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东,马 瑞,李卫勤
(陕西省榆林市第四医院,陕西 榆林 719000)
负压封闭引流在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压中的应用
王彦东,马 瑞,李卫勤
(陕西省榆林市第四医院,陕西 榆林 71900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在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对16例四肢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切开减压后采用VSD持续负压吸引治疗7~10 d,肿消后缝合减压口,对于未能直接缝合者,植皮后重新用VSD敷料覆盖加压包扎,12天后去除VSD敷料。结果对1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减压患者肢体肿胀7~10 d消退,14例减张口直接缝合,2例游离植皮后再次使用VSD敷料覆盖,植皮完全成活,无一例发生减压口感染。结论VSD在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效果可靠、优越,有效降低传统减压术后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便于术后护理。
切开减压;封闭引流
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是四肢创伤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以前臂及小腿最常见。由于筋膜间隙内容物增加、压力增高,致间隙内神经、肌肉缺血达一定时间后即可出现不可逆性的损害、坏死,致肢体病废,甚至脏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本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切开减压治疗极其重要,近年来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对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临床中已得到肯定[1]。我科于2008~2010年采用VSD治疗1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的患者,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15~6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0例,重物砸伤、挤压6例,其中发生于小腿9例,前臂4例,足部2例,合并骨折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48 h(平均25 h)。临床表现:损伤部位组织高度肿胀、发硬,损伤处皮肤张力性水泡,受损筋膜间隙内的肌肉被动牵拉活动剧痛,神经感觉异常(7例),伴有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8例)。
1.2 治疗方法
1.2.1 一般处理 积极行补液扩容、脱水等治疗,急诊检查观察有无颅脑、胸腹等重要脏器损伤,先行处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对筋膜室综合征合并骨折者,备髓内针、钢板或外固定架,术中行骨折固定,稳定骨折端。
1.2.2 手术方法 手术采用(下肢)硬膜外麻醉、(上肢)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均禁用止血带。前臂取掌侧‘S’状切口;小腿如果四个间隙均受累,采用小腿双切口,将四个间隙均减压,如果只累及胫后浅、深间隙或胫前、外间隙,取小腿内侧或前外侧切口。切开筋膜减压应达肿胀肌组织的全长,筋膜切开后即见肌腹膨出于切口之外,足部取足背纵切口将跖骨间隙减压,彻底减压后,清除间隙内瘀血,止血后,根据减压切口大小,选择一块或2块修剪成与切口大小形状相似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武汉维斯第医用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将其覆盖减压创面,与周围皮肤缝合固定数针,先用酒精纱布擦净周围皮肤脱脂,再用干纱布擦干。用半透性粘贴薄膜封闭创面及封闭、固定好引流管,覆盖范围应超创缘5 cm以上,以防漏气,良好的封闭是保证引流效果的关键。
1.2.3 术后处理 ①术毕接引流瓶和床头中心负压源,肢体制动,持续吸引,将负压调至125~450 mmHg(0.017~0.060 Mpa)之间。注意保护引流管,防止松脱、扭曲。②观察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连同薄膜明显瘪陷,薄膜下无液体积聚,说明负压效果生效。负压过大时,患者自感创口疼痛难受,周围皮肤发白,应适当减低负压,自觉不适症状改善。③每日应更换引流瓶,在更换时,钳夹住引流管,关闭负压源,防止管内液体倒流维斯第内。如遇引流管堵塞,可逆行注入少量生理盐水浸泡10~15 min,待堵塞物变软后,重新连接负压源。④术后常规补液、支持、应用抗生素3~5 d,静滴甘露醇、皂甙钠脱水治疗。
确保负压引流正常,7~10 d后肿胀消退,去除VSD敷料,14例减张口直接缝合,2例中间部分未能直接缝合,行自体整片皮片植皮闭合,皮片用尖刀沿轴向戳数个小孔,同样方法重新用VSD敷料覆盖加压包扎,继续引流,12 d后去除VSD敷料,植皮完全成活。所有病例减压口均未发生感染,愈合好。邻近关节活动正常,无发生肾功能及重要脏器损害的病例。治疗时间7~21 d(平均14 d)。
3.1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及切开减压的重要性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创伤后早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小腿和前臂,如处理不及时,往往导致肢体坏死或引起急性肾脏功能衰竭危及生命,因此结合损伤原因及临床体征,必须做到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手术切开筋膜减压是治疗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手术方法正确,减压彻底,术后处理恰当,则患者将顺利恢复[2]。虽然甘露醇脱水治疗对骨筋膜室综合征有效,但不宜观察时间过长,有作者提出[3],手术时间以发病后6~8 h为宜,尽早手术对肢体功能的恢复有较好的效果,切不可等到循环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的体征明显时才手术。
3.2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的可靠性
该技术于1992年由德国ULM大学创伤外科Fleischman博士所首创,最先用于骨科领域治疗软组织缺损和感染性创面。1994年,裘华德教授等在国内率先引进这一新型引流技术。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的原理是利用医用高分子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材料作为负压引流管和创面间的中介,是一种临时皮肤替代物。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无细胞毒性,无皮肤刺激性、致敏性,且材料不降解,无纤维脱落,不进入血液循环,结合生物半透膜及多孔硅胶管对创面进行主动全方位引流[4]。负压吸引从创面吸走渗出,帮助建立创面液体平衡,提供一个湿润的环境,同时持续吸引保证局部渗液能及时被吸出,有效保持创面清洁并抑制细菌生长,并避免或减少毒素吸收,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早期筋膜室减压加VSD充分引流可避免肌肉神经发生缺血性坏死和永久性功能损害,减轻肌肉缺血受压[5]。高负压同时也有利于局部微循环的改善,促进创面血管化,增加创面血液供应及毛细血管密度[6],有效清除水肿液,加快组织水肿的消退,并促进损伤组织修复。压力均匀地作用于创面,这种压力能对抗吸引引起的创面的过量渗出。通过封闭创面与外界隔绝,防止减压口污染并保证负压的持续存在。VSD作为新型高效的引流系统,能及时地清除减压后创面渗出物和毒素,因此疗效可靠。
3.3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的优越性
传统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征减压后由于淋巴与静脉回流,渗出物较多,附着于创面内,需要经常换药更换敷料,多暴露创面,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且明显增加感染机会,负压封闭引流是一种高效引流,高效体现在引流的全方位和高负压下引流的彻底性、持续主动性,避免交叉感染,负压作用使被引流区内可达到“零积聚”[7]。其次以往不做负压引流,肿胀消退慢,减压口周围皮肤回缩,二期大部分不能直接缝合,需要植皮闭合,遗留取皮区并发症。应用VSD技术7~10 d内无需换药,患者无需承受因换药带来的痛苦,将减压口与外界封闭,充分保持创面清洁,明显降低感染率。持续负压吸引,加快组织肿胀消退,利于早期缝合,减压口周围皮肤和泡沫缝合固定,防止皮肤回缩,绝大多数二期可以直接缝合,避免或减少植皮。缩短住院治疗时间,也使医疗费用得以降低。护理方便,透明的透气性粘贴薄膜极有利于对伤口或创面的观察。操作简便易行,既适合大医院也适合基层医院。
VSD作为一种新的外科引流、促进创面修复的前沿技术方法,使皮肤软组织损伤创面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临床实践证明,该技术疗效显著可靠、优越、应用简便,我科引进该技术后,在骨筋膜室综合征切开减压中和皮肤软组织损伤创面的治疗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VSD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不断深入,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在外科领域有很好应用前景。
[1]Wongworawat MD,Schnall SB,Holtom PD,et al.Negative pressure dressings as an alternative technique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ected wounds[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3,(414):45-48.
[2]葛宝丰,胥少汀,徐印坎.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334.
[3]曾晓鹏,崔素珍.长骨骨折并发筋膜室综合征并发率的调查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0):92-931.
[4]李进,迮仁浩,杜靖远,等.游离植皮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缺损[J].临床外科杂志,2007,15:471-472.
[5]陈金荣.骨筋膜室综合症24例报告[J].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6,20(2):203.
[6]胡翔,余国荣,刘兴邦,等.负压封闭引流对创面血管化的影响[J].医学新知杂志,2008,18(4):212.
[7]刘三风,刘志豪,戴志波,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复杂创面修复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09,15(6):66-67.
R681
A
1672-2639(2011)03-0028-02
2011-03-14;责任编辑赵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