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杭州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分析
杭州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
专利公开量包括三种专利公开量。发明专利公开表示专利申请通过初步审查,也预示着此项技术进入公共领域,即此技术新颖性和创造性被破坏,对申请人而言,在授权之前,能得到“临时保护”。实用新型专利与外观设计专利的公开预示着此项专利取得授权,即企业拥有此项专利权。因此,专利公开量分析对研究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与拥有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杭州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为565家,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最多,为224家,占相关企业总数的38.9%;新材料产业92家,占比16.0%;节能环保产业81家,生物产业71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55家,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分别为44家和9家。
⒈杭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公开发明专利占比超过50%
杭州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共公开专利8224件,平均每家企业公开专利14.6件。其中,发明专利公开4320件,占52.5%,远高于2010年上半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占比(35.1%);实用新型专利公开2679件,占32.6%;外观设计专利公开1225件,占14.9%。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专利公开量排名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企业专利公开量最多,为4197件,占专利公开总量的51.0%,遥遥领先于其他产业;新材料产业位居第二,专利公开量为1336件,但与位居第一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差较大,约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三分之一;企业公开专利量位列第三至第七位的产业分别为生物、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发明专利公开量排名前三位的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3013件)、新材料产业(474件)和生物产业(413件);发明专利公开量占其专利公开总量比重最高的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占比高达71.8%;生物产业占比位居第二,为45.1%;新材料产业占比为35.5%;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产业占比分别为29.2%、28.6%、26.6%和24.0%。
⒉零专利与零发明专利企业多
值得注意的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中,有185家企业专利公开量为0,即拥有专利量为0,占所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总数的32.7%,比重较高;且发明专利公开量为0的企业为263家,占比接近一半(占46.5%),数据显示产业技术形势严峻,核心技术亟待掌握与保护。
⒊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U 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和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居专利公开量排名前三
企业专利公开量超过100件的仅为8家,分别为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2391件)、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227件)、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76件)、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132件)、杭州鸿雁电器有限公司(130件)、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121件)、杭州康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109件)和杭州中亚机械有限公司(104件),与2009年杭州市规上企业有效专利量大于100件企业数量(18家)差距较大。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专利公开量中(见表1),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专利公开量遥遥领先于其他企业,为2391件,约是位居第二位的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227件)的10倍;杭州巨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居第三,专利公开量为176件。专利公开量排名前30企业名单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1家,生物产业6家,新材料产业8家,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各3家,新能源产业2家,节能环保产业1家。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发明专利公开量中,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发明专利公开量同样遥遥领先于其他企业,为2109件,占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发明专利公开总量的48.8%,约是位居第二位的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184件)的11.5倍;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位居第三,发明专利公开量为81件。专利公开量排名前30企业名单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13家,新材料产业8家,生物产业5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3家,新能源汽车产业2家,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各1家。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中(见表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拥有专利公开的企业最多,为119家,约占拥有专利公开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占30.7%);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拥有专利公开企业最少,但其全部9家企业均拥有专利公开,占比高达100%,说明新能源汽车更注重知识产权保护,需要运用知识产权战略保护核心技术,促进企业更好发展;拥有专利公开企业数占比在80%以上的产业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占比为87.3%)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拥有专利公开量100件以上的企业基本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企业专利公开量介于2~10件之间最多,介于11~100件之间的企业量次之;企业专利平均公开量中,新能源汽车产业最多(33.1件),节能环保产业最少(仅为7.9件)。
表1 专利公开总量排名前30企业
七大战略性产业发明专利公开量中(见表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拥有发明专利公开的企业数最多,为98家;新能源汽车产业企业数最少,但其全部9家企业中,8家拥有发明专利公开;拥有发明专利公开的企业占比在60%以上的产业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占88.9%)、生物产业(占67.6%)、节能环保产业(占63.0%)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占60.0%);企业发明专利平均公开量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最多(13.5件),新能源产业最少(仅为2.0件)。
拥有发明专利公开量在11~100件之间的企业较少,大部分企业发明专利公开量间于2~10件之间,说明杭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拥有发明专利较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相对不足,核心技术掌控力度不够。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等四大特征的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并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科技发展的方向,必须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入手,实现各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
⒈选择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律的政策体系。相关部门在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规律和发展阶段的基础上,以形成产业链为目标,将科技创新与市场培育相结合,围绕科技研发、应用示范、标准制定、上下游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合理选择财税政策、政府管制、产业培育等政策工具,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的共同作用,研究制定产业创新政策。
⒉以科技研发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一方面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从中寻求一批对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关键技术及战略产品,实现技术研发和市场需求的统一。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对前沿基础性和共性科技领域的支持力度,形成持续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源泉。
⒊发挥各类科研基地和平台的创新载体作用。将高新区、特色产业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作为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打造一批具有国家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基地。
⒋注重完善创新政策、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继续加大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政府采购、金融、知识产权等政策执行力度。
⒌加大市场培育力度,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以政策扶持、价格补贴、引导消费等方式拓展国内市场,改变市场培育滞后于产业发展的状况。
⒍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和人才战略。建立健全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标准战略”,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涉及到的各类技术、检验、准入和接入标准,引导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表2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专利公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