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相对力度变化对FDI的影响分析

2011-11-17 03:37:26卢现祥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年12期
关键词:来源国外商规制

江 珂 卢现祥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湖北 武汉430073;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湖北 武汉430073;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430073)

环境规制相对力度变化对FDI的影响分析

江 珂1,2卢现祥3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湖北 武汉430073;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湖北 武汉430073;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430073)

本文利用1995-2007年间41个投资来源国和地区的数据,把41个投资来源国和地区分为25个发达国家与16个发展中国家(地区)两类,重点研究中国环境规制相对力度的变化对FDI的影响,并考察了借贷成本、双边贸易关系、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似性等影响因素,运用面板数据进行中国环境规制相对力度的变化对FDI的影响的实证检验,为中国选择FDI的类型提供理论依据。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中国——相对于投资来源国——环境规制相对力度越严格,来自发展中国家(地区)的FDI将减少;而来自发达国家的FDI并不受影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不同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企业环保技术水平的差异导致其对环境规制的敏感程度不同。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论文对中国选择FDI的类型从外资的来源结构、产业结构、环境技术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环境规制;FDI;投资来源国;环境规制相对力度

随着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数量的逐年增长,并成为世界主要的引资国之一。研究环境规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可以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引资政策及环境规制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已有的环境规制对外商“对外直接投资”影响的研究文献都把研究对象及重点集中在中国的相关特征方面[1],而对投资来源国的相关特征研究得较少,而投资来源国的相关特征在决定其对外直接投资时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东道国中国的特征并不能完全决定外商直接投资的决策。理论上Tallman[2]把投资来源国决定对外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归纳为宏观特征。相关研究结论发现,投资来源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汇率、利率、政治风险、投资来源国与东道国的双边贸易关系、地理和文化距离以及环境规制程度等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对东道国的投资决策。

从投资来源国相关特征的角度出发研究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文献主要有:Duoglas和Robert应用多维度要素模型,从投资来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地理距离角度分析了1980-1995年15年间流入东道国墨西哥的外商直接投资。张建红[3]运用1996-1999年45个投资来源国和地区的数据,采用直接投资强度来衡量投资关系,结论认为投资来源国的政治制度、产业结构、华裔人口、关税等与其对中国的投资强度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潘镇[4]运用2000-2003年间69个投资来源国和地区的数据,从制度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投资来源国与中国在文化、法律、贸易、金融等制度因素上的差异对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丁辉侠[5]以对中国直接投资最重要的18个国家(地区)1992-2003年的数据为依据,实证研究得出结论:投资来源国的经济规模、政治体制、资本及劳动力成本、华裔人数、双边贸易流量等是影响投资的主要因素。

总之,以发展中国家为东道国研究投资来源国的相关因素对外商直接投资影响的研究很少,且这些文献均未把投资来源国与中国的环境规制相对力度的变化作为一个重要因素纳入其中,这就是本文要做的工作。本文以从投资来源国流入中国大陆的外商直接投资为被解释变量,将其分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两大类,以投资来源国的相关因素为自变量,重点研究投资来源国与中国环境规制相对力度变化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方向及程度。

1 理论假设

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入环境规制变量,运用研究双边贸易关系的方法来研究双边投资关系。下面对影响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变量进行讨论,并提出以下四个理论假设。

1.1 投资来源国的借贷成本

借贷成本,即融资成本,反映了借贷方的利息负担为多少。Grosse和Trevino[6]研究认为如果投资来源国的借贷成本较高,使用资本的成本就较高,不利于其对外直接投资。Ting Gao[7]研究认为投资来源国的融资成本较低,其对外直接投资时成本就较低,贷款需偿还的利息较少,从而有利于对外投资。由此提出假设一:投资来源国的借贷成本与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出负相关。

1.2 投资来源国(地区)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关系

跨国公司的产品可以通过出口和直接投资两种方式进入国外市场,当该公司通过外商直接投资方式进入东道国市场时,为了保持其竞争优势,会把核心部件的中间产品通过出口贸易输入到东道国,因此,投资来源国与东道国的双边贸易流量与直接投资之间具一定的正相关性。Duoglas和Robert通过建立实证模型,研究了投资国与东道国之间的直接投资量与双边贸易流量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双边贸易流量显著地影响了外商直接投资量。由此提出假设二:投资来源国(地区)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关系与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正相关,即双边贸易交往越密切,投资来源国对中国的投资就越多。

1.3 投资来源国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似性

如果将Linder[8]效用关于贸易问题的结论推广到直接投资关系,可以得出相似的结论,即如果两国之间经济发展水平越相似,两国的投资关系就越密切。Teece[9]和Davidson[10]对该问题的研究认为在经济发展水平相似的国家,其需求结构也相似,这将有利于两国之间的商品交换及市场寻求型的投资。发达国家之间具有相似的消费需求偏好、生产技术水平,因此相互之间的投资量较大。Lall[11]研究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发现发展中国家的消费需求结构、生产方法和技术水平以及经验在发展中国家更具有适用性,因此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比对发达国家的投资更有优势。基于这些观点,提出假设三:投资国(地区)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越相似,投资量就越大。

1.4 环境规制相对力度

严格的环境规制会增加企业的环境成本,宽松的环境规制政策会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污染密集型行业会选择向环境规制程度较低的地区迁移以降低生产成本,使之成为“污染避难所”[12],因此,为实现利润最大化,投资国严格的环境规制会促使其企业向环境规制程度低的东道国投资。John和Catherine[13]研究了美国1986-1993年间各州环境规制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及跨国公司选址的影响,结果表明某地区的环境规制越严格,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就越少。Xing和Kolstad[14]以发达国家的行业为研究对象,研究结论表明:东道国的环境规制薄弱对来自发达国家污染密集型行业的投资具有吸引力。Judith和Mary[15]以中国的2 886个外资项目区位分布数据为样本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不同来源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规制的敏感程度是有差异的,来自中国港、澳、台等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外资向污染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受较低的环境规制程度所吸引,而来自发达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即使是污染密集型产业也不受较低环境规制程度所吸引。基于这些观点提出假设四:对于某个投资来源国而言,中国的环境规制相对力度越宽松,该投资来源国对中国的投资越多。

2 模型的建立及数据来源

2.1 模型

本文主要基于投资来源国与我国的环境规制水平的特征,考察两国之间的相对特征,即我国环境规制相对力度的加强是否会影响投资来源国对我国的投资。张建红,丁辉侠选取主要的投资来源国为研究对象,以投资来源国的相关特征及两国之间的相对特征为自变量,研究这些变量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本文借鉴这一研究思路及模型,可以将计量模型式设定为:

模型中,FDI表示投资来源国(地区)对中国的直接投资金额;RATE代表投资来源国(地区)银行贷款利率;BITRADE代表投资国(地区)与中国进出口贸易额占中国同各国(地区)的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以此表示双边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STRU表示投资国(地区)与中国产业结构的差值,DPGNI表示双方人均收入的差值,这两个变量表示了投资来源国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似性;ER表示相对于某投资来源国(地区)而言,中国的环境规制相对力度。α0表示常数项,α1、α2、α3、α4、α5都为相应的系数,i代表41个国家,t代表1995-2007年,ε为随机扰动项。

2.2 变量的含义与来源

对于样本国的选择,结合数据的可得性,笔者选择了41个对中国直接投资最重要的、排名靠前的国家或地区,在样本期间内占中国全部外商直接投资的90%以上。考虑到不同投资来源国(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环境规制特征的差异,根据联合国的分类方法,把这41个国家和地区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地区)这两类并分别进行研究,发达国家共有25个,包括加拿大、美国、以色列、日本、奥地利、塞浦路斯、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共有16个,包括:俄罗斯、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南非、尼日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韩国、中国台湾、中国澳门、中国香港。

2.2.1 被解释变量

本文采用各投资来源国(地区)对中国大陆FDI为被解释变量。外商直接投资数据均来自1996-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单位为万美元。

2.2.2 解释变量的含义及数据来源

(1)投资来源国(地区)的借贷成本(RATE)。投资来源国(地区)的融资成本,用其银行贷款利率表示。该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WDI数据库,其中中国台湾的数据来自《台湾统计年鉴》2008。

(2)投资来源国(地区)与中国内地的双边贸易关系(BITRADE)。双边贸易关系用某投资国(地区)同中国贸易的进出口总额占中国同各国(地区)的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来表示。该比重越大,意味着双边贸易关系越密切;反之则越疏远。贸易数据均来自1996-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3)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似性。借鉴张建红的做法,本文采取两个变量来衡量这一相似性,产业结构的差值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差值。对于产业结构的差值(STRU),根据张建红的做法,采用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相对系数(III)的差值来衡量。III=1-(第一产业/第三产业);IIIchina表示中国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相对系数(III)的差值,IIIinvestor表示投资来源国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相对系数(III)的差值。STRU=(IIIchina-IIIinvestor)/IIIchina;对于人均收入水平差值(DPGNI),计算公式为:DPGNI=(PGNIchina-PGNIinvestor)/PGNIchina①,其中PGNIchina代表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PGNIinvestor代表投资来源国的人均收入水平。

(4)环境规制数据(ER)。环境规制变量数据质量相对较弱且很难获得,因此影响了很多经验研究的进行[16-17]。《气候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关于世界各国CO2减排目标有一定的要求,CO2排放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国在环境规制问题上的重视程度及控制力度。由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都会直接和间接地消耗能源,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会释放出大量的CO2,环境规制越严格,促使企业采用清洁的技术并使用更清洁的能源,从而有效减少CO2的排放,反之,不利于CO2的减排,因此一国CO2排放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该国环境规制政策宽松与严格的程度。Mukhopadhyay和 Forsell[18]利用 CO2作为碳污染排放验证“污染避难所”现象在印度并不成立;王兵[19]等基于CO2排放量的变化,研究环境规制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因素。

由于本文是研究投资来源国与中国的环境规制相对力度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王传宝、刘林奇[20]对于环境规制相对力度(Xt)的计算采用某个外国(以美国作为代表)每天污水排放量除以我国每天污水排放量来表示,即Xt=WUt/WCt。其中WUt、WCt分别表示某年美国和中国每天污水排放量,Xt越大,表示中国每天相对污水排放量越低,从而环境规制相对越强。笔者认为,用CO2排放量来计算环境规制相对力度值更为准确,且根据数据的可得性,选用该数据较为合适。本文借鉴王传宝、刘林奇对环境规制相对力度的计算方法,采用某个外资来源国的CO2排放量除以我国CO2排放量来表示环境规制相对力度ER,即 ER=WUt/WCt,其中 WUt、WCt分别表示第 t年某外资来源国(地区)和中国CO2排放量②,ER变大,表示中国CO2相对排放量变低,从而相对于投资来源国(地区)而言中国的环境规制力度变强;反之则变弱。

3 面板回归结果

由于面板数据具有的两维性,为了正确地设定模型,保证适当的参数估计方法,避免对参数估计结果造成较大的偏差,本文首先对模型的设定形式进行检验。在实证上,本文在采用面板数据构建模型时,在判断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的问题上,用Hausman[21]检验方法来判断,分析工具为Eviews 6.0。根据投资来源国(地区)的特征差异,我们分别考察发展中国家(地区)及发达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利用1995-2007年的数据分别对模型式(1)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估计结果Tab.1 Result of estimate

以16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1995-2007年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回归结果显示,双边贸易的密切程度、人均收入水平的差异程度与直接投资数量呈正相关,并在模型里都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工业化水平的差异与直接投资数量呈负相关,并在模型里都经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而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借贷成本与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显著正相关,与假设一相反,我们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地区)的金融市场没有完全市场化,还处于严格的政府管制状态下,利率水平并不能反映出实际的融资成本;用CO2排放量所代表的环境规制相对力度的变化对外商直接投资数量有显著的负影响,且通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这说明随着环境规制相对力度ER的变大,中国环境规制相对变得更加严格,来自发展中国家(地区)外资流入量将随之减少,因其具体系数为-7.747,这意味着中国相对发展中国家(地区),环境规制力度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外资流入量便下降大约7个百分点。可见,中国相对发展中国家(地区),环境规制力度的提高对外资的流入量有比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且是显著的。这一结论与Judith M D的结论一致。

以25个发达国家1995-2007年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回归结果显示:利率水平与投资数量在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借贷成本越低,来自发达国家的外商直接投资越多,借贷成本越高,外商直接投资越少;双边贸易的密切程度与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呈显著正相关;工业化水平的差异与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呈负相关,并在模型里都经过了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环境规制相对力度的变化对发达国家外资的流入量的影响不显著,这说明,如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并不受中国环境规制力度与这些发达国家环境规制力度的相对变化的影响。

4 结论

笔者将41个国家(地区)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类,分别运用1995-2007年间的数据进行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

(1)关于融资成本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结论:在对25个发达国家的模型式检验中发现,成本越高,对中国的投资越少;但对16个发展中国家(地区)的模型式检验中发现,借贷成本与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显著正相关,与假设一相反。

(2)投资来源国与中国双边贸易关系越密切,对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越多。较密切的双边贸易关系意味着双边经济贸易交往较密切,这意味着有较强的投资倾向,总之,贸易与投资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3)发展水平的相似性越高,外商直接投资就越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地区),与我国的产业结构越相似,外商直接投资越大。这是由于相似的产业结构会产生相似的需求结构,并且生产技术、管理方法与经验也相似,这将有利于市场寻求型的外商直接投资。

(4)用CO2排放量所代表的环境规制相对力度的变化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根据来源国的不同而有差异。这一结论与Judith M D的结论相一致。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对发达国家而言,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含量较高、污染水平较低,更多考虑的是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集中度、人力资本水平、经济增长速度、政府的激励政策、技术承接能力等等,因此环境规制的严格程度并不是决定外商直接投资决策的影响因素,甚至于对于某些企业而言,东道国严格的环境规制还可以突出其企业竞争优势,而不是阻碍企业发展的阻力因素,因此,中国环境规制相对力度的下降对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并没有吸引力。而对于来自发展中国家(地区)的投资多为技术水平较低且污染较高的行业,对这一部分行业而言,东道国的环境规制所导致的环境成本尤其值得考虑,因此,中国环境规制相对力度的上升必然会抑制来自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外资的流入,导致外商直接投资的减少。生产过程与环保技术水平的差异导致不同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企业对环境规制的敏感程度不同,从而在模型中以25个以发达国家及16个发展中国家(地区)为样本的研究得到不同的回归结论,这也说明国际范围内的生产技术及污染控制技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5 对引资类型的政策建议

5.1 调整我国引进外资的来源结构

我国目前外商直接投资的来源国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的投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污染程度较高,受环境规制的影响较为显著。当今国际直接投资的主导力量是以欧盟、北美和日本为主体的发达国家,投资主体实力强,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且使用相对清洁的生产技术。本文认为,对外资的流入应该有一定的选择性和倾向性,应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对于来自发达国家的投资,应该选择那些技术水平较高的,特别是具备先进的控污技术及环保技术且前向后向带动效应较强的产业,充分发挥这些外资企业的技术扩散、技术外溢效应,同时这些外资企业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环保意识,对东道国进行投资的同时保持同母国相一致的环境规制程度,带动中国环境规制力度的提高。对于来自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外资要选择性引进,要严格控制污染强度大的及技术含量低的外资。要求所有的外资企业主动地将环境目标纳入生产经营战略,主动进行环境行为的自我规制。

5.2 调整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

我国利用外资的产业结构明显偏向工业,为了实现引进外资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调整目前的这种引资结构。首先,积极引导外商投向现代农业。要加大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式的引进,将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深加工、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农业、林业作为引资重点,在给予相应的政府政策倾斜推动下,努力促进我国农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为技术及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其次,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中所占的比重。资源环境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等这些高新技术产业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循环经济,加大对这类产业的引进,可发挥外资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技术进步水平和竞争效率方面的正效应。再次,加强对服务业的引资。服务业的产品附加值较高且污染排放最少,发展服务业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有利于环境保护,我国政府要制定引进服务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引导外资投向现代物流业、文教卫生及一些垄断性服务行业,在业务范围、股权、地域等方面放宽甚至取消限制。

5.3 引进发达国家外资的环境友好技术

发达国家环保技术也日趋成熟。在引进发达国家外资的同时,我国政府要在财政、税收、金融方面给予支持,促进我国高污染产业和企业的技术及设备改造与投资,扶持绿色产品和环保产业的发展,推广节能降耗和环保技术,形成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平台。为了产生正的技术外部性溢出,外资可选择对供应链企业转移环境友好技术,且尽量从投资地供应商处采购,帮助供应商提高吸收环境友好型技术的能力。通过这种渠道,外资企业可有效地推动我国环境的改善,并获得正的外部性。

此外,加强环境规制不仅有利于降低污染排放,还可有效地抵制污染型外资的进入,我国在加强环境规制的同时,应加强国际交流,吸收先进经验,如加强在生态恢复及保护、生态资源开发利用、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环境监测系统,把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纳入国际范畴;在自力更生的同时,向国际社会寻求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援助。

References)

[1]Duoglas E T,Robert G.Country-of-origin Determinan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an Emerging Market:The Case of Mexico[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2001,7(1):59-79.

[2]Tallman S B.Home Country Political Risk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88,19(2):219 -234.

[3]张建红.投资国特征及其对华投资强度的研究[J].世界经济,2004,(1):16 - 22.[Zhang Jianhong.The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 of Investor and the Investment Strength to China[J].Word Economy Journal,2004,(1):16 - 22.]

[4]潘镇.制度距离与外商直接投资[J].财贸经济,2006,(6):44-49.[Pan Zhen.Institutional Distance and Foreign Investment[J].Finance and Trade Economics,2006,(6):44 -49.]

[5]丁辉侠,冯宗宪.投资来源国的特定因素对中国FDI的影响[J].国际贸易问题,2006,(12):63-68.[Ding Huixia,Feng Zongxian.The EffectofCountry-of-origin’s Special Factorson FDIin China[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2006,(12):63 -68.]

[6]Grosse R,Trevino L.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An Analysis by Country of Origin[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6,27(1):139 -155.

[7]Gao T.Ethnic Chinese Networks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Evidence from Inward FDI in China[J].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03,14(4):611 -629.

[8]Linder SB.An Essay on Trade and Transformation[M].New York:John Wiley,1961.

[9]Teece D.Technology Transfer by Multinational Firms:The Resource Cost of Transferring Technological Know-how[J].Economic Journal,1977,87(346):242-261.

[10]Davidson W H.The Loca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ctivity:Country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rience Effect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80,11(2):9-22.

[11]Lall S.The New Multinationals:The Spread of Third World Enterprises[M].New York:John Wiley,1983.

[12]Walter I, Ugelow J L. Environmental Polic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Ambio,1979,8:102 -109.

[13]John A L,Catherine Y C.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 Journal of Environment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00,40(1):1 -20.

[14]Xing Y,Kolstad C.Do Lax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ttract Foreign Investment[J]?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2002,21(1):1-22.

[15]Judith M D,Lovely M E,Hua Wang,et al.Are Foreign Investors Attracted to Weak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Evaluating the Evidence from China[R].World Bank Working Paper 2005.

[16]Xu X P.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How Effective is Eco-dumping[J]?Economic Modelling,2000,17(1):71-90.

[17]Busse M.Trade,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n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New Empirical Evidence[R].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361,2004.

[18]Mukhopadhyay K,Forssell O.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Air Pollution from Fossil Fuel Combustion and Its Impact on Health in India during 1973 -1974 to 1996 -1997[J].Ecological Economics,2005,55(2):235 -250.

[19]王兵,吴延瑞,颜鹏飞.环境管制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APEC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8,(5):19-32.[Wang Bing,Wu Yanrui,Yan Pengfei.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APEC Economics[J].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2008,(5):19 - 32.]

[20]王传宝,刘林奇.我国环境管制出口效应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9,(6):83 -90.[Wang Chuanbao,Liu Linqi.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Export Effect of China’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rade,2009,(6):83 -90.]

[21]Hausman JA.Specification Tests in Economics[J].Econometrica,1978,46(6):1251-1271.

Analysis on the Im pact of the Relative Intensity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on the FDI

JIANG Ke1,2LU Xian-xiang3
(1.Post Doctoral Research Center of Theoretical Economics,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 Hubei430073,China;2.Wuhan College,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 Hubei430073,China;3.Economics School,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 Hubei430073,China)

This paper uses data covering 41 countries or regions during 1995-2007,and the 41 countries of origin are divided into25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16 developing countries.The paper empirically testified the impact of the relative intensity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on FDI based on panel datamodel.The factors impacting FDI also include interest rates,bilateral trade relationship and similar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so research on the effectof the relative intensity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on FDI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hoosing the type of FDI.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relative to the country-of-origin,strengthening the relative intensity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of China will restrain the FDI from developing countries,but have no effect on the FDI of developed countries.Different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of country-of-origin which causes different sensitivity to th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may be themain reason of the phenomena.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 relation to the choosing the type of FDI from aspects of origin structur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finding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country-of-origin;relative intensity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F11-0

A

1002-2104(2011)12-0046-06

10.3969/j.issn.1002-2104.2011.12.008

2011-06-30

江珂,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制度经济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发展低碳经济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工具研究”(编号:10AJL007);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环境管制、自主创新对中国FDI资本效率影响的研究”(编号:10YJC79028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科研项目“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中国环境规制问题研究”。

(编辑:刘呈庆)

猜你喜欢
来源国外商规制
主动退市规制的德国经验与启示
南大法学(2021年4期)2021-03-23 07:56:10
医疗器械产业在中国专利申请趋势的分析
聚焦《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48
保护与规制:关于文学的刑法
刑法论丛(2018年4期)2018-05-21 00:44:30
来源国相关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
对外经贸(2017年1期)2017-03-23 20:40:05
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制范畴
法治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03:41:40
谁是冒牌外商
中国成第四大移民来源国
留学(2014年24期)2014-04-29 00:44:03
品牌来源国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对外经贸(2014年1期)2014-03-20 13:58:16
内容规制
现代出版(2014年6期)2014-03-20 13:3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