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中西征婚

2011-12-08 02:44郭莹
出国 2011年9期
关键词:丹尼老外华文

郭莹

英籍华人,世界华文作家协会会员,国际问题评论员。作为专栏作家,为港台、新加坡、欧洲及中国大陆媒体报导西方世界。著作有:环球行纪实《相识西风》;国内外首部群体老外在中国纪实《老外侃中国》;中国女性越洋婚恋生存实录《一家两制一嫁给老外的酸甜苦辣》;深度剖析欧洲社会、文化纪实《欧洲如一面镜子》。

郭莹曾荣获“世界华文旅游文学征文奖”亚军;上海《新民晚报》“我的第一本书征文奖”季军。曾作为时事评论员参与凤凰卫视节目。曾任教香港公开大学硕士生班文学评论课。

觅东亚佳人

随着中国的影响力在世界上不断崛起,爱屋及乌,期盼寻觅东亚佳偶的西方男士比比皆是,这些老外的征婚广告不少具婚姻诚意,华文刊物上常有西洋男人望结交东亚女性的帖子,这些洋征婚广告唯有一点明显区别于国内男士,即每一位西方男士皆只字未提诸如:要求女方“貌美、皮肤白皙、身高1.60米以上、30岁以下”,也没有“诚征温柔、贤慧、气质佳的淑女”之类的具体细节。欧洲华文报刊上见识的洋男士觅东方佳人的帖子,通通都是些潦草的毛遂自荐。

摘二则典型的例子:38岁的律师,喜好阅读,周末热哀保龄球,望结识亚裔女士,先友后婚。45岁的会计师,多次旅游香港、中国大陆、新加坡、泰国,迷恋东亚女性。

为何这些于生活、工作中无缘结识东亚女性的西方男人,却一厢情愿地钟情于一无所知的亚裔女伴呢?抱着好奇心态我走访了几位觅亚洲娇娃的西方男士,其共同特点之一,他们的年龄都在30岁以上。

克瑞斯:33岁,中学数学教师。他开门见山地表示找东方配偶是因任教的学校里,中国孩子的数学都拔头筹,个个脑袋瓜精灵地将西方孩子甩下一大截。克瑞斯坚信自己的数学天才若能繁育出中国血统的下一代,其小克瑞斯的聪明才智定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托尼:37岁,政府公务员。两年前他从香港和中国大陆旅游归来后的硕果便是满屋子的中国字画、工艺品,他尤其着迷在中国观赏过的太极拳,于是在伦敦大学参加了夜校中文课,并积极苦练起书法和太极拳,还给自己取了个中文名字“爱华”。随着家里不断地张贴上他的几笔“狂草”毛笔字,爱华感觉屋里还缺一位穿着旗袍的中国女主人。他满怀期盼地决定公开征募黑眼睛的旗袍女。

约翰:43岁,电器推销员。自看过巩俐主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后便成为巩美人坚定的影迷,凡有偶像出演的电影约翰必会买来DVD影碟收藏,客厅墙壁上恭恭敬敬地展览着数张巩俐套红黑色花旗袍的电影海报。沾巩美人的光,街上凡映现于约翰眼帘里的40岁以下东亚女性,他都会对其行上一、二分钟的注目礼。日思夜想梦中情人良久之后,约翰决心娶回家一位心目中挥之不去的东亚窈窕美女。无奈,日常生活中约翰几乎无机会接触东亚女性,便只好找到华文媒体来番广而告之。

丹尼:57岁,工程师。半年前丹尼刚结束了其第三次婚姻,也是第三次净身离开自己的家。西欧离婚法强力保护妇幼权益,使得丹尼每次离婚除身心俱伤外还大伤荷包,尤其后两任妻子都是红杏出墙主动提出跳槽请求的。丹尼痛定思痛数月后决心不会第四次再跌同样的跟头,即使非跌不可也得换个花样。他坦诚对东亚女性一无所知,从影视上观赏到的东亚女性都神秘兮兮,婉约贤慧。去中文报刊打征婚广告时,华人编辑小伙子鼓励他说:“中国女性不会像西方女性那般彪悍,对丈夫讲究从一而终。中国的俗语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丹尼闻后如吃了颗定心丸,更加坚定找个东亚贤妻的决心。

西方女性觅中国女婿的心态

与一些洋男人寻中国太太的浪漫心境相比,西洋女性征召东亚丈夫者凤毛麟角。有些洋女人心目中,中国男性是温文儒雅、宽厚体贴的象征。还有洋女性偏偏迷上了港星梁家辉式的凤眼,定要找一位眯缝眼的中国男人,认为性感得了不得。另外有婚姻失败多次,带着同母异父的几个孩子,苦寻诚实、可靠的中国丈夫帮其支撑这个大家庭者。以下就是一个典型的现实例子。

一位东北小姐的美国丈夫,是她前任中国未婚夫的美国太太的弟弟。如此拗口的事由经过是,李小姐的未婚夫在北京美使馆遭到六次拒签后,终于以屡败屡战的坚韧毅力拿到了赴美自费留学签证。抵美后先是读了一年书,后因凑不足高昂学费,只得辍学变成了职业打工仔。中餐馆的厨房生涯“暗无天日”,因厨房是封闭式的全无窗户,受苦受累加上香港老板对大陆“儒伙计”的尖酸刻薄,受气自然也是家常便饭。他感叹有了餐馆这些年的磨难,日后就是希特勒的集中营也能做到她了解到西洋男人不惧十白大龄女强人,于是打算上婚介所碰碰运气。再说选择一位当地丈夫,还能使自己更加容易地融人英国主流社会。

吴小姐:28岁,硕士。吴小姐一年内曾面试过几份工作皆败给了当地人,因用人单位得特别为她这个老外申请工作签证,此手续十分繁琐,闹不好移民局一纸拒签令下来限期28天内离境。吴小姐投奔婚介所是想尽快与英国佬缔结婚约,办下结婚居留再外出找工作,腰杆便硬气多了。至于吴小姐是否特别对洋男人抱有好感,她表示自己也说不清楚,只能先顾眼前的燃眉之急了。

胡小姐:27岁,非法移民。三年前持一个月旅游签证赴英伦的胡小姐,至今仍窝在中餐馆里洗碗。上周六午夜全副武装的移民警察突然破门,两警员看住前门,两警员把守后门,其他警员便挨着个查身份抓非法移民。场面之惊险,至今想起来胡小姐仍惊恐得浑身发抖。那晚胡小姐幸运地因私事早一点换了衣服放工,一出厨房即撞上冲进门的警员,吓得她一脚踩到侍者惊慌失措摔在地上的芝麻团子,当即一个趔趄倒栽葱。老板忙上前抚起她来对移民官辨称是个顾客,总算平安脱险。整日东躲西藏仅拿微薄黑工低薪的胡小姐,将与英国人结婚视为救命的稻草,若能找个英国丈夫,即使对方年岁老点、面相惨点都无所谓,反正能使自己旋即由黑转白就知足了。再说以前上中学时没少背过,中共一大时就为革命前程制定过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我这也算是“曲线救国”。

总之,绝大多数征老外丈夫的中国女性,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就是速配一位经济条件稳定、有居留权的婚姻伴侣。在填写对方要求时,中国女性大都把经济实力放在首要位置,再就是要求男方性格好、没有不良嗜好。然而难题是,洋人的观念多喜欢“先友后婚”,“先友”个二、三年甚至六、七年是极普通的游戏规则,或干脆终身同居,对于中国女性刚一认识就催促领结婚证,洋人大都不能接受。若中国女性急火火地直白自己着急解决身份问题,老外更会气得七窍生烟,因西方人眼中自己被别人利用,甘愿当受人摆弄的大傻瓜,那是人格的奇耻大辱。功利态度的婚姻恶果还有,一些中国女性在拿到了结婚居留权后便立即提出离婚,对老外丈夫造成很大的感情伤害。

此类“西方英雄绿卡救中国美女”的老套故事,经西方报章添油加醋的渲染,致使一些西方人开始对中国女性产生偏见,甚至敬而远之。比如一位与七、八位大陆女性接触过的英国男人,一提起大陆女性来,他便叹气说:“中国大陆女性与我见面没两次后,不管她们的英语流利还是磕巴,其台词都一模一样,就是不厌其烦地强调想尽快嫁给我,令我受宠若惊之余又惶恐之极。”

猜你喜欢
丹尼老外华文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老外说汉语
吃饺子
华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
丹尼的皮坎肩
丹尼和她的动物朋友
老外自荐当“楼长”
华文智慧教学探索
丹尼特异现象学方法论研究
杭州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