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水稻品种富硒能力研究

2011-08-17 06:56:52张玲霞
园艺与种苗 2011年3期
关键词:齐穗结实率叶面

张玲霞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农技推广中心,安徽池州 247000)

硒是生态环境中极为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硒元素在人体中具有抗氧化、排毒、预防癌变、提高免疫力等多方面的功能[1]。而我国近3/4的土地面积属于缺硒或低硒地区,土壤硒含量平均为0.29m g/k g[2-3],通过作物根系吸收很难达到人体所需要的含量。因此,需要通过施用外源硒,使水稻富集硒,或者培育富硒水稻,从而使水稻的微量营养元素硒含量提高到人体所需的含量水平。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粳稻品种间富硒能力存在差异,以抽穗期喷硒效果较好[4-5]。但对籼杂尤其是两系杂交水稻富硒能力研究较少,为此,笔者以当地主推一季稻品种为试材,通过在不同生育时期喷施亚硒酸钠,研究两系杂交水稻品种间对外源硒的吸收是否存在差异,以期为种植开发富硒大米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水稻品种为单季中籼杂华安501(安徽创富种业公司)、Y两优7号(湖南隆平高科公司)和新两优6号(安徽荃银种业公司);供试硒为亚硒酸钠,白色粉状,纯度98% ;东西电子A F-7500型原子荧光光度计。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池州市贵池区秋江街道阮桥社区丰付组进行。供试土壤理化性状:马肝土,有机质31.50 g/k g,全氮 2.01g/k g,碱解氮 187.30m g/k g,速效磷5.90m g/k g,速效钾 138.10m g/k g,全硒 0.45m g/k g,p H 5.7。

1.3 试验设计

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9个处理,主区为品种,分别为华安501、Y两优7号、新两优6号;裂区为喷硒时期,分别为孕穗期、抽穗期、齐穗期。各处理亚硒酸钠喷施浓度均为100m g/k g,采用背式机动喷雾器。试验地面积2000m2,同一田块分隔成9个小区,每小区200m2,各小区间留1.5m保护行。

1.4 田间管理

2010年5 月5日播种,6月10日栽插,栽插密度22.5万穴/h m2,单本栽插。每区栽4500穴。肥料运筹为氮磷钾配比为13.5︰5.0︰10.0,其中氮肥分为基蘖肥和穗肥,以6︰4比例施入,磷钾肥作基肥一次性施入。病虫害防治及其他田间管理参照高产栽培技术管理。3个组合生育期较相近,喷硒时间分别为7月30日、8月12日和8月18日,喷施时均为晴天16︰00左右,浓度为100m g/k g。定期观察记载喷硒时间、天气状况、成熟期、成熟期主要综合性状及产量结构。

1.5 稻米硒含量测定

水稻收获后从各区中随机取样5个,混合共计1k g,将样品水洗3次,60℃烘干,用不锈钢磨粉碎后,称取0.5000g样品于150m L高筒烧杯内,加10m L混合酸及几粒玻璃珠,盖上表面器,冷消化过夜。次日于电热板上加热,并及时补加混合酸。当溶液变为清亮无色并伴有白烟时,再继续加热至剩余体积2m L左右,切不可蒸干。冷却后再加5m L6 m o l/L盐酸,继续加热至溶液变为清亮无色并伴有白烟出现,以完全将六价硒还原成四价硒。冷却,转移定容至25m L容量瓶中,同时做空白试验。吸取10 m L样品消化液于15m L离心管中,加浓盐酸2 m L、铁氰化钾溶液1m L,混匀待测。各组合稻米硒含量化验设4次重复,对数据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喷施外源硒对各水稻品种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由表1可知,水稻生育后期叶面喷施硒肥对产量有一定的增产效果,其中以齐穗期产量最高,分别比抽穗期、孕穗期增产0.5% ~5.0% 和5.3% ~12.0% 。水稻生育后期叶面喷施硒肥对水稻产量有一定的增产作用,这与前人报道相符合[6-9]。对水稻产量构成因子分析可知,各生育时期叶面喷施硒肥对水稻每穗总粒数影响不大,抽穗期叶面喷施外源硒降低了水稻的结实率。试验中3个水稻品种的结实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可能与在抽穗期喷施外源硒正好是水稻开花受精期,高浓度的硒溶液对水稻的花粉授精有一定的损伤作用。但随着喷硒时期的后延,结实率呈上升趋势,并且比孕穗期高,这与前人研究相一致[7]。对3个品种的千粒重进行比较,抽穗期和齐穗期喷施外源硒,其千粒重均比孕穗期喷施增加0.2~0.8g,且以齐穗期千粒重增加较大,3个品种表现一致,表明水稻在抽穗后叶面喷施硒对水稻的灌浆有促进作用。

表1 不同水稻品种叶面喷硒后产量构成

2.2 不同品种对硒富集能力的影响

对3个品种在不同生育阶段稻米硒含量的化验结果综合分析可知(表2),水稻稻米含硒量以Y两优7号最高富硒综合能力最强,达到0.12m g/k g,其次为新两优6号,富硒能力达到0.11m g/k g。方差分析表明,品种、时期、两因素间均有明显的互作效应。Y两优7号、新两优6号品种间硒含量差异不显著,华安501富硒能力最弱,与Y两优7号、新两优6号差异极显著,表明在两系杂交水稻组合中富硒能力具有差异性,不同的品种(组合)间富硒能力是不同的,在今后的富硒稻生产过程中,可选富硒能力强的品种。

表2 不同品种和喷硒时期稻米含硒量比较mg/kg

2.3 两系杂交水稻不同生育时期对硒富集能力的影响

两系杂交水稻与常规稻一样具有富硒能力,两系杂交水稻各个时期富硒水平化验测试结果表明,两系杂交水稻在孕穗期叶面喷施外源硒,其富硒能力比抽穗期和齐穗期弱,在同一浓度喷施下,华安501稻米含硒量分别为:孕穗期(0.053m g/k g)<齐穗期(0.088m g/k g)<抽穗期(0.138m g/k g),Y两优7号及新两优6号也与华安501稻米化验结果相类似。方差分析表明各品种3个时期富硒能力差异极显著,Y两优7号、华安501分别以抽穗期喷硒效果最好,但新两优6号齐穗期喷硒效果最好。由此表明,水稻在抽穗期,其稻谷颖壳外张,吸收硒的表面积增大,从而更利于硒的吸收。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籼稻也具有富硒能力,各品种(组合)富硒水平存在差异,不同的品种富集水平不同。

水稻生育后期叶面喷施外源硒对水稻具有增产作用。一般在齐穗期喷施产量最高,比孕穗期和抽穗期增产0.5% ~12.0% ;其中对产量构成因子结实率和千粒重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抽穗期喷施外源硒降低水稻的结实率,一般降低0.1% ~2.9% ,但在抽穗期和齐穗期喷施外源硒较孕穗期喷施能够提高水稻的千粒重,一般增加0.2~0.8g。

水稻各生育期富硒能力结果表明,以水稻抽穗期和齐穗期喷施效果最好,在孕穗期喷施外源硒,水稻富硒能力低;从喷施效果比较,以抽穗期效果最佳。

综合分析表明,杂交水稻在抽穗期喷施外源硒效果最佳,但对结实率有一定的影响,在今后的试验中需要进一步研究怎样在抽穗期既能提高水稻富硒能力又能不影响结实率。

[1]李向阳,刘立军,胡一鸿.叶面喷施硒对水稻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414-9415.

[2]余守武,陈合云,郑学强,等.水稻微量元素硒含量的遗传研究进展[J].作物杂志,2010(2):6-10.

[3]徐文,唐文浩,邝春兰,等.海南省土壤中硒含量及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026-3027.

[4]张士陆,王学会,熊忠炯,等.红米皖稻129富硒化研究[J].中国稻米,2007(1):47-48.

[5]吴永尧,罗泽民,彭振坤.水稻对硒的生物富集分布[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8,21(4):76-79.

[6]江川,王金英,李书柯,等.硒肥对早、晚季水稻精米和米糠中硒含量变化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1):27-29.

[7]张桂英,周乐文.叶面喷施硒肥对水稻含硒量影响初探[J],新疆农业科技,2008,2(179):18.

[8]吴忠坤.富硒稻米的特点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4):121.

[9]周鑫斌,施卫明,杨林章,等.叶面喷硒对水稻籽粒硒富集及分布的影响[J].土壤学报,2007,44(1):73-78.

猜你喜欢
齐穗结实率叶面
喷施叶面阻隔剂对抑制小麦吸收镉的效果初报
免耕半固态直播对水稻剑叶生理特性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2021年5期)2021-11-01 07:04:06
浙江省水稻品种耐迟播性研究
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籼稻两用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与花器官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叶面施钙对冬枣品质的影响
利用野栽杂交分离群体定位水稻结实率QTLs
岭石叶面铁肥 缺铁黄化
不同品种油用型牡丹的光合与生理特性及其与结实率的相关性分析
大白菜叶面喷施氮肥效果试验
上海蔬菜(2015年2期)2015-12-26 05: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