锁骨下静脉穿刺。
3.1 心理护理 由于老年人本身害怕孤独,加之有些患者文化水平有限和对疾病的恐惧。此外该病不能彻底根治,透析时间长,费用昂贵,加重家庭经济负担,老年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惧怕透析时穿刺、疼痛。笔者认为老年血透患者的不良心理主要是偏执、躯体化、强迫症、抑郁等,主要表现在固执,自我中心意识较强,不易改变观点,容易偏执。同时,老年患者情感变幼稚,容易激动,生活环境和角色改变,长期独处一室,孤独寂寞,往往引起精神病和强迫症等不良心理状态。作为一名护士,要多方了解患者的个性和行为习惯,理解老年患者的难处,勤巡视,多观察,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尽可能设身处地从老年患者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问题和困难,对老年患者的称呼,要尊敬,言行要有礼貌,举止要尊重,倾听老年患者谈话时要有耐心,根据老年患者的文化程度、知识背景,采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患者有安全感、舒适感和信任感。
3.2 血管通路的护理 老年患者因皮肤弹性差,脂肪肌肉层变薄,皮下组织松弛,血管硬化,脆性大,所以穿刺时应选择较粗易固定的血管,尽量避开原来的穿刺点,采用阶梯法穿刺。进针时须做到轻、稳、准,力求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损伤血管。穿刺完毕针翼用胶布交叉固定,以防止松动和脱落,引起渗血和出血。透析结束时,按压穿刺点15~30min以防出血,以能触到瘘口有搏动为宜。
3.3 饮食护理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极易发生营养不良。老年患者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均较差[4],加之血透时丢失了一定的营养物质,因此合理的饮食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要给予老年患者合适的饮食指导,讲解要具体、量化,使患者真正认识到膳食营养状况与预后的关系,增强膳食营养自我管理意识[5]。老年血透患者营养摄入的原则是供给优质蛋白质,保证必需的氨氮摄入;蛋白质以鸡蛋、鱼、瘦肉、牛奶等动物蛋白为主,适当限制植物蛋白的摄入;热量的供给以食用纯淀粉食品为主;控制水的摄入量,若无尿或少尿,则每天水分摄入量限500ml,限制钠的摄入;由于透析过程中要丢失维生素,因此,应给予补充,尤其是维生素B和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蔬菜和水果;对有高钾血症患者应避免摄入钾含量高的食物,如橘子、香蕉、番茄等,因为高钾可引起猝死,另外,还应补充钙和铁[6]。
3.4 并发症护理
3.4.1 低血压。低血压是透析中最常见的并发症,在透析过程中发生率占25%~50%,老年人较年轻人更易出现低血压,且症状更为严重,这是由于老年患者心血管功能耐受性差,对容量变化调节差。为防止透析相关低血压的发生,严格控制透析时间和脱水量,正确评估患者的实际干体重,并评估二次透析间隔的患者体重增长情况,如果体重增长超过患者干体重的6%,则应改变患者的透析模式或增加透析次数和透析时间,确保透析充分,透析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3.4.2 高血压。老年患者约50%发生的高血压为容量依赖性高血压[7]。老年透析患者要严格限制水和钠盐的摄入量,必要时可改变血液透析方式。对有高血压病史和有严重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在其透析期间应监测血压,慎重应用抗凝剂,叮嘱患者按时服药,控制饮食。
3.4.3 低血糖。老年透析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易出现低血糖,尤其是糖尿病肾病患者。护士应该鼓励指导患者在透析前适当进食,注意监测血糖,采用有糖透析,必要时在透析1~2h后输注50%葡萄糖,可增加有效血容量,同时也可避免透析后血糖升高。
3.4.4 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老年人往往合并左心室肥厚、心肌供血不足等,导致老年患者心脏储备功能低下。对此,在老年患者透析过程中避免高流量、高超滤速度,采取个体化透析、调整透析模式,以降低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迅猛发展,透析设备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使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不断增加,以老年人居多。老年透析患者又有其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仅仅治疗疾病本身不够,在充分透析及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意识到心理、生理因素对疾病和治疗产生的负面影响。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必须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努力实践,不断积累护理经验,在实践中,能充分理解和关心老年人,把他们作为自己的亲人对待;在护理工作中,多付出一份爱心,从患者出发,为患者着想,从方方面面做好各种护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存质量。
[1] 张红霞.老年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心理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8):114-126.
[2] 何惠红.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805-3806.
[3] 林惠凤.实用血液净化护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81.
[4] 李建芝,庾江东,何平平,等.护理干预对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17):2433-2434.
[5] 姚蛛娇,宋艳平.膳食护理改善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代谢指标观察〔J〕.中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08,7(2):122.
[6] 张建玲,孟四清,朱蓉.30例老年血透患者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3781-3782.
[7] 李宓.血液透析并发症〔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