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克拉玛依市由工业城市向生态和谐城市转型战略的思考

2011-11-19 21:38
克拉玛依学刊 2011年2期
关键词:克拉玛依市幸福感生态

郭 宇

(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

克拉玛依市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是新疆石油工业的发源地,也是全国著名的石油城之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后,加快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成为现阶段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任务。克拉玛依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生态环境脆弱、产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因此克拉玛依市如何进行经济转型和生态和谐城市建设至关重要。笔者认为,要从区域新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新型道路。

一、区域生态和谐城市的理论基础

城市是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生态系统,与一般的自然生态系统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它有自身的特点。[1]“生态城市”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概念。生态城市的“生态”在这里已不是狭义的生物学概念了,而是包含社会、经济、自然复合协调、持续发展的含义。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的同时也提出了“和谐城市与宜居生活”这一论坛主题,因此,构建区域生态和谐城市具有国际性和战略性意义。

各领域对区域 (Area)的理解不同,从经济学角度看,区域是一个空间开放的经济和生态系统,[2]在这个开放的空间内,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发展。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斯·鲍尔丁认为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系统具有内在规律的稳定性,而经济系统的运行追逐增长呈不稳定性,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需求的无止境性与生态系统中资源供给的相对稳定性之间产生了矛盾。

马克思主义学说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人与人的和谐作为现实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解放自然,使整个自然界复活的思想,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类——归结为人类有意识的自觉的活动)。[3]而这种矛盾的解决也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

美国学者福斯特系统地、全面地揭示了马克思唯物主义思想中自然观生态哲学理论,认为马克思的世界观是深刻的,而且的确是内在生态的世界观,这种生态观点来自他的唯物主义。[4]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奥·延尼斯基提出了“生态城”模式,而在我国,“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观念早已产生,汉代《礼记·礼运篇》中,对“小康”和“大同”的社会有具体描述。从理论上讲,生态城市是一类基于生态选择和组织作用,由意识定位、资本驱动和制度调制下的人与自然相协调发展的地表层人居形态。[5]

目前,我国构建生态和谐城市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克拉玛依市以石油工业发展起步,在构建生态和谐城市时,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城市化进程步伐,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倡导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克拉玛依市由工业城市向生态和谐城市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生态安全问题突出

生态安全,是致力于军事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的基础和载体。[6]生态安全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条件。克拉玛依市位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边缘,绝大部分地区处于干旱气候带,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目前正面临着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碱化、绿洲萎缩、湖泊干涸等自然问题,加之工业的高度发展,给大气、土壤、水资源环境等带来一些工业污染,造成自然环境脆弱,生态安全问题突出,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并制约着克拉玛依市生态和谐城市的构建。

2.产业发展不平衡

克拉玛依是一座典型的工业城市,整个经济基础以石油工业为依托,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性较大,因而面临很多问题,其中产业结构不合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克拉玛依市的产业结构中,第一和第三产业比例很低,产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且石油产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较大,第一、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第二产业只与少数配套产业形成了主导产业链,多为原材料及初加工产品,产业链条很短[7]。克拉玛依市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的单一化严重影响了克拉玛依经济可持续发展。

3.资源利用率不高

克拉玛依市地处准噶尔盆地内,蕴含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沥青等资源,地处塔城风口下游,有举世闻名的风蚀地貌魔鬼城旅游风景区。[8]但自然资源埋藏深厚,高新技术产业较少等问题,造成资源利用率不高。从目前的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看,处理好自然、资源和环境等问题迫在眉睫。

三、关于克拉玛依市构建生态和谐城市战略的思考

1.坚持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导向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布伦特兰委员会的报告中第一次科学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生态经济的发展,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作为一种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是城市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发展的目标是构建和谐生态社会。克拉玛依市在构建生态和谐城市时,首先要坚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兼顾对目前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后代人对资源的需求,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落实可持续的发展观,走一条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加强生态安全体系的构建

保护生态环境,保证生态安全,是现代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基本职责之一。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执法监督、公众参与的生态安全体系是生态和谐城市建设的保障。克拉玛依市加强生态安全体系的构建,需要党和政府相关部门、企业、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从横向来讲,要建立克拉玛依市生态安全体系网,逐步完善生态安全体系法律法规,做到全民参与、人人有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纵向来讲,政府部门应当建立起以环保部门为中心,以其他部门为辅的、有序的、系统的管理体系,做到分级管理、职责分明。在加强生态安全体系的构建时,要遵循“5R”原则,即“Reduce”节约资源,减少污染;“Reevaluate”绿色消费 ,环保选购;“Reuse”重复使用 ,多次利用 ;“Recycle”分类回收 ,循环再生;“Rescue”保护自然 ,万物共存。[9]

3.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注重科学技术创新

目前,克拉玛依市正逐步由工业主导型城市向工、农、服务业相互协调发展过渡。应通过发展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制定农业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将农业开发区建设成为生产示范、农业观光、科普农业科技园;建设成为国内先进的区域农副产品加工中心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成为克拉玛依的生态旅游景区。还应通过积极发展生态与经济效益兼顾并重的沙棘产业、绿色果蔬生产加工、畜产品加工业、乳制品加工业,培育一批有市场、有资源、能带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开发项目,以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应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与城市功能、大农业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由资源导向型向技术导向型过渡。要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人才培养,提高高科技技术在产业中的比重。努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大力发展石油石化和下游产品加工,同时也兼顾农业和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

4.发挥地区优势,发展循环经济

当前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高效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阶段,克拉玛依市应发挥地区优势,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建立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经济管理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和激励约束等机制,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和原则贯穿到克拉玛依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克拉玛依市油气资源丰富,但开采过程中易造成能量流失、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其首当其冲的选择。生态工业园区是依据清洁生产要求、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建立的一种新型工业园区,通过物流或能流传递等方式,连接不同工厂和企业,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耦合,模拟自然系统,在产业系统中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10]克拉玛依石油化工工业园区应按照绿色环保生态型园区的工作目标,努力建设生态型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区试点建设,加强资源开采管理,改进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积极推进矿产资源深加工技术的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走一条新型生态经济发展之路。

5.增强市民幸福感,共建生态和谐城市

幸福感是由人们所具备的客观条件以及人们的需求价值等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个体对自身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11]芝加哥大学商学院行为科学教授 Christopher K.Hsee指出,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最大化财富,而是最大化我们的幸福。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以 GDP单一指标来评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不够完整的。温家宝总理与网民交流时,也就“幸福”作了相关表述——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因此,“幸福感”也应该成为政府行为评估体系的一部分。“国民幸福指数”(GHN)就是通常所说的幸福感的量化、生活质量的高低值,主要是指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和主观偏好来对自身生活状态做出的满意度评价。有学者指出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婚姻状况、经济状况、教育水平、人际关系、环境等都应成为幸福感的评价因素,从而成为客观评价社会的指标。克拉玛依市在保障经济持续协调较快的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同时,还应加强市民幸福感指标体系构建,在构建居民幸福感指标体系时,防止出现“一刀切”现象,要因地制宜、形成具有克拉玛依地方特色的多元“幸福指数”评价体系,为提高市民的幸福感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基础条件。市民的整体幸福感增强,更有利于克拉玛依构建生态和谐城市。

当今,我们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要深刻反思,日趋严重的生态危机已向我们敲响警钟,尤其是以石油工业为依托的克拉玛依市应更加积极地认识、探究与运用生态经济规律,促进区域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努力构建生态和谐城市。

[1]宋永昌,由文辉,王详荣.城市生态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张平.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进与优化[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3]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John Bellamy Foster.Marx’s Ecology:Materialism and nature,Monthly Rview Press.2000.PⅧ.

[5]郑锋.可持续发展城市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吴结春,李鸣.生态安全及其研究发展[J].江西科学,2008,(6).

[7]陈学刚,李晓东,夏富强.新疆各地区 (州、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干旱区地理,2004.

[8]克拉玛依市油田党委史志办.克拉玛依年鉴[Z].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

[9]王玉庆.当前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几个突出问题[J].求是.2011,(4).

[10]乔琦.生态工业评价指标体系[S].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11]邢占军,刘相.城市幸福感——来自六个省会城市的幸福指数报告 [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克拉玛依市幸福感生态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幸福感
新疆克拉玛依市绵羊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