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县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11-12-09 10:23连宝诚
养殖与饲料 2011年7期
关键词:生猪养殖

连宝诚

云南省姚安县光禄镇畜牧兽医站,云南 姚安 675300

肉类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食品,其中猪肉是中国和世界大多数国家居民的主要肉类消费产品,也是我国城乡居民最重要的肉食品之一,占肉类消费总量的62.5%,在饮食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具有“猪粮安天下”的战略意义。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猪肉需求呈刚性增长。研究如何加快生猪产业发展、扩大猪肉产品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在当前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1 发展现状

姚安县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北部,全县土地总面积1803 km2,总人口21万人,辖9个乡镇77个村民委员会。县城距昆明 230 km,距楚雄 75 km,距四川省攀枝花市190 km,广大铁路、南永二级公路穿境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自姚安县1990年被省州列为商品猪基地县以来,姚安县大力推广规模养殖,扎实实施品种改良,努力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广泛吸纳社会资本投资生猪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在各项惠农政策的激励下,全县生猪产业实现了持续增长。

1.1 生产总量稳定增长

2010年全县生猪存栏 10.96万头,同比增长3.59%(2009年全县生猪存栏10.58万头);能繁母猪存栏 19559头,同比增长 1.93%。生猪出栏21.65万头,同比增长 10.12%,生猪出栏率达204.80%,居楚雄州先进水平。

1.2 良繁体系日益健全

近年来姚安县先后引进了大量的优良种猪,现有可利用良种公猪314头、良种母猪19500头以上;建成了2个人工授精统一供精站,县良种猪供精中心站覆盖了9个乡镇77个村民委员;大力推广生猪良种工程,提高生猪品质和养猪效益,全县优质瘦肉型PIC猪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2010年已有PIC公猪5头、母猪1067头。

1.3 规模养殖较快发展

2010年底姚安县年出栏100头以上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户)157个,其中年出栏300头以上的29个(300~499头的12个、500~999头的9个、1000头以上的8个),生猪规模养殖出栏量达4.46万头,规模化比例达到20.60%以上。

1.4 扶持政策有力

在“西部大开发”、“保民生”和“扩大内需”等政策的指引下,国家加大了畜牧业扶持力度,为姚安县的畜牧业发展特别是生猪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5 发展基础稳实

姚安县生猪的产业化资源条件得天独厚,饲养基础较好,出栏率高,是楚雄州生猪养殖水平最高的县之一。在规模养殖场(户)的带动下,改变了过去自产自销的经营模式,将农民引入市场,使生猪的生产与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目前全县成立了9家养猪协会,鼓励农民入会,增强农民的参与意识和自主性,从而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1.6 服务网络健全

畜牧机构设置较为完善,技术力量较强,推广服务经验较为丰富。县、乡、村动物防疫队伍健全,县、乡防疫基础设施基本完善,2008年县人民政府出台政策,配齐全县77个村居委会村级动物防疫员,并相应提高了他们的补助,显著提高了对生猪疫病的预防、预警、监测和处置能力,对确保生猪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7 市场前景广阔

由于姚安县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东靠楚雄、昆明,北邻攀枝花、成都,西接大理等大中型城市消费群,加上姚安商品肥猪品种好、瘦肉率高,供不应求。另外,近年来姚安县不断成立、壮大生猪营销协会,积极组织生产和外销,形成了有一定知名度的滇撒配套系优质生猪品牌,生猪远销攀枝花、成都、昆明、大理、德宏等地,并深受客商的欢迎。

1.8 发展机遇良好

由于政府的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土地流转政策的实施,示范小区的建设、养殖大户的带动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和企业家回乡投资发展规模养猪的积极性提高;再加上部分城镇居民、下岗职工的积极参与,促进了社会资本在城乡间双向流动,有利于养猪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发展。

2 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

2.1 生产规模较小

目前全县生猪存栏量仅为10.96万头,与19万多农业人口相比,人均生猪存栏量仅为0.5头。特别突出的问题是规模养殖场(户)数量较少,仅占总数的2.7%,散养户所占比重较大。另外,圈舍及设备简陋,养殖规模偏小,产业布局有待完善。

2.2 投入资金较少

姚安是一个农业县,由于县、乡财政困难,缺乏资金扶持,基础设施、县乡村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畜牧业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动物疫病防控等投入不足,生猪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加之农民经济收入低,多数农民尚不富裕,没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到生猪发展上来。对于大部分养殖户而言,资金缺乏始终是制约养殖规模扩大的主要因素。

2.3 经营理念滞后

农民受自身素质、经营理念和信息来源的限制,对生猪市场的周期性变化把握不准,产业经营和生产管理跟不上。如养猪高潮时看到经济效益可观就盲目投资,结果往往是市场行情好时补栏的仔猪,待其出栏时正赶上市场的低谷,导致投资大、风险大、包袱重,在市场低潮时又沉不住气,出售母猪、抛售仔猪,结果在市场价位回升时失去养殖基础,养殖经济效益较差。

2.4 产业化程度不高

目前姚安县的生猪产品,除本地居民消费外,大部分要依靠农村经纪人向外地销售,这在生猪养殖规模小、市场高峰期的情况下尚可,一旦养殖规模需进一步扩大或者遇上市场低谷,就会出现销售难的问题。当地生猪屠宰、贮藏、加工、销售类企业寥寥无几,加工转化能力弱,群众担心销售困难,也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2.5 产品质量存在隐患

部分养殖户法律意识、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使用违禁药物的现象仍然存在。姚安县无公害标准化生猪养殖数量较少,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有待提高。饲料、兽药等畜牧业投入品监管难度大,监管力量不足,执法监管工作难以到位。

2.6 污染治理存在压力

一是生猪饲养密度大、点多面广,历史遗留问题多,污染治理任务相当繁重;二是部分养殖户环保意识不强,不愿投入过多的治污资金,很难收到良好的治理效果;三是合力治理污染的局面尚未形成。

2.7 疫病风险严峻

姚安县东邻牟定,西接祥云,南壤南华,北与大姚、永仁等地连接,无阻断动物疫病的天然屏障。由于人、财、物的大量流动,畜产品流通频繁,活猪流动地域广,外源性动物疫病给姚安县生猪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疫病风险严峻。

3 发展建议

生猪养殖是一个“短、平、快”的富民产业,也是一个上连种植业下接加工业的“中轴产业”,更是一个优势突出、潜力巨大的特色产业。我们要依托生猪养殖这一良好的产业基础、产业优势、产业环境和产业政策,紧紧抓住难得的市场机遇,乘势而上,全力加快生猪产业发展,努力将生猪产业培育成促进农民增收的产业之一。

3.1 紧盯市场,切实保护好养殖户利益

近年来,受市场供给和疫病的影响,生猪价格呈现出波动较大的特征,生猪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变得更为复杂、严峻,将生猪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的难度初步显现。要以卖得出、卖得好、能赚钱为目标,建立健全生猪产业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制度,充分发挥畜牧业经济合作组织在市场开发、技术信息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搞好对生猪产业生产的预测预警,及时发布市场信息,指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促进生猪均衡上市,防止产品价格大起大落,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定养殖规模的路子,最大限度地保护养殖户利益。

3.2 普及良种,建设生猪良种繁育体系

努力稳定现有能繁母猪基础数量,加快实施生猪良种工程,大力发展“洋三元”、PIC配套系等优质瘦肉型猪,优化生猪品种,调整猪群结构,提高生猪品质和生产能力;切实抓好母猪生产,保护母猪生产能力,避免市场波动的冲击;加强对良种猪场的指导,挖掘良种猪的生产潜力,增加优良种猪和商品仔猪的市场供应;加强对饲养母猪农户的技术指导,提高母猪饲养管理水平;加强对种猪质量的监管,切实保护养猪农民的利益;加快标准化生猪人工授精站建设,大力推广人工授精改良技术,允许和鼓励社会力量从事品种改良工作,加快推广品质好、抗病抗逆性强以及生产性能高的优良品种,努力实现种群规模的扩大和生猪良种化水平的提高。

3.3 扩大规模,促使生猪产业快速发展

规模养殖是商品猪批量供给的有效保障,是加快生猪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要积极落实财政贴息、扶贫贴息等政策,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手段,完善农户小额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为符合信贷原则和贷款条件的规模养殖场(户)提供贷款支持。要本着“多元投入、突出特色、群众自愿、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原则,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养殖小区、规模饲养场建设质量和标准,形成订单养殖、集中出栏、批量销售的格局。要以建设和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规模饲养场为重点,利用其影响力和带动力,推行无公害养殖,加快生猪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生产步伐,确保生猪产业快速发展。

3.4 搞活流通,提高农户养殖效益

要建立各种养猪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提高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农户经营风险,使之成为连接生猪养殖场(户)和市场之间的桥梁纽带,促进生猪供销体系的建设,增强农户在发展生猪产业过程中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利用现有政策,扶持发展一批生猪贩运大户,依托周边肉类加工企业,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实行产销对接,减少流通环节的各种费用,提高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养殖场(户)按照畜产品加工企业和市场准入制的要求,大力发展订单畜牧业,努力实现产销对接。

3.5 科学饲养,加快生猪生产方式转变

以建立以乡镇为单元的养殖基地、集群型标准化养殖小区和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场(户)为重点,大力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户)和养殖小区建设,统一技术规程和操作规范,着力推广生猪标准化、设施化、专业化、集约化养殖技术,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生产水平。规范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使用,提高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同时,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知识的更新和养殖户特别是规模场(户)长期性、经常性的技术培训,提升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服务水平,重点抓好新型养殖技术、生猪疫病防治、标准化生产、粪污无害化处理及沼气配套等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不断提高生猪产业的科技含量。

3.6 治理污染,着力推广绿色生态养殖

按照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畜地平衡发展生态畜牧业的要求,以“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为原则,着力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强化养殖业污染治理措施,大力推广工程治理、生态治理和生物治理等多种模式。一是生态养殖技术,大力推广“猪沼草(林、果、茶)”生态养殖模式,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立体结合及循环利用;二是生物治理技术,积极推广“洛东、科佳”等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殖模式,实行清洁化生产;三是工程综合治理技术,大力推广“干清粪”、“猪圈节水冲洗”等技术,努力减小畜禽废弃物的排放量。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广“生态型”、“能源环保型”等沼气工程模式,有效防止畜禽养殖污染;四是大力扶持有机肥生产,促进猪粪资源化利用,通过综合利用,变废弃物为优质能源和高效有机肥料,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五是强化监督执法,对存栏5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签订限期治理责任状,对500头以上的养殖场(小区)实施污染排放监控,取缔一批污染严重的猪场,强化源头管理,确保生猪业生态环境的安全。

3.7 加强监管,保障生猪产品质量安全

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社会稳定,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一是要加强生产源头管理,从养殖生产源头抓起,切实加大养殖生产环境、种畜禽、饲料和兽药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建立养殖场(户)生产档案,规范养殖场(户)的养殖行为,从源头保障动物产品的安全健康;二是积极推进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在规模猪场中推广并使用二维码,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三是推广科学养殖技术,大力推广饲养全过程的生物学方法和休药期生产法,积极推广无抗发酵饲料,从生产、加工环节严格监控品质,杜绝使用违禁药物;四是加强兽药、饲料的市场监管,规范经营行为,加强对饲料、兽药及生猪产品有害物质残留的检测,坚决打击生产含违禁物质或有毒、有害、有残留的饲料及生猪产品的违法行为,通过“依法治牧、以法治牧”净化生产环境和经营市场,维持市场秩序,逐步把畜牧业发展纳入法制化轨道。

3.8 强化防疫,确保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坚持“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工作机制,春秋两季集中普免,切实抓好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季节性集中免疫和日常补免工作,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80%以上;二是完善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加强对77名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和技术的培训,实行百分制考核,将工资与工作绩效挂钩,调动防疫人员工作积极性;三是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生猪引进、流通和产地检疫和监管,强化对生猪调运、交易和屠宰等环节的执法监督,严防病死猪流入市场,防止疫病的流行和传播;四是完善强制免疫责任追究制度,把政府包密度、部门包质量的动物防疫双轨制落到实处,因免疫问题发生疫情的,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确保生猪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生猪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春季肉鸡健康养殖要过六关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生猪供应渐趋宽松 后期震荡探底回升——2021年1-5月我国生猪生产现状及后期走势分析
生猪屠宰价格信息
2016年2月生猪市场行情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