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诗意的语文教育

2011-11-18 08:03魏辉
中小学德育 2011年9期
关键词:诗意文本语文

魏辉

苏静用她那风格独树的“新涛教”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也因为富有特色的“诗意教育”,博得了朱永新教授的赏识。在名师的指点下,她由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成长为专门培养小学教师的大学教师。在新的环境中,她依然执着于自己的理想追求,倾情于教育探索和教学研究,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教育专家。这种跳跃式的行走方式,让人为之惊艳。然而,细读《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一书后,我才明白,她那令人赞叹的飞跃,并不是单纯的命运垂青,而是她植根课堂,扎实管理,和学生真诚沟通,并在每一个教育细节中执着追求诗意的必然结果。阅读该书,笔者看到了奇迹创造者那深厚的文学底蕴,领悟了她那些朴素的教育行动所昭示的深邃的教育思想,洞悉了她和学生相处时那深沉的人文关怀。

在《凭什么让学生爱上你》一书中,苏静并没有拿什么高深的理论来标榜炫耀。支撑着该书的,是大量的教育细节和教学案例。而且,教育细节不是平面列举,教学案例也不是机械堆砌。在将教学方法归并的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思维的纵向发展,并由此窥到了作者充满诗意的教育人生行走方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苏静的诗意人生,得益于她对诗意语文教育的追求。

广泛延伸,拓展阅读空间

文本只是供学生阅读的范文,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引导他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丰富课堂的内涵,需要拓展阅读空间。课堂阅读空间的拓展既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过分拔高,也不该囿于学生的当下水平,局限于就事论事的图解和机械性的呈现。教师要站得更高些,看得更远些,让课堂张开应有的触角,让学生接触到更丰富的信息,从而帮助他们看到更深邃的文化宇宙,得到更深刻的思想启迪。

在教学《燕子》一文时,苏静引导学生学习了作者由写燕子到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这一写法之后,鼓励学生用一个词来形容春天,然后,又开始了以“春”为主题的文学知识拓展活动:向学生推荐了朱自清的散文《春》,谈到了钱钟书的《窗》中对春光出人意料的描述,说到了“悲情的春天”,提到了“灵感的春天”,谈及了“幽默的春天”。通过如此密集的信息传递,让学生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春天,也教会了他们如何辩证地认识事物,怎样从独特的视角解读世界。教师的教育智慧也就在这样的课堂延伸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展现魅力。品味阅读意趣

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教师就应该对案例进行富含理性的高屋建瓴的剖析,以展现文本的魅力,让学生品味到阅读带来的无限意趣。

语文学习应该是快乐的求知之旅,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拥抱文明成果、吸取文化营养的天地。然而,将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应对考试的训练,将所有的知识点都罗列起来让他们记忆,设计层出不穷的练习题让他们训练以拿到高分,却成了我们课堂阅读的常态。这种做法不仅会让学生对课堂阅读望而生畏,还会淹没语文教育的诗意。

要想让语文课堂还原本来面目,闪烁光芒,充满魅力,让学生满怀期盼,我们就应该借鉴苏静的“魅力问答”法,让分散的文本学习成为语文素养提高的有机整体,将知识点串成教学链,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问答中巩固旧知,学习新知。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采用过“个性化阅读”和“竞赛性阅读”等形式,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他们在班级、小组的竞赛中学习语文,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深度挖掘,增添阅读内涵

成功的课堂不能只停留在对文本的平面解读上,还应该有一定深度的挖掘。有深度的挖掘能够丰富课堂阅读的形式,增加课堂阅读的内涵。挖掘应该立足于文本,又不为文本所限,让学生在对文意的渐次探析中体悟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对于“蟋蟀用世界上最柔弱的工具创造出最伟大的建筑”,这一点,苏静没有停留在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等浅层次的阐释上,而是板书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并解释道:“所谓君子就是品行高尚的人。在古人眼中,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如同天体的运行,恒久不息。而蟋蟀,用柔弱的工具建造出如此伟大的工程,不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么?它堪称动物界的真君子。所以,这句古代名言把我们刚才对蟋蟀洋洋洒洒的赞美浓缩其中,可谓言简意赅,这也是古人的智慧所在。”借助诗性的语言给学生以必要的点醒,既能展现教师的教学智慧,让学生“亲师信道”,又能增添阅读内涵,拓宽学生视野,帮助学生从更高的层次上来理解课文,让他们看到文本更生动感人的内蕴。

持续研究,丰富阅读元素

成为一名优秀语文老师乃至教育专家的先决条件,就是热爱教育,将诗意教育变成人生行走的一种方式,潜心教学,将诗意教学化为生命的一部分。正是有了全身心的投入,苏静和学生一起办的十多期“主题报”才会有八期在《中国少年报》上整版发表。这些“精致耐看”的作品,丰富了阅读的元素,是师生智慧的结晶,更是他们生命力的诗意呈现。

对于办报的经历,苏静认为不光给学生带来了收获,也实践了自己的教育追求:“或许有教师不理解,如此兴师动众去办一份报纸,与考试无关,与班级管理无关,值得么?我想说,不仅值得,而且很重要。因为看似一份小小的报纸,在‘诞生的过程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元素:创意、合作、毅力、才能、智慧、爱……”正是为了丰富教育的元素,苏静才和学生一起研究确定“友情方阵”,和学生一起选题,为他们献计献策,在整体策划这一环节中,苏静更是和学生全程合作,或具体指导,或恰当点评,或撰写导语、结语。而在阅读元素被无限丰富的同时,教师的生命质量也得到了诗意的张扬。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在新课程教育中得到快速成长,但成长的速度与发展的高度并不总是与希望一致。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教师的成长无一例外地与个体的努力成正比。发展的欲望越强烈,准备得越充分,教师就会离自己的目标越近。这正是苏静的成功带给我们的教育启示。

猜你喜欢
诗意文本语文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虫子的诗意奇旅
永恒
冬日浪漫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