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照峰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的化学教学增添了新的生机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那么,如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成教学目标呢?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实践探索,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以期对化学教学有所帮助和借鉴。
一、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过程才能称之为“活的教育”。因此,我们要充分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主动意识,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过去传统的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鉴于高中生的心理发育特点,他们往往对于新奇性的事物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但是一旦愿望得不到满足或者不被教师重视时,又会表现出很强的叛逆心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一言堂”改为“多言堂”,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教师要对其仔细聆听和分析,并作出有效评价,将学生提出的具有创新意识的见解纳入教学思路,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教育变“活”。另外,化学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的形式辅助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在学习“铁的氢氧化物制取”时,对于氢氧化亚铁的生成是不容易进行观察的,教师正好可以针对这一现象给学生提出实验设计要求:让学生对于如何才能长时间地观察到白色沉淀进行探究性探讨,并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这样一来,不但有效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实时调整学习进度和速度
《化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努力改变教材内容‘难、繁、偏、旧以及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象,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和社会以及科技发展的联系。”现行的化学教材在内容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其中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密切联系,这是教材设计的一大进步。但是我们也能从中发现在知识点的设計方面还是稍有欠缺,变化相对来说较少一点。因此,化学教师要针对化学学科的重点、难点偏多这一特点,结合学生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性,适时地调整学习进度与速度,争取让全班学生都能感到化学学习的乐趣和魅力。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原有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课堂教学接近尾声时,教师应采取快节奏教学的方法,防止学习沮丧情绪的发生,减少学生课堂走神的几率,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加强教学的实践性
传统的讲授式与灌输式教学是脱离社会与生活实际的教育,与新课程理念完全相悖。开展适当的调查研究,发现与积累生活素材,可以强化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锻炼其学习的能力,培养热爱化学的情感。我从最基本的家庭生活入手制定调查,我们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都与化学材料、化学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家庭日用品那些是塑料”,“每家每年能产生多少垃圾,是怎么产生的”,“家庭每年的能源消费分类与统计”等。我让学生单独进行这些调查研究,但家长要给予一定的配合,通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同时也拓宽学校的科学知识教育。
总之,化学教师要清醒地认识到,提高化学课程教学效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在这一工作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进行不断地反思和探讨,从而更好地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作者单位 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