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丰存,李红英
(延边大学 外国语学院,吉林 延吉133002)
喜剧小品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小品是舞台表演艺术,更是语言使用艺术。在小品表演中,演员的语言注重语用策略,通过“包袱”的使用可以让观众开怀大笑,进而达到幽默的喜剧效果。
喜剧小品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创作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观众的审美心理,其目的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引发观众产生放松愉悦的心情。喜剧小品在充分理解“笑的本质”的基础上,紧紧把握了“笑”这一情感产生的动因,通过对言语表达的精心加工,巧妙地运用了“偏离”的技巧,从而使语言脱离了人们的表达习惯,突破了人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在话语表达与认知理解之间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反差,进而产生了幽默诙谐的艺术效果。
“偏离”在语言运用中可以达到不同的修辞效果。喜剧小品恰恰是在语言偏离可以造成幽默的喜剧效果,进而可以引发人们开怀大笑这一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实现其艺术创作和作品表演的目的。本文将以赵本山小品《不差钱》为例,分析偏离理论在小品语言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其所达到的幽默效果和引人发笑的原因。
偏离(D e v i a t i o n)是对常规的背离。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首先提出偏离这一概念。后来,布拉格学派创始人雅各布森运用这一概念来定义诗歌语言,称诗歌语言是对普通语言有组织的偏离。[1]对于偏离现象很早就得到了重视,以往的研究把偏离称为“变异”,如亚里士多德在其《修辞学》中就叙述了变异现象:“像这种在常用的词汇中出现变化的用法,可以使语言显得格外堂皇美丽……因此,给平常的语言赋予一种不平凡的气氛。这是很好的,人们喜欢被不平常的东西所打动”。[2]我国学者陈望道虽然没有提出“偏离”这一术语,但他提出了“零度”的概念,他所讲的积极修辞就是相对消极修辞即“零度”的偏离形式。[3]而后,中国修辞学界在西方修辞学成果基础上,引入了零度和偏离这两个概念。王希杰在《修辞学通论》中专门论述了零度和偏离,把零度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明确提出来,并且系统地阐述了零度和偏离的辩证关系。[4]
可见,偏离首先被用在了修辞学领域,零度与偏离首先成为了修辞学的一对基本概念。所谓的零度就是正常、规范、中性的话语修辞状态;偏离是对零度的局部性的、非系统性的违反状态。索绪尔把语言区分为语言和言语,从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来看,交际过程中的具体表达都是言语的表现形式,而任何一个言语形式都是语言规则在交际中的具体表现。语言通过言语达到交际目的的过程就是修辞的过程。可见,每一个言语表达形式都是对语言规则的偏离,每一种语言规则都是这个言语社团共同遵守的零度。
零度形式和偏离形式不是离散的而是系统的,它们是修辞学研究的基础。根据偏离的等级,偏离可以分为大偏离和小偏离。大偏离是交际双方都能够明显地感觉到的偏离,如果是正向的,则达到语言运用的积极效果;如果是负向的,则会明显体现出语言的错误。小偏离是话语产出者和理解者都不太关注的或者没有察觉到的偏离形式。由于偏离度会改变交际的效果,因此修辞学更重视大偏离,把注意力放在能够引起交际效果重大变化的大偏离。然而,对于小品语言来讲,它所关心的并不完全是修辞的效果,因为在小品中,语言使用的效果不在于语言的精确性和艺术性上,而在于语言运用的幽默性上。因此,在小品语言中,往往充分利用了负向偏离所造成语言偏差来达到的语用目的。可见,所谓的正向偏离与负向偏离没有明确的区分,完全取决于语言使用的场合。因此,正偏离和负偏离是辩证统一的。正向偏离换了语境就有可能成为负向偏离,负向偏离有了一定的社会语用条件也可能成为正向偏离。小品中的偏离现象,基本属于负向偏离,但由于其存在于一定的语用环境中,这些负向偏离造成了幽默效果,就这个层面而言,这些负向偏离实现了特定的语用意图。
偏离还可以分为语言偏离和非语言偏离。就语言偏离来讲,零度和偏离也可以视为语言学的一对基本概念。从语言的定义看,所谓零度是就语言的符号性和系统性而言的,即指语音系统、语义系统、词汇系统、语法系统的规则;所谓偏离是就语言的功能性而言的,即作为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语言,在交际活动中必然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异。因此,语言偏离又可以具体下位分为语音偏离、语义偏离、词汇偏离和语法偏离等。王希杰提出了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心理世界和语言世界等四个世界的划分,并把零度偏离理论与他提出的四个世界结合起来考虑,并提出每一个世界中都存在零度和偏离的对立统一。[4]那么存在于非语言世界的偏离则均被视为非语言偏离。
简单地说,零度即规范,偏离即变异。本文认为,喜剧小品中的偏离不仅仅体现在语言世界上,还应体现在物理世界、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上,特别是体现在文化世界和心理世界上。小品的理解需要有特定的文化基础,同时需要在理解过程中造成心理期待的反差,这样才能达到语言的幽默效果以及恰到好处的理解。
王希杰认为零度和偏离观念不但是世界上各个民族文化中都有的,而且还普遍存在于各个学科和日常生活中。“零度偏离的普遍性还在于它是我们认识活动和表达活动的出发点和基本支柱。”[5]那么认识活动与表达活动必然会与情感活动联系在一起,这都属于心理世界的范畴。
喜剧小品的目的是调动观众的“笑”的情感,这种语用目的主要是通过小品语言的幽默效果达到的。首先小品语言在创作过程中要设定语言的幽默“包袱”;另外,在表演中,还要调动观众积极有效的参与和理解,达到“笑”的结果。
笑是一种心理情感活动,“笑”的本质就是一种对于心理情感常态的偏离。笔者认为偏离是导致情感变化的条件,人们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是相对于情感常态的不同方向、不同程度变化的结果。心理世界的偏离不仅仅存在于交际活动本身,而且还存在于交际过程中交际者的情感心理过程。人的喜怒哀乐不同情感的变化均是对常态的偏离,这取决于偏离的方向,如果是正向偏离,意味着获得,就会根据这种偏离的程度导致不同程度的喜悦;而如果是负向偏离,则意味着失去,必然会依据偏离的程度导致或怒、或悲的情感变化。
喜剧小品的创作目的就是制造幽默效果,而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对“笑”的本质要有充分的认识,也就是对“偏离”的理解和使用。对于人的心理情感变化来讲,引起人们兴奋、喜悦是正向偏离;而导致人们伤感、失落是负向偏离。比如,一个高中生准备高考的过程是一个常态,经过高考,如果如愿以偿,是一种正偏离,就会喜悦;如果落榜就是负偏离,就会伤感。因为无论是喜与悲都是对常态的临时违背。而偏离产生幽默的条件需要有语境预设,比如,小品演员在舞台上摔倒会引出人们的笑声;但歌唱演员在舞台上摔倒则引起人们的担忧,这就是语境预设。所以,偏离所产生的幽默效果是以预设语境为前提的。喜剧小品把握了偏离技巧,利用观众对事物常规特征和典型特征的期待,通过背离这些典型的特征,来破坏观众的心理期待,造成强烈的反差,达到幽默效果。
赵本山小品能够贴近生活,雅俗共赏。这些小品能够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其生活性和大众化的特点。赵本山小品的生活性是其生命,其创作内容取材于日常生活的内容,不矫揉造作,不哗众取宠。
赵本山小品堪称是具有独特的语言魅力,其语言运用在社会中形成了一次次的流行语空前发展。小品语言使用讲究语用策略,抓住了观众的心理,让观众积极参与到了剧情当中,通过甩“包袱”,让观众发笑。从语言学的角度,主要是小品中极大地运用了偏离理论,突破了人们的思维和理解的惯有模式,产生了积极的修辞效果。赵本山小品掌握了“笑的本质”问题。笑本身就是一种偏离,是语言运用的偏离引发人们情感常态的偏离,让人们的期待出现了反差,造成了喜剧的效果。这恰恰是语言偏离与情感偏离的吻合所造成的积极的语用效果。
语言的幽默是小品创作过程中通过对语言要素的偏离,引发出来诙谐、风趣、含蓄的风格。“所有超常规的语言组合结构都是语言幽默的骨架。”[6]
语言偏离会产生修辞的特殊效果。L e e c h曾把偏离归为以下九类:词汇偏离、语法偏离、语音偏离、字音偏离、语义偏离、方言偏离、语域偏离、历史时代的偏离和外来语的偏离等。[7]他所提到的这些偏离主要是在积极修辞的运用上,即所谓的正向偏离。笔者认为小品语言根据以上类别进行负向偏离的艺术加工均可以产生幽默效果。但除此之外,还应包括其他的语言负向偏离类别,如语篇偏离、语用偏离、语体偏离以及逻辑偏离等。
小品《不差钱》恰恰运用了语言偏离的手段,调动了观众的视觉、听觉器官,通过联想,产生了幽默的效果。语言偏离在《不差钱》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些偏离包括语音偏离、词汇偏离、语法偏离、语义偏离、方言偏离、语篇衔接偏离、语域偏离、语用偏离、语体偏离、逻辑偏离以及外来语偏离等等。
王希杰认为,“在语音方面,读错别字、发音失误,都是对语音规范即零度形式的一种偏离。”[4]喜剧小品利用了汉字多音异义特点,有意错读,造成语音偏离。语音上的变化自然会产生意义的偏离,进而产生了幽默效果。例如:
(1)赵本山:……苏格兰调情。
毛毛:爷,你念反了,是苏格兰情调。
(2)赵本山:没听明白吗?英文名字叫小损样。
例(1)中,赵本山利用“情调”和“调情”中“调”的多音念法,并通过错位误读造成了语音偏离,达到了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而例(2)中,演员故意模糊对方的发音,利用近似的错误发音来编造新词,进而产生了偏离。可见,语音偏离不单纯是语音问题,它会导致意义的变化,进而产生喜剧效果。
词汇偏离在小品中比比皆是,主要通过词汇搭配不当以及词语误用等手段达到幽默效果。这些表达偏离了正常的词语搭配规则,在特定的语境下,富有幽默感。例如:
(3)小沈阳:苏格兰打卤面。
(4)赵本山:……这孩子,从小就是一身的艺术细菌哪!
骆小所指出:“从语言美学的角度来看,一个词或一段话只有在不仅仅传达词本身的意义,而且揭示了语境的整体意义以及发话者的角色意义时,这个词或这段话才有意义。”[8]上述例句中,“苏格兰打卤面”不但体现了词语误配,而且还出现了文化偏离现象,这里的中西文化的人为组合产生了幽默效果。而“艺术细菌”完全是词语超常搭配造成的幽默效果,这两个词没有组合的基础。
语法规则是语言的组织规律,句子必须按照语法规则组合,否则就不合语法,就会产生语法偏离现象。例如:
(5)毕福剑:你是男服务员是吧?长得挺委婉的……
根据语法规则,“长得”后面应跟“漂亮、丑陋”这样描述性的词语,而“委婉”是不能用于动词后面的。而这里的超常规违背语法的搭配暗指小沈阳长相与扮相很怪,达到了幽默效果。
另外,语法规则还体现在问答句中。例如:
(6)赵本山:一斤多的……有……有吗?
小沈阳:有,还是没有啊?
例(6)中的问句“有吗”,它的答语应该是判断性答语,即“有”或“没有”,而这里却使用了选择问句。虽然违背了语法规则,但是却耐人回味。上述例句是对前面伏笔的回应,由于观众事先知道了这个伏笔,所以对小沈阳的回答方式感到可笑,因为这里小沈阳是在说谎。“有,还是没有啊”这明显不应该是服务员一方说的话,所以已经使谎言穿帮了。后来小沈阳继续说“那没有”再一次与事实违背,因此,这一来二去的笨拙的撒谎技巧引人发笑。
语义规则要求语言世界与物理世界的一致性。一般来讲,句子中的词语意义要表达其基本义,但小品中为了获得特殊的表达效果,有意违反这一准则,形成了语义偏离。例如:
(7)毕福剑:下边,我看看。鱼翅就更不要点了。
赵本山:鱼刺有也别吃了,我吃鱼刺有一回就卡住了吗。后来用馒头噎用醋泡都不好使,到医院用镊子拿出来的!不吃那玩意。
(8)小沈阳:《我和你》。
赵本山:你个人唱,这刚下飞机累这样,跟你唱?
例(7)、例(8)中,赵本山有意曲解了词语“鱼翅”、“《我和你》”,打破了词语解释的常规。借“听文生义”的方法把观众熟悉的词语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加以理解,与原来的意思产生了巨大的偏离。这种解释出乎意料,造成了强烈的反差效果,使观众的理解也产生了偏离,达到了幽默的效果。
方言偏离主要体现在方言使用的场合不得体,或模仿方言表达特定内容而产生的语言偏离想象。例如:
(9)毛毛:我,我是来自大城市铁岭莲花池水沟子的。我名字叫丫蛋。
由于毛毛要上“星光大道”,需要准备一个自我陈述,那么使用方言这种非标准语音的表达方式必然违背了这一场合,加上东北方言的平翘舌不分以及东北方言的语调,造成了幽默的效果。再如:
(10)小沈阳:接下来,我给毕老师唱一个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小沈阳用陕北方言的语调来模仿阿宝,这种模仿在特定的场景下,形成了反差和偏离。他改变了人们头脑中早已熟知的语义表达和语体风格,让人们惊奇的同时又乐意接受,使观众产生了愉悦感。
语篇偏离主要是上下文不一致以及语篇衔接出现了偏差而造成的语言偏离现象。语篇偏离在语言表达或语言写作中是一种负向偏离,然而在小品中,语篇偏离经常得到使用,以达到幽默的效果。例如:
(11)毛毛:今天我心情非常地冲动。今夜里阳光明媚……今夜多云转晴。
(12)小沈阳:哎呀妈呀,我唱《神话》上去了,好像。
(13)小沈阳:……毛主席呀领导咱……起高了……
在例(11)中毛毛语无伦次的感言,前言不搭后语,严重违背了语篇规律,造成了语篇偏离。而例(12)中小沈阳在演唱《我和你》时跑调了,跑到了《神话》上去,这属于音乐语篇的偏离现象。在例(13)中小沈阳唱高音部时出现了严重的失误,观众以为他能够唱上去,结果却造成了乐曲衔接上的失误。以上均属于语篇偏离现象。
语域理论是系统功能语法的重要理论之一,指的是语言表达会随着情景的变化而变化。[9]H a l l i d a y &H a s a n将决定语言的情景因素归纳为以下三种:语场(f i e l d)、语旨(t e n o r)和语式(m o d e)。语场、语旨和语式是情景语境的三个变项,它们促成不同情景类型的形成,从而产生不同的语篇类型,即语域。[10]语场指的是言语交际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进行的活动、论及的事情或表达的经验等,它能体现语言使用者在特定情景语境中所要实现的交际目的和作用。语旨指的是交际情境中说话者与听话者的关系和说话者的交际意图。语式指的是言语交际的渠道或媒介,如口语还是书面语,正式语还是非正式语等。
喜剧小品中语域偏离是常见的语言偏离现象,它会对其相应的语域的特征做出暂时的、故意的违背。因为它可以通过语场、语旨以及语式的偏离改变情景以及交际双方的特定关系,达到幽默的效果。例如:
(14)赵本山:我说姑娘啊,这顿饭非常重要。
小沈阳:妈呀,你管谁叫姑娘呢?人家是纯爷们!
赵本山:那咋还这么个打扮呢?还穿个裙子呢?
小沈阳:这是按我们苏格兰风格包装的,再说也不是裙子呀,这不七分裤吗?你看,这不有腿呢吗,哈!
赵本山:呵呵
小沈阳:妈呀,着急穿跑偏了。哎妈呀,我说走道怎么没有裆呢?
这里,观众对于苏格兰情调餐厅中的小沈阳的装扮是可以理解并认同的,因为苏格兰男人是可以穿格式裙子的。但是,由于赵本山对于苏格兰文化不够了解,造成了他误会了小沈阳的性别,与特定的情景和人物特征发生了偏离。另外,把裙子改成了七分裤,是对原型的偏离,同时,把两条腿穿到了同一个裤腿里,是对穿裤子方式的偏离,这些均可以作为笑料。再如:
(15)赵本山:这个可以有。
小沈阳:这个真没有。
例(15)中的对白是整个小品的经典对白。观众以为小沈阳在撒谎,而事实上小沈阳讲的是真话,所以赵本山暗示他“这个可以有”,可是小沈阳强调“这个真没有”。这改变了赵本山与小沈阳之前设定的“如果点贵菜,就说没有”的约定。这就与设定好的语域产生了背离,在语场、语旨以及语式上都发生了偏离。再如:
(16)小沈阳:哎呀我的妈呀,毕老师来拉?你咋出来了呢?哎呀我的妈呀,快来人呀,一会该跑了,毕老师,毕老师……
例(16)中小沈阳的语言和语气是抓小偷的情景中应体现的,这就使人物的特定身份发生了偏离,进而导致了整个语域的偏离。再看例句:
(17)赵本山:……给你弄一个大照片挂中间了,周围全是花呀。
毕福剑:老哥,那……那花都是什么颜色的?
赵本山:白的黄的都有啊。
毕福剑:哦。
赵本山:可漂亮了,真的,老百姓啊都拿笔等着,搁那都哭了,等你呢。
毕福剑:哭什么?
赵本山:不是激动嘛──你去了!来吧!
例(17)中赵本山描述的欢迎场面严重偏离了特定的语场,他将一个欢迎的场面变成了“告别”的场面,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效果,造成了幽默效果。这里,赵本山对场景的描述,带动了观众的联想。但是,赵本山的最后一句化,化解了所有的误解,因为这样的描述不能再任意发展下去了,否则就不再幽默了。这也是小品创作中的技巧。
语体是语言的功能变体,它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里,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而形成的。各种语体都有体现其风格的词语以及表达风格。喜剧小品经常有意制造语体偏离来实现幽默效果。例如:
(18)小沈阳:妈呀,你管谁叫姑娘呢?人家是纯爷们。
(19)小沈阳:妈呀,着急穿跑偏了。
(20)小沈阳:这还不错呢?唉呀妈呀,要这样能上的话,我也能上。
(21)小沈阳:……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哈啊?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就过去了,哈啊?
例(18)-例(21)中,小沈阳均使用了女性表达风格,这与男性表达风格形成了语体偏离,产生了幽默效果。
语用偏离指的是对交际准则的违背,语言表达不适合特定的场合等偏离现象。小品往往会利用听众对常规特征和典型特征的期待,通过背离这些典型特征,以一种新奇的偏离形式使人们的心理期待受到破坏来增强其语言的冲击力和幽默感染力。小品自身就是通过语用策略而达到幽默效果,而且小品内部也往往利用语用偏离来引发观众的遐想,达到幽默的效果。例如:
(22)赵本山:呵呵,小崔似的,实在。唉呀妈呀,你看这一笑多像你姥爷临走前那张照片,你看!
(23)赵本山:不跟姥爷有感情嘛?来,看姥爷,你姥爷照片在这儿呢,来。哭!
(24)毛毛:我非常感谢我姥爷你能给我这次机会,我太感谢你了。如果你要真正把我领上道了,我都感谢你八辈祖宗。我……代表八辈祖宗都感谢你,忘不了你对我的大恩大德,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你,我做鬼都不会放过你的。
例(22)、例(23)均把毕福剑比成了是已故之人,这严重违背了交际礼貌原则,但是在小品中则让人联想翩翩,达到了幽默的效果。而在例(24)中毛毛的“感谢方式”是从骂人的表达方式中拷贝过来的,是语用不当的效果。
事实上,小品在表演中需要不断地调动观众的关联度。小品内部通过违背关联准则的方式造成幽默的语用效果,可这一切必须得到观众的参与与理解。而小品角色恰恰是通过语用偏离造成观众的关联偏离,进而引发观众的笑声。也就是演员的有意关联偏离造成观众不可预期的关联偏离,导致实际效果与观众的常规推理之间出现了反差。
逻辑是指人们的思维形式及规律。逻辑偏离指的是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对形式逻辑的超越和背离。这种偏离能引人发笑,产生幽默。例如:
(25)赵本山:……你知道不?爷爷培养你都已经四十多年了。
毛毛:爷爷我才多大呀?
赵本山:我还培养你爸三十多年呢?是不?你爸那是个半成品,我都给培养成文化站站长了,你一定要超过他,有决心没?
在例(25)中由于观众以为赵本山说“培养毛毛已经四十年了”是语误,所以笑了,但是听了赵本山的解释后,才恍然大悟明白了赵本山的意图。因此,这种逻辑与观众事先的心理期待发生了反差,产生了偏离,造成了幽默的效果。再如:
赵本山:找对了,这就是赵铁柱的爹。我是……
毛毛:不是,你是……赵铁柱是我爹。
赵本山:我是赵铁柱他爹。你不是找爹吗?不是……找着对了。
毕福剑:爹……不是……那个……我找您儿子。
例(26)中的语言造成了人物关系的逻辑混乱,达到了幽默的效果。这种方式是喜剧小品和相声中常用的手段。
外来语自身就是语言偏离现象。从一种语言到另外一种语言,外来语在语音的选用上很容易与目标语语言和文化产生背离可笑的内容。但在例(27)中,则是通过“外来语”的语音语调嫁接到了汉语表达上而产生的幽默效果。例如:
(27)毕福剑:你还有外国名字?
小沈阳:英文名字叫X i a o S h e n y a n g↗
例(27)中观众从小沈阳的回答“我的中文名字叫小沈阳”中自然会假定小沈阳还有外文名字,因此,心理期待是例如“T o m、P e t e r”这样的英文名字。可谁曾想小沈阳用洋腔调拼出了自己名字的汉语拼音。这样的结果出人预料,和观众预期形成的最佳关联形成了反差,产生了幽默效果。
以上从语言偏离的角度分析了《不差钱》所带来的幽默效果。事实上,整部小品在物理世界、文化世界以及心理世界均调动了偏离的手段。本文则主要侧重于语言偏离这一范畴。另外,上述类别的偏离也不是泾渭分明的,很多例子体现了几种偏离手段。作为语言偏离运用艺术的精品——《不差钱》均达到了整体的效果。
本文把“笑”的本质同小品语言的幽默联系起来加以探讨,发现情感的变化是一种“偏离“现象,而小品创作中为了调动“笑”这种情感也采用了偏离的手段,这是一种共性规律的体现。
赵本山小品运用了有悖于常理的语言偏离造就了独具个性的语言风格,奠定了其在小品界的地位。喜剧小品语言在这种多姿多彩的变化中,既实现了幽默的娱乐功能,又实现了语言的审美意义。通过对喜剧小品语言偏离的分析,可以看出,“偏离”是喜剧小品语言制造幽默的主要手段。
[1]高胜林.逻辑偏离与幽默[J].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1,(2):87-90.
[2]伍务甫.西方文论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3]陈望道.陈望道文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4]王希杰.修辞学通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192.
[5]王希杰.零度和偏离面面观[J].语文研究,2006,(2):1-6.
[6]胡范涛.幽默语言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7]L e e c h,G e o f f r e y.A L i n g u i s t i c G u i d e t o E n g l i s h P o e t r y[M].L o n d o n:L o n g m a n,1969.
[8]骆小所.语言美学论稿[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44.
[9]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
[10]H a l l i d a y,M.A.K.& H a s a n,R.C o h e s i o n i n E n g l i s h[M].L o n d o n:L o n g m a n,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