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明照
浙江绍兴市历史悠久, 古称会稽、山阴,是春秋时代越国故地。 这里山青水秀,风光秀美。 正如北宋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咏唱的那样:『越山长青水长白,越人长家山水园』。出自那里的诗文名篇,往往饱含一种特有的山水韵味。
据《史记》记载:大禹治水至会稽时,得黄帝《水经》于穴中,禹读后用于治水,大获成效。 禹崩,百姓葬他于西山下,为他建了陵庙、功德碑,年年祭祀。 现存陵庙重檐飞阁,画栋雕梁。中塑大禹立像,高数丈。楹柱上有清康熙帝撰题的一联,盛赞禹的治水功德;
江淮河汉思明德;
精一微危见道心。
绍兴一九八一年仿古重建的越王台,让人们想起两千多年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兴国的故事。 重建的越王台高数丈,气势雄伟,大门两侧刻有生长于此地的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渭(字文长)的一联,生动地描绘了这里的气势: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
十万家灯火,尽归此处楼台。
徐渭一生穷困潦倒,但他的诗书画却以独特的艺术魅力享誉至今。
卧龙山是绍兴最高处,山中美景令人目不暇接。 相传越王勾践的大臣文种葬于此,故又名种山。 山上高十五丈的翼楼楼柱上,有联颂此地美景:
若耶溪上,泛者去而无休,何如游此地乎? 静听争流出万壑;山阴道中,苦于应接不暇,是以建其亭也,坐观竟秀三千岩。
鉴湖是绍兴特具魅力的水域,为东汉会稽太守马臻治洪涝灾害, 率百姓创建。后来马臻受豪绅诬陷,被刑于市。 百姓深感其德,建祠筑墓于此,岁岁祭祀。 墓前望石镌刻如下一联,盛赞工程的宏伟和百姓对他的感念:
作牧会稽,八百里堰曲阶深,永固鉴湖保障;
奠灵窀穸,十万家春祈秋报,长留汉代衣冠。
绍兴市的诸暨县,是越国美女西施的故乡,流传着她的许多故事。 晋代书法大家王羲之为此题留了如下对句:
江边空余浣纱处;
夕阳不照越宫人。
市区西南的兰渚山,风光尤美。 相传越王勾践曾在此地种兰。 汉代在此建有驿亭。 王羲之在这片自然美景陶冶下,写出了传诵千古的书法杰作《兰亭集序》,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吸引着陆游、米芾等众多诗人墨客前往寻踪题吟。 清康熙除在此题诗外,还将他临摹的《兰亭集序》全文拓碑于此。 乾隆也在此题诗《兰亭即事》。右军祠里的王羲之画像两侧,挂着当代书法家沙孟海撰书的楹联:
毕生寄迹在山水;
列坐放言无古今。
出生于绍兴的南宋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了一万多首诗词, 抒发爱国情怀,反映人民疾苦,饱含雄浑豪放激情。 他写故乡风情的七律《游西山村》中,有如下一联,写活了自然风光和人生哲理,至今给人浓郁的动感美和应对逆境的勇气,广为古今人士传诵: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见证陆游、唐婉凄婉爱情的沈园,如今已成为游览胜地。 陆游在此留下一篇篇怀念唐婉的诗词,让『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情』的执着之爱,超越千年,传留至今。
生于绍兴的秋瑾, 是清末一位杰出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她善诗能文,二十五岁时冲破封建传统,赴日本留学,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 积极从事推翻反动腐朽清廷的革命活动。 后回国办报办学,与徐锡麟领头组织皖、浙起义,失败后英勇就义,年仅三十三岁。 她曾写过如下一联述志:
祖国陆沉人有责;
天涯漂泊我无家。
她临刑前以对句作《绝命词》,表现了她的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以下是最后两句:
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
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秋瑾为革命献身, 引起社会上巨大反响,上海等地很快就出版了有关她的剧本、小说十多种。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亲往她就义处绍兴轩亭口悼念, 撰联回顾在日本共同从事革命的情景, 赞颂她的革命献身精神:
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
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女侠魂。
民主革命家陶成章烈士也是绍兴人。清末时他曾组织起义,后被暗害。 孙中山先生去他的纪念堂祭悼时, 题写了『气壮山河』的横额。 一九八二年重建陶社纪念塔时,陈叔通先生为其撰书了如下一联:
皖变是先驱,九死完成光复志;
越贤为杰出,万流凭吊广慈魂。
我国的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鲁迅,出生于绍兴,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少年。 故乡的风物, 为他以后的战斗和创作做了最初的铺垫,成为他一些作品的素材。 他童年嬉游的百草园、青少年时求学的三味书屋,今天已成他的纪念馆的一部分, 并流传着他当年的一些趣闻轶事。 例如有次上对联课,老师出句『独角兽』,他根据《尔雅》,对以『比目鱼』; 老师出句『陷兽入阱中』,他根据《尚书》,对以『放牛归林野』等等。 鲁迅后来的诗作中, 有许多充满革命激情而工稳的对句,例如:
忍看朋辈成新鬼;
怒向刀丛觅小诗。
血沃中原肥劲草;
寒凝大地发春华。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些感人至深的对句, 鼓舞着人们为真理而斗争。 这些对句的产生,是同鲁迅青少年时在家乡的磨砺分不开的。
(610015 成都市小南街123 号冠城花园B 幢601 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