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结构下城乡教育消费差距分析与对策

2011-11-20 11:04:22邢海晶
关键词:城镇居民城乡居民农村居民

邢海晶

(四川大学 政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一、引言

城乡二元结构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的用来解释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工业和技术落后的传统农业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模型。我国目前即处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状态,二元经济特征非常明显。

发展经济学家Simon Kuznets用二元对比系数即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比率,作为分析城乡二元结构强度的主要指标。二元对比系数与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度呈反比。二元对比系数值在理论上最大值是1,通常都小于1。发展中国家的二元对比系数值一般在0.31~0.45,发达国家的一般在0.52~0.86。二元对比系数接近1,经济的二元性就将消失[1]。通过统计分析,计算出2009年我国农业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为0.2562*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0)整理得出。文中数据在没有标注情况下,均引自《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0)或者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0)的数据整理计算得出。,非农部门比较劳动生产率为1.5868,城乡二元经济对比系数为0.1615。可以看出,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不只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也出离了发展中国家水平二元对比系数值域。

二、城乡居民教育消费差异

基于英国经济学家C.Luch提出的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假定某一时期人们对各种商品(服务)的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收入和各种商品的价格,而且人们对各种商品的需求分为基本需求和超过基本需求之外的需求两部分,并且认为基本需求与收入水平无关,居民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将剩余收入按照某种边际消费倾向安排各种非基本消费支出,如公式:

假设将人们的消费支出具体划分为I类,则各类商品的消费支出可以用模型表示为:

Vi=Piqi+bi(Y-V0)

(1)

其中,Vi是对第i类商品的消费支出,Pi和qi分别为第i类商品的价格和基本需求量,bi为边际消费倾向,V0为基本需求总支出,Y为收入水平。

如样本数据为横截面数据,则设:ai=Piqi-biV0

(2)

则模型(1)可以表示为:Vi=ai+biY

(3)

对公式(2)两端求和得:V0=∑ai/(1-∑bi)

她爱洗,杨连长这段时间已特别安排伙房,每隔两天就给她准备半桶水,而且是他亲自拎进地窝子。来取桶和盆时,还顺带送一束沙枣花。每次,他都站一会,没话找话。

(4)

由公式(2)也可以得出:Piqi=ai+biV0(i=1,2,3,…,m)

(5)

通过2005—2009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和教育消费数据的测算,可得出教育消费需求、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进而明晰二元结构下城乡教育消费差异所在。

(一)城乡居民基本教育消费需求分析

所谓居民教育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水平下,为保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居民对教育需要的基本消费量的支付能力,它反映了居民的教育基本消费需求。

通过表1可以看出,2005年—2009年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消费支出平均高出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消费支出4倍,教育基本消费需求是农村居民的2倍,说明我国城镇居民教育消费能力远高于农村居民。不仅如此,2005-2009年间,我国农村居民教育基本消费需求比重虽然在持续下降,但始终保持在57%以上,而同期城镇居民教育基本消费需求比重已经由35.86%下降到27.71%,

表1 2005—2009年我国城镇与农村居民教育基本消费需求情况表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0)整理和计算所得。

平均低于农村居民教育基本消费需求比重30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农村居民教育消费还仅停留于满足教育基本需要阶段,还处于教育“温饱水平”;而城镇居民教育基本消费需求比重平均值为31.29%,已经达到了教育“小康水平”,在满足教育基本消费需求之外,还有消费高等教育产品的购买力,不会因为减少其消费而影响到教育基本消费需要。

(二)城乡居民教育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农村居民教育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扣除基本消费需求支出后,农村居民剩余的货币收入中用于增加第i种商品(教育)消费支出的比重,反映了城乡居民新增教育购买力的投向,其值越大,教育消费越活跃,购买欲望越强烈。

通过图1,2005—2009年我国城镇居民教育边际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这说随着教育制度改革力度的加大,给城镇居民教育消费增加了不确定因素,导致了城镇居民紧缩教育消费,部分应该用于即期消费教育支出的收入转化成了教育储蓄,造成了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但是在城、乡居民教育边际消费倾向对比过程中可发现。2005—2009年我国农村居民教育边际消费倾向系数整体水平为5.9%,这就意味着农村居民在满足基本消费需要之后,剩余收入只有5.9%继续投向教育;而城镇居民教育边际消费倾向系数9.4%,高于农村居民教育边际消费倾向系数3.5个百分点,年均下降速度为2.9%远低于农村居民教育边际消费倾向系数3.9%。

(三)城乡居民教育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

教育需求收入弹性是指收入变化1%,价格不变时所引起的教育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说明教育消费支出增长幅度快于收入增长幅度,教育需求收入弹性高,其消费支出占总消费的比重会上升;教育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说明对教育费支出增长幅度低于收入增长幅度,教育需求收入弹性低,占总消费的比重也会下降。ELES模型满足需求函数的基本性质,并且能够直观的反映教育消费支出的情况,因此可以利用模型直接求得教育需求的收入弹性。

从图2可以看出,2005—2009年城乡居民教育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皆为正值,并呈平缓增长,说明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教育消费需求会有大幅度增加。但是,城乡居民教育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反映出农村居民教育消费与城镇居民教育消费相比,受收入影响的程度存在0.16的差距;不仅如此,二者之间还存在本质之别,2005-2009年间,农村居民教育需求收入弹性始终小于1,这就意味着对农村居民教育费支出增长幅度低于收入增长幅度,而城镇居民从2008年开始教育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这说明城镇居民在教育上的消费支出的增长幅度大于收入的增长幅度。城镇居民教育消费倾向与能力远高于农村居民。

图1 2005—2009年 城乡居民教育边际消费倾向系数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0)整理和计算所得。

图2 2005—2009年城乡居民教育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0)整理和计算所得。

三、城乡居民教育消费差距原因

导致城乡居民教育消费差异的诸多因素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同时,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其主要提供者为政府,但是政府为城乡提供的教育资源却并不均衡。这些都成为导致城乡居民教育消费差距产生的因素。

(一)城乡居民经济收入差距较大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经济收入水平的高低是教育消费能力的主要支持性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以及支付能力。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图3)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明显: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达到了17174.65元,同年农村人均纯收入为5153.17元。2005—2009年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比例始终保持在3.3∶1。而2005—2009年间,虽然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注]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从45.5%下降到41%,但一直高于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处于小康水平(城镇则达到了相对富裕阶段)。正是农村居民收入相比城镇居民水平偏低,增长缓慢,决定了农村居民只能将消费限定在满足生存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层面,没有额外经济收入来增加教育发展等消费支出,成为制约我国农村教育消费增长的瓶颈。

图3 2005—2009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及可支配教育消费占人均收入的比重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0)整理和计算所得。

(二)政府对城乡教育投入失衡

从公共经济学角度考察,教育带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而按照公共产品理论政府应当是这部分投资的最主要投资者;但从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分配来看,政府在为城镇与农村提供教育消费产品投入上却并不平衡。2005—2009年全国城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生均教育经费支出来看:农村生均预算的公用经费虽有大幅度增加,从335元增加到1811.68元;但还是低于全国由399.4元—1905.68元的平均水平,更远远低于城市生均公用经费。这一状况必然影响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图4 2005—2009年全国平均与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对比

数据来源:根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2005—2009)整理和计算所得。

四、消除城乡教育消费差距的对策

(一)扭转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城乡二元结构是现实的历史存在,并凸显在城乡教育消费差距上。城乡二元结构是造成城乡教育消费差距的天然条件,而城乡教育消费差距又反过来进一步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这使得我国教育消费进入了恶性循环。二元结构也是城乡教育差距最难跨越的制度性障碍就是传统户籍制度界限,“户籍身份在社会中执行了分配功能,不同的户籍与不同等的资源配置和利益获得机会的分配相结合,构成了以户籍身份地位差别为特征的社会空间等级机构,即户口不平等现象。”[3]扭转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就是要改变二元户籍制度的歧视,清除二元教育制度的不公平性。破除传统户籍制度对农民人身、地域与社会福利的限制与歧视,给予城乡居民同等的国民待遇,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因户籍而加收的高额择校费或借读费。各地区学校不得因户籍原因拒收农村学生等。逐步废除附加在户籍身上缺乏人文关怀的不平等教育政策,取消因户籍决定的高考地域限制,制定标准统一的高招制度,对农村教育发展期统筹考虑,统一实施[4]。

(二)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只有获得了货币,才能对欲望对象拥有无限的而又即时的支配权”[5]。增强农民教育消费能力主要有两条途径: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1)减轻农民负担就是要削减涉及农民负担的非必须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强监管对农业生产性费用和村集体收费;认真落实各项农民补贴补偿和村级财政性补助资金。要进一步健全涉农税收、价格及收费“公示制”。尤其要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乡镇、村级组织和农村中小学校公费订阅报刊要严格执行“限额制”,坚持自愿订阅原则,严禁摊派发行[6]。(2)增加农民收入就是要积极落实中央和地方的各项“三农”优惠政策,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具体而言就是要:以巩固提高家庭经营收入为根本,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提高生产经营水平和经济效益;因地制宜鼓励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充分发挥农业景观资源的多种经济功能,使农民在农业功能拓展中获得更多收益。以增加工资性收入为依托,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努力实现同工同酬,扶持农民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增加转移性收入为补充,积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增加农业保险费补贴品种并扩大覆盖范围,完善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三)扩大政府投入,保证教育资源均衡

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政府应在发展农村教育中发挥作用:“国家必须投资于能为推进农业生产的知识及其应用做出贡献的活动”[7]82,并保证有“相当的政府支出和对服务于农业部门的特定政府活动的组织”[7]78。然而,根据有关统计表明,我国占用世界1.18%的教育经费培养着世界18.45%的学生;其中基础教育部分,用占世界0.78%的教育经费来培养占世界19.81%的中小学生。在我国政府整体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投向农村的教育经费更是杯水车薪[8]。所以在“十二五”建设期间,要在教育支出向农村教育倾斜的政策引导下,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重点投向农村,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保证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统筹规划学校布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行县(市)域内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和工资待遇同一标准,以及教师和校长交流制度。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校和重点班。新增高校招生计划向农村倾斜,扩大东部高校在中西部农村地区招生规模。健全资助制度,扶助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完成学业。

(四)创办多样化教育,满足不同层次需要

教育发展必须针对农村发展实际需要,从整体上进行宏观调控和统筹规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推进,以适应农村多成分,多层次经济结构发展的需要。(1)强化农村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主渠道,是农业现代化基础工程。但在我国不发达地区的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还未普及。所以,要使升学教育转到为农业现代化培养人才的轨道上来,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培养大批优良后备人力资源。在农村中小学增开劳动技能课,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农业生产知识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为高素质农民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2)通过多种形式,发展农村初、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在办学方法、办学形式及培训方式上要与城镇有所不同。要办好以培养农村生产经营、科技研发、技术推广人才为目标的职业初、高中学校,保证农业现代化人才供给。同时,扩大现有农业专科学校对农村的招生规模,降低准入门槛;还要构建开放式农村成人教育体系,以提高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3)增强教育传媒设施建设,开展文化补偿教育。在保证农民掌握基础文化知识的同时,要利用现代化的传媒设施,如:远程教育、电视教育、网络教育等,开阔农民视野,改变农村传统的思维观念,使他们不仅成为具备科学技术知识的科技农民,同时也是具备良好人文素养的文化农民[8]。

参考文献:

[1] 陶群山.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二元经济结构分析[J].经济前沿,2009,(5):41-46.

[2] [美]西奥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M]∥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第八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121.

[3] 陆益龙.户籍制度——控制与社会差别[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55.

[4] 杨红香.城乡户籍统一改革的制度性不适因素与调适政策研究[J].中外企业家,2009,(337):22-24.

[5] [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上的若干应用[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1:8.

[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意见[R].国办发〔2006〕48号.

[7] [美]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82.

[8] 王国敏.西部农村投资结构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192-194.

猜你喜欢
城镇居民城乡居民农村居民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8% 细算农家增收账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01-22 22:42:51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渐进式转变
关于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