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韬,董 骁
(复旦大学,上海 200433)
水务企业多元化模式探讨
陆 韬,董 骁
(复旦大学,上海 200433)
以在沪深两市上市的22家以涉水业务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为研究样本,从战略相关多元化与非相关多元化的角度,利用优化的Jacquemin-Berry熵测度模型,定量展现了一幅水务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图景。并基于核心资源与能力理论,总结了水务企业不同的多元化发展模式。研究发现,在样本企业中,存在三种主要模式:以资本运营为核心的综合多元化扩张、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战略相关多元化扩张和以非水务资源为核心的非相关多元化扩张。其中,实行综合多元化扩张的水务企业更倾向于成长为我国本土大型、综合、流域型水务集团。
多元化;核心资源与能力;水务企业
在我国水务市场化的推动下,水务领域长久以来的行政壁垒被打破,使得传统附属于地方政府下的封闭型水务企业,有机会向综合型、流域化方向发展。在此背景下,培育我国本土综合流域型的水务集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不少学者(如姚文彧,郑海良,王树成,2002;郑书莉,王心良,2006)提出沿着产业链实行水务垂直一体化的发展策略,借以推动本土水务企业的快速成长,对水务企业跨行业的横向多元化发展却关注甚少。然而,考察我国水务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历程,既包括基于水务产业链的垂直多元化扩张,也包括跨行业的横向多元化发展。因此对于水务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模式有必要进行重新审视。本文即是在上述背景下,旨在通过对2002—2010年我国主要水务上市企业多元化发展状况的梳理,总结水务企业主要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并进一步考察不同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对于培育综合流域型水务集团的作用与意义。
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方各国企业多元化与归核化的交替发展,在多元化涵义、测算等研究基础上,学者们对企业多元化发展模式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上。大量实证研究并未形成一致的结论,主要有如下三类观点:Rumelt(1982)、Fauver(2003)、苏冬蔚(2005)、姜付秀(2006)等学者认为,多元化经营对于企业绩效指标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Berger &Ofek(1995)、Maksimovic & Phillips(2002)、韩忠雪、朱荣林(2007)等学者发现,多元化经营对于企业价值与绩效指标具有一定的损害作用(多元化折价);金晓斌(2002)、艾健明、柯大钢(2005)、赵张云、王毅捷(2006)等学者则认为,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及价值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之后,不少学者通过反思现有的实证研究,意识到企业多元化发展模式的研究,不仅应包括多元化效应的研究,也应重视对企业多元化内部驱动因素的考察。如C.A.Montgomery(1994)指出,由于受样本与指标的影响,准确衡量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显得尤为困难。相反,研究企业选择多元化发展战略的内在动因却有着较强的可操作性,因而对研究多元化发展模式具有较大的意义。Montgomery(1994)研究总结了激励企业选择多元化战略的三个主要理论:市场势力理论(Hill, 1985)、委托代理理论(Wilson, 1969;Mirrlees, 1974)以及核心资源与能力理论(Penrise, 1959)。并进一步在企业多元化的研究中提出,多数企业多元化的内在动力与委托代理及核心资源与能力理论相符。之后,T.McGuinness和D.Thomas(1997)通过对英格兰与威尔士大型水务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分析,认为基于核心资源与能力理论的扩张是水务企业主要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与一般市场企业相比,水务企业具有如下鲜明特点:1)资源依赖性(张天勇,2004);2)自然垄断性(吕岚,2005);3)地区依赖性(金宝鹏,1995)。不难发现,水务企业具有的资产规模性、产品垄断性以及经营地域性等特点,使得水务企业的多元化扩张带有显著的资源与能力理论的烙印。T.McGuinness和D.Thomas(1997)研究指出,由于水务企业所具有的自然垄断特征,使得依靠本地业务所建立的庞大区域性客户网络,以及凭借巨额资产所带来的融资优势,成为企业专属的核心竞争优势与能力。从而使企业具有利用上述优势,向相似产业扩张的内在动力以及天然优势。
核心资源与能力理论是从企业资源的角度,认为企业进行多元化的本质动力是为了充分利用企业所掌握的生产要素或资源的剩余生产能力(Penrise, 1959)。企业在某一市场的长期经营,逐步积累形成其专属的核心竞争优势或能力,会随着企业的成长,驱动企业向相似领域扩散渗透。上述核心竞争优势包括企业共享的设施、共享的技术、相似的分销渠道或共同的市场等(王江,2007)。在利润最大化的驱使下,企业具有内在动力,将目前所掌握的核心竞争优势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扩展到相似的业务中去。在该过程中,企业在巩固现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同时,还有机会培育新的核心竞争能力。
与20世纪90年代的英格兰与威尔士类似,在我国,伴随着水务市场化的进程,在实务层面上,涌现出大量水务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业务扩张等方式,选择多元化发展战略。然而,鲜有研究从多元化发展的内在动因及效应角度,针对水务企业多元化发展模式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利用2002—2010年我国主要水务上市企业的数据,系统分析总结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对推进我国本土大型、综合、流域型水务集团的快速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Jacquemin和Berry(1979)提出的多元化熵测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资源与能力理论,对模型进行优化。选取2002—2010年我国主要水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此处的主要水务上市企业是指:在沪深两市上市的以水务产业作为主营业务(之一)的企业。包括:力合股份、中原环保、中山公用、锦龙股份、桑德环境、大禹节水、首创股份、南京高科、同方控股、武汉控股、国中水务、钱江水利、南海发展、洪城水业、城投控股、宁波富达、创业环保、阳晨B股、重庆水务、万邦达、碧水源、兴蓉投资共22个企业),对水务上市企业的多元化类别及程度进行定量核算。并根据熵测度结果,总结不同的企业多元化发展模式,并进一步对不同模式下,企业多元化发展效应进行简单比较。
多元化熵测度模型最初由Jacquemin和Berry(1979)提出,后经Palepu(1985)引入到战略管理研究领域,用于企业多元化水平的度量。是第一个将相关性多元化与非相关性多元化业务,从企业整体多元化业务中进行剥离与区分的模型。该模型能综合反映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两方面要素:1)企业主营业务的数量与分布;2)不同业务间的相关性程度。
上述模型将企业多元化的类别区分为:相关性多元化与非相关性多元化。相关性多元化是指企业在一系列具有相关性的业务间开展多元化经营;非相关性多元化则是指企业在不具有相关性的业务间进行多元化扩张。在“相关性业务”与“非相关性业务”的界定上,Jacquemin和Berry采用如下标准: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同属于相同二位数产业组的各四位数产业定义为“相关性业务”;类似的,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分属于不同二位数产业组的各产业定义为“非相关性业务”。
然而,基于前文核心资源与能力理论的观点,上述界定忽视了众多“非相关性业务”间可能存在的对于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共享,因而无法从“战略相关性”层面,对企业经营的多元化状况进行有效考察。尤其对于水务企业,区域性固定客户群体等核心资源的共享,可能会促使其向相邻业务渗透扩张。因此,有必要从“战略相关性”的角度,对“相关性多元化”与“非相关性多元化”进行重新界定。形成“战略相关性业务”与“非相关性业务”的分类,本文采用如下标准进行区分:
“战略相关性业务”包括:1)同属于水务产业链的各分业务(如原水销售、供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2)与水务业务不直接相关,但与其共享诸如地区客户等核心竞争优势的业务(如垃圾回收与处理、道路维护与收费等)。上述相关性业务构成一个产业组;“非相关性业务”则界定为:无法共享水务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各类非涉水业务(如房地产经营等)。随后采用如下测算方法:
设Pi为水务企业中第i项业务在企业总收入中所占比重,总的多元化熵值为:
设Pj为水务企业中第j个产业组在企业总收入中所占比重,则由“非相关性业务”构成的不相关多元化水平DU为:
设Pij为第j产业组中第i项业务在该组销售收入中所占份额,DRj为第j产业组内各项业务的相关多元化水平,有:
由于企业在不同产业组中经营,则总的战略相关多元化水平DR为:
容易验证:总的多元化水平由战略相关多元化与非相关多元化水平构成。
计算得到企业总体多元化熵值、战略相关多元化熵值以及非相关多元化熵值。熵值的大小直接表征所对应多元化类别的程度,熵值越大,代表多元化程度越深,反之则意味着多元化程度越浅。下文将基于优化的Jacquemin-Berry多元化熵测度结果,分析水务企业主要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并对不同发展模式下,企业的多元化效应进行简要考察。
利用优化的Jacquemin-Berry多元化熵测度模型,以2010年为例,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2010年主要水务企业多元化熵值
图1定量揭示了2010年我国主要水务上市企业多元化的类别与程度。通过类似的方法,可得到水务企业2002—2010年每一年的多元化分布。通过比较战略相关多元化与非相关多元化熵值的相对发展,即可对企业多元化发展模式进行总结。根据核心资源与能力理论,由于水务企业的多样性,其占据和拥有的核心竞争优势也有所不同,可能会带来不同的多元化扩张模式。结果显示,在主要水务上市企业中,可分离出三种不同的多元化发展模式:综合化多元化扩张、战略相关多元化扩张以及非相关多元化扩张。下文将结合案例,具体阐述基于不同核心竞争优势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1)以资本运营为核心的综合多元化扩张
基于多元化熵值的计算结果,综合多元化扩张模式表现为:在考察年间,企业战略相关多元化与非相关业务多元化或同步发展,或两者呈现交替式发展的局面。但从总体上看,在考察期末,企业两种多元化程度都比初期有了一定的提升。符合上述扩张模式的企业有城投控股、钱江水利与首创股份。以首创股份为例,企业在发展战略相关多元化的基础上,逐步进入非相关多元化领域进行扩张,战略相关多元化与非相关业务多元化得到交替式的发展。其综合多元化扩张之路如图2所示。
根据核心资源与能力理论,当企业拥有强大的资本规模以及市场控制力时,企业将趋向于进行业务的全方位多元化扩张。结合首创股份的案例,作为大型水务投资集团,首创股份具有:1)强大的资本运营能力。资本运营的优势,直接推动首创以收购兼并和股权投资的方式,实现水务等战略相关领域的快速扩张。并且一方面激励企业通过共享类似投资经验、本地客户信息等竞争优势向战略相关产业扩张;另一方面以高额水务资产作为融资杠杆,推动企业向具备相对较高利润率的非相关行业进行扩张。2)优良的政府资源。作为自然垄断性较强的水务产业,受社会公益性的影响,与地方政府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对水务企业依托本地市场进行战略多元化扩张具有积极的意义。首创股份的母公司首创集团作为北京市政府投融资的平台,具有丰富的政府资源。可见,综合多元化扩张模式是依托资本和政府资源,通过收购兼并和股权投资等方式,实现水务等战略相关领域的快速扩张,并以此为基础,借助水务资产等融资杠杆,利用剩余资本向相对高利润率的非相关行业扩张,获取收益的同时进一步反馈水务投资。强大的资本运营以及优良的政府资源,是推动这类水务企业进行综合多元化扩张的首要因素。
图2 首创股份综合多元化扩张模式
(2)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战略相关多元化扩张
战略相关多元化扩张模式表现为:在企业多元化扩张历程中,战略相关多元化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基本不存在非相关业务的扩张。桑德环境、南海发展、创业环保、洪城水业、中原环保、国中水务、大禹节水等企业是该模式的典型。以桑德环境为例,其战略多元化扩张之路如图3所示。
该模式发展的水务企业,一方面通过BOT、TOT、委托运营等方式,进行基于水务产业链的垂直扩张;另一方面,在适当的时机,向公路维护与管理、垃圾回收与处置等战略相关领域进行扩张。桑德环境自投身环保产业以来,通过水务与固废领域的资源共享,谋求共同发展;南海发展在稳固扩张水务业务的基础上,凭借相似的投资运营经验,于2006年进军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将战略多元化之路与企业自身特质联系起来,这些企业虽不具有强大的资本及政府资源,但往往具有较强的技术研发以及项目运营能力。能实现水务以及战略相关业务的“专业化、技术化、集成化”发展。与首创股份等以资本为纽带不同,推动这些水务企业进行战略多元化扩张的是技术的研发以及由此带来的较高的运营效率。
图3 桑德环境战略相关多元化扩张
以桑德环境为例,其在工业废水、市政污水处理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前瞻性研发,有多项污水处理工程被评为“国家重点环境保护实用技术示范工程”。由此带来企业运营成本的大幅降低,提高了企业的项目运营能力。促使企业以技术研发为纽带,以本地市场为基石,进行战略多元化的扩张,实现企业由零散的BOT工程,向集工程、技术、运营于一体的“总承包”水务企业迈进。与桑德环境相似,南海发展同样具有技术领先的核心竞争优势,其下拥有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省一级水质监测站以及先进的供水调度与管网管理系统。企业率先涉足供水市场,局部垄断的市场资源以及技术研发的一体化,激励企业于2005年进入污水处理市场。并于1年后,进入与水务行业具有相似技术经济特性的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在上述企业的战略多元化扩张历程中,由技术研发所带来的较高的项目运营效率,内化为企业核心的竞争优势,使得企业具有利用独享的核心能力,向战略相关性领域进行扩张的动力。
(3)以非水务资源为核心的非相关多元化扩张
非相关多元化扩张模式表现为:企业在非相关业务间进行多元化扩张。基本不存在或伴有极少程度的战略相关多元化扩张。采取这种多元化扩张策略的企业主要有力合股份、宁波富达、武汉控股、同方控股以及中山公用。以力合股份为例,其非相关业务多元化扩张进程如图4所示。
图4 力合股份非相关多元化扩张
通过该模式进行多元化扩张的企业,大致可分为两类。较为常见的一类是以力合股份、宁波富达等企业为代表,水务业务虽是其主营业务,但并非核心业务。水务领域的收入仅占企业主营收入的较小部分。换言之,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并不在水务领域本身;另一类则是以武汉控股为代表,借助水务资产的巨大融资效用,向高利润率的非相关行业进行扩张转型,取得成功后逐步剥离水务业务。
以力合股份为例,其涉水之初是以计算机布线产品的制造与销售为核心业务,在面临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压力下,出于对水务行业前景的看好,于2002年通过与专业水务企业成立合资企业的方式,进入水务行业。但由于其自身不具备水务项目的投资与运营能力,很快便重新确立以电子产品的制造与销售为主,计算机布线产品的制造与销售为辅的产业格局。水务项目则全权授予旗下成立的合资企业进行投资与运营。考察年间,虽水务收入比重逐年递增,但水务领域收入占其主营收入的平均值仅为8.3%。与力合股份类似,宁波富达在涉水之初,即横跨房地产、家用电器的生产、水泥制造与销售等行业,考察年间,水务收入比重由2002年的13.7%递减至2009年的1.7%,并于2010年彻底退出水务行业。可见,在多数情况下,促使企业实行非相关多元化扩张的因素与水务行业本身无关。企业在其他行业培养的市场势力以及资源优势,是驱动其实行扩张的主要因素。其保留水务业务的主要原因往往仅是出于水务项目所带来的稳定现金流。
如前文所述,对于多元化发展模式的探讨应包括:多元化内在动因与多元化效应两方面。上文基于Jacquemin-Berry多元化熵测度模型,总结了不同类型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并从核心资源与能力理论的视角,对模式背后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探讨多元化效应,结合水务企业特点,现从企业总资产、净利润等方面,对不同发展模式下的水务企业经营状况进行简要比较(由于非相关多元化扩张企业的核心资源并非水务资产,故此处仅对综合相关多元化扩张与战略相关多元化扩张水务企业进行比较),见图5。
图5 水务企业不同多元化发展模式的效应比较
从图5可见,得益于强大的资本运营能力,综合多元化水务企业能在短时间内实现资产的快速积累,同时依靠快速的扩张,获取较高的净利润;相应的,战略相关多元化企业则无法实现同等速度的资产积累和净利润获取。但由于运营的高效,这类企业往往具有相对较高的净资产利润率。但从水务企业的整体成长来看,综合多元化水务企业快速成长为大型、综合、流域型的水务集团的潜力更大。
(1)本文利用优化的Jacquemin-Berry多元化熵测度模型,使用22家以涉水业务为主营业务的水务上市企业数据,从核心资源与能力理论的视角,研究企业多元化发展模式。结果表明:水务企业具有的资产规模性、产品垄断性以及经营地域性等特质,可内化为本地客户群、政府资源等企业独享的核心竞争优势,激励水务企业进行多元化扩张。类似的结论亦可推广至其他经营于自然垄断行业企业的多元化扩张中。
(2)在样本企业中,存在以资本运营为核心的综合多元化扩张、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战略相关多元化扩张和以非水务资源为核心的非相关多元化扩张三种主要模式。而且,上述不同模式的选择与水务企业自身的特质密切相关:投资型水务企业倾向于通过收购兼并和股权投资的方式,走综合多元化发展之路;注重技术研发及项目运营的水务企业往往更倾向于通过BOT、TOT、委托运营等方式,走战略相关多元化之路;而以非水务资源为核心的企业则倾向于走非相关多元化之路。
(3)从多元化效应来看,综合多元化水务企业具备在短时间内,实现水务资产的快速增长,由此获取较高经营收益的能力。因此从水务企业的成长来看,这类水务企业更容易成长为我国本土大型、综合、流域型的水务集团。
[1]Berger, P.G., E.Ofek. Diversification’s Effect on Firm Value[J]. Journal of Finaneial Economics, 1995(37):39-65.
[2]Fauver. L., J.F.Houston, A.Naranjo. Cross-Country Evidence on the Value cf Corporate Industrial and International Diversification[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anace, 2001,10:729-752.
[3]Maksimovic.V., G.Phillips. Do Conglomerate Firms Allocate Resources Inefficiently across Industries? Theory and Evidence [J]. Journal of Finance,2002,57:721-767.
[4]Montgomery,C.A. Corporate Diverstifica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 1994,8(3):168.
[5]McGuinness.T, Thomas.D. The Diversification Strategies of the Privatized Water and Sewerage Companies in England and Wales a Resource Based View[J]. Utilities Policy,1997,6(4):425-335.
[6]Rumelt,R,.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and Profitability[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82,3:359-239.
[7]艾健明,柯大钢.多元化与企业价值的研究[J].北京:经济管理,2005,14 :10.
[8]韩忠雪,朱荣林,王宁.超额控制、董事会构成与公司多元化折价[J].南开管理评论,2007,(l):16-20.
[9]金宝鹏.城市供水企业效益考核初探[J].焦作大学学报(综合版),1995,2 : 70.
[10]金晓斌,陈代云,等.公司特质、市场激励与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J].经济研究,2002,9 : 67-74.
[11]姜付秀,刘志彪,陆正飞.多元化经营、企业价值与收益波动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6,11 : 27-35.
[12]吕岚.供水改革和供水统计[J].中国统计,2005,10 : 42.
[13]苏冬蔚.多元化经营与企业价值: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溢价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5,4 : 135-157.
[14]王江.围绕核心知识和能力的企业多元化战略[J].经济管理,2007,23 : 18.
[15]姚文彧,郑海良,王树成.中国水务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给水排水,2002,18 : 27.
[16]郑书莉,王心良.水务市场前景与开发机制探讨[J].经济师,2006,11 : 39-40.
[17]赵张云,王毅捷.长三角民营企业多元化程度和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21): 5693-5695.
[18]张天勇.对供水企业引进竞争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4,12 : 61-62.
Diversification Pattern of Water Company in China: A Resource Based View
LU Tao, DONG Xiao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
In the context of the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universally used by the water companies in China, we take 22 listed water companies as examples, to show a diversification development picture of the water companies by using the Jacquemin-Berry entropy meas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rategy-related diversification and non-related diversification. And we further summarize the different diversification patterns of the water companies based on the core resource view, which can be classified as three main types: the comprehensive diversification pattern based on the capital; the strategy-related diversification pattern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the non-related diversification pattern based on the non-water competence. Among them, the comprehensive diversification water companies have the better chance to become the large-sized and comprehensive water enterprises in China.
diversification; Jacquemin-Berry entropy measure; core resource and competence; water company
X324
A
1006-5377(2011)12-0056-06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城市水务产业发展及管理政策研究与示范课题”(2009ZX07318-007)。特别感谢戴星翼教授、黄文芳副教授、董骁老师的指导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