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辉,刘 栋,郭海峰,张 颖,贾晶晶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普通话教学及其课件制作与开发
郭 辉1,刘 栋2,郭海峰3,张 颖4,贾晶晶5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推广普通话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学习者来说,利用软件加强普通话教学是迅速提高他们普通话水平的有效途径。据此,文章研究了两方面内容:一是脚本编写,主要内容有普通话和普通话水平测试、普通话语音系统、普通话朗读、说话;二是普通话软件编程,内容集声音、文字、图象、动画和视频于一体,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理论知识,一部分为训练材料。两部分的有机结合,能有效地提高普通话教学水平和学习者学习普通话的效率。
普通话;教学;课件;制作;开发
普通话是民族共同语。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民族共同语的推广与普及是加强民族团结、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建设现代化社会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系统工程。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纵深发展,对语言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提高普通话教学和训练的效率成为当务之急。[1]而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普通话教学,可以克服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环境等方面的限制,使普通话学习更加具有灵活性、有效性和便捷性。普通话课件的制作研究,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又能对广大测试者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有所帮助。
2.1 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通用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使推广普通话的紧迫性日益突出。”在四化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有声语言的使用范围更广,其传播的地理跨度更大,社会对诸多行业的从业人员乃至全体国民提出了更高的共同语规范要求。《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到本世纪末,使普通话成为城市幼儿园和乡中心小学以上以汉语授课为主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用语;成为师范学校、初等和中等学校的校园用语,不同方言区的人在公共场合的交际用语;县级以上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各行各业干部要会讲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开会和接待外地人员的工作用语;县以上广播、话剧、影视制作等要用标准的普通话。”[2]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除了国家的宣传教育外,学校的教学辅导尤为重要。掌握规范化的通用语言是衡量人们文化修养的标志,文明得体的谈吐和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提高自身语言形象、构成整体素质的重要因素。[3]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蓬勃发展。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的各类应用型人才,能否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是学生自身素质高低的一种表现。
2.2 怎样搞好普通话教学
一是依据各类学校教育教学的特点,在深入浅出地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二是紧密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里的相关内容,让学习者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相关内容和要求,为他们接受普通话测试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三是用普通话教学软件对学习者进行视觉、听觉的训练,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语音的辨别能力,借以提高他们的普通话的发音能力。四是根据不同方言区学生的实际情况,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统计出不同方言区学生在声、韵、调方面与普通话的差异,用国家统一的标准,去规范学生的读音,以期提高他们的普通话水平。五是让学生掌握《汉语拼音方案》①《汉语拼音方案》是给汉字注音的一套音标方案,是记录汉字字音、推广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语音工具。《汉语拼音方案》是国家制定的方案,经国务院通过并于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公布推行的。[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7]以及拼写规则,使学生发音正确、直呼迅速。六是硬性要求学生掌握2500个常用汉字的准确读音,进而再掌握1000个次常用字的准确读音。只有这样,汉字读音的覆盖率才能达到99℅以上,这是学好普通话的基础。七是教授学生学习普通话节律(包括连读变调、句调、基调、停延、节奏和重音),使学生掌握普通话的语音语调,克服方言区人说普通话的“土腔土调”。
普通话内容涉及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就各地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别来说,词汇、语法方面的差别相对小些,差别最大的是语音,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普通话语音系统多媒体课件开发。多媒体课件开发的基础在脚本的编写,课件开发的关键在软件的制作,脚本编写和软件编程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研究的重点。兼顾学校教学、个人自学和实际应用的需要,研究如何从学习和测试的实际需要出发,把《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2007)[4]的内容有机地融入普通话语音教学中去,是脚本编写的难点所在。编写时,要改变过去把普通话音节的声母、韵母、声调教学看作语音教学重点的观念,加大训练学生掌握普通话语流中的节律和语音高低强弱变化以及朗读、说话训练的力度。
3.1脚本编写:普通话教学课件的制作首先要有一个文字脚本(《普通话口语训练及测试教程》),这是课件制作的基础。本脚本按教材的体例编写,具体如下:
3.1.1脚本的突出特点:
3.1.1.1系统性。按照《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的要求,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编写的脚本在内容上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
3.1.1.2渐进性。编写的脚本训练内容由易到难,由单个发音训练到整体普通话口语表达训练,体现普通话学习的渐进性、层次性。
3.1.1.3针对性。适当照顾学习者的不同情况,对典型的方音现象加以纠正,便于不同方言区的学习者进行正音训练。
3.1.1.4新颖性。将最新研究成果——普通话节律教学法融入教材,以期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3.1.2脚本编写的原则
遵循理论和实践双管齐下的原则,既讲授系统的理论知识,又安排高强度的反复训练,精讲多练,训练内容力求新鲜、有趣,避免语音学习的枯燥乏味,让大家乐意学。
3.1.3脚本的具体内容及特色
3.1.3.1脚本的名称即是《普通话口语训练及测试教程》。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为总论,主要讲什么是普通话和普通话水平测试。“普通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对于它的定义主要讲清其所包含的三要素: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词汇(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语法(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5]“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人掌握和运用普通话规范程度的检测,是对应试人运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能力水平的测试和评价,是一种目标参照性考试。它不是普通话知识的考试,不是文化水平的考核,也不是口才的评估。第二章是语音常识与发音原理,主要介绍语音基本知识和语音的物理性、生理性和社会性,重点是生理性,这里要着重讲明发音技巧。第三章是普通话语音系统,包括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及语流音变、轻声、儿化等,这是全书理论性与实践性比较强的部分。尤其要讲明白声母的发音,什么是尖音(声母z、c、s跟i、ü或以i、ü开头的韵母相拼),什么是n、l不分,什么是平翘不分等。普通话声母和不同方言区声母的差别及其辨证方法;韵母要分清其内部分类(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各类韵母的发音方法,尤其是复韵母和鼻韵母的动程和归位问题,前后鼻音问题,普通话韵母与不同方言区韵母的对应规律,有差异韵母的辨证方法。声调要讲清调类和调值,尤其是调值要细化分析,反复练习。因为语流音变及轻声都牵扯到调值问题,具体说,它们都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调值的变化。第四章是朗读,它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宣传和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8]要示范性分析朗读中的停连、语速、重音等技巧。尤其是关于字调(它是指读每个汉字声音的高低升降变化)和语调(是说话时声调的平曲升降,词语的轻重快慢以及语句的停顿等。是语气的外在表现形式,是朗读中快慢、高低、强弱、虚实等各种声音形式的总和。)[9]的问题,要从声学原理和语流音变等多个角度加以分析,并通过大量的例子加以印证。对于朗读,还要让学生掌握节律朗读法,即把字里的“音节”和行间的“节律”进行双码整合的朗读,这个“字里”是包括声、韵、调在内的音节,而“行间”所指的就是音节以上层次的“节律”(吴洁敏 朱宏达2001;[10]吴洁敏2003[3])。还要对不同文体的作品进行细化分类,从中找出具有规律性的朗读技巧。第五章是说话与演讲,因为学生要参加普通话测试的缘故,本章的重点是说话。这里的说话是“命题说话”,①按刘照雄(1993)主编《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12]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组织审定(2007)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两书的命题说话题目分别为50题和30题。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删改而成的。它是在没有任何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考查应试人说普通话的水平,以及所能达到的词汇、语法规范程度。[11]命题说话要求现想现说,边说边调整语境,充分发挥说话人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要准确、自然流畅、清晰、生动得体,这与背稿式的讲说(如“口头作文”)是有很大区别的;其特点是语气自然,语句组织随意,较多使用口语词汇,短句较多。因此,要教会学生审题,要注意选材构思,注意语音准确,词汇、语法规范,描述要具体、细腻,等等。要对所有的话题进行概括分类,细致分析,并且选题示范,使学生掌握说话的要领和技巧。
3.2 软件编程
软件编程就是课件制作。课件制作原则上以知识点为基础,循序渐进,反复训练,逐层渲染,增强方言区学生对普通话真实而稳固的语感。该软件按网页制作的技术规范研制,可以在网站上发布,也可以在单机上播放,通过目录可以方便找到所要学习的内容,可以根据需要切换到不同的章节,使用简单。
3.2.1特点
3.2.2课件制作要实现的目标
3.2.2.1课件具备多媒体特征,集声音、文字、图象、动画和视频于一体,使课件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
3.2.2.2课件内容主体贴近课堂教学,把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深度和广度,以不同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使学习者能自主、积极主动的进入学习环境。
3.2.2.3通过对课件教学目标的分析,课件制作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理论知识,一部分为训练材料。
3.2.2.4便于学习者操作,实用性强,使学习者能够打破时、空界限,随时随地学习。
脚本编写和软件编程,既要符合《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语音标准的客观性,准确性,又要区分出各种级别,同时兼顾循序渐进性原则;既适用在校学生学习普通话,又照顾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需要。
3.2.3具体内容
3.2.3.1理论知识部分
理论知识部分和脚本知识有重叠,但不同之处是它以理论分析为主,主要以powerpoint的形式制作,内容主要有:
3.2.3.1.1普通话语音系统
(1)声母。要弄清三个问题,一是声母的个数,共有22个(含零声母)。二是声母的发音:1)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共分成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①《国际音标·辅音表》称作舌面前音,这里采用一般《现代汉语》教材的说法。、舌根七个部位;2)发音方法,辅音声母发音时构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法,可以从气流强弱(分为送气、不送气)、声带振动与否(分为清音、浊音)、阻碍方式[13](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分析,并继而总结22个声母的具体发音特征。三是声母的辩正,主要辨析f-h,nl,zh、ch、sh-z、c、s,把尖音改为团音,②声母z、c、s跟i、ü或以i、ü开头的韵母相拼叫尖音,声母j、q、x跟i、ü或以i、ü开头的韵母相拼叫团音。普通话没有尖音,只有团音。分尖团地区的人遇到自己话里z、c、s跟i、ü或以i、ü开头的韵母相拼时一律改为j、q、x,就和普通话一致了。把浊音改为清音,分辨送气声母和不送气声母,读准普通话零声母的字。
(2)韵母。也要弄清三个问题,一是韵母的个数,共有39个。二是韵母的发音及其分析,依次是10个单韵母、13个复韵母、16个鼻韵母的发音及分析。三是韵母的辨正,主要是n-ng,i-ü,o-e,防止鼻音韵尾n的丢失,避免韵头i或u的丢失,念准复元音韵母(注意动程和归位)。
(3)声调。需弄清两个问题,一是声调的发音:包括声调的性质(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声调分析(调值,是声调的具体读法;调类,是声调的分类)、普通话的四个调类及相应的调值分析(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二是声调的特点:①起音高高一路平,如:江山多娇;②从中到高往上升,如:和平繁荣;③是指发上声的整个过程,调值是从2降到1,接着连续不断地升到4。先降后升曲折转,如:美满理想;④邢福义等(1993)认为,轻声在阴平调后,念成轻短的半低调·︱2,如“包子”的“子”;在阳平调后,念成轻短的中调·︱3,如“房子”的“子”;在上声调后,念成轻短的半高调·︱4,如“椅子”的“子”;在去声调后,念成轻短的底调·︱1,如“豆子”的“子”。这和实验语音学是有差异的。高起猛降到底层;如:幸运万代。三是声调的辨正:其方法是,以调类为纲同普通话对应、以调值为本与普通话对照、以“阴阳上去”为代表依次类推。
(4)语流音变。要分析四个问题:
Ⅰ.连读变调。1)上声变调。①双音节词语中的上声变调:a.变阳平(35),如“永远”的“永”。b.变半上(21/211),如“永生、永恒”中的“永”。②三音节词语中的上声变调:a.AB+C,此结构的变调形式,AB都变阳平35调,C不变,读全上③214调,如“展览馆”中的“展览”两个字都读阳平35调,“馆”还读全上214调。也可以A变阳平,B变读成一种前后两个音节之间的过渡调,调值大致为42。b.A+BC,此结构的变调形式,A变半上21/211调,B变阳平35调,C不变,还读全上214调。如“孔乙己”中的“孔”读半上21/211调,“乙”读阳平35调,“己”还读全上214调。③一连串上声音节相连中的上声变调,方法是“划分语节、根据结构“,如“岂有此理”可以看成AB+CD结构,这样,“岂”处于上声“有”之前,因此变阳平35;“有”处于语流中,后面有短暂的语音间歇,应该读半上211;“此”处于上声“理”之前,变阳平35;“理”处于词语末尾,读原调全上214。
2)一、不的变调。其共同的变调规律是:①在去声前读阳平 ,如“一个︱不去”;②在非去声前读去声,如“一名︱不行”;③嵌在词语中间读轻声,如“走一走︱好不好”。
3)重叠形容词变调。①AA式。a.第二个音节读原调,也可读阴平。如“饱饱的bǎobǎode/bǎobāode”,b.第二个音节儿化并变读阴平,如”饱饱儿的bǎobāorde”;②ABB式。a.BB注作阴平(B原本就读阴平的自不必说),如“黄澄澄”注作huángdēngdēng。b.BB注本调,注音后面括号内注明口语中变读阴平,如“沉甸甸”注作chéndiàndiàn,注音后面括号内注明“口语中也读chéndiāndiān。”c.BB只注本调,如“金灿灿”注作jīncàncàn。从总体情况看,BB原本就为阴平的词比较多,约占70%左右。也许这正是老北京话将BB读阴平的动因。
Ⅱ.轻声。1)轻声的性质:“轻声”指声调层面上的一种单位,即与四声相对的中和声调(neutray tone),是在四声基础上产生的变调,存在基础是词。音长和音高的变化是构成轻声特点的两个比较重要的因素。2)轻声的规律:轻声可以从语法上加以确定,并且具有很强的规律性。下列各类成分在普通话中读轻声:名词后缀“子、儿”;名词后面的方位词“上、下、里”;动词后表趋向的动词“来、去、开”;重叠式的第二音节,如“听听、妈妈”;助词“的、地、得、们、了、着、过”;语气词“吗、呢、啊、吧、了”。3)轻声音节的读法:当前面一个音节的声调是阴平、阳平、去声的时候,后面一个轻声音节的调形是短促的底降调,调值为31。如“阴平·轻声:他的∣休息∣姑娘;阳平·轻声:红的∣粮食∣萝卜;去声·轻声:坏的∣困难∣意思”。当前面一个音节的声调是上声的时候,后面一个轻声音节的调形是短促的半高平调,调值为44(实际发音受前面上声的影响,往往开头略低于4度,形成一个微升调形,由于轻声音节音长短,这种细微之处不易察觉)。如“上声·轻声:我的∣马虎∣耳朵”。④
Ⅲ.儿化。1)儿化的性质:儿化是一种特殊的音变现象。2)儿化的作用:a.作为词缀构成新词,如“头”与“头儿”是两个不同的词,因此,“头儿”中的“儿”是词缀;b.作为词尾(不形成新词的是词尾)区分感情色彩,如:“花”与“花儿”是同一个词。3)儿化韵的发音原理。(见下图:舌面元音示意图)
Ⅳ.语气词“啊”的音变规律。1)“啊”在a、o、e、ê、i、ü后读ia,可写作“呀”;2)“啊”在u(包括ao/iao)后读ua,可写作“哇”;3)“啊”在-n后读na,可写作“哪”;4)“啊”在-ng后读nga,仍写作“啊”;5)“啊”在-i[]、er后读ra,仍写作“啊”;6)“啊”在-i[]后读za,仍写作“啊”。
3.2.3.1.2普通话朗读
(1)朗读的特点。朗读的再创性,朗读的口语性,朗读的针对性,朗读的艺术性。①a.朗读的再创性:朗读需要有一个解码的过程即读者通过正确理解文本,去接收文本的原有信息;朗读还需要有一个编码的过程,即表达时把文字符号和节律符号进行重新组合,使听者接收到的信息与文本原有信息相一致。b.朗读的口语性:朗读就是书面写的语言变为口头说的语言,把无声语言变为有声语言——更能表情达意的活语言。c.朗读的针对性:内容与文体的不同,如记叙文(故事、小说、叙事散文等)、论说文、诗歌;对象与场合的不同,即注意儿童与成年人的区别;人少与人多的区别;一般场合与特殊场合的区别。d.朗读的艺术性:朗读语言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即朗读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说话,是经过加工润色的言语,要能给人以艺术享受;朗读需要技能技巧,即恰当地运用停延(生理停延——语句或语段长,需要换气;语法停延——清楚表达语言的结构层次;强调停延——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种感情)、重音、节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声音进行及语言流动中的回环往复)、句调、基调等,以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思想感情,创造立体的艺术形象;朗读需要感情渲染,即与作者作品心灵相通,倾感情于作品之中,先感染自己,与听众进行神情交流,唤起情感共鸣,同时还要把握分寸,夸张适度,注意言语的真实性。
(2)朗读的要求。①对语言的要求:标准的普通话,规范的生活语言;②使用标准的普通话是指杜绝方音,防止读错。运用规范的生活语言是指尊重原文,不添字、漏字、改字,不回读;克服固定腔调,是指根据内容需要变换语调语速,要有抑扬顿挫,要有轻重缓急。②对技巧的要求:使用正确的节律,③节律又叫声律或韵律,由声音的高低、轻重、长短、快慢、间歇和音色造成。节律的表现形式有停延、重音、节奏、句调、基调等方面。从语音的表意性出发,研究如何准确传达词句内容、表达说话人思想感情,达到说听双方互相了解。把握作品的体裁特点;(王宇红2002)[14]③对感情的要求:把握态度倾向,确定基调、树立内心视像,进入角色、挖掘内在语言,体现内涵。(张颂1999)[15]
(3)朗读的形式。说读式、朗读式、诵读式。
3.2.3.1.3说话。要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是说话:用有声语言表达意思,根据一定的话题和情境当众讲说的一种口语表达形式。
(2)说话与朗读的区别:说话是原发性的生活语言,淳朴自然;朗读是提炼后的生活语言,严谨规范。朗读一定有文字材料为依托,而说话不一定有文字材料,重在即兴发挥。尤其是普通话测试的说话项,它是命题即兴说话,没有任何文字凭借。
(3)说话的两种形式:一是有文字凭借的口语表达,即复述故事、讲课、作报告、演讲等,其特点是有书面文字为依托、用自然的生活口语进行表达,其要求是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口语词汇:朴实、自然、生活化;口语句式:简洁、明快、短句、散句;口语语调:充满生活气息)。二是没有文字凭借的口语表达,⑩如交谈、即席发言、即兴演讲、辩论等,其特点是原发型的口语表达,没有书面文字做依托;现想现说,临时构思和组织语言。其要求是主题突出,中心明确;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谴词准确,造句得体。
(4)说话的表达方式: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讲述、介绍、解说、描述、评述、议论等。述说类话题的表达方式主要是介绍、讲述和解说;议论类话题主要是评述和议论。方式的选择涉及到说话的目的、内容、对象和场合,决定着语体风格。
(5)说话口误的补救:1)如果是用词不当,或句子结构有毛病,并且一开始就发觉了,可用“确切地说……”、“正确地说……”、“也可以说……”、“这样说吧……”等形式加以补救。2)如果是内容上的错误,如常识性错误,或正反说倒了,而且是说了一会才意识到。不必回去重说,可以在后面适当的时候再说一次,加以更正。
3.2.3.2训练材料部分
此部分主要是集声音、文字、图象、动画和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当然也包含上述理论材料的部分内容)。对重要的概念、方法、练习作形象的描绘和演示,使抽象枯燥的概念变得形象直观,既具知识性,又有趣味性。
3.2.3.2.1普通话语音训练
(1)声母训练
①声母的范读。这里是指利用flash形式对普通话的21个辅音声母逐个范读。范读时按发音部位分组进行,分别是双唇音b、p、m,唇齿音f,舌尖前音z、c、s,舌尖中音d、t、n、l,舌尖后音zh、ch、sh、r,舌面(舌面前)音j、q、x,舌根音g、k、h。特点是范读时既有声音,又有动画,并伴有发音部位示意图予以指示,这会给不同方言区的学习者学习普通话声母带来很大的便利。
②声母辨正示范。这里主要是选用不同的声音训练材料,用多媒体声像对某些难点声母进行重点范读,从而使学习者形成听觉上的效应,准确地发出难点声母的声音。例如《两只饭碗》主要练习声母h的发音,《画凤凰》、《黄幌子和方幌子》主要是练习f和h两个声母的发音,《牛郎恋刘娘》、《四辆大马车》主要是为了纠正n、l不分的学习者,《三哥三嫂子》、《石狮子涩柿子》、《四和十》等声训材料,主要是为平舌音z、c、s和翘舌音zh、ch、sh、r分不清楚的学习者而设计的。
(2)韵母训练
①前响是指ai、ei、ao、ou四个复韵母开头的元音音素(韵腹:即一个韵母中开口度最大,发音最响亮的那个元音音素,一般标声调的元音音素就是韵腹。如果一个韵母只有一个元音音素,这个音素一定是韵腹。)响亮清晰,收尾的元音音素(韵尾)轻短模糊。中响是指iao、iou、uai、uei四个复韵母中间的元音音素(韵腹)响亮清晰,收尾的元音音素(韵尾)轻短模糊。后响是指ia、ie、ua、uo、ue五个复韵母收尾的元音音素响亮清晰,在韵母中处于韵腹的地位,舌位位移的终点是确定的韵母的范读。这里也是指利用flash形式对普通话的39个韵母逐个范读。可分为三组。第一组是单韵母,按其内部情况可分作舌面单韵母a、o、e、i、u、ü、ê七个,舌尖单韵母[i](前)、[i](后)两个,卷舌单韵母er一个。舌面单韵母又从舌位的高低、舌头的前后、唇形的圆展进行细致分析。比如o-e就可以从“舌面、后、半高、圆唇”及“舌面、后、半高、不圆唇”明显看出二者的不同仅是圆唇和不圆唇的问题。i-ü的相同点是“舌面前、高”,不同点是前者不圆唇,后者圆唇。这样边分析边范读,无疑给学习者带来极大的便利,使他们在准确的发音部位示范下读准每一个单韵母。舌尖单韵母又从舌尖和不同的发音部位相对分成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舌尖前音和上齿背相对,只出现在z、c、s声母的后边;舌尖后音是舌前端抬起和前硬腭相对,只出现在zh、ch、sh、r声母的后面。卷舌单韵母是舌位不前不后不高不低,舌前、中部上抬,舌尖向后卷,和硬腭前段相对,即“卷舌、央、中、不圆唇”元音,它是十个单韵母中唯一一个有两个字母组合而成的单元音音素。第二组是复韵母,又细分为前响ai、ei、ao、ou四个,后响ia、ie、ua、uo、ue五个,中响iao、iou、uai、uei四个,①共三小类。前响复韵母的共同特点是元音舌位由低向高滑动,收尾的字母表示舌位移动的方向,也就是舌位的归位点。如果舌头没有移动或移动不明显,就会读成单韵母,这也是训练中要反复强调的问题。后响复韵母发音的共同特点是舌位由高向低滑动,舌位的归位点是韵腹。中响复韵母共同特点是舌位由高向低滑动,再从低向高滑动。开头的元音音素不响亮,较短促,中间的清晰响亮,收尾音素虽然模糊,但也是舌位的归位点。但是就是由于韵尾的模糊,往往导致在拼读时丢失韵尾,变成了二合元音,这同样是训练中要明示的地方。总的来说,这三小类复韵母,利用理论分析和声音图示的辅助,再通过适量的练习对学习者进行巩固,可以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组是鼻韵母,根据鼻音韵尾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前鼻韵母(以-n为韵尾)an、en、in、ün、ian、uan、uen、üan八个,后鼻韵母(以-ng为韵尾)ang、eng、ing、ong、iang、uang、ueng、iong八个。训练时,首先要弄清前后鼻音韵母区分的主要特点:1)韵腹元音舌位的前后不同是两者区分的主要标志。例如an与ang的区分主要表现在an中的元音是前低元音[a](即前a),而ang中的元音是后低元音[ɑ](即后ɑ)。2)-n、-ng是韵尾,只有与韵腹构成一个整体时才参与前、后鼻韵母对比区分。为了确切体会鼻尾音的发音和听感性质,必须要求尽量发音完整。3)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是:an-ang、en-eng、in-ing、ian-iang、uan-uang、uen-ueng(ong)、ün-iong②《汉语拼音方案》把iong归入齐齿呼韵母,而传统汉语语音学把iong归属撮口呼,它是从发音的实际情况来处理的。因为发音时,从前高元音i开始,舌位向后略向下滑动到后次高圆唇元音[u]的位置,然后舌位升高,接续鼻音-ng。由于受后面圆唇元音的影响,开始的前高元音i也带上了圆唇色彩而近似ü[y],可以描写为[yuN]甚或为[yN]。。(传统语音学认为ong、ueng③《汉语拼音方案》把ong归入开口呼韵母,把ueng归属合口呼韵母,是两个韵母。ueng只有一种零声母的音节形式weng,也就是说它只能单用,从来不和任何辅音声母相拼。传统汉语语音学把ong处理合口呼韵母,也是从实际的发音来考虑的。ong发音时,起点元音o是比后高圆唇元音u舌位略低的后次高圆唇元音的[U],所以把ong归属合口呼。是一个韵母,注音字母拼写成ㄨㄥ。汉语拼音方案按照实际发音设计为两个韵母。)基本上是一对一的对比关系,不是一对多或多对一的关系。[16]根据以上特点,再在动画及powerpoint课件的配合下,用声响软件示范发音,对比辨析,就能使学习者准确掌握前后鼻音的发音要领,分清-n、-ng的本质区别,以使前后鼻音不分的方言区的学习者纠正自己的发音错误。
②韵母辨正示范。利用不同的声音训练材料,对某些难点韵母进行循环范读,达到使不同方言区的学习者读准某些韵母的目的。例如用“二是二,十二是十二,二十是二十……”材料训练卷舌单韵母er的发音;用“老伯、湖泊、压迫、糟粕”等词语训练“ê与e、o”等单韵母的发音不同;用“黑猫黑狗毛黑,白猫白狗毛白。黑猫没有黑狗毛黑……”和“大妹小妹来收麦,小妹收大麦,大妹收小麦……”来训练复韵母ai、ei、ao、ou的读音;用“宽扁担,短扁担,宽短扁担担焦炭……”、“洞庭湖上一根藤,青青藤条挂金铃……”、“姓陈不能说成姓程,姓程不能说成姓陈……”训练“anang、en-eng、in-ing、ian-iang、uan-uang、uen-ueng、ün-iong”等前后鼻音发音的不同。皖北中原官话中,前鼻韵母全部读成了鼻化音,④鼻化音(符号为"~")是指发某一元音音素时,软腭始终呈半悬状,气流从口腔和鼻腔同时通过。例如an,皖北中原官话一律念为[Q]了,明显是单元音[Q]的鼻化,舌位移动的过程是a→Q→Q。如en读为[n]、in读为[in]、uan读成[un]了。这是因为鼻韵母是由元音音素和韵尾鼻音辅音音素通过复合关系构成的(如果有韵头,也是其中一部分),发音时舌位由元音音素向鼻辅音音素发音部位移动。元音音素向鼻辅音音素移动过程中,受鼻辅音影响要产生暂时阶段性的鼻化现象,如果把这种阶段性的鼻化现象扩大到鼻韵母的整个发音过程,这样鼻韵母就成了鼻化音韵母了。(周殿福1980)[17]例如ang,发音时,韵腹元音a向鼻辅音ng移动时,如果是a→a(→ang过程,标明发音正确;如果是a→a(→a(过程,则是错误的。纠正时,运用图像的演示,除了让学习者掌握好韵腹元音的舌位及其向韵尾辅音的移动方向外,尤其要注意软腭的运动状态:由发起始元音时的关闭鼻腔通道状态逐渐过渡到发终止鼻辅音的关闭口腔通道状态。(安徽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1997)
(3)声调训练
①声调的范读。首先用powerpoint演示五度制标调法,用调值示意图讲清调值的含义,即声调的实际读法,也就是具体的高低升降变化。普通话有四种音高变化形式,即平、升、曲(降升)、降,相应的调值分别为55、35、214、51。①因为调值决定调类,所以普通话有四个调类,其调名分别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相应的调值各是55、35、214、51。其次按普通话四类声调及相应的调值分别读出单字音,如“阴平55:春天花开;阳平35:人民团结;上声214:永久友好;去声51:建设四化”。再者进行词语练习,如1)阴+阴∣阴+阳∣阴+上∣阴+去:分工fēngōng∣光芒guāngmáng∣思考sīkǎo∣音乐yīnyuè;2)阳+阳∣阳+阴∣阳+上∣阳+去:循环xúnhuán∣农村nóngcūn∣牛奶niúnǎi∣文化wénhuà;3)上+上∣上+阴∣上+阳∣上+去:本领běnlǐng∣老师lǎoshī∣朗读lǎngdú∣土地tǔdì;4)去+去∣去+阴∣去+阳∣去+上:贺信hèxìn∣列车lièchē∣会谈huìtán∣字母zìmǔ。
②声调辨正示范。声调的辨正是辨别方言声调和普通话声调的差异,找出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②方言和普通话声调的对应关系,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调类相同,调值不同。二是方言调类多于普通话调类。三是入声保留或归并的情况不同。以纠正方音。首先是改变调值。方言调值跟普通话调值有同有异,即使是北方方言区也是如此。有的地区调类和普通话调类相同,而调值却不同。例如沈阳、济南、郑州、西安、兰州、成都、昆明、汉口、徐州、淮北等地的调类和普通话一样,却调值差别较大,仅以淮北为例,其调类和调值为阴平213、阳平44、上声24、去声53。因此,淮北人学习普通话首先就是改变调值。其规律是(前为淮北话,后为普通话)213→55、44→35、24→214、53→51。另外,有的学习者说的虽然是普通话,而调值仍有差异。常见的错误除阴平声高度不够,阳平声调值不到位(由3滑到4),去声没有从5降到1以外,上声的问题特别突出,或只降不升(调值为21/211),或升而不到位(调值为212或213),或读过了头(调值为2143或2142)。[18]基于这些情况,发音示范时要强调改变方言调值,向普通话调值靠拢。其次是合并调类。③也有扩展调类的情况,例如河北的滦县只有三个调类,这就要将其中有的调类进行扩展,使其与普通话一致(当然调值也要一致)。有些方言区的调类比普通话多,尤其是非官话区方言如此。例如,广州、厦门、南昌等地均有六类以上。比如这些地区去声分阴、阳两类④普通话只有平声分阴平、阳平两类,上声和去声均不分阴、阳。:“盖、正、占、汉、世”是一类,“共、阵、暂、汗、市”是一类。这些方言区的人应该把这两类合并成一类,把调值念成高降调51。再次是记入声字。记入声字是指记入声字在普通里的念法。⑤要记住古入声字在普通话里的读法,需掌握古今调类的对应规律。古今调类的对应规律比较复杂,只有一条是特别简明易记的,这就是:方言中鼻音声母m、n(ng),边音声母l,浊擦音声母r,零声母的入声字,普通话里都念去声。据郑剑平(2008)[19]统计,在700多个古入声字中,普通话归入去声的有300多个。古入声字,在普通话里已经分派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里去了。可是,有五类或五类以上声调的地区,却保留了入声字。即使是不保留入声的四类调的地区,入声的分布跟普通话也不一致。因此,记入声字无疑是很重要的,这也是一种权宜之计。
(4)语流音变训练。
Ⅰ.变调训练(包括上文变调的所有形式):视听训练,即是一边看着文字材料一边跟着音频mp3课件读。1)上声。如“改选gǎixuǎn︱火车huǒchē︱朗读lǎngdú︱土地tǔdì︱耳朵ěrduo︱打手dǎshou︱洗脸水xǐliǎnshuǐ︱苦水井kǔshuǐjǐng”;2)ABB式形容词重叠。“白花花báihuāhuā︱水汪汪shuǐwāngwāng︱慢腾腾mànténgténg(又màntēngtēng)︱恶狠狠èhěnhěn”;3)一、不。“︱一半︱一边︱听一听︱不必︱不成︱想不开”。
Ⅱ.轻声。这部分的音频mp3课件中包括普通话水平测试用轻声词表中的所有轻声词,如“耷拉dāla︱打量dǎliang︱作坊zuōfang”。另外还有绕口令《两只猫》、《天上石头》辅以训练。
Ⅲ.儿化。这部分的音频mp3课件中包括普通话水平测试用儿化词表中的所有儿化词,如“找茬儿zhǎochár︱小孩儿xiǎoháir︱鼻梁儿bíliángr”。
Ⅳ.“啊”的变读。1)读ia,“回家啊︱来啊︱鱼啊”,2)读ua,“走啊︱好啊︱小啊”,3)读na,“烦啊︱喊啊︱练啊”,4)读nga,“唱啊︱红啊︱黄啊”,5)读ra,“是啊︱儿啊︱吃啊”,6)读za,“写字啊︱宋词啊︱沉思啊”。
3.2.3.2.2普通话朗读训练。朗读训练主要以上述节律朗读理论为依托,选用不同体裁的作品,在音频mp3课件的示范下进行。
(1)诗歌朗读。1)旧体诗词的朗读,要求:传情达意,力求变化;读好韵脚,注意回环。选用材料有: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苏轼的《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2)现代诗歌的朗读,要求“深入意境,因境抒情;把握节奏,读出诗味”。作品有:戴望舒的《雨巷》、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舒婷的《致橡树》。
(2)散文朗读。总的要求是:深刻理解,直言心声;贴近生活,自然真切;区别文体,表现风格。选用作品:老舍的《济南的冬天》、许地山的《落花生》、高尔基的《海燕》。
(3)小说朗读。总的要求是:明确主题,深化感情;突出个性,塑造人物;区别基调,变化节奏。作品选用:鲁迅《孔乙己》。
说明:每种体裁的朗读作品下都有朗读提示(词语难点、句子难点、语调难点),小说的提示还有作品主题、作者态度、主人翁形象等简单分析。
3.2.3.2.3普通话说话训练
训练以上述理论分析(见3.2.3.1.3)为依据,主要采取命题说话形式,在没有任何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进行。分为述说类和议论类两种话题。
(1)述说类话题。又可分为三小类:1)人物漫谈,如“我尊敬的人、我的朋友”;2)事件叙述,如“童年的记忆、难忘的旅行、我的业余生活”;3)情况介绍,如“我喜爱的职业、我的家乡、我所在的集体”。
(2)议论类话题。如“谈谈卫生与健康、我和体育、学习普通话的体会、谈谈社会公德、谈谈个人修养、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等。
说明:每个训练话题后都配有与该话题相关的语言提示(主题)和趣味图画,以启发和引导学习者围绕话题连续不断地说话。例如“童年的记忆”这个话题,语言提示是“龟兔赛跑的故事梗概,故事说明的问题,自己努力的方向”,趣味图画是一只大白兔和一只小乌龟在赛跑,大白兔在途中睡觉,而小乌龟却在坚持不懈的往前爬,终点离小乌龟越来越近。再如话题“学习普通话的体会”,语言提示是:1)中心:①学习普通话并不难。②要有学习普通话的决心、信心(战略上藐视)。③要有科学的方法(战术上重视);2)层次:①知己知彼,找出症结。②对症下药,刻苦训练。③方法得当,化难为易。趣味图画是两个人在面对面的探讨问题,交流体会……
随着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革新,推广普通话也要适应信息处理的要求,这样才能使它步入更高效、迅捷、科学、深入的发展轨道。普通话教学课件的制作与开发这一研究课题,正是顺应了这一要求。软件的开发以理论研究为基础,在对普通话知识系统描述和全面分析的前提下,吸收最新的科研成果,加强理论的深度和广度。训练运用全方位的多媒体内容,融声音、文字、图象、动画和视频于一炉。同时遵循普——方对比的规律,并全程监控语音,注意口语表达形式,通过说话监测学习者词语和语法的规范程度。[20]本研究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有机地交融,以促进普通话教学水平有效而又全面的提升。
[1]郭辉.普通话水平测试三题[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5(4).
[2]安徽省语委办公室.安徽·普通话训练与测试[M].语文出版社,1997.
[3]吴洁敏.新编普通话教程:第三版[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4]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7.
[5]张斌.现代汉语专题[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6]邢福义.现代汉语: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7]张荣国.《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学习读本[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
[8]尹新兰.普通话教程:第三版[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9]张斌.现代汉语[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10]吴洁敏,朱宏达.汉语节律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1.
[11]丁启蒙.普通话水平测试轻松过关[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12]刘照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
[13]廖序东.现代汉语:第三版[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
[14]王宇红.朗读技巧[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
[15]张颂.朗读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16]胡裕树.现代汉语:增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
[17]周殿福.艺术语言的发声基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18]郭辉.普通话水平测试指瑕[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19]郑剑平.普通话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0]刘照雄.再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与特点//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语文出版社,2009.
G642
A
1671-8275(2011)02-0081-07
2011-02-01
该文系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普通话》教学课件的制作和开发”(课题编号:20101384)和淮北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研究
项目“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普通话教学训练课件研究与开发”(课题编号:2009-A-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郭辉(1963-),男,安徽濉溪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训诂学、汉语方言学;
2.刘栋(1972-),女,安徽灵璧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3.郭海峰(1982-),女,安徽淮北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4.张颖(1966-),女,安徽灵璧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普通话教学。
5.贾晶晶(1980-),女,安徽淮北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
之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