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县蚕桑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1-12-08 09:51杨春冉
云南农业科技 2011年1期
关键词:蚕农桑园蚕桑

杨春冉

(景东县农业局农业试验站,云南景东676200)

景东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在北纬23°56′~24°29′,东经 100°22′~101°15′之间。共有 12个乡 (镇)、166个村委会,总人口35.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6万人,耕地面积51 852 hm2,土壤pH值5.5~6.5,年平均气温18.3℃,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适宜栽桑养蚕。景东县蚕桑生产始于2000年,当年栽桑25 hm2,2001年试养蚕105张,实现产值6.6万元。2009年全县有桑园面积1 856.4 hm2,12个乡(镇)、134个村委会、1 274个村民小组、10 117户农户养蚕,养蚕52 399张,鲜茧产量2 120 t,蚕农收入4 412万元。景东县生产的蚕茧色泽白、茧形匀、上车率在95%以上,生丝等级平均达5A级,最高达顶级6A级,在市场上享有较好的声誉。

1 发展蚕桑生产的优越条件

1.1 地理气候条件优越

景东县位于横断山脉南端,地形北窄南阔,由低到高分布着谷地、丘陵、山地,属深切割中山地貌,岭高、坡陡、谷深是其基本特点。境内最高海拔(猫头山)3 371 m,最低海拔(文笑河口)759 m。地形呈现“三水夹两山”之势,主要河流有澜沧江、川河、者干河,川河、者干河属红河水系。景东县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因海拔高差悬殊,具有垂直变化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集中、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干凉同步、寒潮影响弱、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兼有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8.3℃,年平均相对湿度77%,年均降雨量1 086.7 mm,年均日照时数2 131.6 h,无霜期355 d,适宜桑树生长。

1.2 产业模式优越

2003年6月,景东县委、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佳浩茧丝绸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生产体系。

1.3 较高的经济效益

栽桑养蚕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实用价值,蚕桑生产投资少,每公顷桑一次性投资约1.5万元,其中方格蔟3 000片3 000元、蚕箔120个1 200元、小蚕网120张600元、蚕台15套2 100元、防干纸120张96元、蚕房改造7 500元,蚕具管理好可使用10年,平均1年投资约1 500元;见效快,栽桑当年每公顷桑可养蚕15张,产茧450~600 kg,收入9 000~12 000元,第2年可养蚕30~45张,收入1.8~2.4万元,第3年后可养蚕45~75张,收入2.4~4.5万元,远远高于粮豆等传统农作物收益,比较效益明显。

1.4 技术优势

技术是开发一项新产业的必要条件,为开发蚕桑项目,景东县于1994年从应届初中毕业生中择优挑选了12名考生到楚雄农校蚕桑专业班委培,为蚕桑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1.5 生态效益和质量优势

桑树是多年生绿色植物,具有释放氧气、净化环境的作用,同时可保持水土。景东县由于具有发展蚕桑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县12个乡(镇)均适宜栽桑养蚕,是发展蚕桑产业的“天堂”,生产的蚕茧茧色白、解舒率好、茧丝长,深受浙江、深圳等地客商好评,产品供不应求,生产的生丝等级平均达到5A级,最高达顶级6A级,在市场上享有较好的声誉,可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2 蚕桑生产现状

2.1 蚕桑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2009年底景东县桑园面积普查结果显示,全县有桑园1 856.4 hm2,有12个乡(镇)、134个村委会、1 274村民小组养蚕,桑园面积数十公顷的有19个村,数公顷的有182个村,蚕桑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

2.2 养蚕设施建设基本完善

通过农民自筹和政府补贴,全县有小蚕共育室791间,大蚕房11 568间(标准大蚕房5 356间,兼用大蚕房6 212间),消毒池9 824个,活动蚕台16 502套。2007年冬季栽桑面积达数公顷的小组规划新建标准蚕房2 000幢,每幢面积不小于50m2,检查验收合格后每幢补助现金500元;小蚕共育室补助经费50万元,全县规划新建小蚕共育室1 250间,每间面积不少于10m2,检查验收合格后每间补助现金400元,现已建设完成。

2.3 龙头企业逐步壮大

自2003年佳浩茧丝绸有限公司落户景东县以来,共投入资金7 580万元,在11个乡(镇)建成鲜茧收烘站,其中有7个茧站安装了自动烘茧机;在县城工业聚集区购置4.67 hm2土地建成城区收烘站、仓库、办公楼、员工宿舍楼及年处理干茧1 500 t、生产生丝500 t的缫丝厂。2006年12月,缫丝厂招聘员工360人,于2007年8月21日正式开工生产,到2010年底,缫丝厂生产生丝50 t,实现产值6 000万元,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和茧丝绸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格局,为景东县茧丝绸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4 产业效益初步显现

2009年景东县鲜茧收入在400~600万元的乡(镇)有2个,100~300万元的乡(镇)有7个;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有3个,收入50万元以上的村有15个;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小组有55个,万元户有158户。2009年养蚕52 399张,比2008年同期减2.6%;总产量 2 120.161 t,比 2008年同期增长2.3%;总产值4 411.517万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7.1%;平均每张蚕种产茧40.5 kg,比2008年同期增长5%;投产面积1 856.4 hm2,平均每公顷产值23 764.5元,上茧率97.2%,平均单价20.80元/kg,企业经济效益和产业规模效益开始显现,同时涌现出文井镇开南、老练和锦屏镇新民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高效益的栽桑养蚕示范村,在全县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2.5 政策支持力度强

2007年景东县被列为国家“东桑西移”工程蚕桑基地县,国家各种扶持、优惠政策不断向景东县倾斜,全县桑园基地设施建设逐渐得到加强和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同时,普洱市委、市政府将蚕桑产业作为继全市茶、林、电、矿以后的一个重点产业来培植,并把景东县列为全市蚕桑产业发展重点示范县,2009年底又列为云南省核心基地县,扶持力度的加大必将有力地推动景东县蚕桑产业的发展。

3 存在问题

3.1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景东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大部分桑园分布在山区、半山区,分布相对零星分散,不利于桑园的规范化管理和技术指导;加之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管理粗放,部分蚕农没有较为规范的蚕房,大部分蚕农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对旧房进行改造,使用简易蚕房养蚕。上述基础条件制约和影响了景东县栽桑养蚕的质量和效益。

3.2 龙头企业管理、指导、服务工作有待加强

随着企业种植规模和工作范围不断扩大,使其精力、实力分散,导致在科技培训、管理指导和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科技人员少,技术培训、指导跟不上,全县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5人、村辅导员153人,要负责1.6万户农户的栽桑养蚕技术指导,工作任务过重。二是部分辅导员的素质和理论知识、技术水平不高,有些辅导员缺乏责任心,对蚕农技术指导不到位。三是对蚕病、桑病、农药中毒防治宣传不到位,导致养蚕农户技术掌握不全面,抵御自然灾害和抗风险能力不强,容易受灾受损,使蚕农的生产积极性受挫。

3.3 产业统筹布局有待完善

部分乡(镇)对蚕桑产业整体规划的严肃性认识不足,统筹布局不到位,产业矛盾处理不好,特别是受农产品和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部分群众不能正确分析和处理短期经济效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看重短期效益,部分地区出现精力分散、产业争地、劳力不足等现象。

由于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加之2010年晚秋自然灾害和蚕病严重,蚕桑比较效益不明显,导致蚕农对蚕桑产业的发展信心不足,对原有桑园疏于管理,对新植桑园积极性不高,有的农户栽桑不施肥、不嫁接、不管理,有的栽桑不养蚕,严重的甚至出现毁桑现象,据统计,2007年以来全县毁桑面积达833 hm2。

4 发展对策

4.1 发展目标及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按照“依托一个企业,建设一个基地,培育一个产业,打造一个品牌”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龙头企业为载体,严格遵循“适宜发展、规划发展、规模发展、科学发展、高效发展、扶持发展”的原则,以建设4 000 hm2高产优质桑园基地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县桑园面积达到8 000 hm2,农业产值达1.2亿元,建成100万张蚕种厂,将缫丝厂扩建为年生产能力2 000 t,实现产值2.1亿元,力争完成捻线厂的建设,实现基地建设、蚕茧产量、蚕农效益、工业产值和财政收入各项指标稳步、健康、快速发展。

4.2 提高对蚕桑产业重要性的认识

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蚕桑产业是景东县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是效益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内容,因此应大力宣传发展蚕桑生产的优势,特别是蚕桑重点乡(镇),要把蚕桑发展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来抓,出台发展蚕桑生产的扶持政策,领导亲自抓落实、抓检查、抓督促,将各项政策落实到位。

4.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以高科技为依托,以蚕桑基地乡村重点户为榜样,以现有的示范村、示范组为基础进行重点规划,力求集中连片,连片面积坝区不低于13 hm2,山区不低于7 hm2。规划中要抓重点村,不可贪多求大,在高起点连片种植桑树的同时,有计划地淘汰零星分散低产桑园,提高蚕桑经济效益;在发展的同时将与桑园相配套的道路、水利、蚕房等基础设施作为规划的重要内容,做到“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政府要加强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设施的建设工作,保证小蚕共育质量,推广大蚕省力化养蚕技术。

4.4 加强科技队伍建设

技术人员的素质和工作状况是蚕桑科技推广成败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强化现有蚕桑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断学习先进实用技术,加强技术培训,培养一批高水平、多层次的专业人才,并组织管理好,建立健全科技人员岗位责任制,为景东县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增强蚕桑产业的发展后劲。

4.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整合科技、农业、水务、财政、扶贫等部门的涉农项目,重点用于高产优质桑园基地的水利、道路、蚕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蚕农科技培训。二是新植桑园所需桑苗由公司无偿提供。三是蚕农每养殖1张蚕种,由县财政补助消毒药款5元,不足部分由蚕农根据需要自行购买。四是每养殖1张蚕种,由县财政补助乡(镇)科技培训经费4元。五是对高产优质桑园基地配套新建大小蚕房建设实行财政贴息扶持。六是县蚕桑办和佳浩公司在高产优质桑园统一组织实施2次统防统消,每次由县财政补助农药、器械款等20万元。

[1]韩益飞.发展如东县蚕桑生产的几点思考[J].中国蚕业,2005,26(1):57~59.

[2]韩洪锦,邢向元.宝应县蚕桑生产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蚕业,2005,26(3):64.

[3]白兴荣,冉瑞法,董占鹏,等.云南不同地区BmNPV对家蚕致病力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6):2098~2101.

[4]罗春燕,林超文,涂仕华,等.四川丘陵蚕桑主产区桑园养分管理状况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4):1155~1160.

猜你喜欢
蚕农桑园蚕桑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助推高县蚕桑高质量发展
桑园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躲雨
始兴首批春茧鸣锣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