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苹果褐斑病流行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2011-12-08 14:51焦圣群张贵国姚夕敏
烟台果树 2011年3期
关键词:褐斑病临沂市喷药

冷 鹏 焦圣群 魏 萍 张贵国 姚夕敏

(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院·276000)

褐斑病(Marssonina mali)从 2008 年开始逐步发展成为临沂市苹果的主要病害,其危害程度及损失高达30%。2008年在蒙阴和莒南县大面积流行,受害面积达0.67万hm2,严重的造成苹果树提前落叶。9月上、中旬调查,落叶率50%~80%,平均病株率98%,病叶率84.2%,减产5%~30%,并且造成品质及等级下降。现以2008年为例分析其发生特点。

1 病原和发生规律

1.1病原苹果褐斑病的病原为苹果盘三孢菌[Mar-ssonina mali(P·Hem·)Ito],属于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根据国内外报道,该菌的有性阶段为苹果双壳菌 (Diplocarpon mali Haradaet Sawanara),属于子囊菌亚门盘菌纲柔膜菌目。

1.2表现症状及发病规律苹果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果实。叶上病斑初为褐色小点,后发展为3种类型。褐斑病病斑呈褐色,边缘绿色不整齐,故又有绿缘褐斑病之称。病斑包括3种类型:①同心轮纹型。病斑圆形,四周黄色,中心暗褐色,有呈同心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点(病菌的分生孢子盘),病斑周围有绿色晕。②针芒型。病斑似针芒状向外扩展,无一定边缘,病斑小而多。③混合型。病斑很大,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褐色,中心为灰白色,其上亦有小黑点,但无明显的同心轮纹。其中针芒型在临沂地区发病较严重,导致病叶黄化脱落,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病菌分泌素刺激叶柄基部,提前形成离层细胞而致。

病菌以菌丝在受害叶、枝条或芽鳞中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随气流、风雨传播,从皮孔侵入进行初侵染。病害潜伏期随温度不同而异,17℃时潜伏期 6 h,20~26℃ 潜伏 4 h,28~31℃3 h。17~31℃叶片均可发病,一般从入侵到落叶需13~15 d。高温多雨是病菌传播的主导因素,在临沂市一般在5~6月始发病,发病盛期为7~8月;夏秋雨季提前的年份病害大流行,或7~8月高温多雨,8~9月可使感该病的品种叶片大部分脱落。调查显示,同一品种的幼树较老树抗病;同一株树的当年结果枝发病率较歇果枝高,树冠内膛下部比外部、上部发病早且多,这可能与树冠内部、下部荫蔽,通风透光差,湿度大有关。

2 发生特点和原因分析

2.1褐斑病发病早,蔓延快据调查,2008年5月上旬,沂源、蒙阴、莒南部分果园见到零星病叶的发生和危害,6月底7月初,开始扩展,发生面积20%以上,病叶率1.7%,病指2.1;8月中旬,大面积发生,病叶率14%,病指5.1,部分地块出现叶片黄化脱落现象,如果不进行有效地防治,5~7 d整个果园就被全部感染;8月底,沂源县、蒙阴县呈现出大面积流行的态势,落叶率急剧上升至5%~20%,病叶率达65%,病指为11.2;进入9月份,发生面积高达0.67万hm2,部分果园落叶率达80%,个别果园落叶率100%,病指26.2,叶片干枯或黄化,树冠中、下部及内膛叶基本落光。严重果园只见果实,仅梢头有几片叶子。部分田块后期出现当年开花现象。褐斑病不但造成早期落叶,消弱树势,影响果实生育,降低产量和品质,而且对花芽形成、养分积累影响极大。

2.2褐斑病造成的损失严重临沂市栽培品种主要是红富士、嘎拉、乔纳金、新红星、美国八号等,其中新红星、红富士等品种易被侵染。该病的危害致使蒙阴、莒南等县的苹果产量损失5%~30%,也严重影响果实的品质,造成果小,色泽不鲜艳,优质果率由2007年的60%减为30%,同时,也严重影响果树第2年花芽的形成。

2.3发病重的主要原因

2.3.1 气候因素 造成临沂市苹果褐斑病流行主要是气候因素。鲁中南地区5月份的降雨量大且早,适宜的温度给病害的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5月份全市降水89.2 mm,雨日13 d,使病害完成了初侵染及迅速扩展,进入6~8月份以后,雨日仍然多,6~8月份鲁中南地区降水天数为20 d,平均每4.5 d就有一次降水,使药剂防治的难度加大,不能适时、适期施药,为病害进一步扩展提供了条件。其次,2008年倒春寒等灾害性天气使树势较弱,很容易感染该病。

2.3.2 品种抗性差 临沂市主栽品种红富士、红星等为中至高感品种,发病重。

2.3.3 栽培管理技术差 临沂市大部分果园为多年生老果园,全部乔化,树冠高大,留枝量较大,枝条相互重叠,加上使用氮肥量大,而磷、钾量不足,致使果园郁闭,通风条件不好,给褐斑病的发生传播及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其大面积发生。

2.3.4 农药市场混乱、果农防治意识不到位一方面市场上的药剂大多为保护剂,而针对性治疗剂少,农业部登记果树褐斑病专用药更是少之又少,市场上药剂鱼龙混杂,农民无从选择;另一方面大多数群众为省钱,使用假劣农药或选购农药不当,喷布部位不妥,方法不当;再者,果农对褐斑病认识不够,见病防病,错过了防治的最佳时期,或对于防治效果好的新药如戊唑醇由于价格高而放弃投入,或使用次数减少。这样种种原因使得褐斑病能够顺利完成初侵染及传播、蔓延。

3 防治对策

3.1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树体抗病能力提高树体抗病力是预防褐斑病的前提,确保根系发育正常,树体健壮,抑制病害发生。

3.2合理修剪,平衡树势,保持园内通风透光做好冬季修剪的整形工作,夏季修剪要及时对果台副梢及未停长封顶的部分新梢 (延长枝新梢除外)进行轻摘心,促进停长,疏除内膛密生、徒长枝,综合运用揉枝、环切、拉枝等措施,对背上、斜生新梢进行拿枝变位。应控制新梢旺长,保持树体营养,提高抗病能力,对旺长树叶面喷施PBO 200倍液,抑制新梢徒长;秋季修剪主要是采取措施在春秋梢交接处带帽修剪,疏通光路。

3.3做好清园工作,清除致病源生长季节,尤其冬春季节,应彻底清扫园内枯枝、落叶、杂草、病残体,并集中烧毁,可大量消灭病菌侵染源,阻止病菌扩展和蔓延,减轻病害发生。

3.4科学开展化学防治笔者连续几年对褐斑病的药剂防治进行试验和调查,认为到目前为止,生产上对苹果褐斑病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防治褐斑病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3.4.1 抓住关键的防治时期准时用药 防治褐斑病的关键之一是预防初侵染,临沂市苹果褐斑病的第1个用药关键期是5月份谢花后至套袋前(病菌孢子大量传播之前),要求5月下旬至6月上旬第1次雨后开始喷药,谢花后至套袋前,喷药2~3次,杀灭初侵染源,但由于此时果实无明显病症,果农一般都容易忽视防治。其次是雨季防治,临沂市一般6月20日左右进入雨季,应在每次雨后都采用内吸性治疗剂均匀喷雾治疗。尤其套袋后的7~8月是褐斑病的盛发期,坚持喷药对预防病菌的再侵染和控制该病的流行作用极大。

3.4.2 正确选择农药 根据试验,腈菌唑、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戊唑醇等三唑类杀菌剂对感病的叶片具有内吸治疗作用,尤其戊唑醇对褐斑病的防效显著。据笔者试验,43%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液喷施4次,同一时期防效为82.31%,明显高于80%代森锰锌、丙森锌等药剂。尤其是80%戊唑醇,在2007、2008年褐斑病防治中效果较好。据试验,7月10日在病害发生初期和15 d后各喷1次80%戊唑醇 (6 000倍液、8 000倍液、10 000倍液)+甲基硫菌灵800倍液,10月2日进行药效调查,防效分别为86.0%、81.5%和81.0%,其中6 000倍液防效优于10%世高5 000倍液。并且试验中发现,多次施用戊唑醇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新梢旺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叶片质量好,叶片油绿,有光泽,果面光洁。

多抗霉素、异菌脲对斑点落叶病防效好,但对褐斑病防效较差。很多农民认为褐斑病和苹果斑点落叶病都是落叶病,就多次施用多抗霉素和异菌脲,结果越来越重。褐斑病菌对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杀菌剂产生了高度抗性,单独使用没有明显防效,但可以和戊唑醇混配,杀菌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戊唑醇和甲基硫菌灵。

其次应提高喷药质量。根据褐斑病菌的侵染特点,做到叶正面和背面全面喷药,并且应加大单位面积用药液量。可在喷药时添加有机硅增效剂。提倡药肥混用,养叶保叶结合。

此外,应加强果园管理,增施有机肥,提高树体抗病能力。搞好果园的通风透光,调整果园的湿度,以免叶片浸水和结露时间过长。

猜你喜欢
褐斑病临沂市喷药
苹果园褐斑病防治正当时
含羞草
假如我是马良
多回流式变量喷药控制系统设计研究
采后柑橘褐斑病的研究进展
果树喷药巧时期
2020年苹果褐斑病严重发病的原因与防控建议
临沂市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开园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其防治措施
乡村无人机喷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