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政党选举制度与方法改革创新之管窥
■代金平/文
选举制度是世界大多数国家政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在当今不少国家政党都朝着“选举党”方向演进的环境下,选举对于政党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在趋于增大。近几十年来,外国许多政党为了提升党的活动能力,取得更好的选举业绩,围绕选举制度、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作为推进其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一些举措与经验值得研究和总结。
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国政党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直接影响到许多国家政党内部的体制与工作方式,包括党的传统的选举制度及其模式。许多政党为此走上了选举制度的改革创新之路,以顺应形势和环境的变化要求。
一、世界性“民主化”浪潮的冲击,使得大多数政党为顺应这一形势要求而推动选举制度改革
实际上,西方国家主流政党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就受到社会民主运动的冲击,美国的“民权运动”、法国1968年的“五月风暴”,都曾对西方政党的统治策略和领导方式产生震动。八九十年代以来,国际性的民主化运动更是在相当程度上冲击着世界大多数的传统政党,尤其对一些“威权主义”色彩较重的发展中国家政党挑战更凸显,甚至直接冲击其选举制度。
二、现代科技发展、民众价值取向与生活方式变化也对大多数政党传统的选举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20多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媒体对民众生活影响加大,人民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多元化,对自上而下的管理运作体制及少数人决定党内人事的选举方式提出了重大挑战,如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印度尼西亚专业集团党长期由党魁个人决定党内重要人事任命的做法引起了党内外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批评,这对政党选举体制的维系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在西方一些国家,更是提出了党的领导人及党推举担任国家公职候选人的地位合法性问题。
三、一些新型政党及社会组织的民主化运作模式对传统政党构成新的挑战,迫使其进行选举制度的调整革新
近几十年来,西方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出现了不少新型政党,如绿党、女权主义政党、主题性政党等。由于时代变化,这类政党的组织程度虽不如传统政党严密,但运作模式比传统政党灵活,其选举方式相对直接、民主,较好地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变化要求,吸引了不少民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参与。这同一些国家传统政党特别是主流政党选举体制的僵化守旧形成鲜明对照,在新形势下,它们大都面临着日益增大的变革压力。
四、一些政党传统选举制度的弊端与消极后果日显,对其自身也提出了改革创新的要求
许多西方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传统政党在战后建立或重建过程中,在选举上大都确立了一套相对封闭和严密的体制与规则,随着形势变化,这种选举制度所造成的高度专权、任人唯亲等弊端日益凸显,党内外要求改革的压力增大,如在突尼斯宪政民主联盟等党身上就暴露得相对明显。极少数不进行改革的政党付出了沉重代价,直至为此走向衰落和消亡,如伊拉克复兴社会党等。
近几十年来,外国许多政党为顺应时代要求,根据本国、本党实际,纷纷进行选举制度与方法上的改革创新,采取了各具特色的变革举措。
一、通过政党法、党章修改等法律与党规的确立,昭示本党在选举上的理论与政策创新
前苏东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在冷战后政党制度重组过程中,大都制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政党法》,通过“党法”来规范党内选举,推进其体制机制创新。这些国家的《政党法》突出党在选举上的理论创新,强调政党作为民主政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通过各种选举方式来促进全民意志形成的法人组织。认为政党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代表,通过选举来实现对权力与政策的更迭和选择,这是政党功能的重要体现,通过正常性的选举,是实现“主权在民”宗旨的根本途径。基于上述认知,这些国家的绝大多数政党都强调,政党应进行定期选举,政党领导成员需由无记名投票产生;政党应当民主地推荐公职候选人,在党内通过竞选产生等。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政党也对党章有关选举条款的部分进行了修改,确保每一届党的领导机构都要由定期召开的代表大会通过选举产生,党的领袖任期大都改为两任。有些国家的政党对于本党政要无限期地被推举为党的总统或总理等重要公职候选人的情况进行限制,一般限定为两个任期。
二、通过改革党内权力掌控与运作体制和机制,使选举成为解决党内外人事问题的主要平台,实现党内人才遴选的公正、公开与平等
近20多年来,外国一些政党在权力体制调整上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改革传统的任命与委任制,改变原来党的最高领导个人决定人事的惯例,引入选举制,实行党内集体投票共同决定的制度。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原来连党的总统候选人都由党魁、现任总统指定,而在1999年该党全国委员会对此进行重大改革,出台了2000—2006年总统候选人提名总协议,规定凡符合条件并希望成为党的总统候选人的党员均可登记报名,并在党内外人士均可参加的全国初选中产生党的总统候选人。印尼专业集团党、埃及民族民主党在不断变化的条件下,近些年来相继改革了党的各级领导人产生的制度,大多数职位从原来党魁任命改为不同层级的党组织选举出任。同时,为顺应形势变化要求,一些政党还改革了某些重要公职候选人职位原先由党内相应职务的人自然占据的惯例,改为通过选举的方式产生,如德国社民党主席、法国社会党第一书记原先都是本党当然的总理、总统候选人,但自施罗德、罗雅尔起,党的领袖失去了不经选举就可出任总理、总统候选人的权利,他们都要通过党内投票选举产生。
三、按照时代发展要求改革党内传统的选举模式,扩大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提高选举的公信力
当前,外国许多政党都不同程度地改革了原来党的各级领导与国家公职候选人由上级指定和党组织推荐的传统模式,改由组织推举和个人自荐相结合,并且扩大差额选举的力度,支持多人竞选同一职位,有利于淘劣选优。
越共在推动党内民主过程中,大力改革传统的选举模式,大幅度提高中委、中候委的差额比例,在党的十大中分别达37%、84%,在刚刚结束的十一大中比率进一步上升到为24.57%、144%。同时越共还不断提高省以下地方党的各级干部直选比重,甚至总书记人选在十大代表中也进行民意摸底。西班牙工社党2000年的三十五大,党内不指定总书记人选,而是由四位候选人在大会上公开竞选,年仅39岁的萨帕特罗以微弱优势当选,开创了党内领袖选举产生的先河。为顺应党内民主化的要求,近些年来,意大利、德国、法国、希腊、墨西哥等多国主流政党的领袖都由原来党代会选举改由全体党员直接投票选举产生,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泛希社运)主席选举一度甚至扩大到党外群众也可以参与投票。2004年党的特别代表大会选举党主席时,帕潘德里欧获得了100多万张选票,除了党内20万党员所投票外,另外80多万张选票都是由党外群众所投。马来西亚巫统近年取消了参选区部以上党的职务的组织提名制度,改由候选人登记制度,通过竞争选出。
同时,外国一些政党还通过权力下放方式来推进选举制度改革,赋予基层党组织更大的选举权限。近年来,日本自民党、南非非国大都明显地增加了地方和基层党组织在党的领袖选举中的权重。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中,来自地方和基层票数由原来的47票相继扩大到141、300票。各级地方党代表对于总裁选举的影响力,从原来的无足轻重,提升到现在的“半边天”作用,基本上与本党众参两院的议员旗鼓相当。南非执政党非国大的基层党代表比例也由原先不足一半提高到目前的60%,祖马2007年当选非国大领袖,事实上就是通过基层代表的支持而胜出姆贝基的。
四、实现党内外重要选举中的技术创新与方法创新,增强选举的科学性、公正性与合法性
近些年来,外国许多政党在改革选举制度中十分注重通过推动技术与方法上的创新来吸引党员群众。现在西方有些主流政党产生本党的总统、总理候选人都是通过电视辩论的平台进行党内竞选,让广大党员做裁判,使胜选者获得较高的公信度。奥巴马在本党总统候选人的竞选中,充分利用网络等新型工具,通过视频、电邮、博客等现代信息载体,加强与党员的互动,取得了巨大成功。
当今外国不少政党都重视在党内外选举中的媒体公关,聘请媒体顾问,进行领袖形象设计,以此改善党的领导及党本身的形象。英国工党前领袖布莱尔、日本自民党的小泉、巴西劳工党的卢拉等人,都因此在选举中大受裨益。选举实际上也是民意支持的体现。韩国大国家党2007年在本党总统候选人选举时,为凸显胜选者的合法性,进行了重大的方法创新,将民调支持率折算成一定比例的票数。李明博战胜朴瑾惠成为总统候选人,是由于其民调支持率比朴高8.5个百分点,进而取得2452票的微弱优势。
此外,外国许多政党在选举制度上还进行了其他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如改进候选人的提名制度,乃至直接由民意决定党的公职候选人的遴选;扩大党内外对各类候选人的监督制度,加强对政党选举经费及候选人竞选资金来源和使用的限制与监控等。这些政策举措,对于规范党内选举的程序,增加选举的透明度和公正性,提升获胜者的党内外合法性,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政党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从根本上讲属于本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不少发展中国家来讲更是如此。政党选举制度及体制的变革是一个具有较强社会敏感度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驾驭得当,就会带来良好的政治和社会效果;处置不当,则可能适得其反、事与愿违,使党自身受到伤害和打击。
一、外国一些政党选举制度的改革创新顺应了本国经济社会发展及民众政治取向的现实要求,大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得到党内外的广泛认同
近20年来,外国许多政党都程度不同地进行了选举制度的改革或创新,改革给大多数党带来积极的效应。它改变了部分党专权、封闭的不良形象,扩大了党员对党内政治生活的参与,提高了党的威信和凝聚力,党的领导人的政治感召力有所增强。印尼、坦桑尼亚、英国、德国等一些国家主流政党因此程度不同地走出了本党困境,有的甚至实现了党的重振。
二、政党选举制度的改革是党的自身建设的重要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党的体制优势与制度活力,它有利于提升党的行动能力,能够确保党的事业人才辈出
当今世界,政党政治的变革是一种潮流和趋势,而选举体制改革是外国多数政党制度革新的重要内容,成了各党加强其自身建设,扩大党内民主,提高活动能力,确保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基本途径,成为展示一个党制度活力的最好窗口,这在新加坡、美国、英国等政党中得到一定体现,因而也为越来越多的政党所日益重视。
三、选举制度的改革必须符合党情国情,讲究战略谋划和科学设计,主观盲目和机械照搬则会给党自身带来难以预料的不良后果
政党选举制度的改革是本国政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改革是一把双刃剑。推进选举改革需要讲究战略策略和政治艺术,把握好节奏和轻重缓急。非洲有一些党完全照搬西方的党内竞选制度,出现了无序竞争、恶性争权,甚至暴力频仍的局面,在党内外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四、政党选举制度的改革创新应当兼顾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不能过分追求形式上的所谓民主,不能以危及党的团结和统一为前提
政党选举制度改革的目的是为更好地顺应社会变化的现实要求,保持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导地位和对社会生活的引领作用,使党更显生机活力,确保党的团结与统一。因此,选举制度的改革,其形式应服从内容,应按内容的要求来谋划改革。但外国特别是非洲一些国家政党,在内外形势的压力下,更重视选举形式的创新以及所谓向西方的标准看齐,为了追求形式上的需要,甚至不顾实际所能接受的程度,大举推进直接选举、个人自主竞选,结果导致形式与内容的不协调和分离,带来了诸多的不可测因素,造成党内对改革方式与策略的严重纷争,有的甚至加剧了党内派别斗争,教训十分深刻。
(责任编辑:刘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