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文博
促进学生学习:开发有效的课堂反馈技术*
● 黄文博
反馈是课堂中教师重要的教学和评价行为,反馈能够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优势和问题所在,从而实现自我反馈,最终成为一个自我引导、自我监控的学习者。有效的反馈要求开发和运用新的技术,才能提高课堂反馈的效率和效果。本文提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反馈技术包括:基于目标提供缩小差距的具体建议,采取多模式化的反馈,提供及时的反馈和针对个人标准的反馈等方面。
促进学习评价;课堂反馈;技术
反馈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自然的、经常性的事件。通过来自他人的或自己的反馈,我们能够知道某个行为的原因和结果。对我们改进和调整行为来讲,即时的、具体的反馈是最有意义的。课堂上的反馈同样是必然需要的,但是它必须以一种有计划的、有目的的方式出现。对一个学生而言,在课堂上发现自己的错误,立刻知道如何改正,并经多次练习,在下一次尝试中获得成功并非难事。缺乏即时的反馈,学生就可能继续沿着错误的道路练习,大脑得到的是不正确的知识。对一个学生来说,当他已经花了几周的时间练习之后却发现他以前所做都是错的时候,士气容易受挫。他不仅需要再从头开始学习,而且大脑还要费力地遗忘以前的错误学习方法,这非常容易导致学生放弃。“所以,提高学习成绩的最有力的改进方法是反馈。改进教育的最简单的处方必须是‘一定程度的反馈’。”[1]那么,在课堂中究竟如何进行反馈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呢?
既然学习是联结主体与环境的活动过程,也就是学生从无知到有知、从无能到有能、从对事物最初的不确定态度到不确定消除的过程,那么,采用反馈手段,则是使这个过程正常运行的前提和保证。
斯金纳(B.F.Skinner)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条件反射理论。他认为存在两种条件反射,一种是S型,另一种是R型。S型条件反射即Pavlov的条件反射,其特征是强化(无条件)刺激和另一个(条件)刺激成对出现。S型条件反射虽然能解释条件性情绪反应,然而,人的大多数行为在刺激一出现时就出现了,并非由刺激机械地引起。反应受结果控制,不受先前刺激的控制。斯金纳把这种行为称为R型,目的是要强调反应方面。从它作用于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来看,这种行为是操作性的。操作条件反射的基本模式为三项相倚关系[2]:
辨别性刺激(SD)提供了一个引出反应(R)的机会,反应之后出现的叫做强化刺激(SR)。强化刺激是任何一个当辨别性刺激再次出现时使做出反应的概率提高的刺激(事件、后果等)。这里的强化刺激就是一种反馈。这种外界施加的反馈,我们不妨称之为强化性学习反馈。显然,强化性学习反馈注重外界刺激,忽略了学习者本身的内部心理学习过程,特别是学习者自身主动从学习经历中获得的反馈。同时,强化性学习反馈更适合于简单的知识与技能的习得,并不能很好地解释复杂知识与技能的习得。
在认知主义学习心理学视角下,人类学习具有内在的心理结构,反馈的作用在于促进知识结构的形成。建构主义学习论则进一步提出,人具有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相比智能机器,反馈不仅能唤起人脑记忆,还能激发人脑学习的动机,进而产生深度学习;而且这种反馈可以是来自外界,也可以是来自于内部;反馈不但使得人脑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还能促使人脑对学习进行自我指导,从而更好地自我发展。在这样的学习理论关照下,对于评价来说,学习反馈更关注于评价任务的本质、学习者的反应、告诉学习者高质量作品的特征、对自身学习进步的欣赏,以及达成高标准所需的策略。这种以发挥学生评价责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从而让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学业成就的学习反馈,就是发展性学习反馈的核心内涵。
已有的研究还发现,反馈的内容和方式不同,其效果也不同。如果反馈信息强调的是个体的进步和对任务的掌握情况,提供的是有关积极自我效能感的信息,那么反馈对成绩的提高就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反馈信息过分强调外界的要求和期望,如告诉个体必须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和水平,就会使人产生被控制感,进而降低对任务的内在兴趣。因此,在提供反馈时应采用信息性反馈,避免控制性反馈,这与内在动机理论提倡的反馈方式基本是一致的。[3]
有时学生可能做得不好或行为不恰当。为了创造自主支持性气氛,教师应把较差的成绩和行为问题当做问题来进行解决,而不是当做批评的目标。使用非控制性的反馈包括不使用强迫性的语言,如向学生说“应该”、“必须”做什么等等。教师使用非控制性的、支持性的交流方式,可以说“你最近的物理没有提高,你觉得是为什么?”使用积极的反馈艺术是不使用批判性的消极反馈,相反,要具体指出可以提高和进步的地方。
反馈是给予表现者关于其表现的事实的信息,是通过对现实表现和目标的比较得出的。这种信息中不应有反馈者对表现作出的任何价值判断,表扬和惩罚都不是反馈,因为它们可能鼓励学生,而没有呈现对与错的信息以及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因此不能为学生改善学习提供支持。具体而言,在进行课堂评价结果反馈时教师应当注意:
目标设置理论认为,目标与反馈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个人的成绩水平。目标的存在不仅指出了个体需要达到的活动结果,也为个体评价自身表现提供了一定的绩效标准。反馈信息则可以帮助个体了解到自己距离目标水平还有多远及成绩标准的满足情况,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有待改进。
从促进学习的角度看,教师和学生必须确定“学生学习现状”和“学习目标”,教师通过评价向学生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或者学生依据自评或互评的反馈信息采取改进行动。这些反馈信息不仅要有定量的数据,更应包括定性的描述性语言。反馈必须是清晰的。不仅要明确告知学生他们所获得的分数或等级,而且应当提供关于表现状况的具体清晰的细节。在萨德勒(R.Sadler)等人看来,学习反馈的全部奥秘在于——只有在明确学生当前的学习现状和学习目标,在确定出差距所在后,据此向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改进信息。[4]布莱克(Paul Black)和威廉姆(Dylan Wiliam)指出了用具体的、描述性的反馈取代判断性反馈的好处。当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时,有效的反馈告诉学生他们的哪些学习活动是正确的,查明学生的优势所在,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对有些学生,还需要将这样的反馈转化为书面形式,给他们更多的时间来反思。另外一些学生需要老师面对面地做出反馈,来强化他们取得的成功。[5]
学习反馈的途径非常多样,可以来自教师,也可以来自家长或同伴,或者来自于学习目标(如评分规则),也可以是学生自主反馈。
我们常常认为,提供反馈只是教师的事,其实学生也可以自我反馈。有效反馈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最终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调整实现的,“教师的一个长期教学目标就是使自己渐渐的不再作为唯一的反馈提供者”。[6]反馈必须鼓励自我评价,有效反馈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最终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评价、调整实现的,而这依赖于学生对评价标准、评分规则、评定程序和典范的表现样本的事先了解。有研究指出,学生能有效地监管自己的学习进展。通常采取的形式是,学生在学习时追踪自己的学习情况。例如在学习一种新技能时,学生可以做个有关准确性和速度的图表。通过自我反馈,学生能更好地产生学习动机,学生不仅能进行自我调整,而且还能主动地进行自我指导、自我发展。
反馈可以来自同伴。同伴反馈相对于教师反馈而言,在学生的长期成就方面更有影响力。“因为教师要提供很多反馈,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有时学生会觉得教师的这些反馈老是内容相同,无关痛痒。而同伴的肯定反馈或否定反馈则具有更强的影响力。”[7]
最有效的反馈应该是来自不同人群(包括来自自身)的即时、具体、多模式、多渠道的反馈。将即时的、交互式的反馈变成学习过程的一部分,这样学生就可以避免出现错误的学习和实践。其中多模式反馈的具体方法列举如表1。[8]
表1 各种反馈方法举例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来自学习结果的及时的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在布克 (W.F.Book)和诺维尔(L.Norvell)的一项研究中,让学生又快又准确地练习减法,每次练习30秒,共练习75次。在前50次练习中,让甲组学生知道每次练习的结果,不断鼓励和督促他们继续努力,并对所犯错误进行分析,而对乙组学生不进行反馈,结果甲组学生成绩比乙组学生好。 在后25次练习中,给予乙组充分的反馈信息,而甲组学生不知道学生结果,结果乙组学生成绩优于甲组学生。[9]这一实验说明,有关学习结果的及时的反馈信息,对学习有重要的调整作用,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
表2 反馈的时间与效应值的关系
反馈是否及时,是反馈信息能否产生促进学习效果的关键。一般而言,给予反馈耽搁的时间越久,成绩改进得就越慢。 间隔太长的时间给予反馈往往会使反馈失去应有的作用,比如考试结束后过几周才返还试卷,对于学生学习的改善是一种无效的反馈。从时间上来看,反馈应该在评价结束后,学生即刻就能感知并使用反馈信息。如表2所示,在一个测验题目呈现之后立即给予反馈只有相当小的效应值(0.19),而在测验结束后立即给予反馈却有最大的效应值(0.72)。[10]
要想让反馈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就应当参照技能或知识的特殊水平而给予。这就意味着,根据学生本人知识和技能的特别水平给学生反馈,比简单地根据学生成绩水平的高低而给予反馈要好。换句话说就是反馈应当“参照个人标准”,而非“参照全体常模”,即参照学生自己与知识或技能特定目标的差距。参照全体常模的反馈,使学生知道自己与同学相比较的情况,但没说明学生本人的学习情况;参照个人标准的反馈,使学生知道自己与知识或技能特定目标的差距。“事实上,研究一致指出,参照个人标准的反馈比参照全体常模的反馈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更强。”[11]学生接受这种反馈方式对学生成绩有重要影响。
参照个人标准反馈在改进学习方面的效果要优于参照全体常模反馈。例如,让学生为自己设定适当的学习目标,不仅要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还要知道自己已经完成了什么。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思考自己作业的强项和有待改进的地方,然后教师对这些优缺点提供书面或口头的反馈。最后,学生计划下一步做什么,以及从哪些方面获得反馈。
课堂评价的核心在于反馈,而不在于证明。课堂评价的发展性价值最终是通过反馈来实现的,如果没有有效的反馈,就不可能促进学习。因此,开发和运用有效的课堂反馈技术是提高课堂反馈效率和效果的重要方面。
[1]Hattie.(1992).Measuring the effects of schooling[J]. Australian Journal of Education,36(1),9.
[2]戴尔·H·申克著.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韦小满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51.
[3]郭德俊.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9.
[4]Judith A.Arter&Jan Chappuis.(2006).Creating&Recognizing Quality Rubrics[M].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Portland,Oregon,133-146.引用时稍做修改。
[5]Black,P.,Wiliam,D.(2005).Changing Teaching through Formative Assessment:The King’s-Medway-Oxfordshire Formative Assessment Project.OECD[DB/OL].[2009-10-8].
http://www.oecd.org/dataoecd/53/30/34260938.pdf.
[6]Grant Wiggins.教育性评价[M].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43.
[7]Howard,P.J.(2000).The owner’s manual for the brain.Austin,TX:Bard Press,115.
[8]Laura Erlauer著.不可不知的用脑教学法——运用脑科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M].黄河,陈萍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127.
[9]冯忠良.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47.
[10][11]Robert J.Marzano,DebraJ.Pickering.有效课堂——提高学生成绩的使用策略 [M].张新立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122.123.引用时稍做修改。
*本文是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高校信息化建设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框架的研究(课题批准号GH08150)的研究成果之一。
黄文博/长春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张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