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田利
(甘肃省静宁县林业局·743400)
2010年静宁苹果产地销售市场很特别,表现出与近年完全不同的销售特点。透过这些特点,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我国苹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对这些特点和问题进行分析,可为今后的产业发展方向提供可靠的依据,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保证产业健康持续高效发展。
1.1 开市早 静宁苹果主栽品种为红富士,红富士占栽培总量的90%以上。红富士苹果自然成熟期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而近年来,静宁红富士苹果生产中早采现象很普遍,特别是2010年在9月下旬已有红富士苹果开始采收,较正常成熟期提前1个月左右,大量果实在10月上、中旬被抢购,表现出开市早的特点。
1.2 售价高 2010年静宁红富士产地最高售价达到了9.60元/kg,较2009年最高售价6.60元/kg,有较大幅度地上涨,平均售价达5元/kg,较2009年平均价2.40元/kg,翻了一番,虽然静宁苹果近年来呈现价格持续上涨之势,但今年价格上涨幅度之大,价格之高,创历史记录。
1.3 销售快 静宁苹果品质优良,吸引的客商较多,多年来苹果销售保持着畅销、俏销势头,正常年份从开采到销售结束,需持续30~45d,果农常将果实采收后放到地里,搭棚待售。今年这种现象很难见到,果实还没采完,已有客商在园内持箱待装,静宁果农形象地称“2010年苹果不落地”,销售进程明显加快,整体销售过程仅仅持续了20多d。到10月中旬,全县苹果基本销售完毕,较正常年份提前10~15d。
1.4 反常态 多年来,静宁苹果市场一直呈现国庆节前价格高,节后价格下降之势。2010年这一现象被彻底改变,在国庆节后,价格一天一变,由开市时的7元/kg,直线上扬,最后达到9元/kg,这种现象在静宁苹果销售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以致有相当多的客商错过了最佳收果时间,悔恨不已。
1.5 缺规范 2010年静宁苹果产地交易中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市场很不规范,乱象丛生,恶性竞争相当明显。以重庆、四川等西南客商为主导的采购商,在2010年失去了话语权、定价权。由于静宁苹果良好的市场信誉,较大的利润空间,在2010年吸引了大量客商涌入,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来静宁收购苹果的外地客商达900多家,较2009年的600多家有较大增长,客商来源已由重庆、四川为主,变为全国性的,陕西、河南、河北、新疆、浙江、辽宁、湖北、湖南、广东、云南、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等省(自治区)均有客商来静宁收购苹果,特别是继2009年尼泊尔客商在静宁直购苹果后,2010年又有泰国客商到静宁直接采购,众多国内外客商的到来,使静宁苹果出现抢购现象,互相竞价,直接刺激了价格上扬,导致静宁在2010年出现了“好果劣果一个价”,甚至“好果早,卖价低”“劣果迟,卖价高”的现象。
2.1 苹果种植品种组成严重失衡,早中熟品种严重短缺 正常情况下,国庆节前后供市的苹果应以中熟品种为主,中熟品种在此期可正常成熟。但由于我国早中熟品种栽培面积较小,全国中熟品种栽培较集中的产区有:甘肃天水,种植以新红星为主的 “花牛苹果”1.33万hm2左右;陕西洛川种植嘎拉0.13万hm2左右;山西运城种植红星0.2万hm2左右,其他均为零星种植,没有规模。中熟品种种植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于是客商开始收购易着色的片红富士,以满足节假日市场消费高峰,这样直接导致了开市早。其实这种做法对果区和果农的生产均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最直接的表现在,采青导致果区果品质量大幅下降,由于早采,果实没有充分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低,大量生苹果的销售,严重影响了产地苹果的声誉,对苹果品牌的创建保护非常不利;对果农而言,采青直接导致收入减少,按苹果生长规律,采前1个月是果实膨大的第二个关键时期,早采常导致果个膨大受限,重量减轻,销售时级别及产量均较晚采的小,导致收入减少。
2.2 苹果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能降低 我国苹果产销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我国苹果产业所进行的大调整已取得显著效果,最典型的是调整促使了全国苹果生产布局重新洗牌,以环渤海湾为主的传统种植区面积急剧下降,以黄土高原为主的新兴种植区迅速崛起,苹果生产重心明显西移。随着传统种植区产业转型,大面积老化果园被淘汰挖除,导致苹果总产量开始下降,产销形势由上个世纪末期的产能过剩,变得产能相对不足,直接引发了2010年苹果抢购、涨价现象。
2.3 苹果销售市场波动较大,种植经营风险加大 苹果种植的高效性,栽培技术的公开性,加之我国目前以户为经营单位的不可控性,导致苹果种植波动性很大,往往在高价之后易出现种植高潮,种植高潮的出现,导致面积大扩张,面积的扩张会引发产能过剩,导致出现卖果难现象,这个周期大体在10年左右。客观的看2010年苹果价格的上涨,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有全国性总产量不足的影响,也有大小年结果规律的影响,通货膨胀更是引起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生产成本的增加对价格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009年经营苹果的暴利助推了大量闲散资金进入了苹果流通领域,促进了苹果价格的上扬,但随着收购价格的上涨,苹果市场销售价格已超出寻常百姓消费的极限,使得苹果消费范围变窄,消费量减少已成不争的事实。2010年已成为苹果经营风险最大的年份,对此大部分客商忧心重重,后市如何?确实难料。
3.1 加快种植品种优化调整,均衡市场供给在新发展区,要适当加大早中熟品种的种植比例,特别是在苹果种植的次适宜区,适当规模发展早中熟品种,以填补市场供给的空白,提高产区竞争力。通过3~5年的建设,初步使我国早中晚苹果种植比例达到1∶3∶6,均衡苹果市场供应时期,切实解决晚熟品种早采问题。
3.2 加快果园更新步伐,提高整体产能 我国幅源辽阔,种植苹果历史悠久,大苹果的种植已有百年历史。生产中品种老化、树龄较长、结果能力下降的现象已很明显。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发展高峰期所栽种的密植园,整体光照恶化,生产能力降低,已成为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生产中要加快这类果园的更新步伐,逐步淘汰产能低下的果园,优化品种组成,在适宜区加快发展速度,以形成新的布局,提高产能,促使苹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3.3 重视区划,促使苹果种植业进一步向优生区集中 各地应立足当地实际,认真搞好调研,要严控生产规模,合理布局,防止苹果种植业大起大落,经常出现种了挖、挖了种的恶性循环,有效规避种植风险,保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减少人力物力的浪费。
加强信息化建设,指导销售市场有序进行,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现代信息途径,及时公布产销动态,保证果品交易适价进行,指导果农适时适价售果,切实克服卖果难现象,防止虚高售价的出现,维护果商果农利益。我国苹果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以内销为主,销售定位应以国内市场为主,在搞好国内销售的同时,积极发展外向型销售,扩大销售渠道是今后应努力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