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在“十二五”期末将文化产业发展成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按国际标准判断,“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至少要占到同期GDP的5%。而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占比仅2.5%左右,这就意味着在“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要翻一番。预计2015年我国GDP将达53万亿元(以增速8%计);文化产业增加值占5%,即26608亿元。要从2009年的8400亿到2015年的26608亿,文化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年均增长率需达到21%。2004年以来文化产业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比同期GDP增速高6个百分点,照此势头“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目标达成有望。
北京、上海文化产业占GDP比重最大
最新数据显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超过5%成为当地支柱性产业的地区有5个,其中北京、上海最高,增加值占地区GDP比重分别达到12.3%与9.6%。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山东等地文化产业也即将成为当地支柱性产业,其中江苏、浙江、福建、安徽的增加值占比均已接近5%,山东的占比虽然只有3.12%,但其“十一五”平均增速已达20%,2010年实现增加值1260亿元,成为全国第4个突破千亿的地区,因此文化产业有快速成长为当地支柱产业的潜力。根据各地公布的文件汇总情况看,有18个地区明确提出要在2015年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或巩固其已有的支柱地位。各地区中,2010年广东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524亿元,连续8年保持全国第一。在此基础上,《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中提出保证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实现年均增长12%以上,到2015年实现增加值超过45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6.5%,到2020年超过80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8%。
中国(深圳)文博会累计成交额达5千亿元
2004年以来,伴随着从中央到地方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各地的文化产业博览会也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2006年,文化部出台《关于举办文化产业展会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指出,今后文化部将重点扶持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这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也是中国唯一一个获得UFI(国际展览联盟)认证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到目前,(深圳)文博会已经举办7届,从首届的356.86亿元成交额跃升至第七届文博会的1245.49亿元,增长了2.5倍,累计成交额达到5025.49亿元。同时,根据中央开发西部、振兴东北、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分别打造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东北(沈阳)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中部(武汉)文化产业博览会等几个博览会。此外,各地还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具有一定区域影响力的地方性文化产业博览会。包括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义乌(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和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到目前为止,上述八大文化博览会总成交规模已达千亿数量级。
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广东独占19个
文化部先后于2004年、2006年、2008年和2010年分四批命名了总数达204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第一批42家,第二批33家,第三批59家,第四批70家)。这204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在全国31个地区均有落户。从目前各地的分布情况来看,广东19家,北京16家,四川12家,上海、辽宁、江苏、浙江均为10家。
与此同时,文化部又在2007年和2008年先后命名了两批共计4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此外,文化部在2005年还命名了首批的“国家文化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后更名为“国家文化产业(出口)示范基地”,纳入《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命名管理办法》管理范围。目前该批基地共有4家,分布在北京和上海两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