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祥
(镇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镇雄 657200)
2004年镇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报1万hm2无公害马铃薯生产基地,经省、市、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实地考察和审核,该产地符合无公害马铃薯产地相关标准和要求,被认定为云南省无公害马铃薯产地,现将其无公害马铃薯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无公害马铃薯生产应选择生态条件好,远离污染源,地势平坦,土壤耕层深厚,肥力较高,结构适宜,理化性状良好的地块。在镇雄县一般选择黄泥土、小黄泥土、红砂土、紫砂土种植,土壤不粘重,透气性良好,能使种薯发芽快,出苗整齐,保证苗数,生产的块茎表皮光滑,薯型好,吃味清香,收获时块茎带土少,大中薯多。
马铃薯是生产地下块茎的作物,为使植株生长健壮,易于早结薯、结大薯,前作收获后,尽早深翻灭茬,深耕20 cm以上,播种前再翻土地1次,深耕15~20 cm。
在套种地块以矮杆、中早熟脱毒米拉、威芋3号等优良品种为主;在净种地块以植株较高、中熟的会-2号、中甸红眼、威芋3号等优良品种为主。选择的品种要求净、纯、饱、无病虫害。
播种前精细整地,使土壤疏松深厚。播种时拉线开挖施肥沟,沟深5~10 cm,双行种植沟宽35 cm。实行垄栽,以增加土层厚度,改善通透条件,克服马铃薯根系不发达,怕涝、怕旱的缺点;同时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多结薯和块茎膨大。
由于马铃薯土传病害多,连作或作茄科作物的后作易遭受同科作物的许多共同病虫害,如青枯病、疫病、癌肿病、病毒病等。因此,马铃薯忌连作,要进行合理轮作。在镇雄县无公害马铃薯生产基地内,马铃薯应与玉米、小麦、荞麦等农作物轮作,在作物布局上加大养地作物,如绿肥的种植。
选择新鲜、健壮、饱满且没有发芽的块茎作种薯。凡是大量发芽、生病斑、受冻发僵以及退化的块茎一律不能作种,栽种时要严格挑出。
为了减少病害的传染,播种时要求种薯不切块,一般选用30~50 g的小整薯播种。小整薯具有顶芽优势,有利于夺取高产,特别是在高山地区实行小整薯播种可增强防冻保种能力。要求年年换种,低海拔地区由于气候炎热,冬季气温较高,各种病虫害较多,马铃薯种薯退化较快,一般不留种,由高海拔地区供种。
镇雄县麻塘、场坝村等低热河谷地区1月下旬至2月上旬播种;麻塘、锅厂等二半山区2月上中旬播种;摩多、安家坝等高寒山区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高海拔地区播种不能太早,以防种薯在田间受冻害,出现烂薯、出芽率低、出苗后受晚霜冻害等问题。
净种每公顷种6.75万塘左右,采用高垄单行或高垄双行种植。高垄单行60 cm开厢,株距25 cm;高垄双行100 cm开厢,宽行66.7 cm,窄行33.3 cm,株距30 cm;套种采用高垄双行种植,170 cm开厢,宽行130 cm,窄行40 cm,株距30 cm,每公顷4.2万塘左右。高海拔地区、冷凉地区可用地膜覆盖栽培。地膜覆盖栽培可采用先播种后盖膜,待苗出齐后破膜引苗。破膜后要注意用土掩好四周的膜裂口,盖膜时土壤应湿透,如栽培时土壤干燥,待下雨后再行覆盖。
每公顷用腐熟农家肥30 t、马铃薯专用复合肥600 kg、尿素300 kg、过磷酸钙600 kg、硫酸钙225 kg作底肥;待马铃薯出苗后,每公顷追施尿素75~150 kg。追肥应在苗齐半月内施,施肥过迟马铃薯茎叶徒长,产量不高。追肥量要根据底肥用量和苗棵长势确定,土壤肥力高,底肥足,苗棵长势好的每公顷追尿素75 kg或不追,反之每公顷追施尿素150 kg。
做好除草和培土。大春马铃薯由于气候原因,杂草和病虫害较多,杂草与马铃薯争水、争肥、争阳光,对马铃薯产量影响较大,并且杂草是许多病虫害的寄主,因此,待苗齐后应立即进行中耕除草,同时疏松土壤,促进根系发育。在马铃薯封垄前,应进行培土,增加土层厚度,利于多结薯、结大薯。为防止马铃薯生长发育期间地上部分徒长,地下块茎膨大,马铃薯出苗50 d左右,对地上部分生长旺盛的苗,每公顷用15%多效唑495~525 g对水750 kg于晴天喷施,这样可增加大、中薯块数量。
马铃薯常见虫害有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00倍液防治。
马铃薯常见病害有晚病疫,该在温度20~23℃时,空气湿度越高发病越快越重,在开花前后如遇连续阴雨,气温较低(10~25℃),相对湿度在75%,病害10 d左右传遍全田。防治方法: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600~800倍液,或25%瑞毒霉1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隔7~10 d喷1次,连防2~3次即可达到理想效果。
当植株达到生理成熟期即可收获,即当田间70%的苗已枯死时即可收获。
[1]和顺荣,木德伟,王建忠,等.马铃薯晚疫病避病栽培技术及在迪庆州应用 [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4):1360~1365.
[2]杨琼芬,李先平,卢丽丽,等.引进马铃薯品种在云南的适应性评价 [J].西南农业学报,2009,22(6):1550~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