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人才+资本”创业创新模式研究

2011-12-08 08:10朱向军徐建华杭州市政府政策研究室金首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杭州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杭州科技人才

王 平 朱向军 徐建华 杭州市政府政策研究室金首红 陈 勇 汪 涛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杭州“人才+资本”创业创新模式研究

王 平 朱向军 徐建华 杭州市政府政策研究室金首红 陈 勇 汪 涛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杭州作为中国长三角特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2005年提出构建“生活与创业和谐、文化价值与经济运行和谐、个人创业与整体发展和谐、政府与民间和谐、对外开放与内生创新和谐”的“和谐创业”模式。“和谐创业”是创造力、融合力和竞争力相统一的创业,其特点是大力推进文化人与知识分子创业,培育创新型企业与知识型企业家。杭州科技发达、高校云集、“海归”与大学生创业蔚成风气、金融生态环境良好,被《福布斯》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

“十二五”正值后危机时代,杭州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资源、环境和市场约束将日益强化,转型升级日显迫切。在所有创新要素中,唯独人才与资本是最具流动性的战略资源,新一轮区域竞争必然围绕人才吸引力与资本集聚力而展开。

2008年,杭州市提出构建“人才+资本”的创业创新模式。国内外对创新的研究表明,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绩效无不与人才创业活动密切相连,而资本则发挥着人才和创业创新之间的粘结与耦合功能。这一模式的要义是: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天堂硅谷”为目标,不断提高人才和资本的集聚度,进一步激活社会创业创新活动;以人才创业为核心,让人才吸引和驾驭更多的资本,让资本通过创业创新不断增值,以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城市科学发展;以人才资本化与资本人格化双轮驱动,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催生更多新的商业模式,培育更多创新型企业和像“阿里巴巴”这样有国际影响力的伟大公司,保持杭州经济持续发展的活力。

杭州创业创新模式中的人才工作现状

(一)政府主导:以“人才+资本”促进创业创新

“十一五”以来,杭州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与人才强市战略,推动创业创新。先后出台了鼓励留学回国人员来杭创业、鼓励大学师生在杭创业、推行人才与科技目标责任制、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建设留学生与大学生创业园、实施创业项目扶持资助、创新科技投融资体制等一系列政策。

政府着力构建创业扶持体系,搭建创业平台。杭州现有4个国家级开发区,9个省级开发区,44个国家级试点城市及产业基地,10大科技创新平台,16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人才创业创新提供良好服务。同时,杭州作为省会城市,集聚了38所高校、40万多大学师生,还有一批“国”字号科研院所,这些都是杭州创业创新的生力军。杭州市加强与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战略合作,建立了国家级大学创业园,扶持师生创业。全市还建立了4个国家和省市级留学人员创业园、10家大学生创业园。

杭州还积极搭建资本与人才对接的平台。以市创业投资服务中心为载体,“为项目找资本、为资本找项目”。现市创投服务中心共有创投机构100家、融资机构26家,已为240余家创业企业吸引风投与融资11.9亿元。杭州市借鉴美国“硅谷银行”的商业模式,建立杭州银行科技支行,联手政府、创投、担保公司和科技园区,创建了银政、银投、银保、银园四位一体的“4+1”融资服务平台,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合同能源管理贷款、银投联贷等融资创新产品,支持人才创业。

“十一五”期间,杭州努力拓展引智渠道,在美国、德国、日本设立杭州海外人才联络处,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活动,举办国际人才交流大会,邀请海外人才来杭考察洽谈。积极实施大学生创业实训工程,2008年至2010年实训人数突破12万人。还举办创业大赛,建立创业导师制。人才保障房是杭州人才工作的一大亮点,2010年开工建设220万平米人才专项房,用于解决和改善各类人才住房问题。

(二)人才创业:以知识与技术创造财富

⒈以人才向高端产业集聚为特征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

海外留学人员来杭创业,大多数都是掌握关键技术、发展新兴产业的领军人才。截至2010年,留学人员累计在杭州创办企业604家,企业注册资本6亿多美元,总投资额达62亿多人民币。仅2010年杭州“海归”企业技工贸总收入就达到165亿元,海外留学人员创办企业的整体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涌现了以聚光科技、英飞特、正泰太阳能等企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企业群体。杭州留学人员创业的优秀代表王健、夏健统、丁列明、杨立友、华桂潮、任永坚等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创业类人选。

⒉以自主研发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的的大学师生创业

大学师生团队创业以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目的,体现出起点高、成长潜力大的特点。杭州IT骨干龙头企业中浙大教师或毕业生参与合作或创业的占80%,杭州文创产业骨干龙头企业中有中国美院师生参与创业的占50%左右。大学科技园等创新载体孕育了浙大网新、浙大中控等知名企业。杭州师范大学教师马云创办的阿里巴巴,成为中国电子商务领军企业。据市科技局对杭州科技孵化器内高校教师参与创业情况的统计,90%以上的企业属于杭州市重点扶持的产业领域,94%以上的企业成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同时,杭州大学生创业工作也走在全国前列,2008年以来已发展大学生创业企业4287家,创业带动就业14763人。通过举办全国性的大学生创业大赛,每年吸引一批优秀创业项目在杭落户。

⒊以“科研+孵化基地+市场”为特征的科技人员创业

2000年以来,杭州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出规上科技型企业602家,包括顺网科技、华星创业、银江股份等上市企业以及浙大图灵、宇恒软件、正华电子等一批年产值超亿元企业。至2010年底,全市共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6家,省级博士后工作试点单位21家。2010年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共开展科研项目193项,累计投入研发经费11.4亿元,成果转化新增产值28亿元。

(三)科技金融:资本市场支撑人才创业

⒈创新“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创业风险投资模式

在政策引导下,进入杭州的创业风险投资快速增长。据市科技局对65家在杭创投机构调查,2007年至2009年其管理资本总量的年均增幅高达96.53%。民间投资成为创业风险投资的主渠道。杭州还创新推出中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已累计发行9只集合债权基金产品,总额近15亿元。

⒉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

目前杭州各类金融机构总量已达275家,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10.2%。一批外资银行与美国利宝保险、摩根士丹利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等境外金融机构纷纷入驻杭州。阿里巴巴网络小额贷款公司累计为近5万微小企业贷款300亿元。全市5家金融仓储公司,累计授信企业180家、授信金额达41.16亿元。2011年一季度,金融机构发放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692.36亿元,小额贷款公司发放贷款61.16亿元。发挥了金融支持创业的功能。

⒊运用上市机制引导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

杭州市大力推进企业上市工作,截至2011年一季度,已上市公司累计85家,总计募集资金838.4亿元。目前有21家公司向中国证监会递交申请,其中主板中小板公司12家、创业板公司9家,处于辅导期内拟上市公司20家。

人才与创新的主要瓶颈

杭州创业创新的实践成果应当充分肯定,但与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以创新型城市的要求来衡量,还存在着差距。

⒈创新水平处于国内第二方阵。按照科技部对全国20个重点城市创新状况的评价结果,2008年杭州创新总指数居第9位。杭州企业的创新活动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通过科技成果转让和获取机器设备及软件的比重大,原始创新比重低。2009年杭州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仅为24.4%,与深圳(54%)、青岛(46%)和苏州(34%)等市相比差距不小,这说明目前杭州产业体系还是以传统产业为主。

⒉创业资本不够活跃。目前杭州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在国内大中城市中处于中等水平。企业投入的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不到3%,而国际一般水平为5%。资本市场方面,杭州金融资产相对分散,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比重较低。创业投资机构规模偏小,注册资本规模1亿元(含)以下的机构数占77.39%,项目投资强度较低,且传统制造业、IT服务业和资源开发工业是杭州创业投资最为集中的三个领域,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比重不高。

⒊创业人才结构不够合理。杭州市的高等院校数、在校大学生数、在学研究生数,落后于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西安市。同时,与上海、深圳等地相比,杭州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业人才集聚度不高,“以才引才、以才聚才”的马太效应尚未充分形成。据市人事局调查,杭州51%的创业企业缺乏高技术研发人才,35%的创业企业缺乏高级管理人才。

⒋创业服务体系不够匹配。创业与生活相协调的城市服务体系不够健全,重要开发区、副城的生产与居住功能存在“此强彼弱”的不平衡。

“人才+资本”模式发展路线的建议

“十二五”时期,杭州进入一个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要采取“科教兴市、人才强市、金融活市”三位一体方针,完善“人才+资本”的创业创新模式,推进新一轮发展。

(一)打造人才创业高地,促进“人才资本化”

⒈抓住“重点人才”

知识经济就是人才经济,产业创新需要大批高层次人才。当前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竞争对象高端化,跨国流动常态化,根据新一轮发展的需要,杭州应主要聚焦于三类重点专业人才。

科技创新人才。主要是:高技术人才,包括新材料新能源专业、低碳环保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等方面的科技研发人才。创意人才,包括工业设计、电子商务、动画游戏、服装设计、会展广告、文化传媒等方面的科技人才。高端服务业人才,包括以信息技术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知识流程外包等服务外包专业人才以及旅游管理、商贸物流、房地产、社会工作等领域的科技人才。

商业模式创新人才。主要指与现代企业制度及国际化营运相适应的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等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以及经纪代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等。

金融创新人才。需要风险资本运作人才——既包括风险投资人,又包括风险投资管理人才,擅长于投资、融资、收购、兼并、变现的流程设计与运营管理。经济、产业研究人才——包括经济分析师、产业研究专家等,他们熟悉特定的行业,兼具企业管理、经营、投融资融等方面知识与才能。还有财务分析评价人才、风险控制规避人才、金融管理高级人才等。

一般而言,科技人才和商业人才是创业创新项目的主体,金融人才则把创业创新项目与资本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人才+资本”的创业创新模式。

⒉抓住“重点领域”

人才创业是围绕产业发展而展开的。越是先进的产业体系,越能提供较多创业机会,从而产生强大的人才集聚力,吸引更多资本的流入。

通过十大产业创新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产业升级。因此,十大产业是杭州人才创业的重点领域,也是吸引资本的重点领域。一是高新技术制造业产业集群。5年内形成以高新技术开发区、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为龙头的先进装备产业集群,以杭州新能源产业园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以钱江经济开发区为核心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二是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建设以钱江新城CDB金融城为重点的“一核两带三圈三园”金融集聚区,培育都市圈金融一体化人才,引进上海金融人才,吸引面向中小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的特色化金融服务人才,推进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联结,打造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三是电子商务产业集群。以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为代表的“中国电子商务之都”核心区,集聚电子商务、互联网等信息服务与软件人才,打造全国电子商务中心。四是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依托中国美院、浙江大学等高校的创意类人才,加大对国内外高端文创人才的引进力度,形成集工业设计、包装设计、建筑设计、软件设计、广告设计以及动漫、网络游戏、影视传媒、新闻出版为重点的产业集群,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

⒊以政策抓人才

进一步放宽创业门槛。对于人才创业,坚持非禁即入原则,健全公平市场准入机制。对创新型微小企业,提供小额贴息贷款,在营业场所、投资人资格、业务范围等方面适当放宽条件,减免注册费用。尤其要落实“青蓝计划”,鼓励和扶持国内外的高校教师与科研院所专家带技术、带专利、带项目、带团队在杭创业,鼓励科技人员到科技企业兼职,鼓励大学生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创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最佳城市为目标,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犯罪的打击力度,推进“正版正货承诺”单位创建活动。加强对创新产品支持,加大专利技术实施补助力度,扶持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实施创新创业人才激励政策。完善的政策扶持体系和良好的创业、生活环境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要进一步探索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方式和途径,建立有利于人才创新创造、潜能发挥和绩效提升的科学激励办法。

⒋拓宽知识技术与资本结合、转化的渠道

完善技术交易市场。完善而专业的技术交易市场是建设创新型城市非常重要的一环。技术交易市场的功能包括了科技成果展示、技术交易、专利发明协作、科技中介、科技文献信息服务、课题招标、信息发布、人才培训交流等诸多方面,是自主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杭州目前的技术交易市场还处于初级形态,亟需完善提升。一是必须拥有固定的交易大厅,提供技术交易信息网络平台;二是能够快捷地汇集发布高新技术成果信息、技术转让和需求信息,围绕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促进科研与生产的结合;三是发挥科技中介的作用,依托政府,面向社会,提供专业化的科技增值服务。

探索建立“知识市场”。知识产品如研发、设计、创意等应该也可以交易、购买、交换与制造。知识市场的主要订价机制是基于互惠性与需求。发展知识市场,促进知识产品交易,缩短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时间与周期。一是实体市场和虚拟平台并举发展。两种形态的市场配套,将分散的各种高新技术中介、设计、创意企业进行集聚,交流信息,组织交易活动。二是实施扶持政策和措施。制定入驻知识市场的扶持措施,减免税费,为技术、创意、设计服务与交易提供咨询,发布知识信息,为供求牵线搭桥。

(二)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资本人格化”

⒈加快发展金融业

大力引进中外银行机构。积极引进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控股公司总部等。培育和引进非银行金融机构。要推进证券、期货、保险、信托、金融租赁、担保等非银行金融业发展。

大力发展金融外包服务和金融后台服务业。积极争取国际知名的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信用评级、资产评估、投资咨询等与金融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在杭州设立法人机构、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推进金融支付清算体系建设,发展符合金融标准联网通用的“城市一卡通”。开发面向中小企业的网上评级、网上授信、网上贷款和网上支付业务。

⒉创新发展资本市场

大力支持各类企业上市。利用创业板和中小板块的有利条件,鼓励各类企业重点是高新技术企业申请上市,并组织专业人员帮助辅导,为其上市提供服务。

探索发展债券市场。探索开发收益型企业债券等债券品种,开拓新的融资渠道。支持大型企业、重点项目及产业园区发行债券募集资金。探索发展柜台交易债券市场。

提高债权市场直接融资比重。通过多样化股权尤其是私募股权投资的方式,满足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积极发展保险市场。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产品责任险和产品召回险的覆盖面,推广科技保险、农业保险与巨灾保险,探索污染责任保险。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扩大企业年金业务。

完善风险投资市场。鼓励各种投资主体和民间资本建立风险投资机构,鼓励具备条件的风险投资机构上市或发行企业债券。建立补偿机制,完善退出机制,支持风险投资实行灵活的产权流转和交易制度。

发展壮大产权交易市场。扩大产权交易市场的业务范围,开展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拓展知识产权交易,发展拍卖交易。

⒊完善金融布局,改善金融生态

优化金融业空间布局。杭州金融业的空间布局可形成金融总部商务区、金融产业集聚区、金融服务中心集聚区、金融创意区四大板块。

营造优良的金融生态。优化金融发展政策环境。学习借鉴上海、天津等地的经验,完善金融招商、信贷投放、金融创新、股权投资、金融总部建设等政策,制定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扶持农村金融、推动企业上市、引导股权投资、支持创业投资、引进金融人才等措施,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加强社会信用环境建设。实施“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工程”,支持和推动中小企业信用、农村信用和社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信用管理,形成信用约束机制。完善金融发展法治环境。加强协作,规范企业破产行为,依法保护金融债权,打击金融违法行为,出台地方金融相关法规。

⒋推进地方金融创新,引导资本围着人才转

进一步发挥创投服务中心的“科技聚财”作用。力争把创投服务中心办成服务全省的投融资平台,同时与杭州产权交易所互动,打造“投融资超市”。推动有限合伙人(LP)和创投管理机构(GP)对接,配合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开展阶段参股工作。

进一步发挥杭州银行科技支行的“科技金融”作用。共享创投服务中心平台信息,加强与创投机构和担保公司的联系,探索投贷结合,尝试通过第三方持有企业期权或股权,利用股权收益匹配分担业务的高风险。政府出资建立金融风险池,增强科技银行的科技金融能力。

进一步发挥创投公司的“创业保姆”作用。吸引一批具有较高资本运作能力的创业风险投资人,引进培育有融资、投资、管理能力的基金管理公司。政府可适当给予启动资金、购房补贴、投资奖励等。政府引导基金阶段参股或跟进投资形成的股权,信誉好的管理公司可以优先认购,帮助引导基金灵活退出,开展新的投资。

进一步发挥担保机构的“金融避险”作用。政府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风险池,组建再担保联盟,设立担保风险补偿金,完善担保机构的资本金补充和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推广集合信托债权基金,帮助优质中小企业融资。推广“网络银行”的“联保贷款”模式。

进一步引导民间金融发展。吸引境内外有实力的机构出资筹建各类产业投资基金,鼓励民间资本参股创业投资公司、担保与再担保公司、小额贷款机构、农村保险公司、村镇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或金融中介机构、金融互助组织。设立专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投资公司或小额贷款公司,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域性再担保机构,筹建相应的信用担保公司。

进一步创新资本市场业务模式。大力发展信贷、同业拆借、票据贴现与外汇交易市场,探索建立信贷转让、信托资产转让等市场。鼓励银行机构开展汇兑、承兑、信用证、短期融资券等服务,发展支付结算、银行卡、代理、担保、承诺、交易、基金托管、私人银行、财富管理、咨询顾问等中间业务。探索现代结算、支付方式,推进银行管理和业务信息化建设。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开展外汇专项改革试点,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

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研发投入。保障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不断提高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建设,健全财政资金对融资担保机构的风险准备金补助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技改投入。着力推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鼓励市内外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进入,以收购、兼并、参股等形式对本市企业实施资产重组,创办各类科技型企业。

(三)大力推进创业创新,建设“人才+资本”共生系统

建设人才与资本的共生系统。在共生系统中,人才资本化趋势和资本人格化趋势双向作用,两者高度融合,共同作用于创业创新,形成有杭州特色的发展模式,使杭州成为海内外优秀人才集聚高地和创业天堂。

⒈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建设重大骨干科技创新平台。全力建设大江东新城,努力打造杭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基地和全省产业集聚示范区;积极推进临安省科创基地(青山湖科技城)建设,合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科技资源集聚区、技术创新源头区、高新企业孵化区;实施“聚焦滨江”战略,进一步提升整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打造物联网、互联网核心示范区和白马湖生态创意城;加快建设浙江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园(海创园),大力吸引一批顶尖创新创业团队,努力打造人才改革发展试验区和国内一流的人才创新园。

建设多样化的创新中介平台。坚持“政府创新、民营助推、人才支撑、资本加速”模式,支持民营企业和社会投资建设科技孵化器和加速器。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延伸科技企业培育链条。推动孵化器与标准厂房建设相结合,形成“孵化—中试—壮大—产业化”的创新链。围绕优势产业集群和块状经济功能区,建设一批行业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开发、测试等专业产品技术服务的公共测试平台和检测中心。建设大型公共科技设施,实现科技数据与科技文献资源共享。

⒉培育更有活力的创新主体

促进资源向创新企业集聚。支持企业自办技术研发中心、工程中心等,承担和参与国家及省市重大专项、重大科技攻关等研发任务。鼓励大中型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研发机构,从事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公共技术的研究。支持中小企业采用联合出资、共同委托方式进行合作研发。支持企业面向海内外招才引智,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支持从事技术研发工作的院校单位创新人才到企业实行“两栖型”创业。鼓励发展有限合伙制的风投机构,引导资本向创新企业流动。通过贴息、担保、风险补偿、引导基金等手段,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组织证券中介机构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改制上市辅导工作,推进企业上市。推动市域的行业、区域创新平台跨单位整合科技资源,发挥科技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作用,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检验检测、技术培训等服务。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检验检测机构大型仪器设备、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向创新型企业开放,提供检测、测试、标准等服务。

猜你喜欢
杭州科技人才
杭州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