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环境描写与人物命运的关系

2011-11-17 05:02:02熊敏莹
电影评介 2011年10期
关键词:安吉尔德伯乳牛

论《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环境描写与人物命运的关系

在《德伯家的苔丝》这部著作中,生动的环境描写为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背景,同时也与主人公苔丝的命运紧密相连。苔丝的命运随着她周围环境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地向着或好或坏的方向发展。环境描写是这部作品得以吸引读者的一个重要因素。

苔丝 环境描写 命运

一、引言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长篇小说中最著名的一部。[1]p.2这部文学作品讲述的是英国农村一位农民家的女儿苔丝在其短短一生中坎坷的悲剧命运。在这部著作中,苔丝曲折的人生经历深深吸引了读者,同时书中大量生动、充满人性色彩的环境描写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者相互映衬,使得这部文学作品的魅力经久不衰。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十九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他的故乡—英国西南部多赛特郡的一个小村庄。那里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哈代的长篇小说绝大多数都以这个地区(作品中称之为韦塞克斯)为背景。因此, 人们称他的作品为“韦塞克斯小说”,他自己则称之为“性格与环境小说。[2]p.116出色的环境描写是哈代作品的一个特色。

二、几处主要的环境描写

1、苔丝的故乡马勒特村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主人公苔丝周围的环境和她的命运紧密相连,随着苔丝所处环境的不断变化,她的命运也随之起起落落。在苔丝出场前,作者首先描述了苔丝的故乡马勒特村优美的田园风光。“马勒特村位于前面提到的那美丽的布雷克摩谷东北部的一片起伏地带当中。在这一片山峦屏蔽的丰饶的乡村土地上,田地永远不黄,泉水永远不干。山是开阔的,强烈的阳光照耀着如此大片的土地,使整个景色平添一种开阔无垠的特色;路径是白色的,两旁有树枝互相缠扰的低矮树篱,空气是没有颜色的。”“山下的空气是懒洋洋的,而且染上了蔚蓝色,因此连这片被艺术家称为中景的部分也带有那种色彩,而远处的天际则呈现最深的佛青色。……这就是布雷克摩谷”。[1]p.8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苔丝的家乡布雷克摩谷是一个充满田园风情的非常美丽的地方。在这个地方长大的的苔丝也出落的美丽纯洁,“她长得秀丽端庄,她那两片妖艳的表情丰富的嘴唇和一双天真的大眼睛给她的整体形象增添了魅力”。[1]p.12在这一部分,作者对苔丝的描写不多,只是做了大概提及,倒是大段细致的环境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哈代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示了马勒特村不为人知的优美风景“田地永远不黄,泉水永远不干”。苔丝就是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的。她的清纯、美丽与马勒特村的优美环境相互映衬,使读者对苔丝的纯洁印象深刻。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美丽、纯洁的姑娘苔却在以后的生活中屡屡遭遇不幸,使人引发无限怜悯。

2、猎场的树林

苔丝的命运的第一次转折出现在她的“远房亲戚”亚力克•德伯带她去野外的那个晚上。作者是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的,“周围一片漆黑,他(亚力克•德伯)别的什么都看不见,只有脚下那模糊的灰白一团……正是枯叶堆上苔丝穿着白色细布衫的形体。其它的一切一概都在黑暗中。德伯弯下腰去,听见轻微、均匀的呼吸声。……苔丝睡得很熟,睫毛上还留有泪水。四周各处都笼罩在寂静和黑暗之中。在他们上方,猎场古老的紫衫和栎树高高耸立,栖在树上歇息的温柔鸟儿在打最后一个瞌睡;他们周围,野兔偷偷地蹦来蹦去”。[1]p.92(在这段描写中,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静”。四周听不到任何声响,鸟儿“在打最后一个瞌睡”, 连胆小的兔子都“偷偷地蹦来蹦去”。其次是“黑”,由于黑,苔丝的衣服只是呈现出“灰白的一团”,“ 一切一概都在黑暗中”,“四周各处都笼罩在寂静和黑暗之中”。周围的浓黑和苔丝的衣服所呈现的灰白一团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正是在这样一个漆黑的夜里纯洁的苔丝被亚力克•德伯玷污了。在这里,作者用浓浓的“黑”影射出苔丝所处的危险环境,给人一种非常压抑的感觉。“白”则暗指了苔丝的纯洁。在那样一个被黑夜包围的夜晚,苔丝是无力保护自己的,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帮助她,就连鸟儿也自顾自地“在打最后一个瞌睡”。 在这幅场景中,作者并未详细描写苔丝所遭遇的不幸,然而就是这些的描写却无声胜有声,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思维空间,留给读者自己去揣摩苔丝所的遭遇。哈代被认为是描写乡村景物的高手,在此可以明显感受得到。但是他笔下的景物并不只是对客观景物的简单复制,而是渗透了很多的个人情感因素。

3、大乳牛场谷

苔丝命运的第二次转折发生在“大乳牛场谷”。在那里苔丝渐渐抚平以前的创伤,开始了一段充满希望的新生活。在大乳牛场谷,苔丝认识了安吉尔,并且和他一起度过了生命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作者用两段描写来介绍苔丝刚到大乳牛场谷时的环境。第一段是苔丝站在大乳牛场谷的谷顶时所看到的景色,“从东边到西边,谷地上有成千上万的乳牛,数目超过她以前在任何地方所见的。它们密密地散布在绿草地上。红色和暗褐色的乳牛那柔润的色调和夕阳的光线融合在一起,但是白色的牛却把阳光反射到观看者的眼里,几乎令人目眩。她此刻所俯视着的景色,与她十分熟悉的那一派风景相比较,也许没有后者那种繁茂之美,然而却更能使人心情愉快。这儿的空气清新、凛冽、飘渺”。[1]p.133晴朗的天气、清新的空气、富庶的土地,所有的这一切都使人振奋,给人以希望。所有的这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美好。第二处景物描写是苔丝从谷顶来到谷底时所看到的。作者是这样描写当时的景象的,“(苔丝)一动不动地站在群山环抱的这一片绿色原野上,就像一只苍蝇停在一个其长无比的桌球台上;她对于周围的环境跟这只苍蝇对桌球台一样渺不足道。到目前为止,她来到这个平静的谷地所产生的唯一影响只是惊动了一只孤独的鹭鸶”。[1]p.135与苔丝站在谷顶时眼前繁盛的、充满希望的景色不同的是,在谷底苔如同“一只苍蝇”在“一个其长无比的桌球台上”那样“渺不足道”。她的到来所产生的唯一影响只是“惊动了一只孤独的鹭鸶”。从这段描写看来,苔丝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尽管她是满怀希望地来到这里的,并且和安吉尔度过了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但是最终还是逃脱不了命运的摆布,她所深爱的安吉尔知道她的过去后抛弃了她。在哈代看来世界的冷漠无情是无法控制的,是无形中被宇宙中的某种所谓的神秘力量所操纵,而这种神秘力量又以某种无常的、巧合的、亦或是偶然的事件形式出现,由此来作弄或控制人的命运。[3]p.19通过这两段环境描写,可以感觉到作者的这种思想。

4、苔丝新婚的晚上

在苔丝新婚的晚上,在苔丝和安吉尔相互忏悔之前有这样一段场景描写,“在她注视着炉火、克莱尔握着她的一只手的时候,苔丝下定了最后的决心。火焰的余烬发出稳定的光辉,把壁炉的后壁、侧面的两壁、壁炉中光亮的薪架和那柄旧的合不了口的铜火钳都涂上一层红色。壁炉台的地面和离壁炉最近的桌子的四条腿也被映的通红。苔丝的脸和脖子映在这暖和的光辉中;她的首饰在这光辉中成了放射出白色、红色和绿色光芒的星座—那上面的每一颗宝石都变成了金牛座星或者天狼星—随着她心脏的每一次跳动不断地变换它们的颜色。[1]p.293在这幅场景中,房间里的壁炉、桌子被炉火映的通红通红的。苔丝佩戴的首饰也闪闪发亮。所有的一切都隐藏着一种焦躁不安的情绪。这也正反映了苔丝当时的心情。在当时,安吉尔告诉苔丝她的两个好朋友蕾蒂和玛丽安俩人在他们婚前的失常表现。苔丝觉得自己不应该如此幸运,一定要付出一些代价,应该告诉安吉尔她的过去。但是她又不知道告诉她所深爱的安吉尔她的过去会出现什么结果。这使得她的心情忐忑不安,焦躁,矛盾。当苔丝做完忏悔后,他们周围的景象又有了新的变化,“炉栏上的火一幅调皮的样子—既好笑又凶恶,仿佛它压根儿不在乎苔丝处境窘迫;壁炉的围栏也无所事事地咧着嘴笑,仿佛它也毫不在乎;水瓶反射出来的光只关心颜色问题。周围一切有形的物体都在可怕地宣布,它们是不会负任何责任的”。[1]p.296周围的物体好像都变得有了生命似地嘲笑苔丝,对她所处的艰难处境没有丝毫怜悯。这也预示着苔丝的婚姻终将会是一个悲惨的结局。事实上,也正是由于这次忏悔,苔丝的人生再一次陷入悲苦的境地,安吉尔知道苔丝的过去后抛弃了她,留着苔丝独自一人去承受生命中的凄风苦雨,从而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

5、弗林科姆梣

苔丝被安吉尔抛弃后,最终为生计所迫,来到了弗林科姆梣做工。“这里空气干燥寒冷,长长的跑大车的路在雨后不过几个小时就被风吹得尘土飞扬,白茫茫一片。树木很少,或者说简直一棵都没有”。当苔丝在田地中劳作时,她周围的风景是这样的“整个这块地呈一片令人沮丧的黄褐色,好比一张没有眼睛、鼻子和嘴巴的脸,从下巴到脑门子,只是拉平了的那么一张皮。天上呢,也是那么一片,不过颜色不同罢了,好比没有五官的一张白色脸皮。两个女子在褐色的脸皮上爬动,像两只苍蝇”。[1]p.373从这段描写可以看出,弗林科姆梣是一个贫瘠、气候条件差、毫无生机的地方。这个地方和苔丝以前所工作过的大乳牛场谷的美丽、富庶是不能相比的。这一场景的描写暗示着苔丝的命运又将遭遇坎坷。在这里苔丝不得不辛苦地终日劳作,同时忍受思念安吉尔的痛苦。后来,那个曾经玷污过她的人,亚力克•德伯又来到这里纠缠她。苔丝受到他花言巧语的欺骗和自己父母家家庭困境的逼迫最终选择放弃继续等待安吉尔,与她所厌恶的亚力克•德伯生活在了一起。

三、结语

在《德伯家的苔丝》中,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然环境是客观的,但是人对环境的感受却可以是主观的。哈代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其笔下的环境不再是“简单的自然环境的描写”,而是“建筑在形式上的深层的自然美”。[4]p.16苔丝的命运随着她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起伏,环境和小说情节的和谐搭配使得这部小说引人入胜,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1]托马斯•哈代著.郑大民译. 苔丝[M].上海:上海译文出社,2000.

[2]彭霞.一个特定的环境加一个灵魂. 皖西学院学报,2003.116页.

[3]幸香兰.浅析《德伯家的苔丝》艺术创作风格和技巧.时代文学, 2009.19页

[4]陈馨. 考试周刊. 谈《苔丝》环境描写的诗化特征. 考试周刊, 2007.16页.

10.3969/j.issn.1002-6916.2011.10.045

熊敏莹,女,助教,硕士,丽水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大学外语教学,翻译。

猜你喜欢
安吉尔德伯乳牛
乳牛场
环球时报(2022-11-17)2022-11-17 17:22:09
感受
金秋(2018年23期)2018-01-27 07:25:42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成因
剑南文学(2016年14期)2016-08-22 03:37:38
托马斯·哈代的宗教思想探究——以《德伯家的苔丝》为例
巴黎恐袭后的暖心对话
你不知道别人的生活,就请不要随意去指责
意林(2015年22期)2015-10-21 17:50:07
乳牛蹄跛行的病因及防治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短篇小说(2014年11期)2014-02-27 08:32:44
安吉尔的珠宝
美国龙卷风“奇迹”女婴不幸夭折
环球时报(2012-03-06)2012-03-06 13: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