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林
(沈阳市农业科学院,辽宁沈阳110034)
沈玉21号是沈阳市农业科学院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的一个新品种,该品种属晚熟玉米杂交种,抗病性强,活秆成熟,高产、稳产,目前累计推广约33万hm2。通过近几年对该品种在甘肃省张掖地区制种技术摸索,总结如下高产制种技术要点。
张掖地处西北高原,全年少雨,光照充足,但海拔不同,无霜期不同。应选择海拔低于1 600 m的地域作为制种用地,保证该品种正常成熟,达到稳产的目的。田块应选择隔离条件安全,避免重茬,以减轻病、虫的危害。尽量选择地面平整,有机质含量高、土质疏松、保水耐旱、肥力中等以上地块。整地方面应做到平整、疏松、保水,上松下实。具体方法一般采用秋深翻,对角翻、翻细、翻匀。翻后灌溉冬水,在西北干旱地区应适时进一步平整地面,形成一层松土隔离层,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以确保明春墒情适合播种。肥料是玉米制种高产的物质保证。有机肥营养全面而均衡,肥效持久,且有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作用,施有机肥75 t/hm2为好,最低不少于30 t/hm2。在有机肥施量不足情况下,应多施底肥,复合肥用量180~225 kg/hm2。底肥应深施,避免烧苗。追肥一般用尿素或碳酸氢铵,分不同时期适时追入,特别是粒肥,应少施、早施,以免贪青晚熟,造成损失。
覆盖地膜有提高土壤温度的作用,从而使高寒冷凉地区玉米制种的播种期提前,并且覆盖地膜能有效防止土壤水分蒸发,使水分形成膜内小循环,起到提墒作用,可使种子顺利吸水发芽,提早出苗,这对西北高寒、干旱地区来讲至关重要。经试验,同期播种的沈玉21,覆膜比裸地成熟期要早10 d,可充分利用早期光、热条件加速籽粒脱水,大大提高了制种的安全性。覆膜方法上多选用70 cm宽度的薄膜,床面宽50 cm,床沟宽50 cm。床沿要直而不缺,床面要平整而光洁。覆膜前要均匀喷洒除草剂,喷后要立即覆膜,以防破坏药膜。覆膜为两侧用土压10 cm,床面每隔5 m压一条横向土带,以防大风揭膜。两侧压土不宜过多,膜中土带不宜过密、过宽,以免减少地膜受光面积,影响覆膜效果。
覆膜结束后应选择合适时机进行播种。播种前要将种子精选、包衣,然后按面积确定数量分发至各农户手中,母本一般60 kg/hm2,父本一般15 kg/hm2,由于亲本芽率低每穴播种数量可适当增加,用量也可适当增加。由技术员定时监测膜下地温,在4月10号左右耕层地温稳定达到10℃以上方可播种。地温过低播种则易粉种,且由于出苗时间过长,感染丝黑穗病的机率大大增加。播种时可采用人工播种、点种枪播种或滚轮播种斗播种。一般母本用播种斗播种,既可提高播种效率又能保证播种深度、株距一致。父本因穴数少,劳动量小,多采用人工播种或点种枪播种,方便、快捷。
适宜行比及密度是提高制种产量的必要因素,经试验沈玉21母本沈3336适宜株距为24~25 cm,行距50 cm,保苗7.95万~8.25万株/hm2,即达最佳密度,产量最高,而高于9万株/hm2和低于7.5万株/hm2,产量都无法达到最佳。在父、母本种植比例上采用满天星播种方式,即母本3336种植在50 cm膜床两侧,而父本沈3265种在膜中两行母本之间,株距50 cm,母本保苗1.95万株/hm2左右。父本沈3265花粉量小、花期短,且光热条件不好易造成花粉败育,必须保证母本行间距达到50 cm,为父本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同时早期应给父本偏施一次速效肥。父、母本密度受土壤肥力影响可做适当调整,土壤肥力水平高,应适当加大密度,土壤肥力低应降低密度。
玉米制种花期是否相遇决定着制种产量的高低,甚至制种的成败。故协调父母本花期是制种工作的中心环节,而准确安排父母本播期是保证花期相遇的根本措施。沈玉21号错期方案为,一期父本与母本同时播,5 d后播二期父本。正常气候及生长条件下,母本吐丝5%~10%时父本开始散粉,花期刚好相遇。全生育期时时观测,遇特殊情况造成花期出现问题的,及早发现、及早处理,据相应情况对父母本进行或促或控,并可适当提前、延后抽除母本雄穗来调控,以保证花期相遇,但母本雄穗决不可露头。具体用计算双亲未抽出叶片数,其标准为母本未见叶片数比父本少1~2片叶,表明花期相遇良好。
适时割除父本,在授粉结束后尽早割除父本,既可增加母本行通风透光,又可避免与母本争水肥。经试验,割除父本比未割除父本可使制种产量增产5%以上。在不能保证授粉良好的情况下,及时组织人工辅助授粉,充分利用有限花粉量,使母本自然授粉,亦可提高制种产量。
[1] 王树星,党瑞海,安绿宇.沈玉21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世界,2011(1):44-45.
[2] 郭善维.杂交玉米制种技术.中国种业,2011(2):57-58.
[3] 白石,张丽颖,刘志新.玉米杂交种辽单43的选育思路及技术上的创新.杂粮作物,2010,30(6):381-383.
[4] 马贤森,龙卫金,周赠明.浅谈玉米杂交种制种基地的选择和建设[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018.
[5] 杜贤章,周晶,张淑芹.高产、优质、多抗性玉米杂交种沈玉21号的选育[J].杂粮作物,2005(2):74.
[6] 马永光,冯良山,雷振山,高玉林,单志超,黄阳.玉米杂交种沈玉21号抗旱节水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2006(6):414-415.
[7] 陈洁.玉米杂交制种的花期预测与调节[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7):1307-1308.
[8] 秦永梅,牛贞福,李贞赟.杂交玉米花期预测及调控途径的研究[J]种子,2008,(7):79-81.
[9] 陈吉慧.玉米杂交品种沈玉21号的特性分析[J].农技服务,2010,(2):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