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奶牛胃寒吐草症

2011-12-09 10:56蒋锦华
养殖与饲料 2011年5期
关键词:胃寒草料太子参

蒋锦华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畜牧兽医局,浙江金华321017

2010年冬,金华市金东区数十头奶牛出现精神倦怠,慢草,持续食欲不振,反刍缓慢,同时口内吐出大量的草水以及草团,口色淡白,时吐清涎,粪稀且消化不良等症状,病牛日渐消瘦,严重影响了产奶量。畜主投喂抗菌消炎、促反刍助消化等药物后症状不见好转。后经笔者诊断,认为是由于天气寒冷引起乳牛胃阳不足、胃寒吐草,从而导致消化道功能紊乱。在临床上采用中医温中燥湿、健脾胃助运化之剂,适当辅以西医治疗的方法治疗胃寒吐草不食症,收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1 病 因

由于饲养管理不善,寒冷季节长期饲喂带霜草、露水草、冰冻草料或长期饮用冷水、冰水,使寒气积于胃腑,导致胃阳受损,阴湿困脾,湿浊停聚于胃,胃纳受阻,上泛呕吐而为病。畜棚寒冷或久卧寒湿之地,阴寒之邪侵入肌肤,传于脾胃,使脾胃受寒,脾胃阳衰而致无力受纳和腐熟运化机能失常。病牛本身体质虚弱,气血不足,又因喂饮失调,伤害脾胃阳气引起脾胃虚寒,胃阳不振,熏蒸乏力,湿浊上逆致成其患。

2 症 状

病牛精力疲倦,步履迟缓,慢草慢料,草料逐日减少,体温正常或略低,食欲下降,反刍削减,无力,反刍时口内吐出大量黄色的草水以及草团,吐后口内多涎,口津滑利,鼻寒耳冷,鼻汗不成珠,久卧不起或立时发呆。部分病牛持续性拉稀,消化不良,皮毛粗乱,肷吊,日渐消瘦,大便量少而未完全消化或有轻微的粘液,小便清长,如略加精料,则拉稀加剧,粪中夹有未消化的颗粒状饲料,呼吸正常,可视黏膜正常,舌色淡白,苔薄白,脉象迟细。

3 治 疗

中药治则:治以温中燥湿,健脾胃,理气助消化。

方剂:肉豆蔻40 g、官桂40 g、生姜30 g、姜半夏30 g、炒白术 50 g、砂仁 30 g、苍术 50 g、广木香40 g、白茯苓50 g、焦山楂50 g、太子参40 g、酒白芍50 g、建曲 60 g、炙甘草 20 g、烧酒 100 mL。每日1剂,连服3~5 d。

方解:方中肉豆蔻、官桂、生姜、姜半夏—温中散寒、涩肠止呕、调寒气而补胃阳不足;炒白术、苍术、砂仁、广木香—以燥湿养胃、理气调胃止痛;白茯苓、焦山楂、太子参、酒白芍、建曲、炙甘草—以健脾胃助运化增食欲;烧酒—引药散寒。以上方剂合而用之可温中燥湿、散寒除逆、健脾胃及助运化。

根据临床症状,适当采用西医辅助治疗,效果更好。可用50%葡萄糖 200 mL、5%葡萄糖氯化钠2 500 mL、5%氯化钠 500 mL、10%维生素 C50 mL、小诺霉素2 mL×10静注,并配合消食开胃针肌注;患畜心跳缓慢、心音较弱时,加20%安钠咖30 mL,以上每日 1次,连用3~5 d。

以上组方治疗奶牛胃寒症37例,连服3 d治愈率86%、连服5 d治愈率97%,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淘汰。

4 小 结

奶牛胃寒吐草或胃寒不食症是一种慢性消化障碍性疾病,开始症状并不明显,随着病程的延长,病因的不断刺激,病情逐渐加重。冬季预防胃寒症的发生,关键在于加强饲养管理。厩舍宜清洁、干燥、温暖,气候突变宜加强保暖、防风等工作。饮喂要定时,禁忌夜露风霜或久卧凉地和湿地,不要喂给冰冻、发霉、混有泥沙的草料、饲料和冰水。对于脾胃素虚的奶牛,更应加强护理,酌情喂给嫩草或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饲料。胃寒症可引起奶牛日渐消瘦,产奶量逐日下降,易造成干奶期母牛早产、青年牛生长发育不良等,极大影响了养牛业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胃寒草料太子参
国内太子参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光照诱导太子参叶片黄化的机制
Effects of Different Extract of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on Immunological Function in Mice based on Meta-analysis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
清补扶正,膳用太子参
养牛之道
冬季胃部防寒保暖有诀窍
冬季胃部防寒保暖有诀窍
冬季胃部防寒保暖有诀窍
胃寒常喝桂花粥
人生如拉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