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晖,郭海英
(晋中学院 体育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山西公议拳源流考证*
刘 晖,郭海英
(晋中学院 体育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公议拳是我国具有200多年历史的优秀传统拳种,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吸收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详细考证公议拳的历史源流与衍传,为全面细致的研究“公议拳”奠定基础。
山西;公议拳;源流;衍传
山西省是中国传统武术主要发源地之一,武术历史悠久,流派纷呈,本文述及的公议拳就是山西著名的五大拳种(形意拳(心意拳)、洪洞通臂拳、榆次的公议(弓力)拳、平遥的信拳、大同的龙形拳)之一。公议拳大约形成于清代晚期,素以三晋腹地的榆次为中心,主要流传于榆次周边县区和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在现代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公议拳怎样做到与时俱进,发扬光大,业内人士莫不热切关注。要想深入挖掘公议拳的运动时代价值,全面分析影响公议拳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首先必须要努力厘清公议拳的发展的历史源流。
长期以来,对公议拳的由来有不同的说法:(1)由明清八义每人出一绝招共同研究创编而成。(2)由山西榆次东阳镇人赵莲所创。赵莲字晋聘(1657-1748),从小喜文习武,曾官居湖北省江陵县正堂,花甲后归里,集诸家之长,创弓力拳现已传七代。到第四代赵大根传于本村安晋源(又名安鼎世)。安在河北张家口市开设“三合镖局”,广交武林高手逐将此拳广泛传播开来。(3)安晋元在张家口向山东拳师张兴学习功力拳术。回到榆次后,在榆次传授功力拳。但安晋元的弟子对所习拳法的称谓不尽相同,有“弓力拳”“公议拳”“公立拳”“八义功力拳”等不相同的叫法。这些不同叫法何以形成,背后隐含着什么值得探究的内容,正是本研究所主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掌握体育科研方法的基本理论基础上,就本课题研究的需要,在各类图书馆,通过各种体育期刊、光盘、英特网收集有关传统拳、公议拳方面的资料和文献,为本文的研究、设计和构想提供参考。
根据研究的需要,笔者在2006年6月至2007年3月期间,有计划地对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祁县,太原市,阳泉市,大同市以及河北省张家口市等地区的老拳师(公议拳创始人安晋元之侄孙安换义、安换礼、安换信,公议拳传人许占元、郝春柱、郭金锁、马改成、弓耀斌、刘毓信、张志愈、张志昌、许建邦、乔金喜等)进行访谈,并专程拜访了当地武术研究重要学者晋中市史志院副院长、编审刘俊礼。访谈采用开放式方法进行,就公议拳的历史背景、价值及发展展望这三方面的问题自由交谈。所有访谈都进行了全程录音或书面记录,从而获得大量的、客观可信的第一手资料。
依据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运用逻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和研究,从大量零散的历史资料中寻找有价值的事例、年代,进而推算、分析、考证公议拳的来历。
公议拳亦称公立拳、弓力拳、功力拳、八义功力拳,是内家拳法的重要一种。长期以来,对于公议拳的历史源流、师承关系等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根据公议拳谱和一些公议拳传人的口传信息,经多方调查,特对公议拳的源流问题,提出以下观点:
榆次地处三晋要冲,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就设立县志。2000多年前太史公司马迁所撰《史记·刺客列传》中就曾记载:“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即榆次聂村人,为当时精通剑术之士。史载曹魏的郝昭,唐代的郝忠,宋代的夏侯恩、夏守赟兄弟都是武林高手,历史名将。明清两代,榆次有武进士及第者多达26人,其中有武探花1名,武举人213名,可知榆次武术之乡的习武之盛。
据多位老拳师口授以及公议拳传人的笔录(见影印件),公议拳首创于明末清初,原名公立拳,由十三省总镖头胜英与张茂龙、黄三太、杨香五等八位英雄共同创立(当时拳名也称功力拳),雏型拳以一至四趟捶为主。公立拳经二百多年的发展,到光绪初年,安晋元(生于清咸丰七年,民国十三年终,享年六十八岁,榆次人)与公立拳传人张兴、于兆堃等山东镖师切磋武艺时发现公立拳“擒拿别拨,分筋错骨”,简捷而实用,与自己的高封筋点穴诸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遂向山东镖师学习公立拳并与其共同创编了“公议拳”,由此正式创立了“公议拳”。
安晋元出生镖局世家,他父亲在张家口张北县开设“三合镖局”以镖护商,安晋元打小就受到武术文化的熏陶。据榆次民国年间修的县志记载:“安晋元,乳名顶世,东阳镇人,自幼随父住在张家口,人皆呼其乳名,遂以乳名著,张北一带尤出名。初从本镇赵大赓习小红拳,一指即通,赵甚爱之,大赓善使高封筋点穴诸法,晋元备知其术。晋元技成即任镖师,由张北至三晋护银往返,沿途匪人无敢犯者。性慷慨,有求资助者,不惜倾囊相赠。”由于安晋元仗义疏财,广结镖界朋友,博采众长,精于钻研,是公议拳创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
安晋元在与张兴等山东镖师研讨“公议拳”的同时,将自己的表弟——李占文介绍为张兴的门徒,这对以后公立拳的发展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李占文,榆次东阳人,比安晋元小二十岁,天资聪慧,为人诚实,身材短粗,捋力过人,堪称文武兼通。李占文时为张家口“恒隆达”钱庄的账房先生。他曾多次在回榆次探亲时代他表兄护镖。民国十至二十年,在榆次的东阳、西阳、永康等村镇广为收徒。(具体见图1《山西公议拳师承图》)
图1 山西公议拳师承图
安晋元、李占文均出生于护商镖局世家,公议拳的创立与晋商的活动有紧密关系,由此可见一斑。安晋元本人不仅出生于护商镖局家庭,长大后子袭父业继为镖师。明清时期晋商生意盛极一时,晋商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甚至远至亚欧大陆诸多国家。正是由于明清之时晋商“生意兴隆通四海”,其镖师技艺在广泛的交流之中也得到了快速提高。由此可见,明清两代晋商的繁荣是公议拳创立不可或缺的社会基础。安晋元大师首创的“公议拳”一至五趟捶、一至五趟採、金捶十八打、大採破,共十二趟对练套路,无不来源于其长期的护镖实践。
安晋元初创的公议拳套路中既有长拳、通背拳、戳脚翻子拳、罗汉拳、二郎拳、形意拳、太极拳的特点,又有榆次赵大赓小红拳、分筋点穴的内容,可谓博采众长,独辟蹊径。随后,安晋元的高徒郭维成、王春武等又将安晋元所传的十二趟对练套路发展成了十三趟对练套路,增加了“白灵手”(又称一百零八手),使公议拳体系更加完善。此后较长一段时间里,公议拳在极其有限的范围内世代相传,薪火不灭,虽未能在更大的范围里形成燎原之势,却始终一直坚守在榆次——这方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散发着自己独有的芳香,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神秘而坚毅的品格。
关于考证公议拳的起源问题。公议拳发源于山西榆次。其雏形是公立拳,是由明末清初十三省总镖头胜英与张茂龙、黄三太、杨香五等八路英雄所创。经二百多年的发展,到光绪初年,安晋元与公立拳传人张兴、于兆堃等山东镖师切磋武艺,遂综合山东镖师的公立拳,并与其共同创编了“公议拳”。
[1]张希贵,关彬等.山西武术名人名拳录[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5.
[2]中国武术拳械录编纂组.中国武术拳械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3]蔡宝忠,于海.传统武术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进行抢救与保护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6):120 ~123.
[4]毛明春.中国武术的传统性与现代化的理论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6):120~122.
G85
A
1006-5342(2011)11-0135-02
201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