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香 兰
(延边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吉林延吉133002)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加速期,经济社会结构正发生急剧的转变。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对立、多元价值并处的迅速的社会变迁,对婚姻家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传统的朝鲜族婚姻家庭的生存模式、运作方式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朝鲜族家庭结构的嬗变、离婚率不断上升、朝鲜族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男青年婚姻挤压等婚姻家庭的边缘化现象。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原有的朝鲜族婚姻家庭形态逐渐被打破,非传统的朝鲜族婚姻家庭模式不断增多,从而使得朝鲜族婚姻家庭产生边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目前,在我国二百多万的朝鲜族中,出国或进城人口约占30%,高达60万-70万人次。[1]这不仅加强了我国同国际的经济联系,引进了资金及先进科学技术,而且促进了朝鲜族市场经济意识的发展,但同时随着婚姻家庭价值观的变化,朝鲜族传统的家庭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家庭形态出现了异化现象,派生出了种种变异家庭。
单亲家庭数量处于明显的增长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离婚率的不断提高。有些朝鲜族女性走出农村、走出国门,向城市、向海外进军,其结果使离婚率显著上升。有些朝鲜族女性在“金钱万能”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在婚姻问题上过分地倾向于经济因素,过分地追求优越的生活,面对结婚问题和离婚问题过于草率。这种现象在进城的朝鲜族农村妇女和低学历的女性中更为严重。另外,涉外婚姻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而其中再婚者占很大比重。在这些再婚者中,离婚的女性占绝大多数,其中有很多人离婚是以出国为目的,属非正常离婚。
单身家庭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其重要原因是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和涉外婚姻男女比例失衡。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州54岁以下朝鲜族男性明显多于女性,[2]尤其是边境乡镇男女青年性别比例严重失调,平均为7∶1。这种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是单身家庭数量增加的最重要的原因。例如,在延边农村朝鲜族村屯里,不少村屯朝鲜族男女性别比例为15∶1或 20∶1,甚至有些地方已达到30∶1。[3]农村初婚率下降也是单身家庭增加的原因之一。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是老年丧偶。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延边朝鲜族55岁以上女性比男性多,尤其是75-99岁的女性比男性多一倍甚至三倍多。例如,85-89岁的男女比例为305∶1041。[2]这也是单身家庭不断增加的原因之一。
由于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以及对婚姻家庭生活质量的重视,婚姻家庭生活遇到危机时一部分朝鲜族婚姻家庭的价值观开始动摇。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中国朝鲜族的主要聚居地。由于延边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上延边的经济欠发达、物质生产与文化生活比较落后等原因,父母双方或一方走出农村、走出国门,向城市、向海外进军,打工的比例在国内居高。朝鲜族已婚夫妻的流动,对婚姻的稳定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导致朝鲜族家庭离婚问题“愈演愈烈”,其结果导致离婚率显著上升。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单亲、无亲家庭子女越来越多,有些朝鲜族农村地区单亲、无亲家庭已占据很大比例。由于这些孩子在最佳的受教育时期,基本上脱离了父母的监护,失去了父母的关爱,难以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导致大部分孩子在心理、学习等方面产生了诸多问题,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由于朝鲜族育龄段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成功贯彻执行,朝鲜族人口的低生育、低增长在各民族中保持了最低水平。而从1996年开始,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问题已相当严重,而且在继续恶化,成为在我国第一个出现人口自然增长率负增长的民族。尤其是近几年,朝鲜族人口出生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据2010年延边统计年鉴统计,1990年延边朝鲜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39.50%,到了2009年延边朝鲜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36.73%,朝鲜族学校学生人数越来越少。据2010年延边统计年鉴统计,2009年全州朝鲜族初中毕业生人数为4117人,招生人数为2581人;更严重的是在农村2009年高中毕业生数为77人,招生数为22人;2009年全州朝鲜族小学毕业生数为3088人,招生数为2305,在农村2009年小学毕业生数为538人,招生数为257人。[4]朝鲜族出生人数的逐年减少,使原来的村办小学、乡办初中、县办高中无法办学,影响了朝鲜族学校规模,而只能实施几个村、乡联合办学,结果导致近1/2的朝鲜族中小学处于停办或关闭状态。学生离学校太远,从而增加了家庭负担,同时,造成了原有的学校资源浪费和现有的学校资源不足问题并存的现象。
作为中国朝鲜族的主要聚居地,延边既是边境开放地区,又是社会经济欠发展的少数民族地区,在60万—70万朝鲜族中,出国或进城人口约占30%。[1]这一现象的出现,引发了劳动力人口的大量流失。据2010年延边统计年鉴,龙井市城镇迁入人口为797人,当年迁出人口为1882人;龙井市智新镇迁入人口为176人,当年迁出人口为375人;和龙市城镇迁入人口为924人,当年迁出人口为2311人;和龙市西城镇迁入人口为73人,当年迁出人口为207人。[4]尤其是在边境许多朝鲜族的聚居人口的大量流失,进一步促使劳动力人口数量持续减少,有许多朝鲜族聚居的村、乡和镇,实行了几个村、乡和镇的合并,但仍旧处于人口过稀、边境乡镇田地荒芜、消费群体缩小、经济总量减少的状态,不利于边疆的建设和发展。
随着我国体制转轨加剧、社会转型加速以及改革开放进一步推向深入,处在经济社会缓慢发展的朝鲜族聚居的边境农村出现了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又有别于我国其他地区和民族的变化,未婚朝鲜族妇女(18-49岁)基本上外出到城市、国外打工或嫁到国外,在农村基本找不到年轻朝鲜族女性,而处于同样年龄段的男青年出去的极少。其中拥有金钱、技能和受教育等优势的男青年可以找到对象结婚,而没有这些优势的低收入、低素质的大部分男青年结婚困难,平均每村有20-30人,条件越差结婚困难人数越多,少则十几人,多则一村五十人,全州也有几万人。[5]他们在社会经济的最低层形成了朝鲜族男青年的婚姻挤压现象。他们不仅因单身而引发自卑、沮丧、自暴自弃、孤独、贫困、抑郁、焦虑、烦躁等心理不适现象,而且受传统观念影响,好高骛远,怕吃苦受累,不想干脏活、累活,只想挣大钱或出国挣钱。因此,当地很多挣钱机会就“让”给了能吃苦的外地人。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人们婚姻家庭价值观的变化,传统的朝鲜族婚姻家庭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出现了婚姻家庭边缘化。其产生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导致劳动力人口大规模流失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不发达是根本原因。地区经济社会欠发展,进一步促使了劳动力人口的大规模流失;而劳动力人口的大量流失,又导致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更困难。朝鲜族聚居的边境农村由于物质和文化生活与一些大城市和沿海地区相比较落后,导致了劳动力人口的大量流失。由于劳动力人口减少,当地实行了村、乡镇合并的政策,但仍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劳动力人口依旧缺乏,田地依旧荒芜,这将不利于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建设。同时,目前城乡实行不同的电价,农村一度电平均六角钱,比城市贵1/3。由于农村电价比城市贵,乡镇企业成本提高,很难与城市企业竞争,致使大部分乡镇企业倒闭。几年前,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曾努力想要发展本地的制造加工业和以长白山特产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业,吸引一些韩国企业投资,但这些韩国企业很快就搬迁或破产。其结果进一步促使劳动力人口的大规模流失。
从1996年开始延边地区出现了人口自然增长率负增长的现象,并已持续了十多年。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育龄期朝鲜族女性的大量流动对此影响最大。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乡差别、国与国的差别,大量的延边朝鲜族女性流入城镇,流向大城市,嫁到国外,造成朝鲜族人口男女比例失调,直接抑制了朝鲜族人口出生的水平。尤其是在延边农村朝鲜族地区,每村外出人口均占1/3左右,而处于最佳生育期的已婚或未婚年轻妇女基本上都到大城市或国外打工,在农村很难见到年轻的朝鲜族女性。例如,延边周围农村的3000多名女性到延吉市从事第三产业;在北京就有2000多家朝鲜族餐馆,其服务员大多是朝鲜族女性。同时,从1993年到1998年,婚嫁到国外的延边朝鲜族女青年有2万多名。这2万多名朝鲜族女青年的涉外婚姻,则是人口的绝对流失,因为近几年延边朝鲜族负增加的人口数还不到2万人。[3]同时,朝鲜族由于非常重视教育,每年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学生比例较高,他们毕业后,回延边的较少。由于初婚者减少、初婚年龄升高和离婚率上升,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朝鲜族育龄妇女人口流失加剧,朝鲜族出生人口数由1991年的0.96万人减少到1996年的0.43万人,1998年又减少到0.37万人。短短7年,出生人数减少了60%以上。朝鲜族新增人口的大幅减少,进而导致朝鲜族人口出现自然负增长。[3]
朝鲜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尊老、敬老的民族,养老问题从古代到近代以及新中国成立后没有出现过太大的问题。家庭养老一直是朝鲜族赡养老人的主流模式,赡养老人是每个家庭的责任。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朝鲜族传统的家庭结构的嬗变,家庭规模的小型化、进一步的核心化以及离婚率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单身、单亲家庭比例的不断增加,即使子女有良好的赡养老人的愿望,但在经济上和生活照料方面会觉得力不从心,这就使朝鲜族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在1999年进入了老年型国家,而朝鲜族2000年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是我国各民族中最早出现老龄化的民族。目前,人口老龄化现象更加突出,延边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1.92%,已超过10%的国际标准。边境乡镇人口老龄化更为严重,60岁以上人口已占边境乡镇总人口的14.42%。若按目前的水平发展下去,在不久的将来边境农村老年人口将达到边境乡镇总人口的25%,那时社会将不堪重负,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6]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随着朝鲜族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家庭的功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家庭对家庭成员产生的安全感、归属感逐渐被减弱。朝鲜族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打破了异性交往的单一性,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活动空间和新的人际关系。尤其随着物质条件的丰富和社会机遇的增多,朝鲜族传统的道德观念在逐步被弱化,人们有了更多的期望,并不断打破现有的生活环境,造成了更多的性格差异和家庭的不和谐,造成了家庭稳定系数越来越低,离婚率越来越高。在社会转型阶段,进城打工的已婚朝鲜族年轻女性在逐渐城市化的过程中,自我意识日益觉醒,她们能吃苦、敢闯、能干,她们不再看重婚姻的形式,更追求婚姻的质量;再加上这些女性家庭经济地位的提高,使其在婚姻中的自主权增强,可以主动提出离婚,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同时,由于受社会上某些不健康思想的影响,部分已婚朝鲜族女性为尽快改善生活,只要是外国人,不管国籍、年龄、初婚还是二婚,都千方百计嫁过去。例如,从1999年到2001年,延边涉外婚姻共有18885起,其中朝鲜族女性为18000人,离婚女性占47%。[7]这些现象极大地冲击了朝鲜族传统的婚姻家庭稳定性,导致朝鲜族家庭离婚率不断增长。
朝鲜族传统的伦理原则历来是家庭本位,强调个体绝对服从家庭利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独立价值彰显,家庭本位原则受到了极大冲击,追求个人幸福、追求个性发展已成为每个家庭成员的权利。但是由于个体权利意识在一个时期的迅速觉醒,又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一些人只强调个人权利却不考虑义务,对婚姻缺少承诺感、责任感,只希望从婚姻中得到收益,却不准备更多的付出。对情感的高度期待与对婚姻的低满意度,造成了当今朝鲜族婚姻家庭冲突日益频繁。另一方面,个性化中的现代人,不愿牺牲个性以相互适应,这使婚姻调适的难度增加,成为影响家庭稳定的重要因素。
朝鲜族是一个富有道德情感、道德传统和文明素养的民族。尽快解决朝鲜族婚姻家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可以为我国婚姻家庭领域的和谐稳定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设性建议。
经济发展水平与劳动力人口的流失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劳动力人口密集度就越高;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劳动力人口流失也就越严重。经济发展滞后,就业弹性下降是引发大量劳动力人口外流的根本原因。朝鲜族聚居的延边既属边境开放地区,又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底子较薄。充分利用朝鲜族的人才、人力和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是控制朝鲜族劳动力大规模外流的根本措施。国家和政府也应加大投入,要发展本地的制造加工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还要继续解放农村多余劳动力,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更多地为农村青年提供就业机会;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解决经济发展滞后问题。同时,要给农民提供各种平等的机会,包括公平的就业、同工同酬的劳动收入、子女享受城乡一体的受教育权利等。因为这些因素直接决定着农民是否能找到好的工作和提高经济收入,是否有条件增强与家庭沟通与交流等问题。同时,应积极针对人口结构性矛盾,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业,改进和强化社区老龄服务功能,提倡社会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满足老龄人口卫生保健、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的特殊需要。
婚姻上的“弱势累积”现象不仅表现在朝鲜族未婚单身男性问题上,还表现在朝鲜族离婚单身男性问题上。贫困的已婚男子一旦被抛弃,他们再婚的机会很少。虽然朝鲜族女青年大量流失,是造成朝鲜族男青年择偶难的主要原因,但是在同样的条件或更差的条件下,汉族男青年能通过辛勤劳动致富娶媳妇,而朝鲜族男青年却多倾向于怨天尤人。朝鲜族男青年改变传统观念,积极向上,发奋图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加收入,是提高自己在婚姻上的竞争力和解决婚姻边缘化的最有效途径。应该对朝鲜族女青年人口外流进行必要的控制,通过群众组织或民间组织出面,与西南、西北一些生态环境比较恶劣,人口压力比较大的贫困地区联系,为双方男女青年联姻、牵线、搭桥,让外省女青年流入延边。这样,既可以解决朝鲜族男青年的择偶问题,有利于朝鲜族人口增长,又可以减轻贫困地区的人口压力。同时,在生育政策上应适当放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切实解决生育第二胎的后顾之忧。
目前,在我国妇女除了教育程度增长的幅度基本已赶上男性外,其他指标还落后于男性。在经济生活方面,妇女获取资源的机会、收入水平处于弱势;在政治生活方面,妇女在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中仍受较大制约。经济、政治生活中的弱势又会延伸至家庭、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所以,应开展“关爱女性”行动,从她们诞生之初,就加强对她们从身体到心理的爱护,提高她们接受教育的层次,给她们提供接受高素质教育的机会,培养她们成才。因为,从优生学的角度看,母亲在更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智商。聪明女人所生的孩子也会比较聪明,而男人聪明后代是否会聪明,这是无法佐证的。更何况,在现代社会中,女人是承担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这就决定,一个聪明、受过高等教育的女人能培养更为优秀的下一代。所以,国家应建立有利于女性及其家庭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广泛倡导“男女平等”的观念,消除重男轻女的思想,形成良好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政策法规和舆论环境,不断提高妇女、女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为女性的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单亲、无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是朝鲜族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事关朝鲜族教育改革的成败。据几年统计,单亲、无亲学生的犯罪率占学生犯罪总数的70%以上,已经成为危及家庭安宁和社会稳定的严重的社会问题。由于父母情感关怀的突然中断,许多朝鲜族单亲、无亲家庭孩子缺乏安全感和自制力,心理空虚,好冲动,遇事容易忧虑与焦躁不安,感到生活无所依托。有的学生,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往往会选择到社会中寻求精神寄托,但由于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及社会交际能力,很容易被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惯侵蚀,被坏人利用,走上犯罪道路。所以,以宽容的心态多关心单亲、无亲家庭的子女,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他们调解各种情绪、摆脱负面情绪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同时加强法制教育与安全教育,提高他们遵纪守法的认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经常与保护人取得联系,多表扬,使学生相信自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制定朝鲜族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适当调整生育政策,进一步完善朝鲜族生育的优惠政策,从政策上调动朝鲜族家庭生育第二胎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妇女生育水平,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同时,恢复新婚夫妇的婚前检查,采取一系列措施,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病率;继续探索经济有效、简单易行的出生缺陷干预新技术,建立延边优生监测中心,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的健康水平。还要制定解决边境人口问题实施办法,从经济发展、基础建设、社会保障、生育政策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保持边境乡镇人口数量稳定,结构合理,初步解决边境人口问题,促进边境乡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总之,婚姻家庭与社会经济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婚姻家庭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之中,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基础,并且受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而社会经济发展,又依赖于生活在婚姻家庭中的成员的素质和作用的发挥。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家庭除仍然是婚姻家庭成员的情感交流场所外,还发挥着物质生产、人口再生产、养老、家庭成员之间的扶助和保护等基本职能。促进婚姻家庭关系的和谐与稳定是我国社会发展追求的根本目标,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
[1] 权宁朝.对外开放与朝鲜族[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10):25.
[2]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口普查办公室.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汇编[Z].2002.348-349,349-350.
[3] 张天路,黄荣清.人口学家为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把脉”[J].中国民族,2000,(10):22-23.
[4] 延边统计年鉴2010[Z].北京:中国国际图书出版社,2010.56,274.
[5]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发展计划委员会社会处.关于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问题的调查报告[R].2001.
[6]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口发展“十一五”规划[Z].
[7] 赵月峰.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及其影响[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