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笃周
主编寄语
张笃周
2011年11月注定要成为中国航天控制技术最具历史意义的日子,11月1日神舟八号顺利升空,11月3日、14日两次完成完美交会对接,11月18日安全返回到落区.整个任务完成过程可以用“运行稳定、对接完美、返回准确”来表述,所有参与这一项目的人员无不为之自豪,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这是航天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事件,也是航天控制技术的一次突破.
攻克难关、实现梦想是无数科技工作者的理想.作为从事航天器制导、导航与控制技术的科研人员,完成在轨交会对接更是我们近二十年孜孜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最美好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一梦想,从神舟一号、神舟七号,再到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直至神舟八号,一步步走来,离梦想的实现也越来越近.2011年11月3日,这个梦终于成为现实.
实现梦想当然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艰辛.两个以7.9km/s速度运行的飞行器要在茫茫太空实现交会对接,精度要求非常高.选择什么样的路径轨迹,选择何种对接敏感器,选择何种控制方法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方案有很多,路径也很多,特点各不相同,但我们从未走过,我们没有任何经验,也没有退路,必须成功,而且必须在确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好在我们有一批具有载人航天精神的队伍;同时,我们通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积累了丰富的工程技术经验.在确定了基本技术路线后,从新型交会对接光学相机、激光雷达、微波雷达等敏感器开始,到确定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的技术方案,到确定对接轨迹和对接段的控制方法,一步一个脚印,一个一个走到产品实现和方案实现,直至最终完成任务.
最艰难的是方案确定后技术见底的试验验证.新型交会对接光学相机的设计与验证经历了多次迭代,反复验证.光干扰的验证、动态性能验证,科研人员贡献的不仅是聪明与智慧,还有汗水.交会对接最终对接精度的保证也是多次循环迭代设计、仿真验证的过程.上千次的九自由度试验,为最终的方案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我们树立了胜利的信心.
过程充满了艰辛,品尝艰辛,体味成功是我们从事这项工作的航天人的普遍情绪,但更重要的是总结我们这一阶段技术工作的经验,为未来事业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和杂志的编委会商量并确定,编辑这次专刊,算是一个总结,也算是一个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