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推进十大产业发展

2011-12-08 08:10:40邵占维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杭州科技 2011年3期
关键词:重点科技企业

邵占维 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创新驱动推进十大产业发展

邵占维 杭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一、杭州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基础好、潜力大

“十一五”以来,杭州市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技术创新,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主要表现在:

科技投入和平台建设力度加大。2010年,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比重达6.57%,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2.75%,分别比“十五”期末提高3.02和0.46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步伐加快。20家科研院校入驻青山湖科技城。省“海创园”建设全面启动。全市已成立13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拥有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50多个。

创新创业环境更趋优化。实施全球引才“521”计划,6人入选第五批国家“千人计划”,48人入围省“千人计划”。创投引导基金规模达到8亿元,引导带动社会投资11.8亿元。留学人员创办企业604家。

科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创新环境、动力、绩效评价以及专利申请、授权量均列省会城市首位,科技进步综合实力连续多年居全省第一。已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三网融合、云计算等试点(示范)城市,国家生物产业、信息产业、新能源、LED、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化基地,国家级试点和基地总数超过40个。截至2010年底,拥有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1361家。

科技产业化进程加快。在科技创新推动下,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等优势产业发展迅速,涌现出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

二、杭州产业创新发展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产业规模不够大。如上海装备制造业产值已达到1.5万亿;深圳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过8800亿元。

产业竞争力不够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为19.1%,低于南京(22.8%)、无锡(22.8%)、深圳(22.4%)等城市。缺少像天津大飞机等具有较大带动效应的产业创新项目。

创新投入不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仅为0.97%。高端人才集聚度处于全国中等水平。

与长三角地区城市苏州、无锡等相比,杭州市有关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重点不够突出。

三、聚焦十大产业,推动杭州“十二五”发展

“十二五”期间,杭州面临着城市之间的激烈竞争和资源、空间、环境等制约。国家要求浙江省5年内单位GDP能源消耗下降18%,浙江省要求杭州下降19.5%,所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杭州必然的选择。

面对新的形势,杭州市委市政府经过认真调查研究,从科技创新趋势、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和杭州实际情况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中,选择基础好、前景广的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十大产业,作为“十二五”杭州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突出重点。即聚焦十大产业,着力科技创新,以此推动杭州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经过五年努力,使十大产业的增加值总量占全市整个GDP的50%以上,力争60%,形成以十大产业为主、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十大产业中的每个行业规模和竞争力都要分别位居全国城市前列(前三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前六名)、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前十名);每个行业都要有国家级研发平台、技术研究中心(标准认证中心)或实验室,行业领军人物和知名企业、中国名牌或中国驰名商标,举办有全国影响力的论坛、博览会和研讨会。

四、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推动十大产业发展

⒈以思路创新为重点,完善产业发展规划。结合产业、企业的实际,创新思路,将科技创新贯穿于十大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领域。进一步对接国家、省、市的规划,完善规划体系,编制十大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十大产业专项规划和行动方案。

⒉以完善服务为重点,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各类开发区、功能区和产业园都要把加快十大产业发展、推进科技创新、调整产业结构作为“十二五”发展的突出重点。重点抓好大江东和城西科创产业两大集聚区,东西呼应、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打造产业创新发展的新两翼。高新区(滨江)已有很好的发展基础,要继续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保持和扩大在全国高新区中的领先优势。要加快组建科技联盟和产业联盟,建成一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研发(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⒊以重大技术攻关为重点,推进产业化项目建设。

以重大科技十大专项为龙头,实施100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的项目攻关,推进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从2011年开始,每年都要列出一部分重大技术攻关项目,进行国内外公开招标。完善科技投入体系,加大政府对科技扶持的力度。着力引进十大产业的重点项目,坚持大项目带动,加快建设白马湖生态创意城、阿里巴巴软件生产基地、兆瓦级风力发电设备、薄膜太阳能生产设备、物联网示范区等十大产业重点示范项目,使之尽快发挥效益。

⒋以培育创新企业为重点,做强创新主体。实施企业培育三个计划,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基础技术、关键技术研发,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组建创新合作平台与产业联盟,增强行业创新能力。鼓励大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产业联合或兼并重组,增强带动力。扶持中小企业参与科技成果开发和产业化应用方面的合作,与龙头企业在研发、生产、质量、标准、管理等方面实行全面对接,完善产业创新链和供应链,提高产业层次和集聚度。加大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企业培育力度。高度重视培养企业家,鼓励企业家走持续创新和联合创新之路,培养更多的行业领军人物。全力培育新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计划出台“青蓝计划”,鼓励大学教授和科技人员带团队、带学生创业,在场地、启动资金、贷款、人才集聚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⒌以打造知名品牌为重点,提升市场竞争力。继续全面实施专利、商标、品牌和标准化战略,以十大产业为重点,鼓励企业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专利、标准和知名品牌,引领产业价值链向高端发展。鼓励企业承办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院,建设高技术产业园和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开展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推进技术与市场的更好结合,立足市场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加强现代服务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依托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在线物流、产品研发设计集成、网上技术交易等先进模式。建设支持创新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发展工业设计、研发、营销服务、品牌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示范试点项目的市场培育,促进产业发展。

⒍以培育科技领军型人才为重点,加快高端要素集聚。完善人才的专业布局、产业布局和区域布局。继续实施全球引才“521”计划等六大计划和“356”培训工程等六大工程,引进和培养高端创新型人才,重点引进掌握十大产业核心公共技术的创新团队,为人才提供好的发展机遇,重视引进人才的生活环境保障,加快人才租赁房和人才公寓建设力度。支持企业招聘有创新能力的外籍工程师和退休工程师。

做大做优融资服务平台。要加快金融创新步伐,推进创新与资本的有效、有机结合。鼓励推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十大产业。发展产投基金、创投基金、债权基金、担保基金、种子基金、天使基金,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拓展技术和知识应用渠道。支持技术要素参与股权和收益分配,鼓励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入股。

⒎以政策支持为重点,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要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加强政府服务,深化“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活动,对企业遇到的困难,千方百计去解决。实行资源整合,使更多的资源集聚到十大产业和相关的企业中去。营造勇于探索、宽容失败、实现价值、追求成功的创新氛围。

⒏以体制机制保障为重点,着力抓好系统推进。强化组织保障。成立杭州市推进十大产业发展协调办公室,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强化考核激励,建立十大产业发展考核体系。完善统计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统计指标体系,加强数据分析和国内城市比较,跟踪监测十大产业各领域的重点企业,为指导十大产业发展发挥基础作用。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十大产业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根据邵占维在全市科技创新暨推进十大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录音整理)

猜你喜欢
重点科技企业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重点推荐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这些是今年要重点做的事
今日重庆(2017年2期)2017-03-04 01:59:12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