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信华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29)
高职翻译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
胡信华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29)
校企合作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从高职翻译课程的特点出发,构建了高职翻译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学校通过和企业合作,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评价体系以及师资队伍等几个方面深度融合,共建课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而且也增强了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得以实现。另外,企业在与高校进行联合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接受和转变一些新的思想,提升文化品位,可使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规模,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高职翻译;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既具有教育的一般属性,又具有与职业相对应的产业属性。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一线技能型人才,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与企业的有效合作。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都已探索出了适合自己国情的较为成熟的校企合作模式,如英国的“三明治”制度、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以及日本的产学合作等。我国政府近几年也对这一关系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的合作模式表示出极大的关注与支持。目前,国内的高职院校纷纷与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通过优势资源共享,学校探索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得到了更为优秀的人才储备,实现了校企双方的“双赢”。
高职翻译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必须以大量真实的翻译实践为基础。学校能否与企业合作共建翻译课程,采取怎样的合作模式才能实现校企的深度融合,如何建立翻译课程校企合作教学的长效机制等成为这门课程校企合作模式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职教育具有服务地方经济的特色,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地处深圳经济特区,全国首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根据笔者对近几年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数据来看,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集中于本市中小型企业的基层岗位,其数量较为分散,主要从事与英语相关的文员工作。翻译在工作中并不时常发生,具有明确的任务性和目的。笔者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并结合自己近年来对翻译课程在校企合作方面所做的探索,构建了高职翻译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如图所示。
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的目标定位。闭门造车制定出来的翻译教学目标必然脱离社会的实际需求,学生所学不能满足工作的实际需要。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必然对市场需求有较为准确而深层的把握,因此,学校应该通过对相关企业人士进行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开展头脑风暴会等形式,由专职教师和企业人员一起进行思想碰撞,意见互补,在市场需求调查的基础上,最终确定高职翻译课程的教学目标。这种通过校企双方合作制定出来的教学目标不仅具有学习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更具有对市场需求把握的准确性和前瞻性,能够对英语人才翻译能力的培养起到指导性的作用。笔者所在院校采取了调查问卷的形式,通过对深圳本地一定数量的企事业单位的问卷和访谈所得到的社会需求反馈,在对具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高职翻译课程的教学目标,即能力目标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做到以下四点:(1)利用文体分析法分析和识别各类应用文体在遣词造句和文体规范等方面的典型特点;(2)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了解背景知识、解决具体翻译困难和提高翻译效率;(3)熟练使用各种翻译技巧和策略对各类应用文体进行翻译操作。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并掌握以下四点:(1)译员的基本素质和职业道德;(2)英汉两种语言的共同点和不同点;(3)不同应用文体的翻译标准;(4)各类翻译技巧及翻译策略。
翻译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图
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原则,学校在充分考虑翻译公司一线翻译人员对教学内容提出的建议和意见的基础上,突破现有以翻译技巧和理论为中心的内容模式,确定能体现行业和区域特点的课程内容。以笔者教授的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为例,经过与深圳几家有合作关系的翻译公司讨论后,我们打破了常规以翻译技巧为主线,从词汇、句法和语篇等层面进行翻译讲解的套路,按照实用文体的分类进行组织编排。根据工作中实际遇到翻译文本的出现频率,精心挑选出八个翻译模块:商务信函、产品说明书、公司简介、广告、合同与协议、名片、菜谱和旅游景点介绍。翻译标准及翻译技巧不作为单独的章节进行讲授,而是渗透在每一模块的翻译实践中。这样,按照翻译工作的实际需求选排教学章节,充分体现了市场需求的导向性,也避免了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流于形式。笔者所运用的教学案例及翻译练习,一部分直接由与学校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当地企业提供,教学材料的真实性有助于实现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同时,考虑到高职教育为地方服务的特色,实行翻译本土化实践教学,在某些文体(如公司介绍、旅游资料)翻译素材选取中尽量采用能体现本地特色的材料,提供尽量开阔的语境。比如在进行旅游景点翻译实践时,笔者有意选取了深圳东部华侨城景区的某些介绍材料。由于学生对当地的景点较为熟悉,其储存于头脑中的图式信息能够被完全调动出来,有助于实现学习者认知与翻译材料的最大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奈达认为:“Translating is essentially a skill,competence increases rapidly with practice”。获得翻译能力的有效途径必须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训练和大量的翻译实践。除在课内教学上要求学生对翻译过程进行亲身体验外,还可以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借助于社会的真实翻译环境或创造仿真的翻译环境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实际操作和训练。真实翻译环境的创设可从两条途径考虑:(1)与校外企业共同建立实训实习基地。以实习基地为平台进行真实场景浸泡式翻译教学,使学习者在真实环境中成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利用深圳展会多的独特资源优势,笔者所在的院校安排、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深圳市举办的高交会、文博会以及即将举行的大运会等会展活动的现场翻译工作,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面对真实的压力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灵活运用课上所学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充分调动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圆满完成任务,从而进一步提高其翻译能力。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看,这种真实场景浸泡式教学模式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2)努力创造仿真的翻译工作环境。譬如成立翻译工作室,依据真实的翻译公司运作模式,按照一定的收费标准为全校师生进行简历、文献、名片和求职信等的有偿翻译服务,为翻译实践提供必要的条件。学生在任务的不同环节中尝试不同角色,模拟从接洽翻译任务,进行分稿、译稿及合稿的实际翻译到翻译后期的校对、排版和终审等一系列翻译公司运作流程。这样实践的结果将翻译教学置于一个开放的体系当中,使学生与翻译市场和翻译客户保持了紧密的联系,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现代技术查找相关信息并最终完成翻译任务的能力,而且使得翻译教学在翻译服务的有偿链接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翻译能力评估是翻译能力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直接反映了翻译能力培养的实际效果,同时也有利于规范学生的翻译行为,使学生在培养翻译能力时具有明确的导向性和主动性。传统的评价方式是老师作为具有绝对权威性的评价主体,仅仅根据期末一次测验为学生打分,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但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翻译能力提高的程度,而且由于评价主体单一,也缺乏公平性与科学性。校企合作共建课程以后,评估的主体可由原来的一方转变成两方,学生成绩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实习指导老师共同评定。翻译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大量的翻译实践,这就决定了企业实习指导老师在学生成绩评定上必须具有一定的话语权。企业指导老师可根据学生在翻译实践实习中的工作态度、表现出的职业素养、客户对译文的满意度以及术语的准确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分。专职教师可采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学生课堂上参与讨论的活跃度、发言的深度、平常翻译练习的完成情况、翻译日志的分析情况以及期末考试等进行综合评价。这种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共同建立的评价体系能够从立体的方面考察学生的翻译能力,其反映出的学生成绩也更为客观和可信。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得以开展的前提条件。学校的翻译教师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都有较为深刻的理解,但对于社会上大量的实用文体翻译却缺乏实战经验,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翻译实践经验是翻译教师的普遍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教师下企业实践。具体来说,翻译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到当地翻译公司或其他有合作关系的企业做兼职翻译,一方面可以增加自己的翻译实战经验,另一方面又可获得贴近市场的一手翻译素材,为翻译教学提供鲜活的案例。同时,学校要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比如聘请企业的高级译员授课,明确承担教学计划中制定的教学任务。兼职教师通过真实的材料和亲身的感受为学生讲授翻译技巧,能够让学生对翻译过程产生真切的感受。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不断充实和培育优秀的师资队伍,为翻译课程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第四批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以发展翻译能力为中心的高职翻译课程模式研究与校企合作实践”(项目编号:JY2010016)
胡信华,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
G710
A
1674-7747(2011)14-0032-03
[责任编辑 李 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