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长对英语学习者语调切分的影响

2011-12-05 07:02王红梅
当代外语研究 2011年9期
关键词:本族语长句重音

王红梅 姜 楠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00083)

1.引言

将较长话语语流切分成与句法相关的片断是语调的功能之一(O’Connor & Arnold 1973;Halliday 1967;Wells 2006)。正确的话语切分(也称断句)有助于说话人准确地传递信息、表达情感。以往关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调研究以定性研究居多,研究者或是介绍英语语调知识(梁华祥1996;吴鼎民1997;张萍2000;张法科、周长银2004),或是依据教学经验探讨学习者的语调问题(窦艳2003;黄怡俐、杨佩聪1997;李建武、马静2003;温晋东1995)。关于中国学习者语调切分的实证研究则更多侧重于句法层面,研究(陈桦2005;杨军2006)发现重读音节和停顿较多是学习者的语调短语切分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对于句子长度对学习者语调切分的影响则少有考虑。

语调切分研究可以在语调短语、次短语和音系短语三个独立的层面进行,但语调短语层面的语调切分研究更适合英汉跨语言研究或二语研究。Cruttenden(1997)提出调群切分的四大外部指征:停顿(pause)、起首轻音节(anacrusis)、延时音节(final syllable lengthening)以及非重读音节的音高重设(pitch reset)。本研究将从这四个语调短语边界指征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在不同长度句子中的英语语调切分状况,对比英语母语者与学习者的语调短语切分模式,依据可靠的数据为英语语调教学提供建议。

2.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朗读过程中长、中、短句的语调短语切分特点是什么?可细分成两个小问题,即:1)语调短语边界声学指征出现的频率如何?2)语调短语切分的模式是怎样的?

2.2 受试

受试由两部分人组成:作为参照标准的六名英语本族语者(语料取自牛津大学的IViE①语料库)和三十八名英语专业学习者(来自北京某高校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牛津大学IViE语料库致力于研究英伦三岛七种方言的言语特征(Grabe 2002)。

2.3 录音

本研究在一间具有隔音效果的语音室完成录音,该设备为国内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听力考试专门录音系统。录音转存时设定采样率(sample rate)为每秒16 kHz,16 bit monoPCM.

录音材料是广为人知的灰姑娘(Cinderella)的故事,篇幅总长760单词。如此选择意在尽量避免受试因不熟悉朗读材料内容而产生的不必要的语调偏差。而且该故事的情节发展也为所分析的语句提供了上下文语境,避免孤立地研究语句。

2.4 标注

录音完毕后,利用语音标注及分析软件Praat对所有受试者的声音文件进行标注,标注结果保存为独立的Text Grid文件。本研究标注分析了六名英语本族语者和三十八名中国英语专业学习者朗读语料中的六个有代表性的句子,其中长句(20音节以上)、中句(10-19音节)、短句(9音节以下)各两句(见表1)。

表1 标注及分析的句子

2.5 数据分析

由于学习者朗读语料的录制不是在专业录音室中进行,一些噪音对音高基频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数据分析前,对噪音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音高疵点进行了基频修补。数据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拒绝零假设的α值为0.05.

3.结果与讨论

3.1 语调短语边界各声学指征出现的频率

3.1.1 长句

由表2可以看出:首先,在长句的朗读语流中,无论是本族语者还是学习者都以停顿为主要的语调短语边界指征(分别占50%和74%),而最少使用的边界指征是延时音节(分别为3%和1%)。其次,与本族语者相比,学习者在语调短语切分过程中更多地依赖停顿(74%)。再次,在长句的语调短语切分过程中,除了停顿,本族语者还经常使用其他的边界指征(总计50%),而对于学习者,其他边界指征的出现频率仅为26%.

表2 本族语者及学习者在长句中的语调短语边界指征频率

通过卡方检验得知,本族语者和学习者在长句中的语调短语边界指征使用种类和频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X(3)=10.868,p=0.012)。

3.1.2 中句

在中句的朗读中,停顿对于本族语者已不再是主要的语调短语边界指征,而成为与音高重设出现频率相同的边界指征(32%)。然而,对于学习者来说,停顿仍然是最主要的语调短语边界指征,但所占比例比在长句中明显减少(55%)(见表3)。

表3 本族语者及学习者在中句中的语调短语边界指征频率

通过卡方检验得知,本族语者和学习者在中句的语调短语边界指征使用种类和频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X(3)=11.090,p=0.011)。

3.1.3 短句

由表4可以看出,在短句的朗读中,无论对于本族语者还是学习者来说,停顿已成为出现频率最低的边界指征(17%)。包括停顿在内,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各边界指征出现的频率大体相当,音高重设分别占33%和37%,起首轻音节分别占29%和27%,延时音节分别占21%和19%.两组受试者在短句的语调短语边界指征频率及分布上大致相当,卡方检验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X(3)=0.400,p=0.940),学习者和本族语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4 本族语者及学习者在短句中的语调短语边界指征频率

通过上述长句、中句以及短句的本族语者与英语学习者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

1) 在语调短语切分过程中,无论对于本族语者还是学习者,停顿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边界指征。但对于本族语者来说,停顿并不是最重要的边界指征,因为尽管停顿在长句中出现频率最高,在中句中的比例却无异于其他边界指征,而在短句中却成为出现频率最低的边界指征。

2) 对于学习者,停顿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语调短语边界指征。尽管在短句中,停顿失去了其比例上的绝对优势,但在长句和中句中却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边界指征。

3) 除了停顿,本族语者还更经常运用其他手段进行语调短语的切分。而学习者在切分过程中,特别是在长句和中句的切分中,则更多地依赖停顿。

3.2 语调短语切分的模式

3.2.1 句1

比较本族语者(NS),学习者(CL)在句1的语调短语切分(表5),我们发现:本族语者将此句切分成3句(即:When the evening of the ball arrived;Cinders had to help her sisters;get ready),句中边界指征主要出现在单词arrived和sisters之后,然而,学习者则把它切分成5句(即:When the evening;of the ball arrived;Cinders had to help;her sisters;get ready),句中边界指征主要出现在单词evening,arrived,help和sisters之后。此外,两组受试还有边界指征单词的数量不同,本族语者只在5个单词后面出现了边界指征,而学习者在11个单词后出现边界指征。

表5 本族语者、学习者在句1中的标志语调短语边界指征的单词及其比例

注:原句为When the evening of the ball arrived, Cinders had to help her sisters get ready.

3.2.2 句2

比较本族语者、学习者在句2的语调短语切分(表6),我们发现:虽然都是将此句切分成4句,但本族语者和学习者的语调短语切分模式不同,本族语者将该句切分为(cinders went and found)、(a splendid pumpkin)、(which the fairy changed into a)、 (dazzling carriage),边界指征出现在found,pumpkin和a之后;而一半以上的学习者的切分模式是(cinders went)、(and found a splendid pumpkin)、(which the fairy changed into a)、(dazzling carriage),边界指征出现在went,found和a之后;同时,有边界指征出现的单词的数量不同,本族语者在4个、学习者在8个单词后出现语调短语边界指征。

表6 本族语者、学习者在句2中的语调短语边界指征的单词及其比例

注:原句为Cinders went and found a splendid pumpkin which the fairy changed into a dazzling carriage.

3.2.3 句3

比较本族语者、学习者在句3的语调短语切分(表7),我们发现:两组的切分模式完全不同,本族语者的切分模式是3个语调短语,即(poor cinders)、 (had to wear)、(all their old hand-me-downs),边界指征出现在Cinders,wear之后;学习者的切分模式是4个语调短语,50%以上的学习者在old后面多给了一个断句,边界指征出现在Cinders,wear,old之后。有边界指征出现的单词的数量本族语者3个,而学习者在6个单词后出现边界指征。

表7 本族语者、学习者在句3中的标志语调短语边界指征的单词及其比例

注:原句为Poor Cinders had to wear all their old hand-me-downs!3.2.4 句4

由表8可以看出:本族语者和学习者在句4的切分模式不同,本族语者的切分模式是3个语调短语,边界指征出现在on和slipper之后,而学习者的切分模式也是3个语调短语,但边界指征出现在then和slipper之后;有边界指征出现的单词的数量不同,学习者在9个单词后出现边界指征。

表8 本族语者、学习者在句4中的标志语调短语边界指征的单词及其比例

注:原句为But then Cinders tried on the glass slipper, and it fitted perfectly!

3.2.5 句5

由表9可以看出:本族语者和学习者在句5拥有相同的切分模式,即3个语调短语,边界指征出现在I和something之后,然而,有边界指征出现的单词的数量不同,本族语者在2个、学习者在4个单词后,出现边界指征。

表9 本族语者、学习者在句5中的标志语调短语边界指征的单词及其比例

注:原句为Where will I find something to wear?

3.2.6 句6

由表10可以看出:本族语者和学习者在句6拥有相同的切分模式,即3个语调短语,边界指征出现在you和ball之后,然而,有边界指征出现的单词数量不同,本族语者在2个、学习者在5个单词后,出现边界指征。

表10 本族语者、学习者在句6中的标志语调短语边界指征的单词及其比例

注:原句为It was you at the ball, Cinders?

4.学习者和本族语者语调短语边界指征及切分模式不同的原因

4.1 音节语言和重音语言

英汉两种语言在韵律上完全不同。汉语是以音节为节拍的语言(syllable-timed language),一般来说,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听起来是一字一顿,很少有音强,很少有特别加重的音节(即重音)。相对于英语来说,汉语的韵律具有机械性、规则性,一串语音以同样的强度像机关枪似地迸发出来。图1是一队排列整齐,身材相同的士兵,可以生动地说明汉语的这种韵律特征。

图1 汉语的韵律

而英语是以重音为节拍的语言(stress-timed language)。重音间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而重音间的非重读音节或次重读音节的数量则不固定。要保持重音等时的节拍,就要把不同数量的非重读音节或次重音“挤紧”。两个重音间的非重音数量越多,这些非重音就读得越快越轻,而两个重音间的非重音数量少或缺乏时,重音就要被“拉长”,这样才能保证语言的韵律(Gimson 1962;Halliday 1970;Allen 1975)。图2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英语的韵律就像几个家庭,每个家庭都是成年家长带着几个数量不等、高矮不一的孩子。有的家庭可能没有孩子,有的家庭可能比另一些家庭孩子要多一些。成年人代表重音,略高的孩子代表次重音,略矮的孩子代表非重音。

图2 英语的韵律

正是由于英汉语韵律特征的不同,学习者在英语朗读中,特别是长、中句的朗读中,受母语的负迁移的影响,更多的依赖停顿进行语调短语的切分;重音出现的位置也很随意,没有规律性,完全没有考虑到英语重音等时的特点;学习者朗读中具有边界指征的单词数量大于本族语者。而对于本族语者来说,停顿并不是最重要的语调短语边界指征。除了停顿,本族语者还经常地使用起首轻音节和延时音节,以保证重音间间隔的等时。

4.2 声调语言和语调语言

语言可以分为两大类:声调语言(tone language)和语调语言(intonation language)。声调语言是指在单字层面用声调来区分意义的语言,语调语言是指那些在词组或句子层面上用声调区分意义的语言

汉语是典型的声调语言。汉字音高起伏的改变,意味着字义的变化。如汉语的“妈”是高平调(阴平),改变音高则意义随之发生变化:高升掉(阳平)“麻”,降升调(上声)“马”,全降调(去声)“骂”。说汉语时除了每个字原有的声调(音高的起伏)外,整个句子也有抑扬顿挫,即语调。汉语虽有句子语调,但由于汉语的每个音节(字)都有固定的声调,语调就必然受到相当大的限制。总的来说,汉语的语调是趋于平稳的(曹剑芬2002;林茂灿2004)。

英语是典型的语调语言。它不同于汉语,声调不能改变英语单词的词义。比如book,无论念成平调的[buk],升调的[buk],降升调的[buk],或降调的[buk],它的意思仍然是“书”或“书本”,不会是别的东西。所以,英语单词无固定的声调,当把英语单词用在语句中时,为了表示说话者的各种感情(惊讶、气愤、婉转、傲慢等),或表示各种语言功能(询问、命令、陈述等),就必须加上一定类型的语调。由于没有单词声调的限制,也由于独自承担表情表义的功能,英语语调的高低起伏变化很大。

正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语调的差异,在朗读口语的语调短语切分上,本族语者比学习者更多地运用了音高重设这一手段。

5.结论

学习者在朗读英语的语调短语切分中,短句的边界指征和切分模式与本族语者无太大差异,而中句和长句的边界指征和切分模式与本族语者相比差异较大,这说明学习者对短句语调短语切分的掌握情况较为理想。由此可以预见,学习者语调切分的难度将随着句子长度的增加而加大。此外,学习者更多使用了停顿这一断句指征,缺乏如音高重设、起首轻音节、延时音节等切分手段的灵活应用。学习者与本族语者在英语的中、长句的语调短语切分存在差异,其根本的原因在于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不同的语言类型,在韵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是英语语言教学需要引起注意的方面。

附注:

① 该语料库网址为http:∥www.phon.ox.ac.uk/esther/ivyweb.

Allen, G.1975.Speech rhythm: Its relation to performance universals and articulatory timing [J].JournalofPhonetics(3): 75-86.

Cruttenden, A.1997.Intonatio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Grabe, E.2002.Variation adds to prosodic typology [A].In B.Bel & I.Marlin (eds.).ProceedingsoftheSpeechProsody2002Conference[C].Aix-en-Provence: Laboratoire Parole et Language.

Gimson, A.1962.AnIntroductiontothePronunciationofEnglish[M].London: Edward Arnold.

Halliday, M.1967.IntonationandGrammarinBritishEnglish[M].The Hague: Mouton.

Halliday, M.1970.ACourseinSpokenEnglish:Intonation[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Connor, J.D.& G.F.Arnold.1973.IntonationofColloquialEnglish[M].London: Longman.

Wells, J.C.2006.EnglishIntonation:AnIntroduction[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曹剑芬.2002.汉语声调与语调的关系[J].中国语文(3):195-202.

陈桦.2005.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英语朗读的语调模式: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D].南京大学博士论文.

窦艳.2003.英汉语调特点对比及英语语调教学[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3):120-121.

黄怡俐、杨佩聪.1997.论汉语语音对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干扰及纠正方法[J].许昌师专学报(1):118-121.

李建武、马静.2003.英语学习中语音负迁移现象初探[J].唐山学院学报(4):32-34.

梁华祥.1996.英语句子重音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3):68-75.

林茂灿.2004.汉语语调与声调[J].语言文字应用(3):57-67.

温晋东.1995.语调教学问题及改进方法[J].现代外语(1):32-34.

吴鼎民.1997.英语语调表义功能探微[J].外语与外语教学(3):36-38.

杨军.2006.中国大学生英语朗读中的语调短语划分不当[J].现代外语(4):409-417.

张法科、周长银.2004.TG理论对英语句子重音规律的预测[J].外语教学(2):70-73.

张萍.2000.英汉语调比较及英语语调的语义语用功能[J].外语研究(4):33-39.

猜你喜欢
本族语长句重音
重音在“文学作品朗读”中的运用
《本族语和非本族语科技写作中的词块:语料库方法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述评
吼唱在关中大地上的“秦腔”——论小说《白鹿原》中长句和排比句的秦腔韵味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英汉本族语者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口音感知及言语理解度的对比研究
浅谈语句重音的把握
基于重音理论的英语听力学习策略
英语长句译法新探
——意群—动态对等法
长句变短句方法例谈
最容易发的音与最难发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