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理念升华下举国体制改革对政治体制的影响

2011-12-07 14:11郭玉莲王雪梅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理念政治改革

郭玉莲,王雪梅,袁 雷

(1.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2.丹东市委党校,辽宁丹东 118000)

体育理念升华下举国体制改革对政治体制的影响

郭玉莲1,王雪梅2,袁 雷1

(1.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2.丹东市委党校,辽宁丹东 118000)

抓住北京奥运后的发展契机,在充分论述体育理念的升华是促进中国体育政治发展的前提下,论证了体育举国体制与政治体制的相关性,得出体育举国体制改革在机构层面即“硬件”上的措施和在理念层面即“软件”上的进步两个方面有力地促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结论。

体育理念;举国体制;政治体制

体育与政治关系的研究存在两个方面的背景。体育与政治关系问题的论争,是体育政治功能体现的理论背景。综观研究者对“体育与政治关系问题”的不同看法,可以概括如下:一是有人认为体育与政治无关;二是有人认为体育仅仅是政治的工具;三是有人认为体育与政治的关系是历史变动的,对体育的政治意义要做具体化的理解。第三种观点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立场看待体育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所得出的科学结论。北京奥运后的中国政治发展,是体育政治功能得以实现的现实背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包括政治建设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对于北京奥运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研究者已经进行了许多讨论。研究一致认为,奥运会是一项关注度最高的、全世界的盛会,它的效应不仅仅局限于运动赛事进行的十几天,还扩展到赛前赛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这些时期都应该被称为“奥运时期”,它既是向他国展示本国本民族风采的机会,又是与他国进行实际接触、虚心学习的机会。本文试图在吸收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体育理念的升华是体育促进中国政治发展的前提。一切的变革与改革均以理念的更新为基础,中国体育体制的改革也不例外。事实上中国的举国体制也正是在新的体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着顺应时代发展的改革。本文在体育理念的升华下,以体育举国体制的改革为切入点,来探讨体育举国体制改革对政治体制的影响,以便能系统地挖掘中国体育事业对政治发展的价值。

1 体育理念的升华——体育促进中国政治发展的前提

体育本身是发展着的,以体育发展促进中国的政治发展,必须以体育理念自身的升华为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为体育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体育,首先是体育理念,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促进着中国的政治发展。改革开放30年是一段恢弘的历史,择取体育理念对改革开放启动、和谐社会创建和国际地位提升的分别促进三个方面,来探讨体育理念升华对于中国政治发展的价值。

1.1 体育的竞争理念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学者胡小明说:“改革开放和体育精神弘扬之间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改革开放为体育辉煌成绩的取得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体育精神的弘扬创设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体育精神的弘扬也丰富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这段提纲挈领的论述清楚地表明了体育理念与改革开放间的有机关系。某种理念由于其独特的精神作用而深刻影响、塑造社会存在的发展,这是现代文化学的核心命题之一。比如韦伯所分析的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新儒家所分析的儒学对“亚洲四小龙”崛起的影响等等。体育理念的作用是巨大的,同时也是其他文化形式不能比拟和替代的。它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非常独特的,所有这些都是体育理念的特征与功能决定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体育的竞争理念为中国人树立了积极踊跃参与国际间竞争的意识。尤其是在竞技体育领域,体育充分发挥出其自身的凝聚民心和振奋民族精神的价值,广泛焕发起全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非常有力地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改革进程。在人民生活内部,体育针对自身注重诚信与契约的规则理念,采取集约型、高效率、高标准的规范运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人口众多,民族的发展与进步很大程度都取决于团队精神的发挥。迄今为止,协同意识仍是保持我国综合国力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推动改革开放的体育精神正是竞争理念、协同理念和规则理念。”[1]在体育理念中,作为代表积极健康向上的竞争理念,在驱除论资排辈、宗法等级等封建专制遗毒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作为现代的一种精神动力,改善了在中国积累了数千年的封建传统和民族习惯,在意识形态上为改革开放扫清了障碍。未来国际的大的背景是和平、发展与合作,运用体育比赛所取得的成绩来鼓舞民族士气,振奋民族精神,就是要树立一种公平竞争、和谐发展的国际化理念,有力地促进我国国民广泛开展和参与国际性的竞争,时刻迎接各种机遇与挑战。体育特定的文化氛围能够使人的集体荣誉感、事业责任感、工作的使命感和成就感尽显其中,并进一步升华为民族荣誉感、自豪感和进取心。“人生能有几回搏”这句体育名言所唤起的进取精神随处可见。从字面的表面上看,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阶段,体育是作为表达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的载体,在形成民族凝聚力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从更深的角度来看,体育却是通过竞赛的金牌意识的形成,进而树立竞争理念,从建立广泛的竞争机制的角度大力地宣扬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则,它的价值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渐突出。

1.2 体育的和谐理念正在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体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上多元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种具有良好健康氛围的大众文化,并将成为广大公民余暇文化娱乐活动的主要形式。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多种先进文化共同作用,才能实现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不仅体现在体育本身,而且首先表现在体育理念的社会价值方面。体育理念具有和平、和谐的本质内核。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体育的和谐理念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体育的和谐理念是强大的社会凝聚力,牵涉着一个社区乃至全社会的健康发展。在体育理念下所形成的集体向心力、拼搏进取的群体意识和集体成员的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发挥,构成了健康的体育文化氛围,使公民能更好地成为和谐社会中的一员。体育带给人们的社会冲击和激励是全方位的。它的理念所产生的精神效应是积极向上的、正面的。即使简单的体育健身活动,也能让参与其中的人们感受到心情愉悦。体育理念升华实质上也是人自身的发展问题。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不仅依赖于体育“硬件”设施的发展与改善,而且更是新形势下体育理念 “软件”责无旁贷的任务。对于中国人来说,要想构建和谐社会,现实生活就不能只是衣食住行和工作,不能只看到利益和地位。以往简单的重复的机械模式和取得的各种效益并不能作为人们的最高需求。人们在追求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更加注重的社会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和愉悦,它也是现代文明所具有的特定的价值内涵。因此体育特有的文化将作为现代人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人们所接纳。在和谐社会里,人们要创造的是一种高质量的生活方式,即是指能够快乐地生活、健康地生活、丰富多彩地生活[2]。这当中必然有体育理念的存在,也有人们对丰富的体育文化的认知。体育的和谐理念促进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1.3 体育的类本位理念正在促进中国国际声誉的提升

文化的全球性使得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影响逐步上升,成为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要素在协调国际关系中发挥着多重作用:不仅可以成为国家外交政策的有力资源,也可以作为国家推行对外战略的重要媒介和特殊的通道,进而干预并左右其他国家对外战略政策和决定本国的政策的决策。“体育文化作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融合了本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人生价值观念、特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是本民族传统文化特征的典型代表。”[3]以中国武术为代表的中国传统体育近些年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与发展,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的主题文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并喜好上了“中国功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习武修德的精髓有了一定的理解,更有大批的西方人前来中国了解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从文化多元共生的方面看,“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地区和国家的传统体育,一方面它成长、成熟于各自特有的区域,具有自己独特的特性,另一方面,它作为世界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必然具备体育文化的一般特征和属性。体育的全球化趋势,使得体育成为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体育文化在国际间的传播与交流,不单单是一种体育理念的传播,更是国家和民族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过程。体育运动在现代社会中的典型特征是社会规模浩大、参与国家和人群广泛、内容生活化、涉及领域多。这些特征使得体育成为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强有力的媒介和广阔的交流平台,在文化传媒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文化的全球化和体育的全球化趋势,为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机遇,带来了挑战,同时为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广阔的渠道。在北京申奥过程中,带有浓郁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随着申奥的脚步走入了全世界。一系列的北京申奥视频、短片和各种传播媒介已经向世人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中国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奥运的成功举办更使得中国的国际声誉迅速提升。正如有学者评论的,“‘人文奥运’不仅是一种思想理念,而且是一种发展战略、行动规划,因此它必将同时产生一系列的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4]

正是体育的竞争理念、和谐理念和类本位理念的升华,使得体育举国体制的改革赋予了新的意义,让我们看到了以体育举国体制的改革促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性。

2 体育举国体制改革促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机制

政治体制是指一个国家为了行使政治权力而设置的政权组织形式、政治组织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也在逐步、有序地开展。经济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最基本的动力,而包括体育体制在内的其他社会体制同样会对政治体制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政治学家杨海蛟认为,应“同时从全局上协调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以及其他体制改革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5]本文认为,体育举国体制改革对于政治体制改革尤其具有强劲的推进作用。

2.1 体育举国体制与政治体制的相关性

在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包括体育在内的各项事业及其资源都高度集中在政府手中,缺乏社会的有效参与和使用。体育举国体制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我国目前执行的“举国体制”,从根本意义上讲并不是真正的举全国之力的体制,而只是典型的“有官无民”的官方体制。严格意义上的“举国体制”应该是倾全国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办体育的体制,即指真正的公共管理体制。处于应然意义上的民主国家不是政府自己,而是官民的共同体。学者宋继新将我国现行的体育组织结构按照分等级和多层次划分的原则分成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社会决策层;第二层面是指管理层,在管理层中包括各种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各种社体中心和体彩中心等;第三层面即指执行层,包括各阶层的执行人员。体育组织的三层结构是20世纪末期国家为适应经济体制转型,实现国家体育的社会化而实行的一种过渡时期的体育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实现体育强国,在竞技体育方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推动大众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又必须敢于在自我否定中求发展,深刻剖析现有体育举国体制的一些弊端。具体说来,一方面是“举国体制”在性质上比较单一,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多元化和和谐社会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的精神;另一方面国家体育部门增多,行政成本高,代价大;三是层次多,功能重叠,实行管办分离比较困难[6]。比如,在现实工作中,尤其是竞技体育领域,国家体育行政部门直属的很多项目管理中心,虽然是事业单位,但其既有具体操办的职能,又具有政府管理的职能。而且他们自身也在办各种运动队,也参与精英赛事,并全是“国有企业”,致使各个民营企业组队或者办各种健身俱乐部和会所的时候,无法在政策导向和资源配置上公平竞争,甚至会干扰国家体育秩序。社会学研究表明,由垂直分化所造成的差别能够造成社会不平等。在体育体制中的这种不平等实际上是传统苏联模式政治体制的特征在社会文化领域的延伸,不符合我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必须对现行体育举国体制进行改革。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这既是对改革开放30年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经验的最好总结,又为包括体育体制在内的各种体制进行改革,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2 体育举国体制改革促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机制

那么,体育举国体制改革促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原理是什么呢?我们认为,正是在于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的社会化趋向,为政治体制改革注入了真实的动力。改革是利益调整,改革的权力主体如果封闭在既得利益者内部,则意味着改革者要自己调整(削减)自己的利益。这对于现实的政治管理主体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这一困境,“有的学者从行政改革的动力学角度分析了行政体制中各种特殊利益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其与改革力量的博弈关系,认为机构改革中行政机构本身不但缺乏动力,而且存在很强的反动力,因而机构改革仅靠中央(包括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大)的力量可能不足以冲破各种抵制和反抗。必须考虑借助于社会的力量(如市场力量和企业的力量等)形成上下结合的强大合力,以推动改革的彻底进行。”[7]我们认为,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的社会化趋向能够有效调动“市场的力量”、“企业的力量”等等,从而给政治体制改革以巨大的推动。

2.2.1 体育举国体制改革在机构层面即“硬件”上的措施,能够有力地促进政治体制改革 体育由于其自身内在的规则意识具有后发先至的特点,因而它的改革对国家整体的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98年,我国的中央政府将其组成部委减少到29个,国家体育行政机构以国家体育总局为代表,进行了机构削减,为国家的体制改革贡献了力量。体育的每一项改革均与国家的改革休戚相关,并走在前面。国家公务员人数大幅度削减的时候,由3.3万人减为1.6万人。国家体育总局的编制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人数由470人锐减为180人,快速有力地执行了国家精简人员的措施。人员与机构的缩减,代表着单个人员工作空间的扩大。因为体育体制改革,将体育体制发展中不完善的部分以渐进和改革的发展加以调整,使其更加符合中国政治改革,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从趋势上来说,体育举国体制向水平分工型组织转化,这是体育管理社会化、民主化的集中表现。在结构社会学中提出的水平分化理论,是指按照某一种分类标准,将人分成不同种类的、平等的群体。按照水平分工理论的指导,体育管理组织结构中的政府管理部门、社会体育组织机构之间应该是和谐有序、平等合作的民主关系。学者宋继新等提出,要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行政三分制理论,即“决策、执行、监督”的理论,对体育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并在实践中奉行“稳步进行,逐步实施”的原则,两步调整体育机构。第一步是“分权”调整,初步建立结合型的体育管理结构;实质上就是实行“管办分离”、“政事分开”,既能调动广大民众参与的热情,又能促进各种体育形态的协调发展[6]。引入了社会市场等力量的参与,也就为整个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发展动力。第二步是“整合”调整,建立“协作型”的体育管理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的建立,要求国家在法制、民主

和市场等多方面机制健全的情况下进行。国家体育总局下属的各个机构均属于平等、共赢协作的关系,其本质是多元共赢(中外合资、民营、国办等形式)。由此可见,国家体育机构的第二步机构调整的实质是“决策、执行、监督”的三层分离[6]。政府支持中国体育基金会和体育科学学会独立工作,提高体育社团的地位,这意味着引入了社会力量来推动体制改革。水平分化后,中国奥委会在国家体育总局宏观指导下,独立与国际奥委会工作,则是适应国际体育通则的文明之举。水平分工型的组织结构是一种“协作结构”,有力于促进国家群体、竞技和产业的协调发展,从而推进国家体育社会化。体育社会化既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政治体制改革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一步展开的先声。

2.2.2 体育举国体制改革在理念层面即“软件”上的进步,能够有力地促进政治体制改革 体育举国体制改革的内在理据是体育管理观念由“官本位”向“民本位”的转变。以往阻碍我国发展体育事业的主要桎梏之一就是思想保守,管制意识占主导而并不是服务意识占主导。通过体育举国体制改革,能够促进政府执政理念的更新。我国体育管理体制要在思想根源上变革“官本位”的思想,建立“民本位”的思想,并在此基础上促进我国体育的私德与公德的协调发展。体育的私德是反映个体合法的利益增进,其公德是反映其公共利益的增加。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建过程中,尊重私德、积极发展民营体育,是为了积累公德奠定基础;因为私德得不到满足,公德就不可能持续形成,以往中国社会及体育类似的教训十分深刻[6]。为了推进体育举国体制改革,要实现由“管制型”向“服务型”的政府工作职能的转变。具体步骤是:一是民营体育组织作为责、权、利相对独立的法人单位地位的确立。国家不能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干预体育活动,而是要依靠有关制度和法规,对体育活动进行有序的管理;二是国家要实现单纯的“行政管理”到“公共管理”的转变,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育的职能。有目共睹,体育举国体制改革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展现。在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和前后,我们看到了许多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或端倪,它们正是体育体制改革的催生产品。“人文奥运”在“以人为本”的核心问题上与我国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是统一的,它是科学发展观这一执政理念在北京奥运会筹办、举办过程中具体而集中的展现,是运用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又如,2001年12月13日召开的北京奥组委成立大会提出,2008年奥运会要坚持“五个方针”,其中之一就是贯彻“廉洁办奥运”的方针。这充分体现了在以人为本执政观的指导下,政府角色由权力政府向责任政府转换,公众形象由“神秘”向“透明”过渡,治理方式由“人治”向“法治”改变的趋向。2008年北京奥运会被社会视为我国体育发展的战略转折点。政治学界、体育学界很多人都在预测,2008年后我国体育发展战略将会发生重大的改变,从而引起体育发展目标任务、体育体制结构和体育资源分配的大幅度调整。这无疑将为中国整体的政治体制改革注入鲜活的动力。

3 结论

1)体育理念的升华是体育促进中国政治发展的前提。具体体现在体育理念对改革开放启动、和谐社会创建和国际地位提升的分别促进三个方面。

2)体育理念的升华,是体育举国体制的改革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体育举国体制改革促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使体育对政治发展的促进价值得以进一步实现。

3)在充分论证体育举国体制与政治体制的相关性的基础上,从体育举国体制改革在机构层面即“硬件”上的措施和体育举国体制改革在理念层面即“软件”上的进步两个方面有力地促进政治体制改革。

[1]胡小明.体育精神与改革开放[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109-113.

[2]张 峰.论体育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178-181.

[3]刘光涛.全球化与体育政治功能转变初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4):20-21,29.

[4]孙葆丽.“人文奥运”将给我们留下什么遗产[J].人民论坛·双周刊,2007(15):37-39.

[5]杨海蛟.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回顾[J].学习与探索,2008(6):39-41.

[6]宋继新.论国家体育管理体制变革的重心——体育管理组织结构创新的再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5):6-8.

[7]徐湘林.政治体制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理论探讨的新动向——“经济体制转型中的政府作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政治学研究,1998(2):93-96.

Influence of National System Reform on Political System under the Sublimation of Sports Idea

GUO Yulian1,WANG Xuemei2,YUAN lei1
(1.PE College of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Jilin,China;
2.The Dandong School of the 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Dandong 118000,Liaoning,China)

Seizing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after Beijing Olympic Games,on the full discussion on that sublimation of sports theory is the premise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ports,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ional System and the Political system.It concludes that the National System reform at institutional level i.e.the management methods about hardware and the progress about software promotes the reform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vigorously.

sports idea;the National System;the political system

G80-05

A

1004-0560(2011)03-0022-04

2010-10-11;

2010-12-26

国家社会科学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体验发展科学化研究(10BTY002)。

郭玉莲(1976-),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袁 雷(1968-),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Tel:(0431)85166550;13304390066;E-mail:yuanlei@jlu.edu.cn。

刘红霞

◂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理念政治改革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改革之路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