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正芬
一、要重视训练学生独立思维个性化的毅力
在以往的应试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常常被教育者引向片面发展的方向,教师只加强了学生的应试能力、机械性记忆能力的培养,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独立发展,从而相应地削弱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脱离时代发展的进程。时代要求教师改变不适宜新世纪的教学方式,学习先进的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去进行施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碰到问题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去摸索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总结学习经验,在课堂中应该注意增加设计题型,按照题型要求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师尽可能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题让学生去验证结果和寻找规律。在教学中,我们常可以见到有些学生遇到问题缺乏独立思维的习惯和努力钻研解决问题的毅力,急于向老师或同学发问,有的缺乏自信心,动不动就找参考书或跟别的同学对答案。作为教师,对这类存在不良习惯和现象的学生应作相应的处理,制订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内容,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训练独立思维个性化的毅力。
二、要充分尊重学生思维方式个性化的发展
学生既是教师教育的对象,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每个学生的智力强弱、智商高低各不一样,他们的思维方式也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积极因素,使每个学生的思维存在着强烈的个性化色彩,有的学生思维敏捷而善于求异,喜欢主动寻求质疑,有的学生思维沉稳而追求周密。如在写作中描写同一个人的时候,因为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不同的学生由于观察角度和体验角度的不同,写作的角度也就不同,表达的感情也呈现出明显的个性差异。在施教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去仔细观察、详细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心里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兴趣来唤醒学生求知的渴望和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思维方式个性化的发展。
孔子的“因材施教”就是说要针对学生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明代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提倡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就是讲作文的个性化。著名教育家陶行之说:“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育;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
(作者单位 重庆市江津第八中学校)